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341章

大唐虎贲-第341章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渊斌之对此欣喜若狂,不溃余力的栽培他,他也算不负众望的,年纪轻轻在军事上已经有着一定的见地。但是因为太过年轻,受到的期望太过,以至于太过轻浮,太爱表现,一点儿城府也没有。
  渊松而今的表现也足以证明这点,他比谁都先一步察觉唐军用的鬼谋,但是这般轻浮气躁的态度,实在是难当大任。
  渊斌之一喝,镇住了渊松,目光往四周一扫而过,镇定自若的道:“天,塌不下来,就算没有辽水没有长城,我们还有辽东。当年杨广六十万大军,打不下上万的辽东。何况唐军不过十万?正如渊松说的,我们失策了,中了唐军的诡计。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将所有兵力错误的集结在了怀远镇,以至于忽视了北方的沼泽参路。这个命令是我下的,错在我,与你们无关。中原人有一句话,叫做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不是没有弥补的机会,高长勇,你领一万五千兵卒出城迎战唐军,就算是死,也要将他们拖在怀远镇,防止他们干扰我们撤军。”
  魁梧壮硕的一员高句丽猛将战了出来,说着厚重的扶余语,领了此次任命。
  渊斌之目光在斛斜谷与渊松身上略作停留,道:“斜谷,你领我麾下所有骑兵,以最快的速度渡河,以最快的速度支援盖牟城,尽一切办法救援。能救则救,不能救便撤回辽东,先一步会辽东稳定军心。”
  斛斜谷果敢的站了出来,接了命令。
  渊斌之续道:“其他人收拾准备,立刻放弃长城、辽水防线,将怀远镇给我烧了,撤回辽东。”
  这危急之刻,渊斌之这位老将没有半点的慌张,稳重有序而且果敢的该放则放,该弃着弃,不带半点的拖泥带水。
  镇守了四十五年,渊斌之在军中有着无人能及的威信,他这命令下达,可谓令行禁止,帐下诸将在短时间内领命而走,有序的执行着撤退事宜。
  看着空空的大帐,渊斌之整个人就如虚脱了一样,疲惫的坐在扎马上,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囔囔道:“兵不血刃,兵不血刃,老夫精心打造的辽水长城防线,竟然兵不血刃的就给破了……真是讽刺!”
  作为一个防守名将,他镇守辽东长达四十五年,对阵过名将高颖,对阵过隋朝的百万雄狮,从未让敌人越过雷池一步。而今他凭借对辽东的了解,精心布下自诩天衣无缝的防线,竟然让唐军轻易的破解,对于渊斌之这员老将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打击。(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初战告捷

  盖牟城下!
  罗士信大马金刀的坐着,放困的打着哈气,带着大字型的躺在距离盖牟城一里外的坡下,无聊的嚼着带着些许甜味的草根。
  刘仁轨本就有着天纵之才,他缺乏的便是阅历经验,罗士信又是一个愿意放权的统帅,跟着罗士信的几年,刘仁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罗士信调回长安后,刘仁轨也凭借在他麾下混迹来的良好履历,得到了独当一面的机会。
  类似于刘仁轨这样的人物,怕的就是没有机会,只要有表现的机会,便不用担心他把握不住。
  果然便如三国时期的吕蒙一样,独当一面之后的刘仁轨较之昔日在罗士信麾下的时候,更为出色,思绪更加的全面。
  他想出了隐藏水师,将水师兵卒编入步卒,混淆敌方视听,从而偷偷的隐藏起一支而外的兵卒的计策。这一以假乱真之计,直接将稳重老道的渊斌之给迷惑住了。
  有了这支意外的兵卒,罗士信的野心野望更大。破防线渡辽水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胃口,战略需求。
  果断的将目光放在了盖牟城,拿下盖牟城,夺取城中的战略物资。一来缓解唐军的后勤压力,二亦可以给高句丽以当头棒喝,消弱他们的士气。
  所以在浮桥搭建好之后,罗士信便安排捷胜军与军马先一批渡河。
  当初李世民并没有解散罗士信的捷胜军,而是将捷胜军编入平阳的麾下,所有在职人员都没有变动。训练的方式。训练的方法亦是一如以往,依旧是一支能够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的铁血劲旅。罗士信最为倚重的亲卫兵。此次出征,捷胜军一如以往作为罗士信的亲卫军。编入了十万大军中。
  渡过河的五百捷胜军风驰电掣一般的涌向盖牟城,他们的速度让盖牟城守兵连防守的时间都没有,城门还来不及关上,已经失陷。
  罗士信亲自领着捷胜军打退了盖牟城守将的反击,等到了后续千骑的到来。
  有一千五百余兵卒在手,罗士信完全掌控了盖牟城的西城城楼。
  他也不急着发动攻击,等着后续的部队来援。
  半日的时间,唐军的后续步卒也先后抵达,近乎两万五的兵卒。聚于盖牟城下。
  以到手的兵力而言,罗士信要想拿下盖牟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他并没有下达攻城的任命,反而下令围而不打与城中的高句丽守兵僵持着。
  “一群狗娘养的家伙!”苏定方苦着张脸,在罗士信身旁坐下:“我十八辈子的祖宗都给他们骂了一个遍了。”
  这唐军不打,给了城中的守将一线可趁之机。他觉得时间拖的越久,对于他们越是有利。一边鼓舞着士气,一边嘲讽着不敢攻打的唐军,以稳定己方军心。
  苏定方先前上前视察情况,给骂的是一肚子火气。
  “憋一憋!”罗士信笑着道:“等他们援兵来了。有你出气的时候。”
  苏定方亦是天纵之将,哪里看不出罗士信围点打援的策略,就算火气再大也得忍着,瞧着南方看了会儿。“只怕大人这如意算盘没完全打响。”
  “也许可能吧!”罗士信也听懂了苏定方话中的含义,大感没趣。
  李靖曾经用狮子来形容罗士信的作战方式,擅于用自己的风格魅力将将兵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体,不断的创造战机且能够抓住微小的机会。一但让他寻得机会,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获得最大的利益,敢于冒险,大胆霸道。
  刘仁轨的计划让唐军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是罗士信的作战风格却将这初步的胜利无限扩大。不但要吞下盖牟城,还要吃掉怀远镇派来的援兵,行围点打援之事。
  刘仁轨计策的妙,加上罗士信指挥到位,还有苏定方这样的名将配合,一步一步进行的很顺利,就差最后一步吃援兵便能大圆满。只是到了现在,还没有收到援兵的消息。怀远镇是不可不不派援兵来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对方的援兵有着一位很是持重的将军,防着他们的围点打援。
  苏定方见敬重的主帅有些泄气,忙道:“几乎没有付出多少伤亡,取得如此成果,已经是了不起的战绩了。还指望一战就灭了高句丽不成?”
  “也是!逃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罗士信吐出了嘴里的草根,道:“通知莫虎儿,准备攻城。提醒他防止高句丽走投无路下烧毁辎重。”
  **********
  就在盖牟城二十里外的树林中,斛斜谷静静的听着来至于斥候探得的消息,沉思了好一会儿道:“撤吧!我们回辽东。”
  “什么?”斛斜谷的副将魏泽怀疑起了自己的耳朵,这盖牟城还未落陷,城里的高句丽守兵还在苦苦挣扎等候他们的到来,他们日夜兼程的赶来,目的就算救援盖牟城,现在却要撤退?
  “撤!”斛斜谷重复着他的话,“对面是唐军主帅罗士信亲自领兵,这个罗士信有万夫莫敌的神勇最擅长打野战。我们去了,只能让他的战绩更加辉煌,没有任何的意义。”
  魏泽失声道:“这是围点打援?”
  “**不离十了!”斛斜谷叹道:“罗士信当真不是杨广可比的。”
  魏泽犹豫了片刻,低声道:“可是将军这个时候退兵,少将军只怕会说将军的不是,说将军惧战畏敌……”
  斛斜谷也是一阵无奈,对于渊松他已经尽量忍让,然而对方的咄咄逼人,却让他很是难受。他并不是高句丽人,只不过一直将自己视为高句丽人而已。他的父亲母亲都是中原人,父亲斛斯政是洛阳人氏,祖上是官宦世家,受着先人的蒙阴在隋朝有着一定的地位,而且深得杨广的器重,后来更是升为兵部侍郎。斛斯政与杨玄感兄弟交好,杨玄感起兵反隋,斛斯政跟着响应,是杨玄感谋反的关键人物。但因杨玄感造反失败,斛斯政逃到了高句丽,受到了高句丽的礼遇之余,还与辽东的卫冕之王官居皂衣头大兄的渊斌之相交莫逆,互为知己。
  杨广第三次征伐高句丽,面对渊斌之的截击始终不能拿下辽水这层防御线。然而因多年的征战,高句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不愿意与隋朝消耗下去,将斛斯政遣返给杨广,口头上认输,打发了杨广。杨广本就过不了辽水,国内又是千疮百孔,高句丽给了他点面子,也就顺着梯子撤了军。
  杨广将气都出在了斛斯政的身上,将他吊在金光门外,亲自与文武百官用箭将他射杀。这射杀了还不够,又下令将斛斯政炖了,将他的肉分给文武大臣吃。有的大臣为了讨好杨广,还吃的特多。
  这杀了炖了还不够,杨广又拿遗留下来的骸骨动了主意,挫骨扬灰……
  斛斜谷便是斛斯政的儿子,由渊斌之收为义子带大。
  生父受到这般待遇,斛斜谷也完全断了自己生为中原人的念头,将高句丽视为自己的祖国,尽心尽力的为高句丽效命。
  “走一步,是一步!”斛斜谷道:“我不能为了自己,明知是计,还要踩上去。撤军……”
  **********
  罗士信终究没有等到高句丽的援兵,他也失去了等待的耐心,下达了进攻的任命。
  憋了半天的唐军面对高句丽的嘲讽挥舞着手中的利器,让高句丽的守城兵卒明白了一个道理:实力不是靠嘴皮子说的,是靠打出来的。
  从罗士信下达进攻命令的那一刻开始计算到战事结束,前后不过半个时辰……
  高句丽的守将在最后关头意图焚烧粮草玉石俱焚,但是罗士信之所以选择攻打盖牟城,看中的就是储蓄在城中的战略物资,早有了先手准备,在第一时间便控制住了他们的军械库以及粮仓……
  经过后勤的统计,此役唐军一共虏获两万余口高句丽百姓,缴获粮饷十余万石。
  “哈哈哈……”得到这个数量,罗士信当场就开怀大笑起来,都要笑成傻逼了,抽风似地道:“十余万石,我想高句丽他们要心疼的滴血了吧……”
  这个时期的粮食以石为单位,一个成年男子一年能够消耗的粮食平均是七石,十万石的粮食足够罗士信的十万大军吃上好几个月了。
  苏定方道:“他们存了那么多粮食,也可以看出这长期据守的战略思想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莫虎儿嘿嘿笑道:“他们这是活该,大人要打,他们守得住嘛?存的东西,最后还不是便宜了我们。”他对罗士信有着盲目的崇拜,在他看来任何跟罗士信作对的人都是不理智的,缴械投降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罗士信欢喜了好一阵子,也得到了另外一路大军的最新情况。
  渊斌之派了一万五千人抵挡八千唐军骑兵,任城王李道宗亲自率骑兵突杀,势不可当,几乎全歼了这伙高句丽兵。然而也因这一万五名兵卒的阻挡,使得渊斌之安然的退过了辽水,率领残部回到了辽东。
  而辽东,正是此路唐军遇到的第二根钉子。(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 谋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