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随身种田 >

第100章

随身种田-第100章

小说: 随身种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天的景色是一天天萧瑟,呈现出一种迷离的美感。

往常,对于一般的村民来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然后就进入了农闲的时光。但是今年,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之下,梁村发生了一丝丝令人无法察觉的变化。

每每这个时候都是村民们喝酒赌博的好时光,但是今年村民们干活的热情高涨,他们平整土地种菜、开荒自家的山地种植果树,力争在来年能够有新的收获。

这一切,都是一个高中辍学生所带来的变化,虽然缓慢,但却坚强有力!

第141章 青云老街

时间的指针在滴答滴答地转动,日历也在一页一页地翻过,秋收已经成为了回忆,寂静的梁村迎来了新的喧闹。

或许是因为杨正个人威望给县领导带来的压力,或许是已经进入申请正轨的自然保护区带来的效益,总而言之,小青山和小镜湖中珍稀动植物给梁村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已经是开始显露。

青云码头到梁村的柏油路开始动工建设,整个青云猛然变成了一个喧闹的工地。

日历刚刚翻到十二月,青云码头就开始变得热闹了起来,一台台建筑机械通过渡船,运抵青云。与此同时,大量装载建筑材料的重型汽车也是出现在了青云老街边,让这个平日里很安静的小镇热闹了许多。

小镇的居民看着这些轰鸣而来的机械,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欣喜之中略带忧色。欣喜是因为从码头开始的这段砂石路就要变成柏油路,以后大家出行就会更加方便。有了柏油路,山里面的各种特产、农产品也能够顺利地出卖,改善山民的生活。

居民们忧虑是因为担心载重汽车的通过,让青石铺就的青云老街受到破坏,再也不复先前的美感。

青云老街从哪一年开始铺设,哪怕就是镇上的老人也说不清楚,总之年代非常久远就是了。根据青山县志的文献记载,青云老街在元朝就已经是初见规模,这里是蒙古王朝政权对西南地区、中南半岛进行渗透、控制的交通枢纽之一。

大量诸如盐巴、瓷器、丝绸等货物通过小桐江运抵青云,在老街上集散,经过马帮,踏上茶马古道,进入中南半岛。与此同时,西南边陲以及中南半岛的土特产,山珍、矿产、手工艺品、黄金、翡翠等等也在源源不断地输出。

因为马帮,青云老街经历了数百年的繁华,各种文化习俗、各种宗教信仰融合在一起,变成了老街独特的魅力。

漫步老街,那些被马蹄磨得铮亮的青石板似乎在诉说青云往昔的繁华与辉煌,令人唏嘘不已。老街的街面上,各种建筑风格的建筑林立,它们分别代表着各个朝代、民族的建筑风格,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旧是魅力逼人。

那些带有蒙古草原气息的木制雕花窗户是元朝时期修建的,虽然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但是那些牛羊、帐篷的图案依旧栩栩如生。对于小镇的居民来说,这些老宅并没有太多沉重的历史意义,仅仅是人们从小玩耍、成长的所在罢了。

比较新的一些老宅明显带有大明朝的味道,泱泱大国的气度一览无遗,气势恢宏的门楼让人只能用一种仰望的心态去瞻仰。没有化学染料,但是古宅上的色彩依旧清晰,宛若新建。对于老街的居民来说,从他们出生的时候,直到老去,老宅一直都是这种状态。

老街的尽头,绿树掩映,一座石质的清真寺坐落其中,宗教和自然结合得恰到好处,一点都不突兀。这座清真寺是茶马古道最兴盛的时候,中南半岛来的清真富商出资兴建,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旧傲然挺立。圆弧形的穹顶、白色的外墙,金黄色的屋顶,在绿树掩映之中透露出异样的魅力。

现在清真富商没有了,但是老街的居民却用一种宽大的胸怀接纳了这座清真寺,不少的居民方便的时候就会去做礼拜。

老街除了有清真寺以外,还有清末时期修建的基督教教堂,尖锐的十字架和清真寺的圆形弧顶相互呼应,呈现一种和谐的味道。

当然了,作为地主,中国传统的各种寺庙也是香火兴旺、信男信女无数。关帝庙、土地庙、还有一个小小的道观,他们承载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信仰。

老街上之所以有着如此数量的宗教场所,是和当初茶马古道的兴盛有着很重要的关系。物资的频繁交流也带来的文化的交流,作为文化的急先锋,宗教自然也是随之而来。久而久之,老街的居民也就习惯了各种宗教在老街的繁衍、发展,宗教渐渐地融入了老街居民的生活。

老街有些家庭,甚至有着两三种不同的宗教信仰,不过呢,大家都还是相处融洽。

现如今,茶马古道逐渐凋零,但是数百年沿袭下来的生活习惯已经深深地烙入了老街居民的一举一动。

周末,有的居民会去清真寺做礼拜;有些居民就去教堂做祷告;有些善男信女则是去关帝庙、土地庙烧香。各种的生活形态交汇在一起,让老街呈现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气氛。

哪怕是在那个最狂热年代,老街上的古建筑和各种宗教场所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冲击,依旧保存完好。这几年,随着各种宣传的不断深入,老街的居民明白,老街其实是祖先留给他们的宝贵财富。

青云到梁村要修建公路,居民们既是期待又担忧。

还好,镇上和县上的领导并不都是草包,知道保护这条独一无二的老街,在公路修建的同时,就启动了应急预案。

因为担心载重汽车压坏老街的青石板,还有往来的筑路机械破坏老街的建筑,筑路指挥部领导小组决定临时修建一条简易公路,通往梁村。等到公路修通的时候,这条简易公路也会升级为正式的道路,使得大量的机械远离老街,尽可能地保持老街的原貌。

一听这个消息,老街居民心头上的巨石终于是落了下来,对于老街居民来说,能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平衡,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情。

毕竟了,茶马古道的衰落让老街陷入了困苦之中,没有收入来源的居民只能守着老宅,艰难度日。如今,修筑公路,能让青云有更快的发展,让老街有重新焕发光彩的机会。

另外一方面,老街的居民都是在老宅、古街的注视下成长,对老街的感情自不必说,一点点破坏老街的举动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的事情。

当轰隆隆的机械声开始响彻青云的上空,大地在微微颤抖,老街居民也是满怀期待地看着那些冒着黑烟的钢铁怪兽,希望它们能给老街带来更新更好的变化。

道路的动工也预示着青云和梁村的发展拉开了新的篇章!

第142章 艺术表演

国内的建设工程,历来少不了各种各样的隆重仪式,官员们很热衷于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彰显自己的政绩。

作为今年年尾的重点工程,梁村的公路建设也是不能免俗,县上镇上的领导都希望举办热闹的开工仪式,为工程奠基。不过县上的领导倒也没有太过官僚,全部安排枯燥的讲话,为了吸引群众的关注,开工仪式还夹杂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这种重点工程之中,作为青山县文艺表演的主力军,青山县艺术团自然是不会错过。在领导的指示下,他们几乎是全体出动,带着大量的演出器材抵达了青云镇。

平时,乡下的群众很难少有观赏文艺表演的机会,娱乐活动也少得可怜。可以用‘一潭死水’来形容青云镇数万名群众平时的精神生活。

因此,这一次县艺术团的到来让整个青云沸腾了!

白天枯燥的开工仪式之后,群众们都期待着晚上的文艺表演,简直是把这一次艺术团的到来当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

平时很少有动静的青云,群众们都是相当兴奋,开口言谈之中都是艺术团即将上演的节目,大家都相约晚上到镇上中学看节目。

似乎老天也是觉得青云的群众很久没有看到精彩的文艺节目,格外开恩,今天是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才过五点多钟,青云以及周边的梁村家家户户都已经是提前做晚饭,袅袅炊烟在万里晴空之中升起,凝而不散。往常十分闹腾的娃娃们变得乖巧了很多,没有在院坝、晒谷场上疯玩,而是安静地呆在家里等着吃饭。

不过,他们的眼神时不时地往门外看,总是担心别的伙伴先出发,心里自然像是被猫挠痒一样,有点坐立不安。对于孩子们来说,看电影、看表演其实就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不过呢,有时候好几年也不见得能够碰上一回。

在做饭的主妇们心情也变得好了许多,她们的脚步轻快,嘴里哼着许些民谣,似乎都年轻了好几岁。平时她们整天忙着照顾丈夫孩子、孝敬老人,还得操持家务,忙得是脚不着地,何曾有过休闲的时候?

如今难得有这样的一次机会,自然是要去看看表演,感受年轻时候那种欢快的感觉。

壮年的汉子坐在门槛上,倚在门框上,看着乖巧又调皮的儿子,再转身看看正在忙碌的贤惠妻子,心里头那种美自不必说。对于绝大多数的乡下汉子来说,有一个温暖的小家,有妻子儿女,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很多人的终其追求。

‘咕咚咕咚’地吸上一口水烟,缭绕的烟雾喷薄而出,把眼前勾勒得异常美丽。

这样的场景在青云大部分的家庭不断地上演,虽然有些细节有所不同,但是幸福的含义却没有不一样。

为了迎接艺术团的表演,青云的群众生活作息明显提前了两个小时左右,若是不清楚的人,还以为他们发了失心疯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朋友们再也坐不住了,草草地吃过两口饭,然后在父亲严厉的目光和母亲慈祥的微笑中溜出家门。当他们走出院门,看到伙伴们也是同时出门,不由地相视一笑。他们就如同是被放养的山羊,马上撒欢了疯跑,清脆的笑声传遍整个村庄。

他们不时在路边爬爬树,要不拿起石头往附近的水沟扔下去,要不就是折下树枝追逐打闹,对于孩子们来说,欣赏文艺表演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能够和小伙伴们度过一个没有人管束的晚上。

充满童真的笑声就如同是一个信号,让原本有点安静的村庄变得有点躁动不安,大家纷纷地走出家门,朝着镇上的中学走去。

大姑娘小媳妇叽叽喳喳地凑到一起,一边在期待晚上的节目,一边在谈论东家长西家短。对于平时异常忙碌的她们来说,今天晚上可是一个相互交流的好机会。

当家的也是三五成群,一边对最近的农事以及镇上的新鲜事进行讨论,一边交流一些诸如捕猎、钓鱼之类的技巧。虽然他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但是也无法磨灭他们乐观的天性,总是希望在繁重的农活间隙尽量地享受生活。

和城里人平时休闲的活动是唱歌、跳舞或者保龄球等等比较高雅的活动,村民们放松自己的方式往往实用而又有乐趣。

无论是钓鱼还是上山狩猎,村民们都可以在放松的时候为家里改善伙食,很有农村特点。在农村,往往那些干活力气大,钓鱼狩猎技术高超的人很容易就会成为伙伴中的焦点和带头大哥。

就比如王华安,他在伙伴中有着较高的人气,不仅仅是因为王家是梁村的大族,也不仅仅因为王华国是村支书,更多的是因为他个人的实力。王华安不仅仅干活漂亮,是个养殖大户,更为重要的是师从张怀忠的他有着一手高超的捕猎技巧。

从小时候开始,他的捕猎技巧就让小伙伴们刮目相看,逐渐地培养了足够的威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