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179章

时空之门1619-第179章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想想也是。一个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站如松坐如钟,满口引经据典的完全退化成了个书呆子的草包,不是刚好符合姚宗文这种嘴炮文官的审美么。

第203章连锁反应4

卫所制度毕竟还是大明朝的军事制度之一。可是,别说现代人会对大明朝的卫所军队的状况感到惊讶了。就是戚元彪这个深知京卫弊端的本时空坐地户,也对湖广地方卫所的糜烂感到难以置信。

“点兵核饷”一直是文官大佬收拾和辖制武将系统的一个法宝。无论是在边军还是在京卫或者是在地方卫所中,吃空饷都是武官们赚钱的一个重要渠道。这种事情就和文官们的“飘没”是一个道理,是一个大家都在遵循的潜规则。

当然了,很多武官们的吃相,像很多文官一样非常的难看。据说兵部方面曾经对毛文龙的东江镇“飘没”达到六层左右。也就是说,一百两银子,发出兵部的时候已经变成四十两了。这里面还不包括户部衙门的“飘没”呢。

自然而然的,武官们对文官们的所做作为也会有学有样。就以京卫来说吧,号称三四十万的京卫,实际上基本已经没有一个能够拉出去打仗的正经士兵了。京卫本身实际的士兵,最多十万人。这十万人也完全的变成了各种劳役和家奴。

也就是说,负责守卫大明朝心脏的京卫,吃空饷能够达到三分之二这么高。一个千户所里,能够拉出两三百个已经变成力工的士兵,那就是好的了。经常就是兵部的官员前来点验兵额的时候,各级武官们就开始到处搜罗京师附近的乞丐和流民充数。

对于京卫的“奇葩”,戚元彪就已经领教的足够了。可是京卫再“奇葩”,点验兵额的时候,那些充数的乞丐流民,怎么说也能穿上件破破烂烂的鸳鸯袄,拿上杆生了锈的长枪吧。可人家襄阳卫做的比京卫做的可出格多了。

襄阳卫不仅士兵明显数目不够,而且就是前来点验的士兵,也都是穿的普通的百姓衣服。他们中至少有一半人,手里面甚至连个兵器都没有。

就是襄阳卫本卫的千户所士兵,看起来光鲜些吧。可是那个光鲜也假的厉害。离得远远的,戚元彪就发现许多本卫千户所的士兵,拿着的武器都是些葬礼上用的那种白色的锡箔纸糊出来的武器。

看明白了这个奥妙,襄阳卫指挥使身上的那件铁甲为什么看起来非常的古怪,戚元彪心里就有数了。

戚元彪真的很难理解这些地方卫所怎么会这样糊弄事情的。要知道,地方上的卫所兵也是承担着防卫地方的任务的。时不时的,地方卫所也要干一些清缴山匪土贼之类的工作。

襄阳卫的这帮乞丐兵,在一群拿着纸糊的武器,穿着纸糊的盔甲的军官的领导下,根本就没有防卫地方的能力。他们的对手总不会是死人吧。

本来应该有五千六百人的襄阳卫,好像是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凑出三千来个人来。就是戚元彪这种只会背兵书的假冒伪劣的武官,也认为这群人是相当的不靠谱的。反正要是让戚元彪领着这么群奇葩去打仗的话,戚元彪宁可自杀,也不会接受任务的。

面对着这三千来个瘦骨嶙峋,破衣烂衫,在冬季的寒风中簌簌发抖的襄阳卫所士兵。戚元彪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挑选精兵的兴趣了。

戚元彪能够把《纪效新书》背的滚瓜烂熟,自然知道《纪效新书》特别重视选兵。《纪效新书》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兵之贵选。”(《束伍篇》)认为选兵“其法惟在精”(《柬伍篇》),反对“用城市游滑之人”,“奸巧之人”,主张用“乡野老实之人”。

对于选兵的具体标准,认为“丰伟”、“武艺”、“力大”、“伶俐”四条既不可废,亦不可专恃,“惟素负有胆之气,使其再加力大,丰伟伶俐,而复习以武艺,此为锦上添花。”(《束伍篇》)

然而这样的人不易选到,相比之下,最主要的条件是“必精神力貌兼收”,因为武艺差可以教习。对于选来的士卒,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发给他们兵器,“皆当因其材力而授习不同”,“如藤牌宜于少壮便健,狼筅长牌宜于健大雄伟,长枪短兵宜于精敏有杀气之人。”(《束伍篇》)

在戚元彪眼里,襄阳卫的士兵,比起京师乞丐来还有些不如。选这些人当兵,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之外,没有任何的意义。

在开始对襄阳卫的士兵进行“点核”之前,戚元彪就专门询问过本地锦衣卫千户所的一个锦衣卫。据那个锦衣卫说,在湖广省内,襄阳卫就是除了已经叛乱的武昌卫之外,实力最强的地方武装了。

看过了湖广第二强兵的襄阳卫所兵之后,戚元彪算是彻底明白为什么当年戚继光大帅会放弃为数众多的江南卫所兵,自行招募像自己的老爹那样的义乌矿工当兵了。

听了戚元彪的报告之后,姚宗文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他喜的是,既然湖广地方的军卫如此的破败,那么王书辉的荆州卫也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这就是他给王书辉上眼药,为难王书辉的好借口。

他惧的则是,出京前魏忠贤已经明确的嘱咐过他了。自己到了湖广上任之后在军事上的任务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各个方面给东林党党徒程绍找麻烦。给程绍的平叛工作设置障碍。另一个则是自己必须整理好湖广地方的武装,在程绍倒霉了之后,自己就必须顶上去,接手那个平叛的烂摊子了。

所以,姚宗文想到自己可以整治王书辉的喜悦都没维持超过三秒钟。姚宗文的脑袋就已经被湖广地方军务的糜烂给占据了。他对于这种状况的准备到底还是不足。一时间他不知道怎么才能完成魏忠贤交给自己的任务了。

与整人出气相比较起来,姚宗文更重视的当然是魏忠贤的信任了。他可是知道的,魏忠贤的用人观相当的实际。九千岁可是非常讲究实际成绩的。你要是不能完成任务,甚至是不能把任务完成的漂漂亮亮的,那么你屁股底下的位子就会坐不稳。

姚宗文深知,魏忠贤在用人上是非常讲究“能者上庸者下”的。

第204章连锁反应5

公元1625年12月,在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精心测量的军事地图的情况下,河南巡抚程绍带着4000名从河南省各个卫所抽调出来的“精兵”和8000名经过“精心挑选”的民夫,共计一万两千人,从开封府出发,朝武昌府进发。

因为没有专门的军事地图,因为没有专业的参谋体系。所以,程绍领导的河南大军,只能穿州过县,顺着从开封到武昌一路上的各个州县,向南方行军。

不过是刚刚出了开封府城,在军事方面完全是个白痴的程绍也已经认识到,在寒冬腊月里领着上万人行军,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现代社会里,河南省冬季的最低气温不会超过零下二十度。一般来说,也就是在零下十来度左右。但是,在小冰河气候的高峰期明朝末年,河南省的冬季气温不仅低于零下二十度,而且,整个河南省的冬季都被各种各样的大风和大雪包围着。

在零下二十四五度的情况下,上万个只不过穿着破破烂烂的单衣,脚上胡乱裹着些破布和杂草,平均体重在四五十公斤左右的河南兵和河南民夫,饿着肚皮走在一片暴风雪中。

才刚刚不过出了开封府城四五里地,无论是正兵还是民夫中,就开始出现非战斗减员了。

想想也是。吃不上饭,穿不上衣,又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大雪天里背负着大量的东西行走。那些常年处于死亡边缘的农奴士兵和佃农贫农们,自然是只有死路一条的。

你想想,零下二十多度,这是现代社会里中国东北最北方的黑龙江省的冬季平均气温。而在现代社会里,就是个普通的乞丐,在黑龙江的冬天里也是有着厚厚的棉大衣穿的。

在现代社会的黑龙江,不穿着棉衣或者羽绒衣,根本就没人敢于出门。现代人的体质那么好的情况下,保暖和营养摄入那么充分的情况下,各种季节性的疾病,也会在黑龙江省的冬季大规模的爆发。

在部队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到达朱仙镇的时候,各级武官经过简单粗略的统计后报告程绍,原本是一万两千多人的部队,现在已经只剩下九千多人了。

有三千左右的士兵和民夫,或者直接就死在了路途中,或者在行军途中消失(逃跑和迷路)。基层武官从小旗到百户,全部都大量的消失。

从开封府到朱仙镇,最多才五十里地的距离。不过这么五十里地的距离,原本一万两千人的部队,就减少了四分之一左右。听了这个消息,“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坐在八抬大轿里走了一天的程绍知道路途不太好走。就是坐在蒙着厚厚的棉布,烧了炭盆和脚炉的轿子里,程绍这一天的行程也相当的“艰苦”。但是这种“艰苦”,还没让程绍生出不想继续前进的心思来呢。

在朱仙镇的一个士绅家中,程绍听了河南都司都指挥使的禀报后真的是无语了。

过了好半天,程绍才试探性的问道:“这种事情尔等遇到过么?”

这本来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无论是河南省理论上的军事最高长官河南都司的都指挥使,还是目前统管着这支部队的河南各级武官们,都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事实是,别说程绍问的这种高端的军事行动了。河南省的各级武官们,一个个的连骑马都非常的不熟练。他们这一路上,都是坐在马车中行军的。外面的士兵跑散了多少,冻死了多少,饿死了多少,失踪的多少,迷路了多少,这群酒囊饭袋一概不知。

在这群河南武官里,地位最高的河南都司都指挥使,隆庆年间的武状元霍启功只好糊弄程绍说:“大人,冬日行军,又是大寒大雪的天气,有些人员损耗还是常见的。只不过因为军粮有限,民夫的口粮都是他们自带的。卑职觉得,那些冻饿而死的人,主要就是那些口粮准备不足的民夫。”

“卑职以为,后面行军的时候,最好派兵提前让沿途各县准备好军粮。不然以现在的人员消耗速度,后面的事情怕是要难办了。”

程绍是个纯粹的军盲。对于军事行动的各个方面,他都是个真正的白痴。所以,听到自己颇为信任的霍启功这么说,程绍也就这么信了。至于事实是什么样的,外面那些还在不断的逃跑和死去的士兵的实际情况如何,程大巡抚并不准备关心一下。

他挥退了房间里的众武将们,换上了一身轻松的袍服,在几个文人幕僚的陪伴下,前去到本地士绅家赴宴去了。

实际上,不仅民夫大量的死亡和逃跑,就是那四千个的正经八百的正兵,也在大量的死亡和逃跑。

寒冷和饥饿不同,它对于人的生命力的剥夺,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和饿急眼了直接跑路找吃的去了还不一样。寒冷对人的伤害是个缓慢的,很难察觉的过程。很多士兵和民夫,就是在行军的过程中走着走着,然后突然就一头倒在地上,很快就死去了。

不到一万人的河南兵团到达朱仙镇之后,朱仙镇的老百姓算是倒了霉了。

实际上,不仅民夫手里没有什么口粮,基本上吃不上什么饭。就是那现在已经不到四千的正兵,也没有什么口粮,不怎么能吃得上饭。

程绍从河南省通过增税的方式搜刮来的银子,先是他自己过了一手,截留了十分之三左右。之后,河南省内的高级文官和武官,又从这批军饷中上下其手。到了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