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174章

大唐虎贲-第174章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死对方的心思。
  换而言之,如果杨文干事变成功了呢?
  因为李渊至始至终都站在李建成这边,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对决中一直处于劣势状态。但公认的是除了成功的玄武门之变,杨文干事件是李世民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如果这一次李世民成功了,那么就不存在悲剧的诞生。
  这个时候的李渊就算改立了太子,也不可能允许李世民对李建成下手的。
  毕竟他才是皇帝,而李世民也没有玄武门之变时候的孤注一掷。
  这是罗士信能想到的唯一的方法,也只有这个方法才能让李世民、李建成都活下来。
  至于李建成被废了太子之后,还会不会与李世民争,会不会闹到历史上那种地步,就不得而知了。
  那时候的历史就不是他能够掌控的了得,但是毫无疑问改写历史,帮助李世民取得杨文干事件的胜利是他唯一能为平阳做的事情。
  是故这一开始,罗士信也决定了走秦王党的道路。
  可是……这……尼玛!
  李世民这要不要这么极品。
  就算决定给你卖命了,你好歹也要有所表示一下。说些当前的情况。然后礼贤下士一番,吹捧一下,给个保证什么的,给他点利益需求,以体现他罗士信此时此刻的地位价值。
  然后他经过深思熟虑,慎重的以高人一等的地位加入秦王党,成为秦王党最为关键的人物,获得从龙之功。
  这才合情合理,符合剧本嘛!
  你一句“愿不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然后我答一句“愿意!”
  这太掉价了!
  ps:关于文中的李世民能杀李建成而不杀出自于《资治通鉴考异》以及《实录》《统纪》记下来的原始资料,还是比较可信的。至少无言是信了。
  这张可能有水的嫌疑,但还是不能不写。(未完待续。。)
  ps:  第三章,到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中山狼

  罗士信现在很不满,自己好歹也是当朝大将军,大唐嫡长公主的未来驸马爷,李渊最信赖的大将之一。他觉得李世民就是个脑残,话哪有说的那么直接的?这给不给他表现自己价值机会了?
  李世民真的脑残嘛?
  当然不!
  李世民如此单刀直入的说,自然是有他的原因理由的。
  罗士信紧跟着李渊的脚步,站稳着帝党大将的位子,面对李建成与他的拉拢,犹如泥鳅一样左右逢源,滑不留手。弄得两边都不敢轻易得罪他,两边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李世民哪里还不晓得罗士信打的什么意图,存的是什么心思。
  罗士信不是因为顿悟了,政治水平有所上升,便是因为受到了高人指点:打算两不相帮,避开这是非风浪之中。这个高人可能是李靖,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人。这天下之大,奇人异士不知凡几,难保罗士信就不会得到别的什么高明的人指点。
  这一点李世民没打算去细究,更没心思细查。
  罗士信既然已经察觉到了他的用心用意,他在如何的婉转说,在如何侧面的表示都显得他心虚,显得他虚伪。在他看来罗士信就算顿悟开窍了,或者得到他人的指点,那不喜欢婆妈性子都不会改变。
  既然婉转的说法,罗士信假装不知,或者真的听不懂,干脆索性就直接说出来,让他避无可避。躲无可躲,做出一个选择。
  到了这个地步,李世民重重布置下去。已经是不可挽回了。
  在他而言,此次的密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必须要全盘掌握局面,控制一切有利的条件,以及谨慎对待一切不利的因素。
  罗士信现在负责整个凤凰谷的安危,实力极强。他们所有王孙公侯包括李渊随行来的护卫加起来不足一千。而罗士信手上的右骁卫军就有两千余,实力是他们所有总和的两倍。现在整个山谷的出入口,都在右骁卫的掌控之内。任何人出入山谷都必需经过严苛的检查以及罗士信的点头。
  有着如此权力的罗士信。占据着成败的极大关键。
  罗士信若能加入他们,他们的一切行动,将会是顺水行舟,快捷方便。罗士信若与他们为难或者不伸手相助。他们的行动便如逆流而上。受到许多阻碍。
  现在的情形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论是顺水行舟还是逆流而上,都阻挡不了李世民的总体计划。但顺水行舟有顺水行舟的使船方法,逆流而上有逆流而上的行船方式。
  李世民不想因为罗士信的模糊态度而使得他的计划出现不可预料的偏差,不管罗士信愿不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他今天在此时此地,必需要了解罗士信的真实决定,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求不出任何差错的实行计划。
  罗士信知道了他们的野心意图。李世民索性就直接说了出来要个结果。
  他却不知,本来很美好很默契的一段佳话,就是因为直接,反而让罗士信举棋不定了。
  在掉价的答应与不答应之间,罗士信正在悲痛的纠结着。
  李世民见罗士信一脸震撼,一时间没有给予答复,忍不住道:“大将军自有雄才,亦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封狼居胥的雄心壮志。当今太子文治武功皆是不俗,这我不否认。但论及壮志雄心,他却未必有我李世民的一半。他有文景之心,以求天下安定,百姓富强。而我却有秦皇汉武之志,开疆扩土,荡平四夷,让我大唐,万邦来朝。我父皇年事已高,终有退下去的时候。以大将军之能,我李世民可以确信。不论未来是我大哥主天下,还是我李世民任大统,你都能受到重用。关键在于,大哥主天下,大将军会是一面坚固无比的盾。我大哥曾在父皇面前如此形容过将军,他说将军是一移动长城,丢在边疆,便能保边疆太平,令异族宵小不敢来侵。他说的并不错,但他却没有将将军用在刀刃上,大将军不是盾而是剑,一把能够开疆扩土,无坚不摧的利剑。不是我李世民自我吹嘘,只有身经百战的我,才能最大限度的挥舞大将军这把剑。只要大将军愿意助我一臂之力,我绝不亏待大将军。”
  李世民目光变得有些迫切,他有秦皇汉武之志,同时也知道只有志向远远不够。秦能一统天下,横扫六国,汉能驱逐匈奴,威震四夷,靠的不仅仅只是秦始皇与汉武帝,还依靠着王翦、王贲、蒙恬、卫青、霍去病这类人才。
  在李世民看来,现在的罗士信固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他年轻,潜力无限,终有一日,能够与上述名将并驾齐驱的可能,甚至于超越。
  这一点擅于识人的李世民,确信不疑。
  爱才、惜才,也是李世民成功的关键。
  他实在是希望,罗士信能够加入秦王党,成为他麾下的一员。
  李世民的拳拳爱才之心,到了罗士信这里却换来一阵鄙夷,心道:“早这么说不就完事了嘛!害得的我纠结了半天……”当即便道:“秦王殿下到了今时今日,也不说太子的半句坏话,坦然的承认了他的能力,胸襟气度,确实高人一等,罗士信愿为殿下效力。”见四周无人,抱拳作揖。
  “这……”李世民大喜过望,一时竟不知说什么了,手忙脚乱的将罗士信扶起道:“得大将军相助,大事定成。哈哈……大将军放心,李世民绝不辜负大将军信任。”
  罗士信对此倒是没有多少怀疑,李世民别的不说,对待功臣还是很不错的,剩下来就看怎么逆转乾坤,改变历史,利用杨文干事件扳倒李建成了。
  两人将关系挑明,相互之间,可谓“情投意合”,你浓我浓的,说什么都异常合拍。
  回到晖和殿,平阳正抱着小仙女一样的李丽质,在殿中走来走去,哄着她睡觉。李承乾、李泰等小家伙早因到了时候,让长孙氏赶去睡觉了。
  长孙氏抚育儿女很有一手,除了李丽质意外,其他人对她又爱又敬,从不忤逆她的意思。
  李丽质只能交由投缘的平阳摆平。
  见两人回来,平阳很轻很轻的说道:“已经睡啦!”
  李世民做了一个万分感激的表情,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从平阳怀中报过李丽质。
  时候不早,罗士信、平阳也没有久待,告辞去了。
  李世民将李丽质抱上了专门为她准备的小床。
  贤惠的长孙氏上前熟练的为他,宽衣解带,轻笑道:“殿下看来大有收获。”李世民早将欣喜的表情收敛,但还是让长孙氏看出来了。
  若言世上最能了解理解李世民的人,长孙氏不做第二人选。
  “恩!”李世民张开了双臂,方便长孙氏行动,轻声道:“我们等了三年,筹备了三年。整个计划由玄龄、克明、执礼、君集等等诸多天下少有的智谋之士,反复研究步步思量,实行起来本就难有差错,现在又有大将军在旁照应,大有可为。”
  长孙氏点了点头,轻声道:“对了,封伦适才派人来讯,说明天准时赴约。”
  李世民再度应了一声,封伦也就是封德彝,以字行世,出身于渤海封氏,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来受到了虞世基的器重,江都之变后,投奔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兵败,又投降唐朝,并且逐渐获得唐高祖的信任,任检校吏部尚书,同时也是李世民的司马,天策府里的属官。
  封德彝才智过人,数次向李世民献效忠计策,深得他的信赖器重。
  李世民在罗士信到来之前,让人去请封德彝明日过来对弈棋局,因与罗士信离开了晖和殿,错过了他的回讯。
  “殿下,有一句话,臣妾不知但说不当说!”长孙氏犹豫了一下,欲言又止。
  李世民呵呵一笑:“我们夫妻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但说就是。”
  长孙氏道:“臣妾觉得殿下要留心一下这个封伦,他也许有些问题,跟殿下不是一条心的。”
  “不会吧?”李世民大吃一惊,他向来觉得封德彝很可靠,可以信任。正在琢磨着要不要将计划告诉他知,让他也出一份力。李渊这次前来避暑,邀请的都是他认为值得邀请的人。封德彝在受邀之列,着实让他有些惊讶,想不到这家伙平时不显山不漏水的,不知不觉就让李渊看上了。计划执行的时候,他需要人帮他在李渊面前说话,封德彝就是他看上的最佳人选,也有了请他下棋对弈一事。
  “若他真有问题,那还真危险了。”李世民琢磨着,追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长孙氏轻皱眉头道:“臣妾也不知为什么,就是觉得他很不可靠,给臣妾一种中山狼的感觉。”
  中山狼!
  李世民摇头苦笑,道:“只是一种感觉就用玩恩负义来形容封伦就太失公允了吧。”他对封德彝的感觉还是很好的。
  长孙氏摇头道:“所以臣妾也不知单说不单说,就是有那种感觉,殿下稍微注意一下吧。”
  “好!”李世民应了。(未完待续。。)
  ps:  第一章,12点前还有章。


第二百六十章 满足的笑容

  走在会排云殿的路上,罗士信、平阳并肩而行。
  也许是因为这一路来,周途劳顿,四周少有人影。偶尔经过几个大多都是侍婢打扮的佣人,轻手轻脚的匆匆路过。
  周边寂静,唯有各种鸣虫之音,此起彼伏的响起,似乎在鸣奏着听不懂的歌谣。
  凤凰谷里三面环山,月光只能射入一小部分,但仁智宫的四周都点着少许的灯笼,映照的四周一片微红,巨大的飞蛾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