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18章

唐朝小官人-第18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字:“好!”

第二十三章:很好吃

武则天的这个好字,当然不是空穴来风。

君无戏言嘛,当然不可能有假。

这口粥入口后,第一感觉便是香甜无比,且华而不腻,只是一碗小小的米粥,再稀奇不过的东西,可是吃在口里,却有一种润滑爽快的感觉。

武则天平时也吃粥,负责宫中食物供给的人有一千六百之多,阵容庞大,平时她吃的粥品种繁多,可是今日这平淡无奇的白粥,却总有一种不同。

而熬粥,其实最考验的就是火候的功夫,那些御厨并非不懂得火候的掌握,大家各自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可秦少游不同,厨艺到了后世,已经成为了一门科学,在饮食界,甚至多大火量,烧什么柴,都有精确的数据支撑,要熬出一锅好粥,出现任何的误差,口感也就天差地别了。

况且秦少游熬粥的水,乃是高汤,高汤乃是用大骨熬制,同时放入一些虾仁、香菇,再去除残渣,只取其浓郁的香味,再下米熬制,这种粥若是在后世,遍布大街小巷,并不出奇,可是放到了这个时代,却是一番不同的风味。

正如甜奶,若是成年人吃,大多不觉得稀奇,可是一个只曾吃过母RU的婴儿吃,这味道可就大大不同了,所以许多人的印象之中,小孩子往往好吃,什么东西都能吃得津津有味,这其实并非好吃,只是他们的味感较为敏感,并没有尝过百味,任何一种新的零食,都足以让他们垂涎几日。

因而饮食界必须要随时推陈出新,因为再好吃的东西,吃得多了,也就渐渐乏味,秦少游这碗粥,看上去平淡无奇,可是这种口感,对于武则天来说,却是头一遭,更不必说,他做粥的技艺确实精湛,初尝之下,完全给人一种颠覆味觉的鲜美。

武则天正待要继续吃粥,秦少游却是道:“陛下,要吃这粥,还得配菜。”

女人嘛,其实多少都有好吃的天性,即便是武则天,也是如此,武则天来了兴趣,道:“什么配菜?”

秦少游身后的秦寿忙端了一叠菜出来,是剥了壳的黑蛋。

这黑蛋不大,和鸟蛋一般无二,却是通体漆黑,可是蛋上又有许多细细的纹理,看上去很是特别。

“这是什么?”

“鹌鹑蛋。”

一旁的御厨王安见陛下也夸奖了秦少游,心里不禁有些发虚了,其实他自己清楚,从陛下吃了粥开始,他就已经输了,虽然二人都得到了好的评价,可秦少游做的是最平常不过的白粥,而他做的却是如意羹,明显是他占了便宜,谁知这秦少游又弄出一个蛋来,他有些不服气,忍不住道:“既是鹌鹑蛋,为何是通体黝黑?”

“这个嘛……”秦少游笑了笑,然后说了一句令王安吐血的话:“秘密。”

王安道:“这样的东西,也敢给陛下吃?”

秦少游道:“不能吃,我敢呈送君前?陛下,这是草民的独门秘技,陛下不妨一试。”

那王安还要争辩,武则天却只是莞尔一笑,道:“拿来。”

武则天并不似那些大家闺秀,对于新鲜的事务带着戒备之心,居然一点都不矫情,直接伸出细指,拿起一个小小的松花鹌鹑蛋,先是在手上端详一番,见它黝黑光亮,上面还有白色的花纹,闻一闻则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扑鼻而来,然后,她很是大气地直接放入口里,细嚼之下,先是皱眉,随即笑了,道:“好吃。”

又有一个好字,只是这一次,多了一个吃。

这松花蛋的源头,乃是北魏时期的咸鸭蛋,到了明朝,松花蛋才开始出现,眼下在这里,这种口味独特的食物,足以将武则天折服。

更何况武则天方才吃了香甜的米粥,再吃一口松花蛋,这松花蛋的味道更加浓郁了。

得了武则天赞赏,秦少游显得扭捏,很是谦虚地道:“陛下言重了,其实宫中的御厨都是烹饪的大师,草民不过是满足了陛下新鲜感而已。”

本来王安还想抨击秦少游,谁知秦少游突然转而来夸奖了自己一番,让他微微愕然,这个时候如果对秦少游刁难,在陛下面前就显得自己有点儿尖酸刻薄了。

武则天本来在这里,不过是做做样子,谁晓得居然还真尝到了意想不到的美食,心情也就好转起来:“想不到你一个市井少年,竟也懂得自谦,朕实在想不到。”她美波流转,终于开始正眼看一看秦少游了。

其实秦少游的粥和蛋做得再好,那也不过是个厨子,武则天说一声好也就是了,毕竟厨子的手艺再好,也不可能入得了武则天的法眼。可是方才秦少游一番自谦的话,却与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念极为契合,以至于武则天重新审视秦少游。

这个家伙……生得倒是颇为俊秀,小小年纪,却又有一种别样的书卷气,不像是市井出身,尤其是他的眼睛……

武则天看到秦少游的眼睛时,兴趣更增,这家伙眼睛里似乎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深邃,小小年纪,心思很重,这倒是有点意思了。

第三次得到了武则天的褒奖,秦少游不卑不吭,故意没有接武则天的话茬,而是笑呵呵的道:“其实说起来,这粥还有一点来历。”

上官婉儿在旁看着,发现秦少游这个家伙在天子面前一点怯意都没有,反而是侃侃而谈,也不禁有些惊诧,她是何等人,立即察觉出了里头的关键。许多人与天子说话,即便是出身再好的人,往往都是陛下说什么,他应什么,主动权尽皆在陛下手里,所以说了几句,陛下便没了兴趣,交代之后,也就打发滚蛋了。

可是这个家伙,却是不按常理出牌,陛下夸他,他没有顺着话去说,反而引发下一个话题,这不但需要胆量,而且需要极为缜密的心思,上官婉儿细细地看着秦少游,心里不由想:“这个家伙……自己竟还是小看了,他不但鸡贼,而且心思还很深,教人有些看不透。”

听秦少游要说粥的来历,武则天自然也显得兴趣浓厚,不由道:“噢,小小的米粥也有来历么?”

秦少游道:“这粥的米,产自神都郊野的孟西,本来江北一带极少产稻,可是孟西那里却是水路纵横。其实那儿本是荒野,可是到了上元元年,先帝在的时候,陛下曾上表建言,要劝农桑,薄赋徭。先帝准奏,不只如此,先帝和陛下还一同到孟西垦了几亩荒田。有了先帝和陛下作为表率,于是百姓们争相汇聚于此开荒松土,只短短数年,那里就已经造就了百里沃土,神都的人都说,孟西的稻米比扬州的稻米口感更好,家父在世的时候,要进食材,这稻米也是只认孟西的,其他的地方,往往口感差一些。”

秦少游将这前因后果说出来,还不忘摇头晃脑一番,他口才本来就好,逻辑清晰,一番话下来,眼睛轻轻往武则天那儿一瞄,然后心里轻松了,因为武则天的嘴角勾起,便是眼中都带着笑容。

……………………………………

老虎写书近五年,没有刷过一个点击,一张月票,一个推荐票,冲榜靠的是读者的支持,也有自己的努力,可是有人未免也太龌蹉了,注册一个新号跑来骂娘,至于么?我不知道挡了谁的财路,也不晓得平时写书得罪了哪位大佛,不过既然有意见,就当面来提,别注册个新号,你问候别人父母,其实就是侮辱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

这一章本来要多写一点字,不过实在没心情,评论已经删了,批判我接受,骂娘的滚蛋。尤其是没有来路的新注册帐号。

第二十四章:若愚方有大智

武则天居然凝神静听,她微微托着下巴,手肘轻轻搭在桌案上,显得兴致勃勃。

这让所有的太监和宫女都显得诧异,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啊。

很明显的是,武则天对秦少游的话题很感兴趣。

秦少游说到的孟西,而孟西那儿,早在七八年之前,李治还在的时候,确实是一片荒芜,那里成为水乡,与武则天息息相关,这是当时武则天的善政,此事早已久远,甚至很多时候已被人遗忘,人就是如此,你做了什么事,减了多少赋税,没有人会记得,反而令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些宫闱中的秘闻。

孟西的米……

而且还搭上了李治,武则天突然发现眼前这个小家伙有些可爱了。

武则天忍不住道:“是么?孟西那里,朕已经许久没有去过了,你若是不说,朕还真没有在意,现在再细细品味,这粥还真有些格外的香甜。”

上官婉儿见状,便晓得陛下中了这贼子的奸计了,偏偏即便是她,也不敢戳穿秦少游的‘胡说八道’,孟西的稻米,那可是陛下的杰作,谁敢轻易反对?她不由愠怒地瞪了秦少游一眼,对秦少游越发警惕了。这个家伙,却是要小心。

秦少游笑呵呵地道:“本来神都一带是不宜种稻的,陛下亲垦后,孟西的稻米就都遍布了,我爹从前将此事当作轶事来说,草民开始也不懂,后来读了书,渐渐明白了事理,才大致有了眉目,原来‘天子有德,风调雨顺;天子无德,上苍将降怒于百姓’这句话并非是空穴来风。”

这家伙拍起马屁来,很有专业精神,他不像大臣那样谨慎慎微,反而带着一点放肆,有一种草莽之气,就比如说话的时候,他会直视武则天的眼睛,这当然是大逆不道之举,可是这种不规矩,反而给人一种此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形象。

可是换句话来说,若是那些谨慎慎微的大臣每天三呼几句万岁,也不过是口头禅罢了,谁知道能有多少真心。而秦少游一副不明事理的样子摇头晃脑,反而让武则天觉得这个家伙不是虚情假意。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大胆放肆的人,一个不明事理稀里糊涂的人,他这一通吹捧,反而让武则天感到十分惬意。

每一个人都希翼得到别人的真实评价,武则天更是如此,她深藏狡诈,熟谙人性中的黑暗,对每一个人怀有戒心,更需要得到好评。

武则天抿抿嘴,忍不住吃了几口粥,又捏起一个小松花蛋吃了,竟是感觉自己不虚此行,良久,她猛地抬眸,嫣然一笑,这笑容如牡丹盛开,惊艳无比:“好吃,很好吃,好吃得很。”

连续三个好字,震惊四座。

武则天今日来了兴致,话也多了一些,吃了粥,口齿之中还存着余香:“朕听说你读过书?”

秦少游道:“是,许多人都说读书无用,可是家父在世的时候,却是说读了书才能明理,所以咬紧了牙关,散尽了家财,也要将草民供养出来。草民惭愧,自家父去世后,却是一无所成,便是连这酒楼都经营不善,守业不成。空守着祖业,勉强糊口。”

武则天问一句,他就答三句,如此一来,话匣子就打开了。

武则天好奇地道:“何以会经营不善?你做的菜肴,便是连朕也是喜欢的。”

秦少游道:“草民不懂人情世故罢了。”

不懂人情世故,看上去是自谦,可是在武则天看来,却是良好的品德,看这家伙滔滔不绝,武则天顿时嫣然笑了,如果秦少游是那种逢迎拍马的人,那么方才的溢美之词岂不都是有意为之,而并不是真实的民情?

武则天叹口气道:“不懂人情世故也是好的,人情世故懂得多了,反而不能保守初心了。你不懂人情世故,却很明白事理,这是你的长处。”

秦少游道:“陛下教诲的是。”

武则天已是吃完了粥,口齿里还感受着孟西稻米的香甜,她见秦少游一直侧立着回话,不由道:“来,给他一个胡凳,让他坐着说话。”

这轻描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