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331章

唐朝小官人-第331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三思身子一软,瘫了下去。

秦少游借机道:“来人,拿虎头铡来。”

过不多时,竟有诸多神策府官兵推着一个巨大的物事出现。

众人一看,便见一个青铜虎身,上架一把巨大铡刀的东西出现。

武三思和韦正德俱都看的心里发毛。

这虎头铡,乃是秦少游专门‘发明’出来的一种刑具,如今,虎头铡第一刀,只怕就要在武三思的身上了。

几个校尉已是如狼似虎冲上去,一把将武三思拉起,武三思大喝:“狄仁杰,狄仁杰……你敢杀我?你敢杀我?我乃梁王,秦少游……秦少游,你可知道,你在做什么?你胆大包天,胆大包天,这里……可还有王法吗?可还有王法吗?”

铡刀已经打开,发出铿锵的巨响。

武三思拼命挣扎,却被人狠狠推到了铡刀之下。

“狄仁杰,你敢杀我……你敢……”

铡刀落下。

所有人俱都心惊,尤其是韦正德,吓得整个人都打了个激灵。

鲜血溅出来,身首异处。

殷红的血,顿时填满了堂中地砖的沟堑,发出刺鼻的味道。

武三思最后一丝生命,也寻思被抽干。

韦正德不禁道:“这……这……”

武三思的死活,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武三思一死,自己将孤掌难鸣,从此之后,河南府就要彻底被神策府所控制了。

他不由怒气冲冲道:“秦少游,狄仁杰,我必弹劾你们。”

狄仁杰脸色依旧冷峻,却如不动的磐石,不发一言。

秦少游笑了笑,却是对韦正德道:“欢迎韦都督弹劾,欢迎之至。”

秦少游的自信,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世界,谁都不敢杀武三思,可是唯独,有一个却是可以,那就是狄仁杰,这就如东汉末年的时候,年轻的曹操被举为孝廉,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在当初也是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而当初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一时之间,这个曾经声名不显的曹操,立即名噪一时。

宦官蹇硕一直是东汉天子宠幸的对象,敢杀他的叔父,几乎等同于自杀。

即便是当初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在曹操的位置,只怕也绝不敢动蹇图一根毫毛,可是曹操居然杀了。

明明袁绍的地位,比曹操高得多,四世三公,是何等显耀的家世,而当初的曹操,在别人眼里地位却要低得多,只是曹操偏偏做了别人做不了的事,也正因为如此,才借着此事,让他大展宏图。

这里头的关键就在于身份的问题,同样的事,并非是身份高的人就可以做,而在于这个身份是否恰如其分。

假若身份高贵的袁绍敢杀宦官蹇硕的叔父,那么就事情就极为严重,你袁绍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杀蹇硕的叔父,真以为我们宦官好欺负?而在当时,宦官的势力如日中天,即便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只怕也保不住袁绍。

而曹操身份虽然低下,偏偏他也是出身宦官家庭,一个宦官的子弟,杀了另一个宦官的叔父,这就成了宦官的内部矛盾,绝不可能引发整个宦官阶层的同仇敌忾,而蹇硕的叔父毕竟犯了罪,本就理亏,所以曹操不过是贬了个官,却因此赢得了巨大的名望。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虽然那时的曹操年纪不过二十,可是他这种家庭出身的人,那时候的曹操也早已过了脑子发热的年纪,他之所以杀蹇硕叔父,并非是因为他嫉恶如仇,只不过曹操聪明的看穿了这一层关系,并且付诸行动,借此跻身入士大夫的阶层。这也为他往后的霸业,铺平了道路。

……………………………………………………………………………………………………………………………………………………………………

现在处死武三思,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秦少游绝不能杀武三思,因为秦少游是一方诸侯,擅杀武三思,这对于朝廷来说,不啻是谋反的信号,即便武三思犯了天条,朝廷也绝不会容许秦少游对一个亲王动手,今日秦少游若是敢动一个亲王,那么明日,秦少游岂不是要造反?

此例一开,则天下大乱。

所以固然现在的秦少游比狄仁杰高的多,却绝不能动武三思一根毫毛。

可是狄仁杰不同,狄仁杰名望巨大,他认为武三思犯了罪,那么在天下人看来,武三思定然罪无可恕,而狄仁杰在此要处死武三思,天下人不会认为狄仁杰与武三思有什么私仇,也不认为狄仁杰这是要谋反,天下人只会认为,狄公嫉恶如仇,狄公为了诛杀奸贼,甘冒国法。

同样是先斩后奏,结果却是大不相同,就如在太宗时期,尉迟敬德若是处死了一个身份高贵的人犯,可能会被人诬告谋反,可是魏征这样的人若是处死了一个高贵的人犯,那么天下人只会认为魏征刚正不阿,不惧权贵。

所以……当韦正德口口声声要弹劾的时候。

秦少游只是笑,弹劾吧,人……又不是我杀的,你愿意弹劾,也弹劾不到我的头上。想要弹劾狄仁杰?吓……朝中的百官,又不是傻子,狄仁杰是正义和清正廉明的化身,按照普通人的逻辑,只有奸臣才会诬陷忠臣,谁想要做这个奸贼,那么就请便。

至于韦氏……

韦氏就算要追究,也只能追究到狄仁杰为止,偏偏追究一个声望如此巨大的狄仁杰,对秦少游来说不会有任何的损失,反而会让韦家陷入天下人的非议之中,削弱不了秦少游,又让自己深受其害,这不是得不偿失吗?韦氏不蠢,不会做这样的亏本买卖。

所以……秦少游已经认定,韦正德不过是在借此来找回自己的颜面而已。

而韦正德听到秦少游回了一句‘欢迎弹劾’,老脸一红,竟是无言以对,一时之间,又羞又怒,他于是冷笑,恶狠狠的道:“走着瞧吧。”

“且慢!”

“什么?”韦正德心里咯噔一下,想不到秦少游这时候叫他。

他回眸,见秦少游面无表情的盯着自己,秦少游好整以暇的道:“韦都督,你需要明白一件事。”

韦正德不服气的道:“还望指教。”

秦少游道:“这河南府,不是一个禁军都督说了算,这里,也没有一个守卫宫城的将军说话的份,都督若是再对河南府上下的事务胡说八道,那么……秦某也绝不会客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想必韦都督是懂的,所以……愿都督自此之后,安守自己的本份。”

“你……”韦正德勃然大怒,可是他的目光接触到了地面,看到了一地殷红的鲜血,在看到那虎头铡下身首异处的武三思,他竟是心里发毛,对这个秦少游,终于生出了恐惧之心,他不敢再回嘴,转过身,忙是匆匆而去。

禁军们见状,鱼贯而出,也不敢逗留。

河南府内,所有人屏住了呼吸,谁也不敢再发一言。

今日之后,这里再没有梁王武三思,只有总管秦少游。也自今日起,这里在不会有任何府尹的痕迹,所有的一切,都将置于神策府的烙印之下。

秦少游抿了抿嘴,他没有说话,因为接下来是狄仁杰对宜阳县令王宝等人发落的时候,这些……秦少游已经没有多少兴趣去关心了。

…………………………………………………………………………………………………………………………………………………………………………………………………………………………

第一章送到。

第四百三十四章:烫手山芋

武三思死了。

洛阳城里所有人都是大气不敢出,许多人开始变得不安起来。

武三思可谓是死有余辜,煽动民变,这种大罪,一旦证据确凿,即便有韦后袒护,只怕也难以翻身。

只是最可怕的却是,武三思就这么在洛阳,却已被杀了,身首异处。

不只是如此,整个洛阳城人心惶惶,因为神策军已经抄了武家在洛阳的宅邸,无数的钱粮和财货都被搜了出来,触目惊心。

抄家灭门!

眼下神策军还到处在拿捕煽动民变的余党,一下子拿住了六十多人,他们的处境,可想而知。

洛阳城中有不少人与武三思关系暧昧之人,现在都变得朝不保夕起来,他们不安的在等候着什么,最终还是耐不住性子,毕竟,武三思都好像切菜一样的砍了脑袋,自己有几个脑袋够砍得,坐以待毙,不如想办法去疏通和转圜,转眼之间,形势大变,下榻在洛阳河南府的秦少游,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前来拜会的官吏如过江之鲫。

委派去各县缉拿‘余党’的神策府刑房人员,在地方上也成了炙手可热的对象,几乎人刚刚抵达县治,便有无数人登门造访,交友的,谈心的,悔过的,当然,更多的人总是不忘临末的时候,踩上武三思一万脚,墙倒众人推,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有了他们的配合,这武三思的罪证也就越来越翔实起来。

神策府判官狄仁杰整理了所有的案情,此时这位在神策府中地位超然的人物,如今声誉更是如日中天,他却依旧淡漠,每日委身在案牍之后,权衡着此案的每一个细节。

武三思,只是首恶。首恶背后,肯定有许多余党,只是到底如何认定,就需要狄仁杰的认真劲了。

在几日之后,狄仁杰的一份奏疏,终于送到了长安。

韦弘敏在中书省看到了狄仁杰的奏疏,第一个反应,就是倒抽了个口凉气。

随即,数个宰辅齐聚一堂,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面面相觑。

韦弘敏当然是很恼火,这事儿,实在太大了,秦少游好大的胆子,武三思都敢杀,这个家伙,真是疯了。

可是……

韦弘敏必须征求一下其他人的意思。

如今相比于武则天时期的三省,此时的中枢之中,显然早已换上来了许多的面孔。

唯独不换的,就是杨再思。

杨再思历经了数朝,却一直都是不倒翁般地存在,盖因为这位仁兄在崔詧主事的时候,他便讨好崔詧,等到韦弘敏主事时,他又对韦家多有一些讨好。

固然这样的人,永远不可能与人交心,无论是崔詧还是韦弘敏,从没有将他当做自己的心腹,可是这样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总能做到自己无关紧要,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显然是没有人愿意得罪的,况且人家有这个资历在,又妨碍不到自己什么,当然没有打击的必要。

杨再思的地位,在这个时候也渐渐水涨船高起来,三省之中的宰辅,大多都是新面孔,唯独他这个老资格,于是乎,即便是韦弘敏,也对他更加敬重一些。

至于其他的宰辅,除了几个陪榜的新晋之外,便是韦安石了。韦安石也是韦家的人,是以门下省侍郎之职加同中书省台平章事忝居宰相,如今的三省,显然成了韦家的三省。

韦安石和韦弘敏不同,在韦家的地位之中,韦安石反而与韦后更亲一些,韦弘敏反而只是远亲,韦安石最是气恼,禁不住大发牢骚:“秦少游杀武三思,这是大罪,朝廷不可不察,否则威信荡然无存,我观这秦少游,只怕所图不小,朝廷现在如此,是养虎为患,这个后患一日不除,迟早要反受其害。”

他的态度是最坚决的,不铲除神策府,他心里愤恨难平,这一次正好借着武三思的理由,索性来个斩草除根。

于是有人笑了,笑的人乃是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