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9章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9章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月初,刘琮到了沙羡拜会黄祖,因最近没什么战事,黄祖便在城外营中设宴款待。席间刘琮先就自己在江夏招收部曲一事,向黄祖致歉,将黄祖闹得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贤侄言重了!左右不过是些孩子,随你折腾便是,又有何错处?莫非贤侄觉得老夫如此吝啬?”黄祖相貌粗豪,大鼻子宽额头,满面胡须钢针也似,虽然鬓角已生白发,饮起酒来却不输旁人。

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黄祖当下便让人取来上好的铠甲八十副送与刘琮。

如此好事,刘琮自然不会拒绝,高高兴兴地收下,举杯遥谢。一时间宴席之上笑语晏晏,宾主尽欢。

“当年若非太守出城调兵,解了襄阳之围,恐怕荆州早已非今日之局面。这些年您又屯兵于此,保境安民,太守诚可谓荆州柱石也!”刘琮这些话说的发自肺腑,又说的是黄祖最为得意之事,黄祖听了大喜,笑道:“贤侄几时这么会说话了?哈哈,什么柱石,太过了!”

对于黄祖,刘琮是很看重的。因为黄祖在历史上,可是荆州著名的反曹派主力,如果他不是兵败身死,说不定本主还能依靠他——当然现在的刘琮对于黄祖,也有很多倚重之处。

能拉上这么一个强援,对于刘琮来说未来的许多安排就有了保证,而且黄祖虽然任人唯亲,本事也不咋滴,但其作为江夏大族,又在江夏经营了这么些年,势力不可小觑。

若想在荆州立足,继而有所作为,就不得不与这些豪门世族打交道。在刘琮心目中,江夏黄氏与蒯氏不同,虽然同为荆州本地豪门,但其根基不同,而对于刘表的影响力,应该是不分仲伯的。只是一个在外领兵镇守,一个在内筹划谋略,同样是辅佐刘表,所起的作用不一样罢了。

当然以刘琮现在的实力还谈不上拉拢谁,他目前所能做的,无非是先改变旁人对自己的看法,至于能顺便获得什么益处,那自然是最好。

在沙羡盘桓了数日,刘琮并没有与黄祖部下有什么私下往来,这让暗中观察他的黄祖心中大定,也觉得自己有些反应过度。待刘琮率领部曲离开沙羡时,黄祖干脆又送了些刀枪剑戟,弓弩箭矢,刘琮来者不拒全都笑纳。不过对于黄祖提出派兵护送的建议,刘琮婉言谢绝了。倒不是觉得太g过招摇,而是无此必要。

离开沙羡之后,刘琮一行先由长江逆流而上,出江夏郡后转而南下,再走陆路,过华容,行至六月中旬,终于到了长沙郡攸县。

这里,有两个他很想见的人:名将黄忠和从兄刘磐。黄忠自不必说,如果历史不会改变的话,他将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不过既然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嘛……

至于刘磐,据说十分骁勇,经常率部主动出击,并不只是一味死守。刘琮来的不巧,正碰上他率部攻略艾县,好在黄忠并未随行,所以在攸县城外军营之中,先见到了黄忠。

也许是后世的印象太过强烈,刘琮满心以为会是个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将,却未曾想到是一位严肃威严,不苟言笑的中年人,望之不到五十岁,满头黑发,腰板挺直。

转念一想,刘琮便意识到自己又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热情,可是黄忠始终板着脸,看起来对刘琮很是瞧不上眼。

其实这也难怪,黄忠性格刚直,与人交往,一向不假以辞色。在他看来,刘琮身为荆州牧之子却到处游玩,又弄了几十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当部曲,简直是胡闹,没有将刘琮赶出军营就很不错了,还想怎地?

他却没想到,刘琮这就赖上自己了。

黄忠治军甚严,每日都要训练士卒,刘琮不请自来,跟在他身边形影不离,不过刘琮只是旁观,黄忠也不好赶人,只得由他。

倘若仅仅是这样,黄忠还能忍受,架不住刘琮在训练完毕之后,非要拉着他请教军中诸事。

行,这也忍了,毕竟是好学上进之举,黄忠耐着性子讲解指点。从如何安营扎寨,到怎样转运粮草,慢慢的如何练兵,结阵迎敌,军令军法,都被刘琮偷师了去。

虽然对刘琮始终不冷不热,可是黄忠在给刘琮传授这些的时候,并不藏私,甚至可以说的上是倾囊而授,按说这样总能打发这小子了吧?

令黄忠无比郁闷的是,刘琮竟然得寸进尺,开始请教弓马骑射,这回黄忠说什么也不同意了。倒不是他存了什么私心,实在如此一来是太耗费时间,他哪有功夫整天陪着刘琮折腾?

第十章 男儿功名马上取

连续闷热了半个多月之后,一场暴雨在晌午前突然袭来。方才还晴朗的天空瞬间乌云密布,紧接着雨随风势,狂暴如鞭,抽打在脸上生疼!

地上的热气被凉风一激,夹杂着腥臊的干土,似凉又热,绵密雨丝亮如白线,雨珠砸在盔甲上碎成无数水汽,而暴雨中的数千士卒个个站的笔直,任由雨水浸透全身,却依旧随着旗号进退行止。整个军营便笼罩在这种肃杀的气氛之中。

刘琮也站在雨中,身后是八十少年部曲。和黄忠麾下的士卒相比,这些平日里骄傲的小公鸡们,现在都成了浑身湿透的落汤鸡。不过身在此间,受气氛所激,还没人敢跳出来大喊“老子不干了”。

这些少年若单打独斗或许不输给那些普通士卒,可若是两军对阵,即便人数相等也必败无疑。刘琮通过这些天的观察和学习,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训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一支号令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哪怕对上人数数倍于己的乌合之众,也照样能打的对方满地找牙。

对于这个时代,刘琮是有野心的,不甘于本主的命运,那就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所以他才会放着优哉游哉的日子去不享乐,而是栉风沐雨,千里奔波,砥砺名行。无论是考察地理,了解民俗,知晓物产还是拜会文聘、黄祖,偷师黄忠练兵,都是他对自己的各种磨练和准备。而身后这八十个初生牛犊,被刘琮寄予厚望,要将其打造成属于自己的第一把利刃。

这件事,刘琮不想假手于人。

自从到攸县之后,刘琮便和王粲、魏延带着这帮少年住进军营,每日里除了赖着黄忠偷师之外,就是和这些家伙们打成一片。对此王粲原本还有些微词,认为刘琮这么做有**份,会让部曲觉得主公没有威严。刘琮笑言威严并不会从高高在上而来,王粲思之顿悟,以后就不再提这一茬了。

为何而战?这是刘琮与少年们交谈最多的话题。出身豪门的富家子弟多是要光宗耀祖,有些自视甚高的,还要建功立业,说大丈夫行于世间,当仗剑横行天下,麾下虎贲三千,封侯关内!瞧着对方光溜溜的下巴,刘琮强忍笑意,拍着他的胳膊道:“你的志向很好,乱世之中,男儿当如是!”

而那些贫寒少年,则现实的多。因为从小见多了死亡,饱尝艰辛,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对于刘琮的感激之情,比那些富家子更为强烈。不过他们骨子里的血性,并没有因为当下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消磨,可以说他们是这群少年中最早在心理上忠诚于刘琮,在思想上也做好了准备。

有些时候刘琮会自嘲的想,自己这个没参过军,没上过军校的三流大学毕业生,竟然也能扮演政委的角色。对于少年们为何而战的理由,他并没有严加苛责,人嘛,谁不愿意为自己多想一些?但是军中要求的是令行禁止,要克服的恰恰是这种对于个人的考虑。试想若是将军下令冲杀,麾下士卒却想着求生独活,这样的军队有何战力可言?所以无论古今中外的军队,都非常强调军人服从性,因此有句名言“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诚然,现在就给这些少年灌输这样的理念,还为时尚早,毕竟他们还算不上军人。但是刘琮必须将这些少年拧成一股绳,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

刘琮要的,是这些少年的锐气,是将来纵横沙场,于烽火狼烟中所向无敌的利刃,不是用作切肉剖瓜的凡品,而是淬了火的锋锐,不出鞘则已,出了鞘,便要将剑锋染透敌人的鲜血!

为此,刘琮苦心孤诣,付出良多。每天傍晚,吃过晚饭之后,刘琮都要将所有人召集起来,给他们讲天下大势,讲曾经强悍无匹,虽远必诛的大汉,讲宦官弄权,讲黄巾之乱,讲诸侯结盟伐董卓,讲天子困厄臣子恨。

少年是单纯而热血的,乱世之中谁又能独善其身?即便是那些出身豪门的富家子弟,也多有父兄丧身战场,家族遭兵灾元气大伤的悲惨故事。这些天下间的大事,他们或许听长辈议论过,或许自己也曾思量过,然而却从来未曾如同现在这般,如此明晰地被展示于眼前。原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惨之事,在天下竟然如此之多,而那些惨烈更甚,甚至闻所未闻的事情,则让他们在震惊之余,也多了几分思量。

这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

刘琮并没有给他们一个直接的答案。因为他自己也在思考,在思索,只是这个命题太过庞大,也太过沉重,他只能告诉这些少年:

战,是为了不战!

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据荆州以图天下也罢,都只为家乡的一缕炊烟;手握权柄,剑指天下,只为换万世一代太平!

这些思想在刘琮每天与少年们的交流中,潜移默化,逐渐根植于他们的心底。

有了这样的觉悟,少年们的精神气就与之前渐渐不同了,彼此之间的隔膜也随之逐渐消融。

在这个过程中刘琮也受益良多。对于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受限于来自后世的知识,而是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判断。他就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疯狂的吸收着所能接触到的任何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着自己的阅历,增长着自己的见识。

暴雨来的快,却的也快。满身泥点的士卒们很快又暴露在烈日的炽热中。

妈蛋,这么快又进入烧烤模式了,刘琮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心中嘀咕。以身作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太考验人的意志力了。特别是在没有任何人约束督促之下,自己找虐。不用别人说,他也知道现在自己晒的跟普通士卒没什么两样,但是在黄忠眼里,这个荆州牧的二公子,却逐渐颠覆了他的认知。

这个世道能吃苦的人很多,但多是本来就苦命的人,不挣扎又怎能求存。可是刘琮显然不是这种人,他这么做,目的何在?

有时候黄忠很纳闷,刘琮年纪轻轻的,又不是府中长子,为何却表现的如此急迫?他到底在害怕什么?不过这些问题,也只在黄忠脑海中一闪而过罢了。

不过刘琮能与他的部曲同甘共苦,这一点赢得了黄忠的欣赏。他本就是起于士卒之间,现在能做到中郎将,都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即便现在做了将军,对于士兵仍然怀着朴素的同情。能善待士卒的人,在黄忠看来至少有可取之处。

于是不知不觉的,黄忠对于这个年轻人不再冷面以对,能抽出时间的时候,也尽量传授他一些箭法,然而令黄忠有些意外的是,刘琮的枪法不知得自何人,竟然相当了得。甚至那个叫魏延的小子,似乎身手也不弱,只是一直不显山露水,让黄忠看不清他的底细。

如此过了月余,刘磐率部自艾县返回。此次出征,掠夺了不少人口及粮食,使得他心情大好,见到刘琮时,也觉得没那么反感了。

在此之前,刘磐一向是瞧不起叔父家的三位从弟的。老大刘琦太过文弱,性子又墨迹,不投脾气。老二刘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