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大时代1958 >

第459章

大时代1958-第459章

小说: 大时代19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镑怎么可能和美元分享世界呢?这不是在搞笑么?”谢洛夫听了齐涅夫的报告,很是讥笑的说道,“不过看到齐涅夫同志的表情,似乎这次出击也不是毫无收获。”

“只是得到了一些美元的债券,远远没有柯西金同志的收获。”齐涅夫虽然说的轻松,但这次克格勃的基金仍然扩大了五分之一,当然某个巨贪的财产也扩大了大概这个数字。

谢洛夫本人可以说又在毙的路上更进一步,只不过所有执法机关都不能调查自己。实际上调查自己也不容易,因为所有的资金从来没有进过苏联,要查的话,苏联国内根本什么都查不出来。

十一月份,在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前,谢洛夫首先召开了全国安全大会,这次大会在召开之前,就已经显得不同寻常,因为这是勃列日涅夫执政的首次,而且在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之前一个星期召开,有一种令人不敢深想的原因。

在经过了前期的常规问题,在随后的正式会议上,谢洛夫拿出了已经准备的文件,开始进入正题道,“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框架之中,每个国家的主权都是有限的,由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所组成的大家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是“最高主权”高于一切;各自国家的命运不能被自己政府所决定。在现在敌我斗争这么激烈的时候,我们要维护好整个阵营的团结,以便和敌人做最后的斗争。”

谢洛夫这种言论在经过安全大会之后,被传到了西欧,这种咄咄逼人的论调,被西欧国家称之为有限主权论,不过谢洛夫的言论和勃列日涅夫的言论有所不同,谢洛夫主张集中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和资本主义阵营竞争。(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二章 强硬派代言人

这种言论在有些报道的推波助澜之下,被视为苏联内部有一股势力对勃列日涅夫推行的缓和政策有所不满,而作为苏联名声最坏的克格勃主席、国家安全总政委谢洛夫,则被很多西欧的分析师认为,正是这股力量的代言人。

按照美国的说法,谢洛夫是鹰派的代言人,而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则是****的领导者,实际上两人不过是伪装成****的鹰派人物,缓和政策从中央主席团的会议上,明确是对准西欧的政策,用来瓦解西欧和美国人的关系,和其他方向的战略进攻在同时进行。

很多观察家的意思是,既然苏联的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将要马上进行,那看看勃列日涅夫到底如何应对这种声音,联邦德国是最主动积极和苏联缓和的国家。从联邦德国的立场上来讲,苏联的存在有利有弊,坏处自然是自己的国家随时可能成为炮灰,好处则是就算苏联是最后的胜利者,考虑到德国的人口基数和科技,德国到时候也仍然很重要。

再者苏联如果胜利就表明对方更强大,那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者,德国人已经能够接受愿赌服输这个结局,那也没什么。现阶段德国当然是希望两个集团不要进行军事竞赛,应该那样太危险,如果苏联想要得到一些技术和科技支持,来进行经济方面的竞赛,联邦德国是非常欢迎的,同样西欧国家都很欢迎,英国除外……

随后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举行了,这次的会议因为一个星期之前的全国安全大会,被很多国家所关注,很多国家都想要知道,勃列日涅夫是如何面对这种论调。

“我提名谢列平同志,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大家都知道,谢列平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秀干部,在各种岗位上都体现了可以说是强大的工作能力,要把心思集中在真干事上。领导干部要端正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巩固工作成果,在提高贯彻力、执行力、落实力、创造力上下功夫,把心思凝聚在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在促发展上,把力量投入到抓落实中,敢抓敢管,敢作敢为,忠于职守,尽职履职,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这些必要的素质,谢列平同志都有,我相信谢列平同志在最高苏维埃主席的位置上,是最为合适代表我们国家形象的同志。”勃列日涅夫拿着演讲稿一字一顿的说道,“所以我和很多同志都认为,这是一项正确的决定。”

“*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以实现*为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这是我们每一个*员都必须深深印在心里的真谛。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我们的理想,不能忘记入党那一刻,在党旗面前宣誓为*奋斗终身的庄严承诺,不能把自己混同一个普通的民众,这是一个*员最起码的政治要求。”谢洛夫在第二排的位置上看着勃列日涅夫的背影,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高招,谢列平身上的职务越来越多,在某种意义上就越来越碍眼,这个决定是看中谢列平还是把谢列平放在火上烤,还要看以后的情况才能得出结论。

“可是我怎么能做国家的元首呢,很多同志都比我更加有经验。”谢列平出言反对道,“勃列日涅夫同志似乎太高看了我的能力,我没有和各国打交道的经验。”

“怎么可能呢,我们的国家需要一个形象很不错的年轻人来体现,舒里克,你是最为合适的同志。”勃列日涅夫以一贯的温和态度讲道,然后询问下面中央委员的意见。不出意外得到了赞成。

自从米高扬从最高苏维埃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最高苏维埃主席的位置就一直在悬空,这种情况出现了几个月,谢洛夫就想起了勃列日涅夫挤走波德戈尔内的手段,提醒谢列平可能的推举,但实际上谢列平和谢洛夫对这种情况还是没有办法,因为没有拒绝的理由。最高苏维埃主席毕竟是苏联名义上的元首,地位是很高的。再说谢列平本身就身兼几项重要的职务,肯定不是以前那种连连主席团都没进的橡皮图章。这种情况下怎么拒绝?

在这项决议通过之后,勃列日涅夫开始谈到了第二个事情,道,“对于某些同志的一些言论,我个人认为是正常的,同志们有些不同的意见是可以允许的,比如有些同志认为,在祖国已经强大到了现在的程度,我们完全可以动手通过竞争提前终结资本主义。我不愿意对这种言论提出批评,但同志们也要知道和平才是世界的主流,我们应该和西欧国家和平共处,当然了,这种言论其实也是好事,说明我们的党内并不是一言堂。”

勃列日涅夫以一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举动算是对谢洛夫的有限主权论做出了回应。这种反应让谢洛夫觉得很有意思,有限主权论明明本来是你提出的,现在勃列日涅夫成了热爱和平的苏联领导人,咄咄逼人加剧冷战的变成了自己,太有意思了。

这次的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勃列日涅夫轻描淡写的对安全大会上谢洛夫的讲话做出了回应,马上让对苏联人放屁都想闻一下分析分析的西方观察家,开始了分析。最终的结果是苏联内部并不是很愿意和西方和平共处,作为苏联新任的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这个人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温和的领导人,但目前他收到了强硬派的压力,从没有对谢洛夫做出一点警告能看出,苏联内部的强硬派实力还相当大。

“这样缓和政策应该会得到更快的回应。”在勃列日涅夫的家中,谢洛夫根本没有把自己当做外人,其实多来这里是有好处的。至少经常看到自己勃列日涅夫也比较放心。大部分的时候勃列日涅夫都住在克里姆林宫,但是这个房子并没有收回去,要知道勃列日涅夫的子女都已经成年,不能总是在克里姆林宫居住。

在来之前,谢洛夫和谢列平、叶戈雷切夫已经见面,提醒注意最高苏维埃的权利,要知道很多干部都是兼职的,最高苏维埃也并不是一个没什么用的机构,部门这个东西完全要看领导者是谁,比如斯大林在四十年代之后就是部长会议主席,也就是柯西金的角色。照样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斯大林后期主要担任部长会议主席,还造成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死后马林科夫和贝利亚都抢夺政府的职务,最终让担任书记的赫鲁晓夫反败为胜。

“联邦德国已经对我们做出了回应,明年一月份会和我们进行会谈。听齐涅夫和茨维贡说,相关的准备工作已经好了,准备在什么时候动手。”勃列日涅夫对谢洛夫的做客是很欢迎的,他巴不得克格勃主席经常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巧了,谢洛夫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希望多和勃列日涅夫接触。

“那我作为反对缓和政策的那一部分不知道存在不存在的代言人,那当然是找一个好机会来表明存在感了,按照准备时间,就在尼克松正式宣布就职之前。”谢洛夫轻松的一笑道,“我要给那个反苏的总统上台送一个大礼包,启动进攻计划。”实际上距离尼克松宣誓就职,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三章 事到临头

“因为伊拉克和我们苏联并不接壤,实际上我们没有能够截断整个欧亚大6,但仅剩下的一块地区是传统意义上库尔德斯坦地区,所以如果伊拉克的进展顺利,下一步就是找机会把土耳其分裂,顺利截断整个欧亚大6。”谢洛夫毫不掩饰的道,“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整个人类的中心,欧亚大6被我们掌控,让海权论****去吧。”

“这当然是我们最为理想中的设想了!”勃列日涅夫十分夸张的张开了双臂,好像已经看到了这种远景,但马上停止了下来,像是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道,“可是我总觉得中国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尤拉,你心中有备案么。”

当然有,谢洛夫不假思索的说道,“印度、缅甸、越南、印尼构成南线,远东红旗各大边防军区构成北线,现在只差最后一环,那就是西边的巴基斯坦,在适当的时候,等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想办法把西线架构完毕。相信以后就不会出现问题了。不过,第一书记,你不是说我们和中国只是理念的不同么,属于兄弟之间的吵嘴。”

这种构想说的比较含糊,理论上这种苏联在北策应,其他国家在南线对抗的策略,比美国的形包围圈更加牢固,甚至比冷战时期苏联的南北夹击策略更加有咄咄逼人的性质。但理论就只是理论,苏联想要这些国家共同防御是不难的,但让他们听从苏联的指挥棒进攻,根本就不可能,他们又不是苏联的一部分。这个所谓备案看起来远景美妙,实际上只是安慰一下勃列日涅夫。

“话是这么说,但是防备一下总是没错的,你也知道远东地区人口这么少,而我们南边的国家人口这么多。”勃列日涅夫每次看到地图,都能感到巨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谢洛夫表示可以理解,中国人看地图看到上面的苏联,哪怕是俄罗斯,同样也是这种感觉,这个国家怎么这么大?简直让人喘不过气。

不过他前世就住在那里,还不知道真实的情况么?有几个东北人会去更冷的西伯利亚?有点门路的都会往南跑,自己家乡年年人口流失,肯定不是流失到西伯利亚了。反正他是一点不怕中国的,现在是一九六八年,苏联和中国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代差了。根本不是十几年前两国都是米格十九的时候。

能让苏联感受到压力的那个人,就算是再厉害,但最后仍然抵不过时间的流逝。

又和勃列日涅夫谈了一会,对于伊拉克的运输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通过海运运往伊拉克最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