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智圣东方朔1,2,3 >

第59章

智圣东方朔1,2,3-第59章

小说: 智圣东方朔1,2,3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方朔却独自在一边,自言自语,并不回话。
    刚起来的大臣们都转过头来,看着他。
    “东方朔,朕问你哪!”汉武帝有点急。
    东方朔装作一愣,然后向前一揖:“皇上,刚才他们都跪着干什么啊?”
    汉武帝心想,八成东方朔的记忆要回到仙人中去了?不然他为什么会走神?不管他,朕要看看,他在想什么。“朕问你哪,你不回答朕的话,嘴里嘀咕些啥?”
    东方朔说:“臣想起了司马迁告诉臣的一曲里巷歌谣。”
    “里巷歌谣?你好兴致。说来,朕也听听!”
    东方朔严肃地走上前来,说声“臣遵旨”便声情并茂地吟诵起来:
    举大儒,不知书;荐孝廉,父别居。
    贤良方正逛妓院,欺师灭祖享俸禄。
    不用说公孙弘大为恼火,就连汉武帝也不相信。“东方爱卿,有这种里巷歌谣?是你自己编的吧。你给朕解释释,都是什么意思?”
    东方朔慢慢前来。“皇上,这‘举大儒,不知书’,就是说如今的大儒并不真正地了解《尚书》。
    不信您问问公孙丞相,那《尚书》一共有多少篇?“
    汉武帝惊讶了:“丞相,难道你真的不知?”
    公孙弘振振有词:“皇上,这个难道臣还不知?《尚书》是我儒家立学之本,五经之一哇!
    臣师董仲舒授学,开宗明义就讲《尚书》二十九篇,这连小孩子都知道啊!“
    东方朔却大叫起来:“错啦,错啦!皇上,这就是‘举大儒,不知书’。”
    武帝也知道,窦婴当年教他时,也说是二十九篇。东方朔在搞什么鬼?他知道的会比别人多?
    可武帝不敢否定东方朔之见,便问:“依你之见,是多少篇?”
    东方朔心平气和地说:“皇上,现存人们都看到的《尚书》二十九篇,是秦时有个叫伏生的老人背出来的。那伏生年纪大了,耳朵也聋了,眼也花了,口齿还不清楚。如今儒家所信奉为治世之宝的,就是那么个《尚书》。”
    “《尚书》是伏生背出的,朕当然知道。照你说,还有新的《书》经传世?”
    公孙弘插进话来:“皇上,东方朔一派胡言,难道他能编出新的《尚书》来?”
    东方朔马上接过话来:“不错!皇上,臣只知,《尚书》为上古有文字以来治国方法和事情的记录,远不止他说的二十九篇。因为战乱频仍,现在存下的不多。就在我朝,还有人知道《尚书》在四十篇以上!”
    公孙弘心想,好一个东方朔,纵然你是神仙,恐怕造出《尚书》,也不容易吧!于是争辩道:“皇上,东方朔为了贬低臣和臣师,故意出此胡言,欺骗皇上!”
    武帝一笑:“东方朔,这回朕先说好,不准你再说‘东方朔蒙蔽皇上无罪了’哇。”
    东方朔也笑了起来。“不用,不用!皇上,孝文皇帝的护陵人,姓田。他们祖孙二人所在不远,他孙子田千秋,就能背诵四十多篇《尚书》呢!臣十多年前就知道,不信,陛下亲自去看!”
    武帝知道事出有因,好像东方朔以前曾给自己提过田千秋的事。他不想就此多追,东方朔肯定有备而言。他一转话题:“好!东方朔,就算你说的有理。那你再给朕解释,下面的歌谣是怎么说的?”
    东方朔一看武帝转舵,心中就乐。他便顺水推舟:“‘荐孝廉,父别居。’就是说,有人给陛下举的孝廉,却老早就把他老爹赶出家门了,还称什么孝廉呢!”
    汉武帝大惊:“果有这样的人?”
    “皇上,您刚即位时,有个廷尉叫做宁成的,您还记得吗?”
    汉武帝想了想:“朕当然记得。他让朕给赶走了啊?”
    东方朔答道:“对。他就是当年丞相许昌荐举的‘孝廉’,他的父亲,就是被他逼到别处而居的!当年因他陷害卫青兄弟,皇上将他削职为民的。可他将父亲赶出家门之罪,至今未治哇!”
    武帝摇了摇头:“朕没想到,他还是个如此顽劣,禽兽不如的人。传旨!”
    杨得意急忙点头:“在。”
    武帝说:“将那宁成,贬到万里之外南荒之地!”
    “是!”
    汉武帝回过头来:“好!东方朔,接着给朕解释下面的歌谣!”
    东方朔说:“这‘贤良方正逛妓院,欺师灭祖享俸禄’嘛,臣就不用多说了,反正臣做事都在明处,一年一个娶回家里。可那妓院,皇上既然允许它开,就不能禁止有人去哇。不然,它不就没了生意了吗。”
    武帝知道他话中有话,因为自己前不久就在主父偃的带领下,去过妓院一次。他又将话题一转:“别说这些啦,‘欺师灭祖享俸禄’是指什么人?”
    主父偃这时及时上前一步:“陛下,眼前这位大儒,在丞相位置空下来时,不是推举自己的老师董仲舒做丞相,却把好官自己为之,难道不是‘欺师灭祖享俸禄’吗?”
    汉武帝此时又大吃一惊,“原来那歌谣所唱的是公孙丞相?”
    主父偃抢着说:“正是”。
    “什么正是!”武帝却不干了:“公孙丞相是朕要他当的,怎么能叫‘欺师灭祖’呢!”
    东方朔也不相让:“皇上!您不是免了江都王相国董仲舒的职务,让他只做个中大夫吗?可后边的事情你就不知了。”
    “后来怎么样?董仲舒现在何处?”武帝问道。
    东方朔说:“董老夫子来到长安,在他学生公孙丞相的安排下,在长安写书授徒。可公孙丞相也有他的难处啊——,不向皇上说呢,他怕世人讥笑他欺师灭祖;向皇上您禀报呢,他又怕皇上您一高兴,任用起他的老师来,那么,公孙丞相的位子不就没了吗?”
    武帝心想,朕八辈子都不会让他当丞相!他知道东方朔是在取笑公孙弘,便也问道:“丞相,有这等事情?”
    公孙弘甚是委屈:“皇上,恩师董仲舒被贬之后,确是来到长安。微臣便在郊外置一小园,将其安置,让他著书立说,教徒授学。臣以为他是待罪之人,恐怕皇上再次烦他,就没敢向皇上禀报。这不敢禀告嘛,东方大人说的也是,臣的心里甚是不安呢。”
    武帝笑了起来:“难道你不怕我用了你的老师董仲舒,从而免了你的相位?”
    公孙弘却一点都不害怕:“皇上,知圣君者,莫如忠臣。当年恩师董仲舒,向皇上献策,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皇上听了说声‘好’,从此却没再提起。而皇上您用的人呢,除了臣一人之外,没有一个纯儒。这还不是对恩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政方针的否定么?
    大计不行,小计也没看好。江都易王心怀叵测,皇上因此贬了恩师董仲舒的相国之职,不是说他为相失败么?董仲舒虽是臣的恩师,可他却是皇上的罪臣。臣为了恩师之故,向皇上推荐罪臣,那是不忠;而师在身边,不能荐举,臣又问心有愧。皇上,臣的心中,不仅是不安,臣的眼泪,整天都是往肚子里流啊!“说着说着,公孙弘竟然流下泪来。
    “好啦,好啦!朕从来没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朕也从来没说只用百家,不用儒术。
    儒也是百家中的一家么!至于董仲舒能不能用,朕还要考查考查。你不妨常到你的恩师那儿看看,看他有没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能让朕用上,说不定朕会破格重用他呢!“
    “臣遵旨!”公孙弘看了武帝一眼,不知是祸是福。
    武帝板起面孔,继续说道:“朕今天要天下郡国,举荐贤良,不是什么只用儒生,朕从来没有废过哪一家学说!朕要的是正直廉洁、执法不阿的循吏,这样的人,天下太少了!朕说的孝廉,‘孝’是忠孝,忠于大汉,忠于大汉天子!至于那个‘廉’字,更为重要。四年之前,田鼢死时,他的家产竟然比朕的建章宫府库还要丰盛。这种贪赃枉法之徒,朕发现一个,就要杀掉一个!不能廉者,不要为官!”
    众大臣听到此语,肃然警觉。纵是不贪之人,也有些惊悟。众人齐齐跪下:“吾皇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帝更是字字有力,好似训斥:“孔子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同行必有吾师。朕今日明诏天下,所有郡国和地方官吏,必须每年向朕荐举三个以上忠信廉直之人。凡官俸达两千石的朝臣,每年至少荐举一位!连个贤良忠信之士都不能发现,还当什么大臣,还领什么郡国?张汤赵禹!”
    张汤赵禹两个急步向前:“臣等在!”
    “朕命天下不拘一格,荐举人才。你等制定荐举之法,郡王大臣,不能如数荐举,便是抗命,便是违旨!举荐失当者,被举者犯律,举荐者连坐!”
    “臣等遵旨!”张汤赵禹如军人受命出征。
    此时公孙敖从宣室中伸出头来。杨得意早就看到,于是笑着向武帝耳语。
    汉武帝一听,便来了精神,却将原来准备好了的训斥大臣的话,不知怎的,一下子全想不起来了。他看了东方朔一眼,眼里狡黠地一笑,说道:“东方爱卿,你留下。余者退朝!”
    “东方朔啊东方朔,朕今天有什么错,你又给朕出难题?”众人散去,汉武帝半真半假地责怪说。
    “皇上,臣没给您出难题,只是那公孙弘,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方朔当然要辩解。
    武帝不以为然:“天下儒者,从来就没有真正得到过什么实权,这一点朕最明白,你也明白。
    朕的方法,表面上是尊重儒者,因为他们最会说一统,最会讲忠孝。忠孝二字,与你所说的‘圣心仁宅’是一码事,只不过没有‘王霸兼施’罢了。‘圣心仁宅,王霸兼施,’不正是你给朕献的两车书简中的‘圣君要略’吗?朕用了你的策略,你应该知足,就让儒者说上两句,过过嘴瘾,也就罢了,你跟他计较什么?“
    东方朔觉得,也是啊,就让人家过过嘴瘾,何必呢?不过他还是说:“皇上,他那张嘴,也会贻误后人的啊。”
    “你这张嘴,就不会贻误后人?你说,你在朝上说什么你不去妓院,有人去妓院;还说朕同意开的妓院。朕自从得了李少君的长生不老之药,直觉得青春勃发,偶尔去了一两回,你就要在朝中揭朕的短啊。”
    东方朔装做大吃一惊:“啊?!皇上,你也到妓院去啦?臣不知道啊!臣要知道,就不那么说啦!”
    “哼!别给我装蒜!杨得意也是你的走狗,李少君称你为前辈,他们就不会告诉你?”
    “皇上,这回你可是冤枉了微臣,也冤枉了他们啦。”
    汉武帝突然一笑:“好,说我冤枉你,我就接着冤枉你一回。哈哈哈哈!”他不由得大笑起来。
    这回东方朔真的吃惊了:“皇上,有什么好笑的,让臣也分享一下?”
    武帝倏地站起:“当然啦!不让你分享,这事就没乐子啦!”
    东方朔真的摸不着头脑:“皇上,微臣还是不太明白。”
    “朕让你明白。听清了!朕让公孙敖把你的夫人给接来了,到了长安。”
    “微臣谢皇上隆恩!”东方朔深深一揖。自从那次密室“兄弟”之谈后,东方朔便遵旨行事,不再多跪。
    “嗬!听到夫人来了,就要谢朕?慢着!朕的隆恩在后头呢。你一年一个花花美人,天下哪个男人不眼馋?你还说你不进妓院!今天,朕不许你回家接待夫人,要你就住在宫中,与朕下棋!”
    东方朔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