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挚爱郭敬明 >

第43章

挚爱郭敬明-第43章

小说: 挚爱郭敬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并不认为甘世佳这些话是在刻意讽刺郭敬明,我宁愿相信这到真的是他的内心话,无论如何,说自己内心话是没有错的。2002年,郭敬明还远不像现在这么有名气,在很多人心中,他和甘世佳天生就是一对宿对。因为同样的年龄,同样才华过人,同样把青春写的很美丽很感伤,甚至同样风格的扮相。在《萌芽》论坛上也一直有关于两个人吵架的传闻,所以今天两个人见面关系总归有点微妙。或许是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他们总是无法成为真正的朋友,高手之间的对抗多少会很精彩,而世界上喜欢看戏的人就更多了。所幸的是,甘世佳虽然当时的外表更让人相信他是一个街头小混混或者说理发店里的发型师,但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眼光毕竟非常独特,并且深刻。我在前文曾经说过,对郭敬明的理解,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比他更清晰。事实上,2002年他写的一篇名叫《新概念的一代》的帖子中,就将此点表达地酣畅淋漓:   
  他吹牛说他要在书城签售(2)   
  “一个时代的开始总是伴随着一代人的崛起”,虽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我们对于韩寒或者郭敬明们的崇拜,正如同六十年代对解放军,八十年代对大学生或者九十年代对IT精英的崇拜一样,显得疯狂、时尚而非理性。这表现在张翼轸所说的“论坛里大多数都是‘我好好喜欢郭敬明,我好好喜欢幻城’之类的表白以外,鲜有上乘的正面评论”,就像我们面对上海或者杭州疯狂的买房人群的热情却听不到对于购房理性的原因,就是如此,我们甚至可以亲眼看见一个巨大的泡沫的诞生。 
  同样在这篇帖子中,他对郭敬明后来的一桩公案的评析也显得非常的准确和到位: 
  我们拘泥于一些细节,拘泥于一些空幻的想象,拘泥于谁喜欢谁,谁攻击了谁或者谁的用词不当。我们总是为了自己凭空制造出来的幻像而进行殊死的斗争,我没有看过《幻城》的完全版本,我不知道这样的名字是不是也有我的这个意思。目光肤浅的人总是把问题留在最无关紧要的地方,就像我们执著于讨论《幻城》是否抄袭了漫画,却没有人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幻城》从小说而言真正的一个弱点正是在于人物性格的漫画化,非常单薄。 
  两年后的冬天,我在虹口区的江湾镇看到了已经理了光头,穿着布鞋,仿佛刚出家和尚的甘世佳。在我感慨他满目全非的时候他已经向我绽放了更为深远的胸怀,在谈论起郭敬明现在如何风光之时,他只是淡然一笑,然后说了一句话他的口头禅:其实这一切都不重要。接着头一仰,一杯白酒下肚。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我知道甘世佳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说再多也真的没有必要。其实岂止是甘世佳如此态度,现在几乎我所有曾经和郭敬明有过交往朋友现在却离他远去的朋友在谈论起郭敬明的时候大家都忌讳莫测。没有人愿意再多谈此人半句,好像每个人都已经遗忘曾经峥嵘的过去,每个人都忘记曾经和郭敬明相濡以沐过,究竟是郭敬明伤害了我们太深?还是我们太自尊?我们都知道所有的真相,可是不能说,真的不能说。     
  第十二章 抄袭的两头   
  一个半月写成《幻城》   
  每个人都知道,《幻城》是郭敬明生命中的一个奇迹。每个人也都知道,《幻城》是郭敬明生命中的一个劫难。《幻城》开启了一个神话的开始,《幻城》也引发了世纪初青年文坛最热烈的一场指责和批判。 
  2002年10月长假,我回到了江苏老家,在当地报摊上买了10月的《萌芽》,然后惊讶地发现半年前他给我看过的《幻城》赫然发在“小说家族”第一篇。虽然已经看过多次,但我依然饶有兴致看了一遍,并且再此被其华丽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所深深打动。看完之后就有一种感觉,这篇小说肯定会引起轰动。理由有两:第一,当时这种魔幻体裁的小说非常之少,数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萌芽》上刊发此类小说更是史无前例;第二:郭敬明对文字的华丽运用在这篇小说里面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而故事的完整更是弥补了他之前小说一致存在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致命硬伤。 
  只是,我猜到了前头,却没猜到了结尾。我知道这篇小说会红,却没有想到会红到如此地步,会红到让当期的《萌芽》因为这篇小说而洛阳纸贵。在这里,我自然毋需多言这篇小说受欢迎的程度。因为所有语言在事实面前都显得是那样地肌肉萎缩、无能为力。 
  一回到上海,我就打电话给郭敬明表示祝贺,电话里他喜形于色地告诉我春风文艺出版社日前已经找到他,让他三个月里把这篇小说扩充成长篇小说,并且和他签订了三年合作协议,每个月支付他一定的创作经费,这三年内出的长篇小说都可以给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自然再次恭喜,并且有足够理由认为他今后的创作之路会一帆风顺。只是我略为担心他短短三个月能够把一篇只有两万多字的短篇扩充为一部长篇小说而且保证质量不下降吗?因为幻城的辞藻太华丽,如果篇幅短还可以一蹴而就,但篇幅一长,要保证全文都是这种精致的感觉难度是相当之大的,而且短篇幻城的故事已经完整,要添加数倍原文的内容更是谈何容易啊?我把这个疑问说了出来,郭敬明却满口不在乎地让我放心,我说的这些困难他都考虑到了,并且已经想出解决办法,三个月的时间其实很长了,按照他现在的状态去写根本就不是问题。更何况,这次机会是绝无仅有,无论如何他都会把握住。 
  是的,郭敬明永远对自己、对自己正在遭遇的生活看的很清楚,而他的确也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事实上,他只用了一个半月就将原文扩写到十万字,重新讲述了两个故事,长篇小说无论是语言和内容都和原先的短篇保持了一致水准,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没有人知道他在这一个半月承受着怎样的煎熬,每天熬夜、殚精竭虑、还要和孤独抗衡。本来就瘦弱的他体重再次严重下降,他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也正因为他付出了,所以他得到了更大的回报。长篇《幻城》首印高达十万册,这在当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在当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高居第二,可谓一鸣惊人。而市场销量更是好的让人崩溃,短期内霸占国内所有图书销售榜的冠军,所向无不披靡。青少年读者更是如痴如醉着他的《幻城》,为之泪流满面,从此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关注郭敬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崇拜郭敬明,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这部小说并没有表现出下滑的惯例,反而一路坚挺,很快就突破让人匪夷所思的100万册大关。郭敬明成为当年图书市场上最大的一匹黑马和明星。 
  郭敬明彻底大红大紫了,从一个以前只在学生中间薄有名气的写手变成了超级畅销书作家,少年偶像。通过《幻城》他挖掘了人生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 
  一天半夜我在QQ上突然遇到他,我问:“小郭,怎么这么晚还上线啊?” 
  “上来和韩国人谈合作开发网络游戏的事情。” 
  “哦,《幻城》要做成游戏了?” 
  “是的啊,现在正谈着呢。” 
  “那要恭喜你啦!好好谈哦。” 
  “嗯,其实不单是韩国人找到我了,很多国家的人都在积极和我联系,我肯定要找个最好的公司合作的。” 
  真是太厉害了,我按捺着喜悦的心情对他说:“现在以你的名气肯定好入上海市作家协会的。” 
  “我才不高兴加入呢,有什么意思,很傻的。”郭敬明很是不屑。 
  “怎么这样说?很多人求之不得呢。” 
  “反正我不愿意加入这种组织,如果我愿意,他们早来求我了。” 
  我没有再说什么,有点感觉他现在太膨胀了,或许是《幻城》实在太成功的原因吧,任何一个凡人在这样突如其来的荣誉面前想不飘飘然是很困难的,何况是一个从头到尾都很骄傲的人?只是人一膨胀,自然会遭到打击。果不其然,没多久。网络上开始传出他的《幻城》是抄袭自日本著名漫画团队CLAMP的经典作品《圣传》,且谩骂声越来越大,郭敬明被指责为“小偷”、“剽客”。圈内更是有人说CLAMP正积极在香港找律师准备起诉郭敬明,一旦控诉成功,郭敬明不但会身败名裂,而且通过《幻城》所积聚的财富更是无法支付昂贵的赔偿金。总之江湖上一切传闻都对他很不利,仿佛他已危在旦夕。面对众人抄袭指责,郭敬明虽然多次为自己辩护,并且详细分析了自己创作的思路,但在众多网友罗列的大量事实面前总归显得有点底气不足。虽然最后这件事情不了了之,但最起码让我们闻到了火药味,并且为随后一场更大的抄袭风暴打下了所有伏笔。   
  我给郭敬明推荐《圈里圈外》(1)   
  2003年“榕树下”被卖掉了,同时被卖掉的还有我们的文学梦。没有了“榕树下”,我们急需寻找一块新的家园,去根植我们未完成的文学梦想。找来找去最后我们找到了“天涯”社区。“天涯”社区里面有一个文学版块名叫“舞文弄墨”,相比“榕树下”而言,“舞文弄墨”里面作品的质量更高也更严肃,作者也绝非“榕树下”般鱼龙混杂,慢慢的,到“舞文弄墨”去看小说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个习惯。三月份的一个傍晚,我在“舞文弄墨”里闲逛时,突然看到首页上有一篇小说的点击率和回复率都特别多,于是立即打开了这篇小说,其实本来只是想随便看看的,结果刚看了开头就完全被吸引住,然后一口气看到连载的最后。 
  我忘记说了,这篇小说的名称是《圈里圈外》,作者是个北京姑娘,叫庄羽。 
  说心里话,《圈里圈外》写的真是太好了,不但语言幽默、鲜活,而且情结跌宕起伏,非常扣人心弦。绝对是那两年我看到的最好看的都市爱情小说。看完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在网上见到郭敬明,一定要把这篇小说给他推荐推荐。 
  大概半个月后,我终于在QQ上遇到郭敬明,于是我对他说:“小郭,我给你推荐一部超级牛的小说啊,太好看了。” 
  “好的呀,你发给我好了。”来上海没几天,郭敬明说话已经有点上海腔了。 
  于是,我把《圈里圈外》在“舞文弄墨”上的地址发了过去,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好好看,并信誓旦旦地说如果他不喜欢的话尽管找我算帐。 
  生活就是这么神奇,我已经记不得自己是第几次如此感慨了。我不知道,如果那天我没有做这个动作,是不是历史就会改变?是不是某些人的命运就会改变?我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太有点大言不惭。但我现在回过头想想,确实觉得挺神奇的。为什么我会突然看到这篇小说?为什么我会认识郭敬明?为什么我会把它推荐给郭敬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些东西你一旦做了,就会产生很多连锁后果,有可能很好,有可能很快。 
  总之,2003年5月份,我在《萌芽》的“惊奇”增刊上看到了郭敬明连载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当我看到这篇小说里面熟悉的语言,熟悉的人物名称,甚至很多熟悉的故事情节时,那一刻我真的百感交集,我没有因为郭敬明文风大变而有丝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