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醉枕美人 >

第126章

醉枕美人-第126章

小说: 醉枕美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巧我无处用膳,那便劳烦泱执事了。”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田广微笑着应道。目前的局势已是明朗,若是赵军将田樊击杀,那齐墨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变化,他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地获得更大的权力,至于那钜子之位,他倒是没有那种奢望。

“如此,泱恭候大驾。”

听到田广同意,田泱脸上笑容更甚,只要得到执掌齐墨数千士人的田广支持,他便能让钜子位子上的那位滚下来,对方有田单支持又如何,他的身后丝毫不弱。

清晨醒来,李御练了一阵剑法,洗浴一番来到膳厅,便见到虞庆和王缭两人坐在那里谈笑风生。

洗去一身风尘的王缭又恢复了那翩翩贵公子的风度,李御却从中看出他身上的傲气收敛了一点,想来虞庆的才气丝毫不弱。

“御来迟了,望两位先生恕罪。”踏进膳厅的李御笑着打了一声招呼,言语间亲切自然,把那淡淡的疏离驱散开来。

“见过主公(将军)。”见李御进来,虞庆和王缭同时躬身行礼,只是王缭在听到虞庆的称呼之时,眼中不免有些惊异。

作为士人,侍奉君王,实现抱负那是最正常不过的理想,再不济成为君侯的门客,也是毫不折腰,两者并无主从之分。今rì为此家门客,明rì为别家客卿,对于身逢乱世的士人来说乃是常事,然则一旦定下主从,那士人的身上便会烙上主家的印记,背叛主家是会遭天下士者唾弃的。

和虞庆相处了几rì,王缭深知对方的才能不逊于各国之相,想起师傅和师姐的教诲,他那骄傲的心不禁收敛起来。如此,王缭自然认为虞庆乃是李御的门客,可他从未想过虞庆会拜李御为主公,这名份一定下,可是连君王都无法更改的。用市井的混话说,那便是虞庆此生只能跟李御一条路走到黑。

“两位先生请起。”

虚扶一下两人,李御跪坐在主位上,拍了拍手,便有数位侍女将早膳送上。

用着早膳的虞庆微微一瞥,见王缭心神不属的模样,心中暗暗点了点头,想来他点明自家身份的效果还不错。

“不知缭先生昨晚歇息如何?”

用完早膳,李御笑问了一句。

“善。”

点头应了一声,王缭正襟危坐,展现着他最好的风度。其实他昨晚辗转反侧,根本没有好好歇息,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师姐的嘱咐,还有他捉摸不定的未来。方才被虞庆的态度一激,脑中更是有些混乱,不知应以何姿态面对李御。

“不知缭先生前往邯郸,有何需求?御身为邯郸城尉,一些小事可为先生帮衬一二。”没有任何客套,李御委婉地问道。

“谢将军厚意,缭此去邯郸,乃是慕大赵威名,想寻一明主为门客。”对于自己此行的目的,王缭没有丝毫隐瞒。趁着说话的空隙,他的心也慢慢定了下来,能否决定他的未来,便要看接下来的对话了。

“门客?难道先生不想登大赵朝堂,想来以先生之能,必可得我王赏识,位列上卿不是难事。如若先生不弃,御愿为先生引荐。”王缭的回答没有出乎李御的预料,短短时间的相处已经足以让他摸清对方的抱负,这是位宁可官小也要做实事的士人,一个虚职的上卿之位根本就吸引不了他。

“将军应知我心,上卿之位,不过尔尔。不是缭自夸,若是想要上卿之爵,缭此去诸国,随手可得。缭所望,不过是一开疆辟土之位,赵王想来给不了。”对于自己的才能,王缭有着十足的自信,他要找的可是一位能让他实现抱负的主家,而赵王根本不是他的目标。

“哦,先生此言,出乎御之所料。若是先生不弃,御可担之一二。”知道王缭的xìng子,李御毫不客气地点明了自己的请求。对于自傲的人,要用更加傲然的态度,才能让他心悦诚服。何况这年头招揽门客就像后世的相亲一样,要展现出十足的霸气,不然这些个有傲气的士人怎么会看得上,君侯选门客,士人也要选君侯。

“敢问将军,心有几何?”听到李御直白的问话,王缭很是欣赏,直接问了一句。即便他有些认可李御,但是想要让他成为对方的门客,也是需要拿出更大的诚意。

“辅佐我王,强国兴邦。”早就能料到这个问题,李御将事先准备的一个答案抛出。

“将军莫要欺我。”对李御的回答,王缭没有任何反应,目光紧逼地盯着对方。

“强兵问武,图霸天下。”端起杯子,李御浅浅地尝了一口茶水,再次给出了一个答案。

“将军诚意几何?”根本不满意李御的敷衍,王缭作势yù起,眼中却有了一丝笑意。

双眼蓦然睁大,李御直身而起,沉声说道:“御之所望,北驱胡人,南并诸国,问鼎天下,重建礼教,为万世开太平。”

第二百四十一章奇策(一)

第二百四十一章奇策(一)

“御之所望,北驱胡人,南并诸国,问鼎天下,重建礼教,为万世开太平。”

低沉的声音在厅中回荡,雄奇的野望振聋发聩,听得王缭双眼泛光,便是虞庆也是直身而坐,心情激荡。

如果说雄霸天下乃是君王所图,那么一统**便是天下有识之士所望。周朝式微数百年,礼崩乐坏,伦纲失常,天下混沌,有识之士为之痛心。数百年来,无人不为重建礼教而奔波,而经先辈努力,一统**便逐渐成为重建礼教的主流之策,这也是强秦律法严苛,让山东之士畏惧,却依然有士人入秦为官的缘由。为了那留传万世的荣尊,热血盈心、毫不惜身的士者岂会在意那一点点困难。

其实李御是不想说这么出格的话,然则这年头招一些混吃混喝的门客容易,但是招个有真才实学的门客却是很难的,尤其是王缭这样可能有着大背景的士人。加之这些话也闷在李御心中很久了,虽说他希望过的是小富即安的生活,但哪个年轻人心中没有英雄梦,李御自然也不例外。

“将军此言动人心魄,缭敢问将军,如何做方可开万世太平?”李御的话是让人听得很激动,但王缭自不会这么轻易折服,不然他何必费尽心思地上门。

“此路任重而道远,御自要借助先生之力。”对自己有几斤几两,李御可是很清楚的,他没有那些贵族的自傲,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家的缺点。

听了李御直白的话,王缭愣了一下,他还是第一次碰到如此直言自身缺点的贵族。现今的诸国君侯哪个不是意气风发,自认为一统天下之才,而在原本应该傲视天下的李御身上,他竟然看到了如此谦虚的一面。从李御的神态中,王缭可以看出对方毫无做作的诚意,心中的弦难免被触动。

“缭有一策,不知将军敢不敢用?”没有回答李御的问题,王缭直身而坐,正sè问道。

“先生但言?”

“魏国既已言而无信,伏击将军,将军自可正势而击,夺取共城。”知晓了李御归国之时的遭遇,王缭便义愤难当。他向来都信奉以堂堂正正之师,行光明正大之举,即便要战,也要站在正义的这边,行仁义王霸之举,魏国此举,与强盗何异。

“夺取共城?”听到王缭的建言,虞庆不免惊呼一声,和李御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震惊还有一丝难掩的喜悦。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shè以来,兵势rì盛,一度压制秦军不敢过函谷。然则受限于四战之地,却不敢四处开战,浪费了大好良机,不知有多少赵国有识之士为之感叹,其中最让赵国重视的便是西疆和南疆。西疆接壤强秦,乃是赵国防御的重中之重,南疆接壤魏国,加之赵魏之间难以忘怀的世仇,也是赵国防御的重地。

晋阳、上党近二十万大军常年防备秦国不说,中牟十万守军名为护卫邯郸,实为防备魏国。自数十年前邯郸被魏军攻破之后,赵国便被那耻辱深深刻在骨子里,从未忘怀,若不是信陵君和平原君强行结合,打破赵魏两国的僵局,估摸着赵魏之间根本不可能通商互市,也不会有名传千古的窃符救赵。

而共城、孟门乃是魏国北疆重镇,一旦夺取共城,那身后的孟门关便不攻自破,赵国甚至可将南疆防线前推数百里,直达大河。魏国在大河以北的七城三十一县便会轻易落入赵国之手,届时,赵军只需在上党驻军,便可以大河之天险轻易压制魏国,顺带防备强秦,中牟的十万大军可随意调动,让赵国凭添数分战力。

“请教先生?”对于这个提议,李御实在是动心不已。

他想过去齐国那里敲诈一点,也想过让诸国吃个哑巴亏,但是从未想过要打破赵魏现在的僵局,拿下大河以北的土地,这实在是太冒险了,可对赵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只是真的如此做为,无异于与魏国开战,时机对于现在的赵国并不是很有利,甚至是很危险。

“赵国以高都之涅引天下之财,看似急剧壮大,实则忧患其多。即便赵国息兵止戈,也难防诸国觊觎防备之心,若是诸国合议,强取上党之地,想来赵国根本无抵抗之力。如此之地,赵国何需谨慎,只需夺取共城,魏国数百里河山归入赵境,赵国便可凭大河之险安定北疆。西防强秦,东御齐魏,又有上将军震慑西北,赵国便大有可为。”

窝在山里之时,王缭对天下大势依然知之甚详,时常推演局势,此时道来,颇有指点江山之意。在他看来,若是赵国长平之战得利,那天下时局便已落定,可惜赵国战败,秦国也是损伤不小,限于关中之地,依旧难以鼎定天下。

若不是师姐看好赵国,他也觉得赵国君臣未必没有再起之力,王缭的第一目标乃是rì益强盛的秦国。

“敢问贤弟,诸国会否坐看大赵收取大河以北之地?”虞庆追问了一句,经王缭这么一提醒,他也看出了赵国破局的关键。然则这个提议实在是太过冒险,一旦有所闪失,使得山东诸国合力,强秦必会趁势而出函谷,届时赵国四面皆敌,随时会有倾覆之危。

“这便要看将军如何决断?”对自己的策略,王缭有着充分的信心。于他来说,这天下能让他畏惧的不过先祖之流,即便是武安君白起在世,他也有信心正面战之。

“先生,若是要攻取共城,应如何为之?”

眼中闪烁着光芒,李御纠结了一下,便定下了目标。鸟死吊朝天,不死万万年,他又怕什么,魏军敢派兵伏击于他,李御自然也不会客气。以目前的局势,反正失败了对赵国来说也不会有所损失,大好良机错过了就要懊悔终生了。何况看王缭的模样,必有破敌之策,李御也看出了这是王缭对他的考验,如若通过,那他便会多一位肱骨之谋士。

“缭问将军一言,将军是否身带斧钺?”见李御同意了他的计策,王缭的热血一下涌上心头,难言的激动让他的头脑越发清明。

“然也。”听到王缭的问题,李御愣了一下,继而惊愕地看向王缭,口中却没有否认。这斧钺乃是赵王丹密授于他,除了他与赵王丹,并无第三人知晓,而今却被人直点出来,李御的心里不免有些发冷。

第二百四十二章奇策(二)

第二百四十二章奇策(二)

“如此,将军可以斧钺令廉颇大将军驻于孟门,令庞煖将军驻军共城以北,成僵持之势。另向魏王借道,经共地直回邯郸,以迅雷之势,夺取共城,一战可定南疆之患。”

仿佛没有看到李御眼中的震惊,王缭将心中的计策说出,信心十足。对于赵魏两军之间的战力差距,王缭知之甚详,何况失去信陵君和大将晋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