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357章

唐朝小官人-第357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毅成感觉到悲哀的是,这个天下真正的主宰,即天子陛下,居然在这件事上推波助澜,李氏的宗亲,捶胸跌足者不计其数,只是可惜,当初武则天篡唐之后,对于李氏宗亲全力打击,早已使李氏的宗亲几乎不堪一击,李显登基之后,韦氏对这些‘亲戚’也大多明里敬重,暗中却是疏远,甚至是打压,如今他们即便是想要反对,朝中竟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毅成也是读书人出身,某种程度,他曾是拥李派,从前反对武则天,后来反对韦氏,在他看来,眼前一切的祸乱根源,都来自于那些作乱的妇人和外戚,只是他为了生计,不得已而进入朱楼,为上官辰效命。

而如今,当他写下这一行行洛阳的见闻之后,心里只是苍凉。

从前总是觉得,一切的乱源是妇人,可是现在看来,真正让人心寒的却是陛下啊。

他将奏报小心翼翼的塞进了竹筒里,便将竹筒藏在了袖中,笑吟吟的下了楼,楼下则是雅座,宾客们吃酒享受着菜肴,听着吹拉弹唱,不亦乐乎,有醉醺醺的人大叫道:“大唐要完了,要完了……天子被奸贼蒙蔽了啊……”一旁的人捂住他的嘴,厉声道:“周兄酒醉,莫要胡说,慎言,慎言。”

又一处的雅房中传出大笑的声音:“忠武镇极有可能燕国公黑齿常之镇守,黑齿将军与我……哈哈……”

另一人道:“据说河南府要设神策镇,那弘农郡王,亦要敕为神策都督,也是要赐旌节吗?这岂不是,洛阳不再是东都了。”

“只怕这是娘娘早有深意,东都……东都……即便天子不在,那也是都啊,都里还有个上皇,若是‘都’没有了,上皇……”

“秦少游必定不肯的。”

“不肯又如何,如今是大势所趋,眼看着就要水到渠成了,他的洛阳,又能如何来着?”

张毅成不禁驻足,皱起了眉,他对于这些,尤为的反感,猛地,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都当自己是大唐的子民和臣子,可是以后呢,以后只怕就真正是天策镇的治下之民,从此以后,是真正的无论从行动还是心底深处,都为秦都督效命了吗?

他摇摇头,目光变得清澈起来,就好似放下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心里不禁在想:“这……想必就是天命吧,天命不可违,宗室,想必是永远再无法翻身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十万火急

张毅成终究还是下了楼,在百凤楼后门,早有一匹快马在此等候。

如此重大的消息,当然不能随意叫人传送,非要他这驻洛阳的头目亲传不可,于是他翻身上马,勒马往长安的渡口飞奔而去。

一路舟车劳顿,待到了洛阳城,洛阳城的景象,却是让张毅成有些惊愕。

张毅成就是洛阳人,一年多前,才奉了上官辰之命前去长安经营百凤楼,那边事务繁忙,张毅成几乎没有机会回来。

可是现在,刚刚抵达洛阳渡口,看到那无数的船只,待好不容易舟船靠岸,上了栈桥,过目看去,这巨大的港口错落着十几个码头,每个码头功能不一,又延伸出无数的栈桥,停泊货船的,停泊客船的,还有兵船、官船的,目力所及,这各色人等,不下万人,无数脚夫背着货物来回穿梭,无数的客商匆匆而过,更有一个个穿着皮甲的官兵全副武装,卫戍在各处,来回逡巡。

这些官兵很是奇怪,既非是禁军的模样,又不是府兵,和神策军更是天差地别,他们穿着皮甲,裹着披风,腰间插着长刀,精神倒是奕奕,依稀有那么一点神策军的影子,不过靠近一些,便可看到他们的胸前绣着河南郡洛阳团结营的字样,张毅成心里明白,这些人应当就是神策府的府兵了,这些府兵,单看他们的武装和精神气,应当比禁军差一些,和神策军相比那就更差了不少,不过比寻常的府兵却显得彪悍的多。

张毅成还发现,靠着港口不远,有一处山丘,山丘上似乎还有道路蜿蜒而上,偏偏那儿没有什么寻常人,沿途却有不少这样的团结营官兵驻守,在那山丘上,搭建了石头筑的围墙,围墙后头,有一个个黑黝黝的巨大炮口显露出来,炮口的方向,是几处重要的河道闸口。

火炮的事,张毅成多少知道一些,而这样巨大的火炮,张毅成却是不曾见过,心里感叹之余,他却不敢怠慢,寻了个码头附近的里亭,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神策府为了加强各地治所和军中的联络,在唐朝驿站的基础上,在整个河南府内部设立了数百个里亭,尤其是码头和渡口,都有专门的人员驻守,有专门的舟船和健马作为交通工具,但凡有大事,可以做到在十个时辰之内在河南府内以最迅捷的速度传递消息。

当然,这某种程度只是一个比驿站制度更加耗钱的项目罢了,并没有什么创新,只是在这个基础上,砸了无数钱粮而已。

这个钱粮当然是值得的,很多时候,消息的快捷传输,某种程度带来的效益本就及其客观,无论是公文还是军令的往来,即便只是快几柱香,都可能改变最后的结果。

神策府在这方面,从来不肯吝啬。

里亭的差役察验了张毅成的腰牌,验明正身之后,很快便准备了一匹健马,这种健马往往脖下系着铃铛,一旦跑动,便叮当作响,有提醒沿途行人躲避的意思,神策府更有规矩,但凡是这种快马奔驰而过,所有人乃至于是议员或者是神策府中的高官都需回避,任何人躲避不及,一旦被撞,一切后果自行负责,若是损伤了传报的人员,甚至还可能要惹上官司。

因此这叮当声一响,张毅成只埋头催促着坐下的健马,也不管街上的熙熙攘攘,沿途的人远远听到这叮当声,也纷纷都避开,只过了几盏茶功夫,那快马已是吃不消了,一路的疾驰,消耗了大量的体力,等到了朱楼门前的时候,只能扑哧扑哧的打着响鼻。

张毅成不再管马,径直手持着腰牌入内,门口的侍卫不敢阻拦。

而在片刻之后,上官辰便在里厅会见了这位洛阳城布置的眼线。

只是略略的询问了几句,紧接着张毅成便呈上了竹筒,竹筒里的文书抽出来,上官辰脸色阴晴不定的端详。

……………………………………………………………………………………………………………………………………………………………………………………………………………………………………………………………………………………

几柱香之后,秦少游便抵达了朱楼。

任何朱楼的急报,都会分为三六九等,而一般的较为重要或者不甚重要的消息,都会由朱楼进行清理,而后会以日报的方式,呈送到神策府一些相关重要人士的案头上。

只有重要的消息,才会不计任何时间,都会立即传送到神策府最核心的人物手里。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消息,即最为重要,这种消息一经送到,还未传送,也就是说,张毅成刚刚抵达洛阳,就会有里亭里专门的人送信去神策府知会。

而这样的消息,一年到头,怕也未必会有一件,这就说明是十万火急,半分都马虎不得。

秦少游性子急,知道肯定长安那儿发生了大事,所以他不愿意干等,况且今日本就在洛阳办公,索性直接往朱楼去。

听说秦少游亲来,上官辰忙是迎接。

这个酒色财气样样都不拉下的家伙,非但没有显露出太多的疲倦,反而皮肤更显细腻,整个人满面红光。

秦少游总是觉得,这厮天生下来,只怕就是纨绔的命,他没有和上官辰寒暄,只是道:“人在哪里。”

“殿下请。”

当秦少游坐在张毅成面前的时候,张毅成的心情颇为激动,弘农王殿下他是闻名已久,却从未见过,而如今,看到这个二十三四岁的青年,一脸凝重之色,张毅成忙是行礼,道:“见过殿下。”

秦少游先是看了传报,这一目十行看过去,一下子明白为何这是一份十万火急的快报了。

韦氏……这一次倒是够狠的。

当初的时候,武则天曾警告秦少游,说是狗急还会跳墙,若是情况对韦家不利,韦家一定会祸乱天下。

当初的秦少游,倒不是没有将武则天的话当做耳边风,只是他万万料不到,这韦家败相还未显露,他们就已经急不可耐的捋起袖子为祸了。

所谓的都督,某种程度就是节度使,而韦家现在所做的,和历史上的唐朝温水煮青蛙式的节度使制全然不同,若说历史上的唐玄宗还只是无可奈何之下,慢慢的将权利分散出去,在一些较为敏感的地区,设置节度使的辖地,尽力的维持着朝廷的实力,而这韦家,简直就是直接拿着一柄锤子,把这口锅直接砸了个稀巴烂。

天下彻底的分为了三十七份,除了关中的朝廷尚且占据了最强的实力,并且坐拥天下一部分的赋税以及十数万精锐的禁军之外,其余各镇几乎是都督总镇一方。

而且很明显的是,与河南府接壤的几个军镇,如昭义、神威、崇德三镇,一个是盘踞河北,一个是镇守山东,一个则是固守淮南,这三镇下辖的州县最多,每一镇的实力,都是惊人,俱都各领近二十州,辖县百五十以上。

其中都督的人选,除了一个淮南崇德镇的黑齿常之,河北的昭义韦弘敏,还有就是山东的神威镇王方翼,燕国公黑齿常之乃是边镇大将,战功彪炳,乃是朝廷防范边患的最重要的军事大员之一,而如今,却是敕其为军镇都督,分明是有防范秦少游地意思。

而另一人王方翼,也是战功赫赫,早年曾威震西域,立下战功无数,却遭了武则天的猜忌,将其流放岭南,不久之后,李显登基,韦氏立即提拔了此人,先在禁军中任职,如今则命其镇守山东神威镇。

这韦弘敏,自是秦少游的死敌,黑齿常之和王方翼二人,都是大将出身,军中威望极高,而且他们的共同特点却多是受武则天所猜忌,固然他们对秦少游没有太多的恩怨,只是武则天在一日洛阳,这二人就绝不可能与秦少游媾和。

更何况,如今总镇一地,管理一地的钱粮,招募兵马,这等于是将辖地当做了自己的私产,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本身就与神策府有着天然的利益冲突。

这三镇,显然就成了针对武则天与秦少游地第一道防线,韦弘敏乃是侍中,素有有些干才,再加上黑齿常之与王方翼两员虎将,背后又靠着朝廷,这几乎,是把河南府箍成了一个铁桶,要活活的将秦少游和神策府勒死其中。

至于其他各镇,也多由韦家和一些门生故吏充任,更有不少功勋之后,以及关陇子弟充塞其中。

韦弘敏这个侍中,等于是亲自坐镇到了河北,又得到了两员虎将的支持,此番分明是对河南府争锋相对而来了。

………………………………………………………………………………………………………………………………………………………………

第一章送到。

第四百七十四章:江山色变

将奏报放下,秦少游倒是并不急躁,遇到这样大的变故,显然就算急躁也是无用。

秦少游沉吟片刻,目光落在了张毅成身上,他道:“长安那儿,还有什么其他的消息?”

“回殿下的话。”张毅成道:“长安那儿,也是议论纷纷,不过此事是水到渠成,朝廷的旨意,按着以往的规矩,多半也就是这几日就下。其中最古怪的,反而是天子……”

说到天子的时候,张毅成露出了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