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山村一亩三分地 >

第26章

山村一亩三分地-第26章

小说: 山村一亩三分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牛不敢想象。这次到这山谷竟然把小鳖的母亲抓住了。这也有点吃惊。没想到这鳖。可真是千年王八万年鳖。看这家伙少说活了几百年应该有可能,看它壳上的王字就知道。

远处的张亭她们也都跑过来。当看到这鳖时,个个都说不出话来。也不知道这大鳖在这山谷里活了多少年。张牛估计应该是这段时间小鳖要出生才从湖里爬上来。看来自己运气还不是一般好。

张牛没打算把这鳖怎么样。百年或者千年的鳖已经有有成精的迹象。而是准备带回去和它的小鳖们一起团聚。

不过张牛也没让张亭她们把这鳖拍下来。要是传到网上,是个大问题。到时不知道会有多少麻烦随之而来。

被金刚按着老鳖缩着脑袋。绿豆眼不停的看着外面。在张牛来了后。这大鳖才伸出脑袋往张牛这爬来。倒是张牛有点意外。然后一想就清楚应该是自己天天和小鳖在一起带有的气息所引起,这才会让大鳖不怕生的爬来吧。

第二更到,还是厚着脸皮求推荐和收藏。另外说下MM也都要回去了。

正文 第四十七章 渡假结束

在第三天张牛带着MM们一起去溪滩边上的乱石堆里摸鱼。溪滩边上的水比较浅,石头下的都会呆着不少鱼。像什么石斑。横斑。黄拉刺等都经常可以摸到,摸啥鱼那就要看你个人技术水平。这个时候村上也不有不少小毛孩也在摸鱼。不时可以听见他们阵阵笑声。

MM们一个上午倒是摸出不少的螃蟹和河虾,更有几条三四两重的石斑。在农村来说这石斑算是已经够大,这鱼价格要是在酒楼卖上几十快一斤都不是问题。而且还是溪里捕获的。正宗地道味。

中午MM们做了清蒸河虾、螃蟹。红烧石斑鱼。加上几样青菜。有红有绿的看卖相就相当的不错。直吃的MM们直叫好。现炒现吃,也就是吃着那个香味。

第四天MM们都收拾行李。要回县城了。临走张牛让她们带上不少已经泡好的山葡萄酒。说是回去隔段时间就可以品尝了。除了这个还有那山谷里的美容的湖水。整整装了三个大可乐瓶回去,刚好一人一瓶。还是苦了张牛跑了趟山谷。

用三轮车载着她们来到村口。那已经有辆她们叫进来的出租车停在那。

“这次在你这玩的真的很开心,几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感觉还真没玩到劲头呢,”张亭MM有点闷闷不乐。

“反正你们离我这近,啥时候有空就可以过来玩。竹楼房间都会帮你空着怎么样”

“那最好了。我最可讨厌有人睡过我的床。”方MM说道。

倒是旁边的圆MM给张牛来了个大大拥抱下。弄的张牛一张脸迅速的窜红。又招来MM们的笑声。

目送着逐渐远去的张亭她们一行。张牛把三轮车上的剩下几瓶的山葡萄酒拿回家让家里人尝尝。

在张亭她们走后。张牛继续干着该做的事情,有空换换水潭的老水。有这了那只大鳖在,感觉小鳖们一下子就老实多了,也不再到处的乱爬。每天安静的围在大鳖周围。或者爬到背上。看来啥动物都会怕自己的父母。还记的那天刚拿回来。在水潭里安稳的小鳖都爬上岸。十八只都整齐排在沙堆上。

当又一个晚上降临的时候。张牛还在喂猪食时。村长倒是晃悠的来到张牛这。说是有事商量。

在坐定后,抽着土烟的村长也打开话匣子。“那啥今天晚上找你是想问下前段时间关于这鸭子的事”

“鸭子。什么鸭子啊。”张牛有点不明白的问道。

“那个神仙鸭啊。”

“哦。原来是说这个啊。不会是你想叫村里养鸭吧”张牛回答道。

村长在那次回去后就问了下自己在城里开店的儿子关于神仙鸭的事情。在一翻打听后才知道这鸭子现在已经涨到四百多一只。还没有货源。而且每天就那么几只。吃过的人都说赞不觉口。

知道后这事后村长独自盘算下。不就是养大白鸭吗。谁家不会养啊。所以打着鸭子的事情找张牛来谈淡。

村长吐出一口烟后。“你也知道咱们村不怎么富裕。听说你这大白鸭卖的不错,所以上来问问,看看咱们村也能养点起来,

听到这问题张牛心里咯噔下。看来还真是关于这鸭子的事情来了。随后想想。反正也没啥事不就养鸭吗。还能带进村里发展呢。开口说道“这个养鸭嘛,感觉可以,自己村就地方多。不过能不能卖上大价钱那就不清楚了。不过咱们这养出的大苯鸭应该估计好卖。十来块的价格应该没啥问题。

村长一下来了精神“真的吗?不会说笑吧!”:

“真的。我可以帮你联系下买家。价格啥样就要看他们了。。就是帮你们牵下线怎么样。”

“那行。既然知道了那我就先回去和村上说说,看看谁先养点试试。。”说完起身出去。

“要不我送你下去怎么样。山路有点黑”。

“不用了。我没还那么老呢、呵呵。抽着土烟消失在夜色里。

回到屋里的张牛躺在床上。村里养鸭那是件好事。价格虽然没自己的高,但是这村里的出鸭子比喂饲料出来的要强多了。就好象大苯猪和吃垃圾长大的猪不是一个品级一样。

第两天一早。村里陆续上不来不少村人询问是不是养这大白鸭那么好的价格。在一阵解说后。大家都心满意足的回去忙着养鸭大计。好的话年底前还能大卖一批。

等村民走后。张牛也骑上车准备去王家村买点虾笼回来。准备放在黄鳝塘里,放点黄鳝进来准备尝尝,也瞧瞧长多大了。

虾笼样数很多。大如可以捕获扁鱼、草鱼、小如只能捕获一些河虾。螃蟹。小鱼仔名副其实的虾笼。张牛这次是准备买比捕虾大上地点专门用来黄鳝、鱼鳅那种。

买的人不多。在描述之后,买回五个长一米多绿色纱网做的虾笼。回来的时候还在村上的肉摊上买回不少肥肉给小鳖们加加营养。

在水塘边把五个虾笼全拿下来,一米长的虾笼中间是三节。最后一个是网袋,网袋后面延伸着一条小尾巴,后面带有个绳节,鱼就是从这倒出来。而晚上把这个系在木棍上插在水里就可以。这样要是鱼类进去就可以透过这条小尾巴浮出水面透气。

在水塘边放上五个。隔段距离就放上一个,站在塘边只看见五根木棍插在水中还有那条露出的小尾巴。

放好虾笼只等天明就可以收上来。张牛很期待能捕到多少黄鳝。鱼鳅。

做好这个后看着天气不错,倒是琢磨着是不是该趁这好天气做点番薯干。空间那里的一大堆番薯倒是个让张牛头疼的问题。给猪吃吧!又不舍不得,人吃嘛一下子又吃不光。只能拿出做番薯干,番薯片。等番薯常做的食品。冬天的时候也能找点吃吃。尤其是冬天砸番薯片。松脆可口。

在空间里装了两大麻袋的番薯出来,水塘边洗净。在厨房用大锅蒸熟。切成条。摆在烈日下晒上两三天的时间就能好,吃的时候晒上的砂糖。蒸一下。软绵绵的。就这点番薯条也让张牛忙活几个小时才搞定,看来想吃东西不出力也不行啊。张牛感叹道。

在太阳暴晒下的番薯条也给家贼“小不点”偷吃不少。

第一更到。求推荐票和收藏别留着了。要长毛了。

正文 第四十八章 抽土爽面和黄溜子

在村民来过之后,村里面的小路上多出不少小鸭子。。***黄色的绒毛上面都用自家备用的红粉把翅膀上都涂上颜色,这样就不会和别家的混合的。更有的一些在鸭脖子上绑上小红绳子。

两位酒楼老板过来把上次剩下的一百多只的鸭子都买走,说是国庆人太多。张牛只是笑笑。对他们的小主意一清两楚不就是趁放假多捞上笔吗。而张牛也提高了价格。算是国庆的回报吧,顺便还询问他们村里养的大苯鸭收不。两位老板在旁边一阵商量后说是可以收购,山村出的鸭味道也好,价格就是低点,等啥时候能出货再打电话。

看着塘里少了不少鸭。这次张牛准备多养上点,算下时间离年低也就两个多月,再养上一批刚能过上个大年。山村手机信号好了后。找人也方便。现在买鸭苗一个电话过去。就能安排送过来。这次张牛一口气要了两千只。刚好能让鸭棚住满。多出来的睡在塘边也没啥关系,反正不是蛋鸭不怕滚到水中。

骑着车。回村里去也该去村长谈谈大山的事情。车斗里还放着一桶黄溜子和泥鳅,这是这几天用虾笼放过来的,基本每天一个笼都能放上几斤。现在的黄溜子比大拇指都要粗。闪亮的黄色的肤色。在烈日照射下一闪闪的。

到村,不少村里人都看到桶里的黄溜子。引来不少人称奇,

“娃。那啥。你这黄溜子那抓的啊。”

“听说好象自家养的。就在门前那两口水塘。”

张牛也随便回答几句,拖着车往家里走去。村里就这样啥事都会出来问个信,到处透露着乡村气息。

在路上碰到的村打着招呼。看到不少人家前院都在抽土爽面。这几天气温不高,刚合适抽这个土爽面。

将车停在门口。提着水桶走进院里,发现张妈也在抽面条。已经挂上不少,一溜溜快要垂到地面。而张爸则拿着两条竹秆子。可以说是竹筷子的大哥吧,超大形的。正在不断把面条一条条隔开,不让它们粘在一起,等凉上会就基本不用去管它了,

在分面条的张爸也看见进来的张牛。“过来帮下你妈揉下面团。要不等下来不及晒另外的面条了。”

放下水桶,洗下手,挽上衣袖就揉起面团。这面团张牛也会揉揉。别的就不会了。别家的女娃的很小的时候都已经很利索了。不过家里的小妹是个例外。不上课就没人影和隔壁家的文文很是对手。

有了张牛的帮忙,速度快很多,半个小时后,已经把所有抽出来。木架上都挂上面条。有几架的面条已经有点微干的迹象。看来今天自家抽的还是不错。抽这个就怕上下不均匀,或者是上头大下头小。这样的面条抽出来煮起来吃上去就像面团一样,没那清爽的感觉。

张爸提着水桶来到水井旁,把黄溜子都倒在大脸盆里,看来是要亲手杀黄溜子了。

“这黄溜子是你那塘出的吧“在磨着菜刀的张爸问道。

‘恩,前几天去外面的村子买了几了个虾笼回来。看看塘的这黄溜子有多大了。“打上一桶井水的张牛回答道。

“你这黄溜子。还真大,反正你这次拿回的也多,等下拿点送去村长家也谢谢他的帮忙”

“知道了。你不说也准备是要送去。顺便还有点事和他说说呢。”

磨好菜刀。拿出一个小碗。撒上一点盐。抓起一条黄溜子狠狠摔在地上。黄溜子一阵抽搐。再抓起来放在案板上。把菜刀从头敲到尾,这样就可以很简单的骨头抽出来。血割出来流到碗里。

张爸纯熟的手艺,很快就剥出二十来条的黄溜子。都切成一段段到时候辣椒暴炒就可以。至于剩下的泥鳅吗。刚好家里早上还买有点豆腐,可以做个泥鳅钻豆腐这道名菜。

泥鳅钻豆腐这菜。张牛是做不来,连张妈也不行,只有张爸能做出来。是村里少数几个能烧出来的,一般的人烧这菜泥鳅都不会钻。基本都在外边就给烫死了,那还成什么泥鳅钻豆腐你说是不。

想着那道菜。张牛就发现自己口角流出口水。赶紧抹掉这个太丢人。人家望梅止渴。他这是听泥鳅纂豆腐流口水。

刚准备把这水井旁边清洗下。隔壁家的文文妈倒是走了进来。迎上去问道。“文婶。有啥事啊。到里面坐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