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381章

唐朝小官人-第381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对于寻常的商贾,可就未必了,不过这并非没有折中的办法,秦少游至少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构想。

这个构想倒是不急于实施,等将来回到了洛阳再说。

大局已定,接下来,秦少游反而无所事事起来。

他现在倒是对于洛阳那儿的反应,颇为期待,此时此刻,韦氏会怎么样呢?

………………………………………………………………………………………………………………………………………………………………………………………………………………………………………………………………………………………………

整个长安城,开始弥漫起了不安的气氛。

当急报传来,朝廷先得到的自是几日之前韦弘敏送来的奏疏,韦弘敏大书特书,其用意无非是说,秦少游挟持了上皇,于是这位昭义都督,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决心救驾,他在奏疏中提及,其他四镇都督亦是受到了他的感召,愿意与他一道诛杀奸贼秦少游。

本来得了这份奏疏,朝廷顿时哗然,有人指摘韦弘敏过份,这件事毕竟有太多的疑窦,你昭义都督胆子倒是不小,自作主张,真把朝廷当你们韦家的后花园吗?

当然,更多的人却是沉默,因为任谁都知道,既然韦弘敏有这个底气上这份奏疏,那么他必定有十足的把握,神策军和秦少游,只怕这一次是不能幸免了,既然如此,那秦少游都成了秋后的蚂蚱,何必要为他奔走呼唤什么,更多的人,只不过是极力想要去适应一个没有秦少游的朝廷罢了。

可是接下来,坏消息却是一个传一个,接着便是五军大败,神策军半个时辰破敌,十几万大军,居然不能奈何神策军分毫,反而是被神策军围在了卫州,韦弘敏求救的奏疏也已传来,韦后吓了一跳,她万万想不到,起初的好局面,这才多久功夫,就突然之间逆转了,而且……这奏疏就像天书似得,十几万人被万余人围在城里,也亏得那韦弘敏说的出来。

不过无论如何,韦后便是大发雷霆,韦弘敏却是非救不可的,韦氏不敢怠慢,忙是去见了天子,向天子哭诉,说是韦弘敏与秦少游怕是闹了误会,如今打生打死,陛下怎能无动于衷,理应立即下旨,命秦少游速速退兵,不得有误。

天子对韦后几乎是言听计从,等到拟定了旨意,便叫人飞马送了去。

本以为一切就这样结束,这一次韦家丢了脸,似乎有点抬不起头来,而且还折损了不少昭义军,实在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韦后几乎可以肯定,那秦少游接到了旨意,最后也只能悻悻退兵,其他的事,也只能容后再说了。

可是万万想不到的是,更坏的消息却如噩耗一般传来,这一次,韦弘敏再也无法上书了,而上书的人却是韦家曾经信重的魏定芳、王方翼人等,他们的奏疏里只告知了一件事,那便是韦弘敏谋反,挟持大家,想要图谋不轨,欲弑上皇,他们身为臣子,怎敢从贼,与秦少游里应外合,直接把韦弘敏宰了。

与奏疏一道送来的,还有韦弘敏的首级。

…………………………………………………………………………………………………………………………………………………………………………………………

今天有事,更新太晚了,所以两章合成一章来发,好累,休息去了。

第五百六十七章:糊涂天子(五千字大章)

整个朝堂已是鸦雀无声了。

一下子,仿佛这如菜市口一般的庙堂,安静的落针可闻。

安静的背后,却又夹杂着许多的情绪,有人欢喜有人愁。

不过几乎所有人,第一时间还是震撼于那神策军的实力。

实力,往往决定了一切。

假若韦弘敏能铲除神策军,就算他杀了秦少游和上皇,只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庙堂之上,又有谁敢多嘴一句?这个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无非是风吹两边倒罢了。

而如今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神策军表现出了非凡的实力,诛杀了韦弘敏,那些对秦少游颇有好感的人,此时心里只有偷乐,那些对秦少游恨之入骨的人,却也只能沉默。

除了沉默还能如何,不沉默,就意味着朝廷必须要治罪,治罪?笑话,神策军独当一面,十几万军马大败,朝廷敢给神策军一个了断,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去和秦少游拼命吗?

命不是这么好拼的,固然韦家有七成以上胜算,毕竟她可以发动天下的兵马,毕竟他代表的是朝廷,神策军毕竟也只有区区万余人,只要号令天下,聚集天下的精兵,一人一口吐沫,也够把神策军淹死了。

可是居上位者,不立于危墙之下,显然这样的做法,变数实在太大,韦家已经承担不起一个新的万一了。

她唯一要做的,就是暂时稳住时局,把这件事忽悠过去。

而理由,显然贴心的秦少游和四个都督们都已经想好了,韦弘敏要杀上皇,这是谋反,既然是谋反,这些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当然无可指摘,没看见人家送来的是请功的捷报吗?

什么是捷报,捷报就是他们为朝廷立了功,为朝廷流了血,他们心里自然是有朝廷的,坏只坏在韦弘敏这个人身上,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韦弘敏已经得到了处罚,所以……朝廷不但有了一个台阶。

朝廷有台阶,可是对韦家呢?

死的人姓韦,还是不久之前,韦家的肱骨之臣,曾经韦氏提拔起来的侍中,秦少游等人为朝廷想好了理由,可是只要死的是韦弘敏,那么韦家就没有台阶可下。

这令韦家内部已经人心惶惶。

“事情怎会到这个地步啊,那韦弘敏,屡屡误判,到如今,真真是让人措手不及,他死了倒也罢了,可是天下人,会如何看韦家?”

“不错,韦弘敏固然死有余辜,可是对韦家的伤害却是巨大,哎……”

“不能和姓秦的拼命了,他如今大胜,神策军实力不可低估,一旦动兵,若是拿不下河南,岂不成了笑话?”

“当然不能轻启战端,若是从前倒也罢了,可是上皇只要还在秦少游手里,朝廷若是动兵,必定要招致天下人的疑虑,一旦人心浮动,反而不妙,那秦少游若是造反,自然该千刀万剐,可是朝廷擅自用兵,对天子来说,那也是弑母。哎……”

“只是……此事该如何……”

“韦弘敏误了我们韦家啊。”

…………………………………………………………………………………………………………………………………………………………………………

某种程度来说,对于韦家,韦弘敏实在是千秋罪人,他一次次的对秦少游动手,固然有他目光长远的一面,可是每次动手,都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这就让人为之无言以对了。

好在他已经死了,对于韦家人来说,有什么脏水,往他身上泼就是。

可是这样做,固然能让人发泄心中的情绪,对于现实来说,却是于事无补,韦家必须得给自己一个台阶。

关乎于这一点,韦玄贞是最清楚的。

他自从做了侍中,方知世事的艰难,天下的局面,可谓是一团乱麻,他每日操心劳力,焦头烂额,而如今,韦弘敏之死,更令他为之气结了。

朝廷有转圜的余地,韦家没有。

韦家该如何转圜呢?

彻底切割掉韦弘敏,是万万不能的,韦弘敏是韦家的顶梁柱之一,他人一死,尸骨未寒,你就说这个人和自己完全没有关系,这只会让韦党内部的许多人寒心,连韦弘敏都不能保护,反而一旦出了事,立即把人家一脚踹开,韦弘敏尚且如此,自己呢?

因此为了振奋人心,韦家无论如何,也要显出韦弘敏和韦家血浓于水、不可分割。

可是不分割,就意味着韦弘敏这个‘乱党’不是图谋不轨,既然韦弘敏是个忠臣,那么秦少游和王方翼、魏定芳人等,则是谋反了。

一旦指摘秦少游等人谋反,这又意味着什么?既然人家是谋反,朝廷是不是要讨贼,要讨贼,何其难也,难道真要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既不能讨贼,又要维护韦弘敏,这似乎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有一个河南府的秦少游尚且难以对付,何况是现在几乎掌握了一府五镇的秦少游。

韦玄贞这几日,几乎都在招待来拜谒的韦家子弟。

大家都是七嘴八舌,各有各的心思,也各有各的主意。

不过很可惜,大多数人有的除了泄愤,有的是逞口舌之快之外,并没有什么真正有营养的话题。

想不出办法,韦玄贞真是一夜之间急白了头发,而恰在这时,天子终于过问此事了。

…………………………………………………………………………………………………………………………………………………………………………………………………………………………………………………………………………………………………………………………

李显对于外间的事务,素来是不甚关心的,他这个天子历来如此,在宫中,几乎与世隔绝,韦后与他的关系自是极为融洽,李显不喜欢理那些俗务,所以几乎是个甩手掌柜。

一开始的时候,还会上上朝会,勉强应付一下那些大臣,可是到了后来,索性连宣政殿也懒得去了,平时只在后宫,外臣几乎连天子的面都难见上。

李显近来宠幸了几个妃子,这几个妃子,都是韦后为他物色。

韦后的‘体谅’,让李显很是快活。

自然,这些妃子的身份大抵都差不多,都是一些较为贫贱的子女,几乎为韦后所操纵,李显自此精力也就开始不济起来。

若不是因为韦弘敏死了,只怕这个时候,他是绝不会在乎外间发生了什么事的。

天子突然驾临宣政殿,并且请了韦弘敏去觐见。

韦弘敏步入了宣政殿,便看到李显与韦后二人并肩坐在一起,韦后小心翼翼的替李显捧着茶水。

李显显得有些不耐烦,他略显苍白的脸上,眉头一皱,道:“韦卿,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一会儿说,是秦少游挟持了母后,一会儿又说,是韦弘敏要杀母后,朕这几日,也是几宿没有睡好,怎的近来有这么多事,朕观那韦弘敏,也算是颇有心思的人,怎么让他去了卫州,却成了这个样子,哎……他死了,倒是不足惜,不过朕听皇后说,他平时还是颇为干练,为人,也是忠心耿耿的……”

韦玄贞一时不知陛下到底什么心思,不禁小心翼翼的抬头,去看韦后。

韦后则是抿着嘴,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

李显道:“不过话又说回来,皇后又说,韦卿是大大的忠臣,他忠的可不是朝廷,而是朕,正因为如此,他听说秦少游与母后在一起,生怕迟早,又会教朕退位,这才起了绝后患的心思,这才想要铤而走险,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李显这番话出来,韦玄贞却是心里一下子跟明镜似得了。

这定是韦后已经定了性,她利用李显对上皇的恐惧,给天子营造了一个韦弘敏为了天子出生入死的印象。

难怪了……

难怪今日这宣政殿里没有任何外人,只有李显、武则天和自己这个国丈。

只有这三人凑在一起,有些话方才能说的出口,毕竟天子对上皇的忌讳,虽是路人皆知,却是绝不能亲口说出的,否则又是一场轩然大波。

韦玄贞忙道:“陛下说的对,韦都督是有苦衷的,他这样做,明面上是为天下人指责,可是实际上,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