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127章

唐朝小官人-第127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么多规矩可讲。”

阿尼玛忙是手忙脚乱地给秦少游解衣,却是冷不防有东西落下来,她忙是捡了,禁不住好奇要打开,便见上头写着:“岳父大人,喜吃甜食;其母,爱吃茶,其族逐草而居,油盐紧缺……族中物产不丰,有牛羊马……以胡饼和牛羊为食……没有棒冰……”

阿尼玛不由愣了一下,这些东西不都是近几日,秦少游在自己面前打听的信息吗,想不到他这样细心,居然全部拿着小账本记下来了。

阿尼玛不由羞赧地抬眸看了秦少游一眼,却发现秦少游的脸更红,忙是将这小账本抢过去,含糊其辞地道:“呵呵……呵呵……我随手记的,反正是闲来无事,接下来该做什么?殿下,我很纯洁呀,什么都不懂,你要教我。”

阿尼玛愠怒道:“你们汉人就是如此,做什么事都要拐弯抹角。分明什么都懂,却还要说不懂,男女之事有什么好遮掩的,快来。”

秦少游装不下去了。心里不由感叹:“对不住了,老丈人。”二话不说,一个饿虎扑羊便将阿尼玛扑倒在榻……

………………………………………………………………………………………………………………………………………………………………

宾客们还未散去。

在这庄子里,依旧是杯光交错,喝得伶仃大醉之人口里说着各种胡话。

所有的宾客都是礼部出面请的。因而来的绝大多数人,秦少游都不认得,如今秦少游已去了洞房,这里自是由礼官和秦家的人招待。

李隆基竟也来了,他跑来,其实很好理解,武三思身为礼部尚书,怎会忘了这位皇子殿下。

只是使人没有想到的是,李隆基居然当真肯来,本以为随口一句身子有恙便可婉拒。不曾想他竟有如此‘气度’。

他面带笑容,吃了些酒,旋即便以酒力不胜的名义带着人走了。

黑暗之中,负责迎客和送客的邓健与秦寿送走了李隆基,邓健不由叹口气。

秦寿道:“邓兄,我家兄弟成婚,你叹个什么气,娶不着媳妇也不必如此吧。”

邓健气得脸都歪了:“休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叹的乃是这位临淄王。”

“临淄王……”

“你懂什么,秦二郎的这个婆娘是从临淄王手里抢来的。这临淄王不过是个孩子,谁知却是也来道贺,我看过他的贺礼,送的东西倒是不少。他受此大辱,却是巴巴跑来道贺,这是为何?”

秦寿挠挠头道:“这人还真有气度。”

邓健冷笑一声,才道:“有个屁气度,只是可见此人虽是年纪轻轻,却是能屈能伸。不过他终究是个孩子,料来在他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我看哪,这个婆娘娶来,会有麻烦。”

秦寿气得一把抓住他的衣襟,怒气冲冲地道:“胡说八道什么,乖乖去送客去。”

邓健亦是勃然大怒:“我现在是有身份的人,你休要如此,否则我非要翻脸不可。”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自是当仁不让。

待宾客散尽,又免不了要收拾残局,一直忙到了天光,本要歇下,宫中的敕使却是来了。

恩旨这个时候来,其实是早有准备的,庄子上下不得不又忙作一团,秦少游被人叫醒,迷迷糊糊地正冠出来。

那宦官念了旨意,却是道:“门下:孟津县公、都尉秦少游,素有忠直,尽忠而恪尽职守,实肱骨之臣也,今迎娶突厥公主阿尼玛,两国同庆……敕秦少游为驸马都尉,中书令臣王让宣……”

秦少游忙是接了旨,这驸马都尉虽是内定,不过也足以让他喜出望外。

这驸马都尉始于汉朝,本是掌副车之马的官。皇帝出行时自己乘坐的车驾为正车,而其他随行的马车均为副车。正车由奉车都尉掌管,副车由驸马都尉掌管。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司马懿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晋武帝司马炎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因而这驸马都尉到了现在,便成了帝婿的代名词。

这个职位,说是封爵倒是更实在一些,算是某种殊荣,至于混得好还是不好,那可就不太好说了,爵位封在人,修行看个人嘛,尤其是唐朝这种时期,混得好的,封侯拜相敕封郡王的有,混得不好的,自己婆娘出轨了,敢怒不敢言的也有。

秦少游忙是拜谢,旋即接了旨意。

送走了那敕使,秦少游便一副戎装出发了。

昨夜临睡时,秦少游便与阿尼玛公主约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这孟津。

现在,二人同乘一马,一前一后,又是新婚夫妇,自然少不得更亲昵一些,秦少游先是领着她去看了纺织的妇人,阿尼玛瞧得咋舌不已,只是东问西问,总觉得这般慢工的细活,一针一线的出来,实在不可思议,之后便是前去大营了。

……………………………………………………………………………………………………………………………………………………………………………………

孟津大营已经开始在扩建,数百突厥人的加入,使得这团结营显得拥挤了许多,这些突厥人到了后,倒是老实,一点都不敢狂傲,他们就是如此,假若那一战打得旗鼓相当,或是团结营力有不逮,这些人少不得鼻孔朝天,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反而将他们打了个落花流水,他们倒是不敢造次了,迁徙到了这里,顺从得很,就连方静都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两股人马合为一处,其实论勇武,突厥人更胜一筹,毕竟人家自幼马背上长大,草原上纷争又多,可能因为一块水草,就足以引来数百人拔刀相向,杀个黑天暗地。

他们欠缺的,终究还是技法和武器而已,而这一点上,倒是团结营最是擅长的。

眼见秦少游和阿尼玛到了,方静和一个突厥武士叫什么朵颜的忙是出营来接,阿尼玛见了自己的族人,便露出几分喜悦,对秦少游道:“这人叫朵颜,乃是我的侍卫长,乃是突厥部的勇士,曾一人杀死四头成年的恶狼,箭术也是了得,只是脾气不是很好。”

秦少游笑了笑,打马上前道:“他懂汉话吗?”

阿尼玛摇头。

不懂汉话……那就好办了。

秦少游骑在高头大马上,道:“朵颜是吗?你既然进了营,就要乖乖听我的规矩,这里不是你撒野的地方,要是敢在本都尉面前造次,我秦某人扒了你的皮,从此以后,你们突厥营,你依旧领着,只是以后,却要归方校尉节制,狗娘养的东西,本都尉乃是汉人,可不惯你这样的臭毛病,还有……往后要多学汉话,所谓不能读书写字,与禽兽何异,不知晓我汉家的礼仪,那便畜生不如了。”

朵颜听不懂,眼睛一眨一眨地看阿尼玛。

阿尼玛只能苦笑,自是不敢将秦少游的话原原本本翻译给他知道,只得用突厥话道:“我的丈夫说,往后你们就安心在这里住下,他会一视同仁,使你们不必受颠沛流离之苦。”

朵颜听了,忙是感激地单膝跪倒在地,叽里呱啦一通,阿尼玛对秦少游道:“朵颜将军很是感谢夫君,说要为夫君效命,赴汤蹈火。”

秦少游撇撇嘴,道:“这是理所应当的,我才是老大嘛。”

一旁的方静真是看得目瞪口呆,我秦都尉威武啊,都听说突厥人桀骜不驯,虽然团结营将他们打服了,可是秦都尉这般声色俱厉的话,这突厥人非但没有暴怒,反而是俯首帖耳,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王霸之气?据说当年太宗皇帝也曾吓退突厥人,想不到这秦都尉竟也有此能耐。

再见秦少游此时风淡云轻的样子,更有几分让人折服的魅力,犹如一个天生的领导者,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四射光芒。

…………………………………………………………………………………………………

老虎是一只小呀小蜗牛,在月票榜上辛劳地爬呀爬,嘿嘿,有同学推一推这只小蜗牛往前走吗?

第一百七十五章:心肝宝贝

秦少游与阿尼玛进了大帐,旋即便叫人将花名册送来,检视这营中的人丁。

本来团结营有员九百三十七人,其中马兵四百四十五,其余都是步卒,步卒的意义,除了少部分的作战人员之外,绝大多数就是辅兵了。

如今又添了三百九十七员突厥人,而且都是骑兵,这也就意味着,秦少游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些,他不由唏嘘了一阵,等翻到突厥人新造的名册时,却是傻了眼。

不科学啊……什么撸撸特依……什么麻麻尼亚斯……

这花名册,是给人看的吗?

秦少游板着脸,将这营里的文吏叫来,免不了训斥一通。

突厥人保留他们某些风俗,倒是可以理解,可是为了增进交流,拿这种混账的名字来,即便是登记造册,那也是无用,所以必须得让他们取汉名,还得让他们通汉语,这些显然又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不过凡事都不能急,其实对秦少游来说,眼下最紧要的还是钱。

固然现在庄子有钱,要养起他们,也容易,不过秦少游倒是一向有个底线,那便是无论如何,不会在没有开源的情况之下砸钱进去。

如今这几百人的武器和铠甲都要更换,平时还要好吃好喝供着,靡费可是不小。

不过,他倒并非没有杀手锏……

他想着,过几日去洛阳一趟,因而这几日带着阿尼玛在这孟津游山玩水一番,表面上是寄情于声色,暗地里却是让自己这位新婚妻子认认门,晓得自家的家业,毕竟秦少游自己是个懒骨头,难道这么大个家当,还要让自己事无巨细去管不成?如今这重担自然是落在阿尼玛的身上了。

阿尼玛可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岳丈大人是突厥汗,调教出来的女儿必定不是凡人。这一点,秦少游很有信心。

待到了第五日,秦少游便拜别了阿尼玛,到洛阳去了。除了去见一些老朋友之外,他下榻在如春酒楼,便开始布置起东西来。

…………………………………………………………………………………………………………………………………………………………………………………………

崔家的草庐里,照旧还是原来那个样子,不增色也不减色。这地方是崔詧闲暇时最爱来的地方。

武周时期,对待大臣并不苛刻,因而大臣的假期多,闲暇时光也是多得吓人,崔詧得了空,便闲坐于此,吃着公主茶,偶尔看书自愉,有时则是闭目而坐,思虑和过滤一些政事。崔家的家训,素来以低调为主,所以虽是历经数百年,历代都是高官厚禄,却是声名不显,只因为其地位相对稳定;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在文化上以通才为主;琴棋书画无一不能;但没有太突出的东东,愤世嫉俗者寡;谋逆都亦少。所以崔姓宰相多而名微;诗人状元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崔詧就是这么个人,他爱好诗书,诗词算是精通,文采也算斐然。不过却难以投入真实感情,所谓的好诗,无论用词如何精湛,辞藻如何华丽。可是最紧要的还是以情感人,比如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十个字,其用词和打油诗差不多,哪里有半分的精彩。可是只这短短一行小诗,却是将思乡之情跃然于纸上,于是传唱千年,而名动天下。

崔詧就是个无情之人,无情之人必须掩盖自己的情感,到他这个地步,这世上再无人可以使他动容了。

他的诗词如此,做人亦是如此,朝中即便有天大的事,他也能淡然处之,太宗皇帝发动玄武门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