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403章

唐朝小官人-第403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是因为大家各司其职,而如今的快节奏,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这里已经出现了太多太多的神话,而每一个人也想创造自己的神话,从前的人,人分三六九等,曲径分明,互不干扰。而如今,固然现在的人也是分为三六九等,只是那界限,不再像从前那样成为了鸿沟天堑,因为他们有了希望。

读了书的人,努力一二,或许能在神策府中钻营一官半职,又或者在太平学,在某个工坊中谋一个教授或者是文职,即便只是粗铜文墨的,本来或许只是洛阳城中最底层之人,这样的出身,一辈子不会有出头之日,即便再如何努力,也不过是个好的轿夫,一个好的仆役,一个好的烧炭工。

而如今,却是大大不同了,工商的大发展,其实带来的不只是财富的疯狂积累,更多的却是向上的通道开始松动。

在从前的固有社会结构里,人的地位十分简单,这个结构只有地主、小农、佃农地之分,所谓的地主,便是把持了一切的豪族,他们生来富贵,而且人数也不可能太多,毕竟以现在的生产力,一百个农户,只怕也只能供养那么一两个‘高门子弟’罢了,天下的财富就是这样多,豪族独占八成,其余人,不过是从这指缝中希望得到那么一点施舍。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寒门子弟,即便再如何努力,再怎样刻苦,也难以摆脱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地位,因为在他们的头顶,那稀缺的‘富贵’位置,早已人满为患,也绝不可能开了口子,使你有出头之日。

在这非富即贫的最简单的农业社会里,不会给任何寻常百姓留下丝毫的侥幸,一日贫贱,终身贫贱,世世代代,亦是如此。

而如今……倒并非是社会一下子平等,进入了天下大同,只不过……因为工商的出现,生产力的变化,简单的社会结构应声而倒,原先被世家大族把持的上层,却是出现了新的位置,原先一百个人也不过勉强可以供养一个上层,而如今,却只需要二三十人,便可以使另一人过上奢侈的生活,即便是寻常人,也有了成为商贾,或者成为名流的机会。

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生产关系之中,需要的却是更多中层的人口,底层的人只要稍稍努力一些,就有机会成为薪俸颇为优厚的匠人,成为账房里的账房,成为太平学里较为低级的先生,成为掮客。

也就是说,这时候,因为社会的发展,导致大量的中层职位出现空缺,有才能的人便有了可发挥的余地。

因为如此,从前的主奴结构,或者说是地主和农夫的结构,如今却成了士族商贾,中层为是匠人和精通各项才能的人,底层则为劳工与农夫,在从前,让一个底层的人成为地主,几乎是万中无一,无论如何努力,也没有任何可能,而如今……一个底层的人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匠人,或是粗通文墨,却是工作较为轻松的医生、文职、账房、匠人,却只要努力,就有收获的机会。

如此一来,几乎每一个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便不再闲散,他们自发的学习,也不必有人去告诉你读书的好处,因为许多人家,即便是勒紧裤腰带,也非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太平学里读书不可。

因而,洛阳人的谈资,更多的却是自己的孩子在太平学里如今学的是什么手艺,或者读的什么书,自己孩子的学习如何。又或者近来哪个从前游手好闲的家伙,突然生发了,诸如此类的事,层出不穷,早已占据了所有人的生活,他们不再空泛的去谈论那些离他们太过遥远的事,而是更多的开始关注于身边的事来,更多的人,却已是没工夫磨嘴皮了,有人白日上工,夜里竟也肯捧着书艰难的去识字。如今医学、律学、商学,还有各种匠作学的书籍卖的火热,即便现在虽然已有印刷术,可是受限于技术,许多书籍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甚至一些相关的书籍,足够抵得上寻常人的半月工钱,可是买书的人,却也是如过江之鲫。

洛阳人是现实的,他们自然不会做蠢事,从前他们漠不关心于改变命运的事,是因为他们明知道自己根本无法改变命运,也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只会付诸流水。一个只需要佃农、奴仆的社会,你便是读再多的书,学习各种本事,也不过是个有本事的农夫和奴仆罢了。

正因为这种现实,他们舍得拿出自己一年的积蓄,去让子弟学习,也舍得拿出平时风餐露宿节省下来的一些钱财,去学习各种手艺,购买书籍。

而对于这里的印刷业来说,正因为需求的旺盛,也使得印刷业开始疯狂的扩张,印刷业不过是个载体,其本质,还是需要拥有内容,如此一来,知识就变得越发的值钱起来。

一个好的匠人,在从前,他们的本事只是值一点钱的,假若一个匠人拥有某种特殊的锻造能力,制造出来的器具比之其他人更加精良,确实可以使他这辈子活的更好一些,于是这种手艺自然而然也就藏匿起来,这是人的私心,他们会将自己的手艺传承给自己的子侄,以此来作为子孙后代的立业之本,可是这种传承方式,却是极容易中断,一旦中断,这种特别的技艺,就有可能永远消失匿迹,技术非但不能得以积累,反而是在不断的消亡,这也是为何,在秦汉时期,出现的许多叹为观止的工艺,反而到了隋唐,竟是消失的无影无踪,后世的人非但不能够在他们技术的基础上,去将这门技艺进行改良,而后精益求精,反而技术反反复复的进行退步。

而如今,一个拥有独特手艺的巧匠,却更愿意将自己的特殊技艺提供出来,因为现在的书商,都在寻常了这样的人,愿意花费不菲的价钱,去购买这种手艺的流程,而后印刷成书,从中牟利。

于是……技术便自然而然的开始扩散,后来的人,从中吸取到这种技法,那成千上万的受益人中,一旦有一人脑洞大开,在这种基础上进行改良,那么一个新的技术又应运而生。

河南府……似乎渐渐开始已经学会了技术的积累,这就导致竞争开始白热化,新的工艺越来越多,一个匠人,假若不能继续学习,那么很快就会落后,甚至会被其他人甩下去,想要在这行混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应用,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改进。

匠人如此,工坊亦是如此,改良者大赚特赚,故步自封的,满盘皆输。

人心已经变了。

似乎每一个人都封闭了起来,不再去理会所谓的朝廷,所谓的韦后,他们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去思考,也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去做,他们需要更多时间去学习,而至于皇帝老子是不是用金扁担,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唯一关注朝廷的,只有神策府。

当急报传到了朱楼,上官辰几乎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去寻秦少游。

………………………………………………………………………………………………………………………………………………………………………………………………………………………………………………………………………………………………………………………………………………………………………………………………………………………………………………………………

“殿下,陛下已经昏迷不醒,果然是病倒了。”

上官辰并不觉得轻松,他心里清楚,韦家既然选择了这样做,那么他们如此破釜沉舟,为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非要将秦少游置之死地而后快。

秦少游看过了急报之后,沉默了片刻,最后沉吟道:“上官兄怎么看?”

上官辰苦笑,道:“那个女官,到药铺里抓的几味药,已经查出来了,这种药可以暂时使人虚弱,同时会出现大病的症状,因此,下官的愚见,若说这韦氏是想要毒害天子,只怕绝无可能,可是她非要让陛下病倒,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她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招殿下入京,殿下……这长安是万万不能去的,一旦去了,则万劫不复,只是……若是不去,就是抗旨,陛下在病榻上,要见臣子,臣子能不去吗?这对于殿下来说,是两难的问题。”

秦少游微微一笑,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不错,若是天子召臣子,尤其是在病榻之中,是非去不可的,因为这个时候,人谁都明白,陛下病倒,极有可能是托孤,任何理由,都无法拒绝。”

“可是……那韦氏为何还不发出诏书?”

上官辰愕然了一下,道:“韦氏现在被人非议,即便是在长安,也是如过街老鼠,所以以下官的愚见,现在陛下昏迷不醒,若是这时候出现诏书,只怕天下人只会认为,这并非是天子的本意,假若如此,殿下反而有了拒绝的借口。所以韦氏的盘算理应是等殿下醒来,而后当着诸大臣的面,亲口下诏,如此,方才能够平息那些流言蜚语,也杜绝殿下的任何借口。”

秦少游将急报放下,颌首:“不错,韦氏现在要做的,无非是堵住我的所有借口而已,她这是非要杀我不可啊,事到如今,只好鱼死网破了。”

上官辰惊道:“殿下莫非……殿下,以下官之见,眼下时机并不成熟,若是殿下贸然大动干戈,只怕……”

秦少游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谁说本王要大动干戈?”

…………………………………………………………………………………………………………………………………………………………………………………………………………………………………………………………………………

五千字送到。

第五百八十七章:死无葬身之地

上官辰摸不着头脑了,他看着似笑非笑的秦少游,一脸错愕。

秦少游反是笑了,道:“鱼死网破有许多你,你方才以为的,不过是铤而走险而已,上官辰,你已经许久没有见你姐姐了吧,不妨随我入宫一趟,见了见上官待诏可好?”

听到要见上官婉儿,上官辰的心倒是松了下来,他不知秦少游葫芦里卖什么药,这其实就是隔行如隔山,他的职责,固然是消息的搜集,论起这个,天下人无出其右,尤其是这些年,财大气粗,导致他已经有了一种专门的搜罗消息之法,并且在以往的经验上不断进行改进,已是越发的不可收拾,假若牵涉他的分内的事,他的经验和道理可谓层出不穷,而秦少游做的,却是在这些消息的基础上,再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做出决定而已。

任何决定,显然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两难,因为当你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兼顾到所有人,所以所谓的决定,无非就是在所有方案之中,取舍出一个最自己最有利的罢了。

上官辰索性也就不去多想了,应承下来。

洛阳宫里近来平静如初,秦少游却是如一块石子,却是将打破了这一切的平静。

秦少游的目的自然不是上官婉儿,而是武则天。

待他抵达了紫微宫,便与上官辰分道扬镳,上官辰自去寻在殿外的婉儿去了。

进入紫微宫,君臣相见,武则天的神色没有察觉出异样,不过洛阳和长安的许多消息,一向瞒不过她,早些日子的时候,便有流言出来,自己的儿子,似乎要被那韦氏所毒杀。

消息一出,武则天反而没有去询问秦少游,因为他非常清楚,这些消息是谁放出来的,只是起初这消息,她也是嗤之以鼻,现在的光景,某种程度来说,在洛阳自己和秦少游的存在,却等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