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363章

唐朝小官人-第363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再思必定是深知其中的风险,却还是毫不犹豫,武则天固然是讥笑他,不过某种程度,也算是摸情了杨再思的底细。

这位据说将自己子侄都安排在了洛阳和孟津做买卖,深知安置了一个远房亲戚在神策府议事堂做了议员的老侍中,这一次是打算砸锅卖铁,也要跟武则天与秦少游站在一起了,这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杨再思已经没有了左右摇摆的空间,他唯一做的,就是跟着殿中的两个人一路走到黑,见到了棺材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杨再思脸色镇定自若,却是笃定的道:“臣极力赞成,乃是出于公心,此策确实大善,一举可扭转乾坤,将别人给陛下的难题,转眼之间成为陛下给那韦弘敏的难题,弘农王殿下深谋远虑,老臣叹服之至!”

………………………………………………………………………………………………………………………………………………………………………………………………………………

第一章送到。

第四百八十二章:放马过来

武则天对于会猎之事,似乎也颇为期待。

上天给予她的时日似乎已经不多了,而韦弘敏的咄咄逼人,也彻底的触怒到了这一头母狮。

想当初她君临天下之时,韦弘敏是何人,在她眼里,连狗都不如,现在居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武则天几乎没有半分的犹豫:“既然连杨侍中都称妙,那么不妨就依秦卿行事吧,杨侍中不妨先上一道奏疏来,至于秦卿,则要做好准备。”

秦少游原本还有些害怕武则天不肯,毕竟这是‘深入虎穴’,并非所有人都对神策军有足够的信心,况且武则天毕竟老了,一个年迈之人,旅途劳顿,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既然武则天应许下来,秦少游自是松了口气,道:“陛下圣明。”

杨再思是个极聪明的人,武则天既然让他上一道奏疏,他自然晓得是什么意思。

既是北狩,当然不可能一拍脑袋就做出决定,上皇亦是天子,既然是天子,就得守着天子的规矩,首先,必须在程序上合乎礼法。

于是在回到自己公房之后,杨再思便开始挥毫泼墨,过不多时,一骗锦绣的奏疏便落成了,奏疏以侍中的身份,表达了对周礼的推崇,又说起了夏苗的好处,如今四方灾荒不断,天子理当巡守四方云云。

奏疏递上去,待诏房里的上官婉儿早得到授意,自是立即开始草诏。

一切,都是如此完美,当诏书颁布的时候,洛阳城里顿时沸腾了。

尤其是议事堂,他们的消息比寻常人要快许多,当得知昭义军要对神策府的商队动手,顿时怒不可遏,甚至许多人不免开始担心起来。

这种担心是极有道理的,假若昭义军连神策府的商队都敢打主意,那么其他运去河北的货物呢?现在的商业环境早已大不如前,这个时候,昭义军再变本加厉,这买卖就真的没法儿做了。

现如今,百业都开始随之萧条,而如今,买卖兴旺的,除了神策府推行的土木工程之外,便是军需了。

大家显然都可以感觉到,神策军开始在大量的囤积粮草、军备,军中的采购计划,可以用不吝成本来形容,一万五千人的神策军,两万人的团结营,定制的冬甲、夏衫,乃至于靴子,都是数以十万计。

而如今,这个北狩,显然含有其他的深意。

神策军已经开始枕戈以待,无数的计划开始推行,各营的官兵开始在孟津港附近集结屯驻,大批的军需亦开始发放,无数的骡马亦开始汇聚,甚至临时招募的八千辅兵,也已经到位。

神策军的行动力,不容置疑。只需一声令下,他们的表现,几乎可以称之为神速。

而紧接着,团结营也开始加强了戒备,当神策军要护驾去河北时,河南府的卫戍就彻底交给了团结营身上。

秦少游每日都在来回奔波,自然是要做好最周全的准备。

良辰吉日已经选定,留给秦少游的时间已经不多,他不容许出任何的差错。

…………………………………………………………………………………………………………………………………………………………………………………………………………………………………………………………

卫州。

夏日炎炎,使得这座恢弘的上当郡旧城宛如火烧一般。

这里早已成了一个大军营,因为地方都督有了足够大的权利,再加上任何诸侯都明白,从前的地方官,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升迁,所以在地方上,他们要做的是实打实的政绩,又或者是投靠于某家的门下,得到庇护。

而如今的都督,真正的利益根本却来源于自身的实力,因而,几乎就任的三十七任都督,在上任伊始,都做了同样的选择,他们开始禁绝人口外流,因为在这个时代,人口方才是一切的根本,人口就是自己的财富。

紧接着,便是开始遣散此前府兵中的老弱,极力的开始征募兵马。

卫州乃是昭义军的军治所在,韦弘敏就在此办公,所以这里也很快就成了一个大兵营,昭义军比之其他各镇,得到的方便更多一些,比如上任之初,朝廷就拨发了不少钱粮,况且这昭义军在从前的上党旧地,这里的民风素来彪悍,因此韦弘敏留下了一批精壮的府兵之外,便开始大肆招兵买马,本地的百姓自然远不如河南府的百姓富足,很多人根本没有出路,再加上卫州府库中本就囤积了不少钱粮,以及朝廷的钱粮援助,昭义军很快便编练了昭义五军。

这昭义五军,有此前的府军精卒做骨干,又加上成了私兵,韦弘敏对练兵之事尤为上心,所以经过这些时日的操练,已经初具了实力。

有了这个底气,韦弘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神策府打秋风了。

神策府的商队要出关,就少不得经过昭义军各州,既然要过,那就少不了买路钱,他们不肯拿出买路钱来,韦弘敏也绝不会客气。

因此他一面下令昭义三支军马部署于黄河北岸,四处稽查河南府的各种商队,借机盘剥和勒索敛财,一面等待着秦少游的回复。

此时,在卫州城的东门,一匹健马呼啸而过。这是专递急报的驿兵,过不多时,驿兵出现在了卫州昭义军治所门口,这驿兵挥汗如雨,几乎是哑着嗓子对门卫道:“立即呈送都督,洛阳最新急报。”

卫士不敢怠慢,连忙将急报送了去。

在中堂里,韦弘敏一面喝着茶,一面老神在在的打开急报。在他看来,想必是自己的使者带来了回音,却是不知,那秦少游到底是退步还是绝不肯让步。

不过既然决定出手,无论秦少游的选择是什么,韦弘敏都有应对的手段,可是当他看完了急报,却还是不禁愣住了。

……………………………………………………………………………………………………

第二章送到。

第四百八十三章:虎狼

新建文稿(48)

韦弘敏曾经有过许多的构想。

他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所以但凡做任何事,他都会铺陈好后路。

秦少游妥协,自己应当如何,不妥协,又应当如何。

他也一直为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不管怎么说,这个世上,但凡是爱动脑筋的人,总是坏不到哪儿去。

可是……

韦弘敏还是大大的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因为他陡然发现,他从前思索的一直是秦少游会如何应对,会怎么接招,谁晓得,人家压根就不接你的招,而是直接一拳捣了过来。

上皇巡河北。

韦弘敏阴晴不定,他有点儿不知所措了。

这可怎么办才好呢,一旦上皇到了河北地界,自己这个都督,要不要去迎驾?若是迎驾,不但矮人一截,而且就等于是被人捏在了手里。可若是不去,那就真正是大逆不道,实在是罪该万死,便是韦后,怕也保不住自己。

上皇终究还是上皇啊,韦氏是挟天子而令诸侯,而秦少游却是奉上皇而令诸侯,这王牌一出,足够让人头痛的了。

如此一来,自己所谓的要挟就成了笑话,自己还在拿捏着商队的时候,人家直接到河北来了。

况且……从急报中来看,此番娘娘出巡,一万五千余神策军倾巢而出,浩浩荡荡,这云蔽日,这么多人来,分明是要来逞威风的。想必那秦少游,早存了要借此立威的想法。

假若自己示弱,怕又要抬不起头来。

面子问题,有时候却是至关重要,因为很多东西表面上是面子,实则却是身价,一个人的面子与自己的身价是息息相关的,因为这天下的人本就是欺软怕硬,当自己失了这个面子,别人就不免要看轻自己,看轻自己就看轻了昭义军,莫说是河南府的上下人等,便是昭义军内部,一见自己这个都督大失颜面,竟是无计可施,他们会怎样想呢?

一个人自己的面子都顾不上,还能顾得上下头这些小鱼小虾的颜面吗?人都喜欢攀高枝,攀高枝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好处,而一旦轻视了你,谁还肯攀你这个高枝,到了那时,谁还肯为自己效命。

神策军这是要给自己下马威来了……

一念至此,韦弘敏真是百爪挠心,他心中愤恨,恨那秦少游不按常理出牌,又不免担忧,担忧接下来那秦少游带着神策军到了河北……

越想……越是心惊啊。

正在韦弘敏踟蹰不决之际,却有人来报,道:“都督,孙先生回来了。”

孙先生,是韦弘敏的幕僚和棋友,如今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此番去勒索秦少游,便是这个孙先生成行,孙先生去了洛阳一遭,却不知带来了什么消息。

虽然韦弘敏已经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却还是抖擞精神,道:“请先生进来说话。”

……………………………………………………………………………………………………………………………………………………………………………………………………………………………………………………………………

孙先生徐步走进了中堂。

随即朝着韦弘敏深深一揖,道:“学生见过都督。”

韦弘敏顾不得客套,径直道:“孙先生回来了?此番去洛阳,带来了什么消息,那秦少游……”

孙先生道:“有个好消息,也有个坏消息,却不知都督要听哪一样。”

韦弘敏道:“坏消息是什么?”

孙先生道:“坏消息是,那秦少游对都督的倡议置之不理,对学生也十分不客气,甚至还放言,说商队乃是上皇早年便恩准了的,沿途官府,谁敢刁难便是大逆不道……”

韦弘敏脸沉下来,只是冷笑,果然如此,这个秦少游真是寸步不让啊,不过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好在韦弘敏这时候还想起了好消息,他问道:“那么好消息是什么呢?”

孙先生道:“自从天下分封建镇之后,天下三十七镇都督纷纷招兵买马,积蓄钱粮,也正因为如此,河南府那儿的工商只怕有些维持不下去了,学生再那里的所见所闻,多是商贾的抱怨,他们今年的盈利,已经大大减少,许多人本是要投产,如今也纷纷畏首畏尾,甚至有些工坊难以为继,听说,已经开始遣散匠人,那些匠人失了生计,成了流民,每日在街上闲逛,又少不得出现许多作奸犯科之事,当初的时候,河南府为了开工商,吸引了无数的百姓,而如今,这些百姓一旦失了生计,反而就成了神策府最大的负担,不出学生意外的话,今年神策府的商税将会大大减少,可是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