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303章

唐朝小官人-第303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置产之地。

这其实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磁铁效应,便如后世的省府一般,一省之地,无论是大富人家还是中产,他们是否在本地有什么地产或者房产,却总是希望在省府置办一处房产,即便可能他们长年累月也不会在那儿住上几天。

洛阳也是如此,天下的大富人家和官宦之家,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来洛阳几次,可是这种人并不缺钱,也定会在洛阳置一处房产,自己不住,也会安排一些忠仆守着,或者送些族中子弟去那儿求学读书。

洛阳和长安都是那么一块大磁铁,而这种磁铁所积累的,则是源源不断的消费力。

孟津之所以能够迅速的把自己的贸易网搭建起来,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孟津的货物要嘛有其独特性,或者是物美价廉,而另一个更大的原因就在于它靠着洛阳,正因为靠着洛阳,靠着洛阳这座天下最繁华的城市,这里的豪族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天下人的效仿,他们的喜好,某种程度在一年半载之后,便能迅速的影响到天下每一个人,无数游人和仕宦被洛阳所吸引,齐聚洛阳,无数的商贾,将天下各处的特产带来这里,这里物产丰饶,同时又是天下最大的贸易网络的交点之一,因而,孟津傍住了洛阳,才能够迅速的发迹。

就比如绝大多数的客商,其实他们并不曾听说过孟津,他们来的只是洛阳而已,只是因为到了洛阳,听到洛阳人说起这孟津做买卖的好处,才来这孟津走一趟。

所以………韦弘敏的条件开的格外的吸引人。

当然,好处不止是这些,因为要镇洛阳,就不免要征募更多的神策军,而神策军完全可以从整个河南府选拔,更多的人口,肥沃的土地,现成的商贸网络,仕宦游人必到的所在,同时,扼守住关中东面咽喉的地理位置,这个位置,恰好可以辐射到整个关东以东,同时又可立即黄河,辐射至河北。

而对于秦少游来说,洛阳真正的可怕之处还不只是这些,秦少游垂涎洛阳的原因却是因为隋炀帝。

隋炀帝好大喜功,登基之后,除了四处用兵,其中留下败亡的重要原因便是修建运河。他征募了数十上百万民壮,从余杭至江都修建了江南河,之后再将长江与江南河相连,长江和黄河之间,又修筑了通济渠,再用黄河与琢郡修建出一条永济渠连接起来。

关中之地,在隋唐之后渐渐的没落,其中便与这一条后世所称的京杭大运河有极大的关系,京杭大运河四个重要的点,恰恰是后世的南京,北京,洛阳,杭州,这四座城市,也自此成为百年之后,绝大多数王朝的国都以及天下最繁华的所在。

若说守住了长安,那便是坐拥了关中之地,可是因为运河的出现,那么守住了无论是琢郡还是洛阳,是江都还是杭州,那么就等同于得到了半个天下的财力供给。

洛阳,恰恰是这一条运河上最重要的一处关键点,靠近洛阳不远处的洛口扼守住了整条运河的中段,向北,所有的货物可以通过永济渠抵达河北,甚至直达琢郡,向南,洛口出发的货船可以直抵江都和余杭,再通过江南密布的水网,将货物输送到任何位置。

这也是为何,武则天登基之后,立即在洛口修筑洛口仓的原因,在那里,数以千计的货栈和仓库林立,堆积着南来北往的货物,还有……便是官府的物质,甚至还有各处输送来的税赋。

或许现在的关中依然富庶,物产依旧丰饶,可是秦少游却是知道,一旦占据了这里,若是以朝廷的模式,只是将运河去当作是钱粮输送的用途,或许这条运河的好处并不明显。

而一旦将以孟津的模式进行经营,未来……

河运,在这个时代,几乎等同于是天下最便捷和廉价的运输工具,在这个时代的作用,不亚于是后世那些的所谓具有深水港的海运城市,孟津的模式与这条可以跨越天下超过数百座城市的运河一但结合,这个画面实在太美,以至于秦少游都无法想象。

可是秦少游依然不能说话,他只是笑盈盈的看着韦弘敏。

有些东西,你越是看出这里头的好处,你就越不能表露,隋炀帝留下来的遗产,对于眼下的大唐来说,确实有很多好处,比如因为河运连接了琢郡,所以巩固了边疆,为大唐对突厥盒高句丽对用兵提供了保障。比如因为连接了江都和余杭,所以导致江南得以开发,使之成为不亚于关中,关东的丰饶之地。

而对秦少游,影响更加深远,这是一座大宝藏,朝廷能开发利用的,不过是这座宝藏的十之一二,而秦少游却能把它所有的好处全部发掘出来。

秦少游轻轻吃了口茶,只是笑,而后风淡云轻的道:“韦侍中,话虽如此,可是本王真的稀罕镇守河南府?且不说本王何德何能,本王扪心自问,即便是神策府镇河南,又能有多少益处呢?”

他的意思,倒像是河南府里的洛阳和洛口反而会成为他的包袱一样。

不过这是不露声色,心里越想得到的东西,就越是不能表露出来,以免被人看破。

韦弘敏见秦少游没有露出丝毫喜色,一时也弄不清秦少游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免道:“殿下,这河南一但在还都之后,必然要空虚,非殿下不镇守不可。这不只是老夫的意思,也是娘娘的意思。”

他故意把娘娘二字咬得很重,这便是告诉秦少游,这件事只要你点头,不会有任何障碍,任何干系,韦家那边会担起来。

秦少游却是莞尔一笑,摇头道:“本王呢,乃是臣子,若是真有君命,自然是不敢推辞。”他语气缓和了许多,因为能从韦弘敏的口里得出韦家的诚意,人家既然有足够的诚意而来,自己显然也没有矫揉造作的必要。

韦弘敏闻言一喜,道:“这就妙极了,殿下若是肯,这是河南百姓之福。”

这家伙很不要脸,偏偏什么话在他口里,都能振振有词。

秦少游却是笑了笑,道:“倒是有一件事……却还想和韦侍中商量一二。”

韦弘敏皱眉:“不知是何事?”

秦少游淡淡道:“韦侍中做过买卖嘛?”

韦弘敏愣了一下:“买卖,什么买卖?”

“孟津这儿,做买卖的都有一个手段,叫做买一送一,这是用来招徕生意用的,韦侍中知道什么叫买一送一吗?”

“啊……”韦弘敏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买卖……还买一送一,这是什么鬼?

这个家伙,莫非是又想得到什么好处吧,就这样……他还觉得不满足?

……………………………………………………………………………………………………………………………………………………………………………………………………………………………………

在一番商谈之后,韦弘敏终于满足了。

没错,秦少游满足了他,而不是他满足了秦少游。

因为秦少游交换的条件实在太过诱人。秦少游给他的是崔家极有可能是此次刺杀的幕后指使者。

秦少游当然不会去得罪崔家,只是让神策府放出去一星半点的消息,他也绝不可能跳出去指证崔家,与崔家彻底交恶,是极为不智的行为。

只不过……凭着这一点,韦弘敏就足够得到满足了,因为只要放出流言,就足以引起天下人的猜想,你姓崔的为何要刺杀秦少游呢?

关东人会想,你姓崔的杀弘农郡王,这是和我们不共戴天。

关中人和陇西人心思会更深,他们想的是,这个节骨眼上,你们崔家要弄出一个大新闻,这莫不是故意想破坏还都之事,借此来扯韦家在还都方面的后腿。

单凭这些流言和猜忌,就足够崔家傻眼了。

……………………………………………………………………………………………………………………………………………………………………………………………………………………………………………………………………………

双倍月票也没有月票,今天去上海,大家祝我好运吧。

第三百八十九章:各取所需

而崔家说招致的这些流言蜚语,恰好可以成为韦家手里的刀。

韦弘敏万万想不到,秦少游转手之间,就已经把崔家给卖了。

当然,卖了总得有价钱的,在这一点上,韦弘敏和秦少游都出奇一致的有一个共同之处,那便是他二人都知道天上不会掉下来馅饼,也正因为如此,二人反而能初期的保持着某种默契。

秦少游要的东西其实很简单,还都的过程中,必须得留下一批人,要留下的人,秦少游会让人拟定处一个名册出来,而这些人,显然不是什么高官显贵,对于韦弘敏来说,简直就是举手之劳。

他不清楚秦少游要这些人做什么,不过韦家既然能够得到相应的好处,那就足够了,有些事不需多问,问了也没什么意思。

韦家急需的,是趁此机会,一面用还都来拉拢关中诸家,同时利用流言蜚语,来打击崔家。

唯有如此,韦家才能实现自己的图谋。

这显然是互利双赢的局面,笑到最后的,竟是不久前还在打的你死我活的双方把酒言欢。

韦弘敏总算是松了口气,自己的麻烦终于没有了,而且……还有了一个交代。

……………………………………………………………………………………………………………………………………………………………………

下午的时候,略带酒意的韦弘敏晃晃悠悠的自神策府中出来。

他脚步有些踉跄,不过心情并不坏。

因为他现在不但解决了眼下的麻烦,还为往后韦家的大略铺就了一条道路。

坏事成了好事,唯一的损失,只怕也不过是个河南府罢了,可是河南府秦少游本来就已占据了一半,况且只是让神策府来镇守而已,暂时先把这个好处送出去,往后大可以连本带利索要回来。

至于秦少游需要留下来的一批人,他并不在意,这些人都是一些贩夫走卒,倒是秦少游提了一个人韦弘敏有些印象,其实也不过是个木匠而已,虽然闻名遐迩,据说他打制的木器精美无比,不过韦弘敏并不在乎。

从府门口出来的时候,韦弘敏特意留了心,这时候在外卫戍的王虎已经下了值,换来的是一个陌生的军卒,擦身而过的时候,韦弘敏刻意的停顿了一下,他侧目。

这军卒不是王虎,可是在韦弘敏眼里,竟是一般无二,一样的倒不是相貌,而是气质,依然是脸色冷峻,依旧是不动如山,依旧腰板挺直,那眼睛,没有因为韦弘敏的一瞥而斜视,只是目视着前方,仿佛天塌下来,也会如一旁的石麒麟一样,永远屹立。

韦弘敏心里想:“一个这样的王虎,就已经极为可怕,难道在这里,有千千万万个王虎?这些人,难道就当真笑傲王侯,就真如此……”

他已经来不及细想,因为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升腾起了一丝恐惧,这是一种没来由的情绪,按理来说,他实在没有必要去忌惮一个小卒,可是偏偏,那个人的影子在他心里依然挥之不去,他叹了口气,似是在担忧,他不禁哂然一笑,自己为何要担忧呢,等回到了关中,去了长安,局面就全然不同了,等韦家站稳了脚跟,彻底压住了崔家,这天下还有何惧之有?等到有朝一日,韦家彻底的把持住了朝局,这天下,就跟没有什么害怕的东西了。

既然如此,自己怕什么?

嗯……不必怕,想来……是近来操劳过度,好好歇一歇,也就没事了。

他已一脸倦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