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中华之怒 >

第93章

中华之怒-第93章

小说: 中华之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哇!这么高的纯度,实验室只能一克一克地做,你们却成吨成吨的生产。奇——”左宏东连忙刹住了话。

可惜大家都明白了他强行憋回去的话,不禁都大笑起来。

第六章 '记者招待会'

第六章 '记者招待会'

2006…05…01

第六章 '记者招待会'

以陈健为首的一行人看完后不久,吴小虎就以香港鸿基水业公司的名义向香港食品卫生署提出水质检验并将淡化水输入居民用水网的申请,同时提交了自己的化验报告。

香港食品卫生署接到报告后不久就派人到淡化水厂进行了有关水质监测系统的检查以及水质化验。第二天回复水质合格,但必须先运行一周,他们随时来进行现场化验,在多次化验合格后才能批准将淡化水厂的水输入居民用水网。

与吴小虎他们慢慢享受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不同的是,左宏东的公司则是立即受益。他们参观水厂的当天晚上,王学龙就来到了这里。左宏东与王学龙、罗亮一起签署了海盐的购买合同,承认了左宏东的香港鸿基化工公司为唯一买主,价格则比原来高了许多,按五千人民币一吨。

现在香港鸿基化工公司的大卡车日夜不停的在运输着这些盐类,同时他们终止了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购买合同,这让这两个国家的几个公司的莫名其妙,他们心里虽然急,但他们的货一向紧俏,只有别人求他们的,他们从来没有求过别人,所以他们在等待着香港人的道歉:说实在的,他们就只有几项原材料的输出才牛气点,怎么能让他们把最后一点自尊都丢掉?

左宏东的满足让吴小虎非常“不满”,一看见左宏东他就要左宏东去请客:“我拼死拼活把厂建起来,享受好处的却是你!我太亏了。”左宏东每次听到这话就直乐。

开机庆典也在鸿基集团公司的筹划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明天就是开机庆典仪式,今天香港食品卫生署已经发来通知:同意水厂的淡化水向居民用水网输送!

看到开机庆典的准备工作基本就序,宋得海提议大家和施工单位的人员一起庆祝一下,因为工程完工以后这些施工队伍就要回去了。

为了赶时间,他们这三百多人或一大堆机器一直在加班加点的干,虽然没有什么高科技施工,但工作量还是很大的,极大多数人都是初次来香港,但由于任务重管理严,大家都没有到市里面去过。看到马上就要回家,大家心里都还是有点遗憾:来这里工作了几个月,连看一看都不行。

宋得海其实也知道大家的心理,只是也没有办法,人太多,不好管理,而且水厂又需要严格保密。不过明天就要开开机庆典了,让大家到外面见见世面也是好事,因此他一边建议开一个庆功会,一边希望罗亮安排一下这些人是否可以到街上去逛逛。

罗亮和王学龙一听也有理,于是打电话给吴小虎,关于安排工人们逛香港市的事。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就决定租几部大客车,以施工小队为单位,在市里坐车游览,在几处名胜古迹的地方下车看看。

在大客车还没有到来之前,王学龙和罗亮会同宋得海和施工单位的领导召集大家开了一个小小的庆功会,在会上罗亮宣布给所有工人每人五千元的额外奖励,同时也赠送施工单位五十万元。

揣着奖金,坐在客车里游览香港市容的工人们一下子就心花怒放了。

第二天,装饰一新的水厂迎来前来参加开机庆典的贵宾们。临时整修的大停车坪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高级轿车。来的人有香港各大财团的首脑,特别是那些迫切需要淡水的企业都是董事长、总经理都来了;也有与鸿基集团有业务往来的大客户代表;当然最显眼的还是以香港行政长官为首的政府高官们;甚至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也派代表来参加这次庆典;此外还有许多国家驻香港领事馆的代表;香港的一些名流或巨星。最多最显眼的就是被邀请的世界各地的记者们,他们人多,设备多,最活跃,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有的记者干脆忘记了主人邀请他们的目的,采访起那些平时难以接近的大人物来。

开机仪式在上午十点零八分准时开始,首先当然是香港鸿基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陈健做欢迎词。陈健说完后是香港行政长官讲话,之后就是罗亮做答谢词。

接着就是吴小虎宣布淡化设备开机生产淡水,并当场宣读了香港食品卫生署签署的供水许可,然后宣布淡水取水站开机向居民供水网供水!

命令刚下,所有设备就开始运转起来,大地也开始轻轻的抖动,几个重要数据呈现在现场布置的大电视屏幕上,数据旁边有详细的中文说明。

整个仪式很简单,也很隆重,又让人激动,让人欣喜。

接下来就是参观,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们在罗亮的带领下,按淡水生产流程,先参观了海水提取站,参观气派的淡化设备群,又参观淡水蓄水池,再参观淡水取水站,之后参观盐类输送系统和堆放场,最后到控制机房也转了转。

外行人看的是热闹,感受到的是气派;内行人看的是奇迹,感受到的是震惊;也有人感受到的是怀疑或露出的是贪婪的表情。

达官名流们走后,接下来的就是今天的重头戏:记者招待会。

招待会由吴小虎主持,王学龙和罗亮来回答记者的提问。

“我是深圳特区报记者,看了你们这项世界领先的技术,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请问罗先生,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一记者问道。

罗亮最怕的就是谈感想,可记者偏偏问这个。他稍微沉思了一下,说道:“比较不久前的淡化做假事件与这次大型淡化厂的正式投入使用,心情就是从地狱到了天堂。如果真要说感受,那就是有一句感慨:风雨过后,才能见彩虹!”

“我是美联社记者,我看了你们给我的有关资料,我发现你们海水淡化的副产品盐类纯度非常高,请问罗先生,你们会怎么处理这主副关系?”

“哈哈,你想的很正确。从现在看来,我们主产品淡水的价值远低于我们副产品各种盐类的价值。我们目前还是两者并举,客户各取所需,只是我们可以进一步降低淡水的价格,毕竟淡水与我们所有的居民都息息相关,我们的技术就是要造福于人类。就如我们跟香港鸿基水业公司签订的合同,原来商定的价格是二点五元人民币一吨,现在我们重新商定了一个新的价格,具体是多少暂不便透露。”罗亮说道。

“啊——,这么低了还要降?是不是意味着比二点五元人民币更低?”记者追问了一个傻傻的问题。

“你说呢。哈哈,当然,否则吴总会签字?”罗亮笑了。

“我是澳大利亚悉尼评论记者,首先我祝贺香港鸿基水业公司淡化水工程成功投入使用,我请问吴先生,在当时世人都只指责淡化设备造假的时候,你们怎么敢继续投资进行这个项目的建设呢?”一个黄毛记者问。

“哈哈,其实不是我们敢不敢,而是罗先生和王先生没有给我一点风险而已,没有风险只有收益的事怎么不干呢?说实在的我们开始也犹豫了。还有我在这里向罗总经理他们道歉,当时要不是他们的努力,这个项目也就夭折了。”吴小虎回答道。

“一个这么大的工程怎么没有风险,如果这次失败了呢,那投资不没有了?”记者反问。

“我们这个项目的投资就只有这三百亩海滩地!如果失败了,我们收回这块海滩地,并从罗先生他们公司获得十二亿人民币的赔偿,这就是我们所承担的所谓的风险!如果成功了呢?那就是现在这样。哈哈,他们怕我们失败后有舆论上的风险,就提出秘密进行建设,直到成功了才宣布出来。所以说,这个工程不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我们都有收益。”吴小虎微笑这看着前面惊讶的记者。

“他们的公司我非常清楚,那个小公司怎么可能赔偿得了十二亿元人民币?分明是做假保证!而且我听说贵公司投资了二十四亿元人民币,怎么说不是投资呢?”一个日本记者似乎抓住了一个把柄。

第七章 '请记住这一天'

第七章 '请记住这一天'

2006…05…01

第七章 '请记住这一天'

“哈哈,那你是怀疑我的智商了,没有资产评估,没有相关的证明文件,我们就会相信?我很佩服他们,他们的总资产是不足十二亿元,但他们有很多朋友,帮他们的人有大陆的,有我们香港的,也有欧洲的朋友。我现在为我们当时提出来的苛刻的条件而感到惭愧。至于那二十四亿元人民币,是我们公司向他们预定的三年淡水费用。如果失败,必须先无条件退还这笔费用,然后再进行赔偿。这下你明白了吗?再说是不是做假保证,我们当事人都没有意见,你这么急干什么?”吴小虎故装着亲切的表情问道,引起记者们一阵大笑。

“我是埃及开罗电视台记者,我请问罗先生,今后你们类似的工程还有这些优惠条件吗?”

“当然,今后甚至还要优惠,但水价和盐价不会低于我们与香港鸿基公司签定的价格,也不会高于我们设定的标线。我们设定的标线是淡水价格不高于二点五元人民币一吨,盐类平均价格不高于六千人民币一吨。至于水费和盐费可以提前交一年、二年、三年都可以。”罗亮说道。

“我是香港电视台的,请问王先生你能就你们的技术谈一谈,它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何优势?在你们从开始研究到这次投入使用,你觉得最应该感谢谁?”一个本地记者问道。

王学龙礼貌地笑了一下,说道:“就具体技术问题,我现在一时说不完整。我们的技术与世界最高水准的淡化技术相比,具有能耗低、运行成本低、水质高、出水量大、盐类分选容易、盐类纯度高等等这些优势,是世界其他淡化技术无法比拟的,我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刚才说的每一个特点是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淡化水企业能够跟我们的设备相比。请注意,我刚才说的是每一个优点。是的,我们这个设备的方方面面都优于现有技术,不管是美国的还是日本的。而且我们还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的优势,只要合同一签定,四个月就可以建设完工。”

王学龙激动地说完这些,停顿了一下,继续回答记者的问题:“要说感谢谁的话——,很多朋友我们都得感谢,如你们记者,我们就真心感谢你们如实报道你们所看到的。也感谢香港鸿基水业公司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没有吴总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今天就没有机会站在这里面对这么多关心我们的记者。虽然我们可以在大陆内部建设水厂,但影响没有这么大,我们的技术也不会被世界很快知晓。然而我最感谢的应该是日本有关公司。”

“请问王总,你能说具体一些吗?”一个记者在大家都处于惊讶状态的时候问道。

王学龙看着露出惊讶面孔的记者们,微笑着说道:“你们也许还有印象,几个月前当时我们的这个技术才出来的时候,多亏了蓝狼公司的包装,几次记者招待会都是他们出面邀请的各位,否则我们小小的公司怎么可能请得动大家?其次让我们的技术在技术领域扬名也多亏了日本科学家的撰文的结果,在一些专业技术期刊上有几个作者是日本文部科学省、综合科学技术会议里的专家,也相当于我们中国科学研究院里的专家,这真地让我们感动。没有他们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