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门阀风流 >

第137章

门阀风流-第137章

小说: 门阀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江两岸,竞相厮杀。

最终,虽然江东诸军仍不敌豫章军,但却令纪瞻老怀大慰,捋着银须呵呵直笑。

纪瞻笑道:“兵势恰若水势,多添一分形,便平增几许势,实为变化无穷之道也!然,为山九仞,终究功亏一篑啊,瞻箦可有它法以补之?”

它法?尚有何法?刘浓淡淡一笑,将手中细竹轻轻一搁,揖手笑道:“圣人有言: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人生不满百,若非惜身以养性,六十有几人?”

“人生不满百,若非惜身以养性,六十有几人……”

纪瞻眯着眼睛,缓缓捋着胸前银须,细细咀嚼刘浓这句话,亦不知想到甚,眼光猛然激亮,而后深深的看着刘浓,不作一言。少倾,哈哈大笑。笑声畅快之极,震得回音盘荡。

刘浓微笑不语,彼此心照不宣。

其时,莫论世家还是平民的寿命都短,六十以上便是稀缺,如纪瞻这般活了七十岁的更是凤毛麟角。而王敦已经五十有余,偏又极是纵欲,军府中单是歌姬便有上百,况且还一心想要造反,思绪定然烦躁难宁,自然不合养身之道。他尚能活多少年?只要晋室败得不是太惨,那些持势观望的世家们难免会意动。此消彼涨之下,拖死王敦大有可能。

据刘浓所知,王敦首次行反时。借着诛杀刁协、刘隗,以‘清君侧’为名,沿着长江挥军直下兵临建康,想取司马氏而代之。但因朝臣世家激烈反对而未成行,便将司马睿幽禁至死。第二次反时,因纪瞻引进了郗鉴的兖州军,郗鉴主动出击与王敦战得不可开焦,霎时间。诸多观望者见势纷纷起军支持明帝司马绍,最后活生生把王敦给拖死了。

纪瞻越想越激动,揽着银须绕着长案徘徊,眼光时明时暗,嘴唇开阖不闻声。刘浓知他在想甚,此时也不便再行多言,于是深深一个揖手,告辞离去。

待他刚刚一走,纪瞻便停止了脚步,眼光随着月衫隐在门外。嘴里却问道:“伯仁,以为此子若何?”

周顗从屏风后转出来,度至纪瞻身侧,瞅着门外笑道:“华亭美鹤刘瞻箦,了得,了得!假以时日,便是栋梁之才!”

纪瞻点头道:“嗯,年少赋血性,不惑不寐,确属佳才。然。这等强军何处可觅?”说着,渭然一声长叹,心想:‘如今局势微妙,若大肆建军。怕是尚未建成,便惹得王敦猜凝挥军而下,谁可抵挡?况且,此举必然触及士族……’

东晋非同别朝,乃是北地世家共立,北地世家南渡时。不仅带来大量的人才还跟着无数的部曲,而堂堂帝室竟无军权在手!若观东晋始终,几次北伐,数次叛乱,所仗皆是世家私军。军府,军在府中、府在军中,便是此理。

周顗也是眉头紧锁,说道:“建军乃大事,切不可操之过急,即便要建也需正名适理。否则,你我身死不足为道,唯恐将为晋室之罪人矣!”

“然也……”纪瞻深以为然,脑中抛却建军一途,另寻他法。

落叶坠于青石道,车轮滚滚。

车中,刘浓亦在思索建军一事,眼光开阖若星垂渊湖。

贾后与八王之乱时,清谈之所以兴盛,而世家们宁愿纵情山野、醉死归途,也不愿报效朝庭,看似淡泊名利,实则是深怕:今日尚且高冠玉带立于朝堂之中,明日便被卧斩抛头于闹市之野。故而,晋室南渡,世家掌权后,虽无明律,但暗例已成:皇权,不可掌军权!军权,由假节各州军、民事的刺史们掌握。

此时,世家们是自由的,率真的,豁达的,因为再也不用惧怕突然身死为野狗分噬。即便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北府军,亦是归在谢氏名下。

刘浓自然不敢挑战大势所趋,谁敢逆行,定会被辗得肢离破碎。是以,他只敢对纪瞻言‘假设若有强军’,引导纪瞻自己去思索,从而引进郗鉴。而郗鉴必然会挥军进江东,此举可顺手卖纪瞻一个情,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刘浓向谢裒所供三策,其中便有独建一军之事,乃是提前将北府军行之于策。此举定然可行,因为日后郗鉴携兖州军入驻江东,世家们恐其如王氏一般尾大不掉,为图平衡之道,故而急需再建一军抗衡兖州军,桓温正是因此而起。

而桓温,刘浓摇了摇头,心想:‘如若我来不及,不若让谢氏……谢氏若建军,定是谢奕或谢尚领携。谢奕一心往北,甚好……若是谢尚,那便需得再行……’

城东,有巷名为桃花。

桃花巷并无桃花,穿巷而过,再行半里方才得见一片烂金连绵成海。深秋时节,昔日桃花早已凋谢,而今桃叶烂作金黄。

在这片桃林的深处,有小小别庄一栋,乃是王氏客院,仅为供三月观桃花所建。院子虽然不大,却错落有致,隐约可见尖角朱亭浮于桃林环绕之间。牛车缓行于泥土道中,压得碎叶噗噗作响,忽闻鸟鸣啾啾于帘外,顿时为这浓秋添得几许生机。

张迈等在道口,脚边蹲着那只雪白的小狗,一人一狗的目光尽皆投于桃林夹道中。他代表的是江东张氏意愿,应王导之邀前来会稽学馆求学,故,落脚与各项所需皆由王氏提供。昨日刘浓便遣人送来名帖,将于今日前来拜访。

华亭美鹤刘瞻箦,张迈甚喜其风范,虽然俩人同在会稽求学,但相见其实甚少。一边挥着麈翘首以待,一边则暗暗思量:待见到美鹤后,定要向他展示一番我的啸声……

“哞!”

此时,一声长啼响起,青牛挑着弯角,踏着金黄落叶,拉出纹着暗海棠的车厢,徐徐行来。辕上的白袍看着远处等待的一人一狗,裂嘴一笑,抖了一记空鞭。

“瞻箦!”

张迈面上一喜,大踏步迎向牛车,身后跟着汪汪欢叫的小白狗。

刘浓迈下牛车,揖手笑道:“劳仲人等候于道,刘浓幸甚。”

张迈笑道:“华亭美鹤前来,张迈自当扫榻而迎。”

“汪汪!”小白狗冲着刘浓大叫,它记得他,昔日主人险些便将自己送了。

“休得胡言!”

张迈好似听懂了它在叫甚,虚虚踢了一脚,吓得小白狗疾退数步,而后竟然人立而起,朝着张迈与刘浓抱着两只前腿,作揖。

“哈哈……”

张迈大笑,刘浓微笑。

二人并肩而行,踏入院中。张迈领着刘浓来到院中朱亭,其间铺着簇新的苇席,一品沉香已熏好,酒菜皆已在案。

闲聊之时,张迈按膝而起,捧腹鸣啸,其声若惊雷,其势若滚云。

“妙哉!”

刘浓笑赞:“仲人之啸,已有步兵之象也!”

张迈饮了不少酒,撑着一张朱红之脸,笑问:“何为步兵之象?”

刘浓半眯着眼,注视着面前之人,笑道:“但凭心中所思,但畅心中所欲,便为步兵之象!”

张迈愣了半晌,而后深深一个揖手,正色道:“瞻箦,真乃知音之人也!张迈往日学人作啸,故不得神!而今之啸,再不学人,只畅胸中之意尔!”

刘浓拍掌赞道:“此言大善!”随后想起自己前来的目的,神情由然一愣,而后捉着酒杯,徐徐迈步至亭侧,入目一片烂海,秋风卷过,如浪翻滚。少倾,心中已有定数,回首直言:“仲人,实不相瞒,刘浓今日前来,但为一事……”

第一百二十五章千金之子

秋风漫卷帷幔,泄入满面清凉,刘浓面带微笑与张迈对座于案。

稍远处,来福与李催在一株老柳下轻声慢聊。

李催瞅了瞅亭中,再抬头看了下天时,见日已渐垂,感概道:“来福,你与小郎君在山阴,每日都是这般匆忙么?”自晨日初起,小郎君的牛车便未停过。

来福看了一眼李催,声音略沉:“小郎君功课繁重,鸡尚未报鸣便行练剑,而后再到谢家练字、习文章,尚要与好友交往酬酢,待得安歇时,往往已是夜半。”

李催渭然叹道:“李催过钱塘时,褚氏酒肆的掌堂先生余谯见了我们的牛车,认出咱们华亭刘氏的标志,态度极是殷切!钱塘褚氏,在北地便已是中等士族啊!将至山阴时,更是一路上遍闻小郎君声名,世人皆言:‘山阴有王谢,华亭栖美鹤!’而这一切都是来自小郎君,若无小郎君勤勉操持于外,我华亭刘氏焉能日渐昌盛!”

自来山阴,李催方知小郎君声名之隆!且看小郎君所缔结之友都乃何许人也?具是王谢袁萧精英之辈!而这些顶级门阀对他而言,是高高在上、远在天边的人物!心中暗自觉得,华亭刘氏指日将飞,小郎君当为领头之鹤,鹤唳长空!

来福右手虚按腰间,眼望着朱亭,沉声道:“是啊,小郎君心气甚高,所行皆是大事,来福不识字更不通诗书,帮不上小郎君甚忙,唯有谨守已位。”说着,稍稍一顿,面向李催,再道:“李叔,来福相信,终有一日咱们华亭刘氏将与他们一样!”言罢,投目亭中,神色与往日不同。目光尽显慎重与沉疑。

李催顺着来福的目光看去,心头猛然一震,来福所说的他们是指王谢袁萧、顾陆朱张啊!次等士族与上等门阀之间,不缔于天壤与云泥。犹若隔着深涧险壑。但是六年来,眼看着华亭刘氏孤儿寡母从无到有,再由不为人知的次等士族到如今的高门座上客,小郎君一步步行来,日进不辍、步步成城。谁敢言日后绝无可能?

思虑间,仿若得见小郎君站在危山之颠,朝着自己回头一笑,那笑容是那般的淡定、温和,却让人觉得缥缈难近、高不可攀。

嗯,小郎君幼时乃是神童,而今更是玉仙,自然高不可攀!

想着那一日的到来,李催的嘴角尽数裂开,脸上盛满笑意。说道:“来福所言甚是,小郎君福泽深厚、聪慧非同凡人,我华亭刘氏定会有那一天。小郎君行甚做甚?李催不知,李催只知小郎君所愿便是李催之愿!若是小郎君起行,不论刀山火海,李催理应执鞭!”

来福笑道:“便是如此,小郎君志向高远而奔波于外,切不可再行分心。刘圁经营商事,罗环兄长操练部曲,而来福没甚本事只能驾驾车。庄内事务便需李叔与碎湖操劳。小郎君说过,这是各司其职!”华亭刘氏中,唯来福一人暗知,小郎君要送卫公子与他夫人至洛阳。而洛阳现在是胡人的天下!故,小郎君的所愿所行皆指向北!这是一条什么路,来福自知……

二人相交相识多年,相对一笑,各自会心领意。

李催突地想起一事,悄声问道:“来福。你终日跟着小郎君,可,可有见过哪家小娘子……小郎君也该……”

来福摇头笑道:“此事,来福不知,但咱们小郎君是何等人物?来福代小郎君收的香囊数都数不过来。李叔但且放心,日后,咱们华亭刘氏的少主母定是,定是……”说着,挑了挑浓眉,满脸都是骄傲,却找不到言辞形容陆舒窈。而刘浓与陆舒窈的事,整个华亭刘氏,除了刘浓便只有他与主母知晓。即便是碎湖,也是隐隐约约不敢确定……

“那就好,那就好……”

李催搓着手掌,欣喜的面色中带着些许尴尬,小郎君啥都好,就是不喜近女色,这可不太好,毕竟华亭刘氏独木一枝,大家都盼着刘氏能早日开枝散叶呢。小郎君年近十五,若是别的世家子弟,早就结子落蒂了!人丁兴旺与否,乃是世家的根本命脉!

原本大家暗地里都以为碎湖将为华亭添枝,谁知等了几个月却没半点起色。为此,李催还让老婆余氏悄悄的去问过,结果,碎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把余氏嗔怪数落了一番。因而,李催知道自己的女儿怕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