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读档九八 >

第364章

读档九八-第364章

小说: 读档九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曾经TX的盈利大头TX游戏实际上已经被杨帆扒到了启航游戏里,而另外一个盈利大头产品增值服务的一小半也被启航充值系统截流了,甚至包括微信支付这些东西都已经不可能出现了,其他的很多盈利点实际上已经被杨帆拆散分到不同的公司里了。

所以如今的TX,盈利水平绝对达不到后世的水准了,甚至可以说远远不如,BD也是如此……

更多起到的是一种流量入口,数据平台的作用,而且因为启航帐号的存在,两者的生存的根基本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作为整个启航网络帝国的基础,不管是TX还是BD实际上只能依附与启航系这一棵大树下面了,不管多少资本进来,这点都不可能改变。

别说杨帆试图用双层股权保证控制权了,就是不用这种手段,仅仅从大的战略格局上来讲,拥有启航帐号的启航系再造一个TX绝对比TX自己再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更容易,损失也比TX更小。

所以这些企业完全可以多放出一些股份,以获取更多的支持。

想着这些,杨帆就奇怪的问道,“不是,你们既然明白这点,为什么还会入手TX还BD?”

听到这里,刘青峰哈哈一笑,“虽然说你在企业融资方面很有手段,可是还不了解资本投资者的心态。资本投资者很多时候想当的只是一个二传手而已。在故事那不就是一个击鼓传花,顺带博傻的游戏吗?我们确实了解TX,BD这一点,可是在欧美不了解这些的多了。”

叶清婉忍不住摇了摇头,这些家伙也都是够奸诈的,她倒是知道杨帆的计划,还一直当成秘密来坚守呢,谁知道这些人早就知道了。

通过刘青峰的话叶清婉听出来了他们这些投资者早在开始时就考虑清楚接下来的操作步骤了,融资,发展,推动TX,BD甚至是启航整体在纳斯达克上市。然后利用欧美普通投资者,或者说是小投资者以及散户对TX的不了解,同样利用欧美人更认同这种有着庞大流量公司的心理进行有针对的宣传……

比如说宣传TX在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新兴市场的占有率,有着多少用户,同样随着中国的快速以后会有什么光明的前景,对于杨帆把一些利润点拆解出来的行为绝口不提,就这样他们先把TX估值炒高,然后在高处抛出,完成功成身退的过程。

至于作为接盘侠的普通投资者,谁管他们去死!

由此可见,离的远,不了解也不全是坏处,就看你怎么利用了!

很明显,不管是杨帆还是这些投资者都是精英……至少在考虑怎么哄骗普通投资者上是精英。

最终,叶清婉也就只能在心底叹了口气,这些人就是靠剪羊毛为生的。

到了现在杨帆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人傻,尤其这些投资者,还是相对比较成功的投资者,怎么可能是傻瓜。之前自己之所以能一次一次看似轻松的成功,就是因为这些家伙一眼就看出了这点,怎么操作都会有巨大的利益……

既然有巨大的利益,当个傻瓜也没什么。

所以在自己调整启航内部的构架时这些投资者全都冷眼旁观,没人说话。想到这里,杨帆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哪怕自己没想通,不如此调整,也会在这些人慢慢引导下走上这条路。

现在调整正是好时机,零一年已经走了一大半,调整调整就到了零二年,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操作,到了零三年前后,之前雪崩对纳斯达克带来的寒流也差不多过去了,而中国这几年也算摆脱了国企改革的阵痛,经济开始了强劲发展,正好恶炒一下概念……

这一通操作下来,TX有个上百亿的估值并不算难,套出个几十亿玩一样,以现在TX一年盈利千万的水准,什么时候才赚上来这么多钱?尤其在TX很多未来预期盈利都已经被杨帆支到其他公司时,这个日子更是遥遥无期了。

见杨帆想通了一样,刘青峰笑着说道,“当然,你的这些动作肯定要影响这两家公司的估值。”

张雪峰,“……”

虽然是商讨TX的事,他却发现自己根本插不上什么话。

这基本不牵扯到他个人的利益,也不会影响他在TX公司的地位,反而会提高他的威望。毕竟TX内部还是有一部分人配股了,TX上市有望,自然是一个利好消息。再说了,虽然他负责的TX是启航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可是因为他的经历,以及所处的环境,在启航的核心层里发言权并不大。

相对张雪峰,李宏彦的地位就高多了,听了半响总算明白了他们的操作方式。也总算明白了杨帆之前为什么一直让他把BD的股权换成更多的其他企业的股份。

李宏彦在启航的所有管理人中属于最偏向技术的,这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短板,所以面对杨帆跟投资者这些人的套路,一开始还有些茫然,想了想才说道,“怎么保证控制权。”

可以说BD才是李宏彦的命根子,所以他首先关注自己对BD的掌控力。

“设置双层股权,你跟启航的一部分股份会处在第一层。同样,我会把启航所有的投票权都通过协议委托给你,这样就基本可以保证你对BD的控制权。”

通过协议确定了这点,李宏彦对BD的控制权比之前还要稳定。

当然,杨帆不会把所有股份都转成A股,而是考虑启航出售的问题,只能在不威胁控制权的范围内划分性质。

因为通过协议把所有股份的投票权交给李宏彦,实际上这也是释放李彦宏的股份。比如说他可以在上市之后可以逐渐把自己手里的股份都套现,转为启航在BD的代表,就跟张雪峰一样,不过区别在于BD是李宏彦一手创立,并且一直管理的,所以地位并不会因为他个人股份多少有多少动摇。而且因为协议的问题,他的地位比张雪峰稳定多了。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大家比较愉快的配合,杨帆对李宏彦还是比较信任的,再说了,现在BD比TX面临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都离不开启航真个体系的单独存在。(未完待续。)

第598章你太看得起我了

在会议结束后,其他人都离开了,也就叶清婉跟杨帆留了下来。回到办公室,坐在沙发上,叶清婉就歪着脑袋看着杨帆……

叶清婉知道,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有着胆大心细的特性,今天看来,杨帆也有这个特性。

杨帆的胆子大,她一直都知道的。至少在她还是老师的时候,她就知道杨帆的胆子大。尤其在两年前一举把当时手里的主要产业BAT软件,BAT网络服务卖掉时候彻底震惊了所有知道内情的人。敢把手头上主要产业,而且是蒸蒸日上的产业卖掉,仅仅靠着自己的信心大举进军一个不太确定的行业,这已经不能用胆子大形容了。

当时包括叶清婉在内,包括王正道,李同义他们扪心自问,设身置地的想一下,他们谁都做不到这一点。而之后,启航在很多时候因为剧烈的扩张也都游走在崩溃的边缘,可以说这几年,杨帆带领的启航一直在刀尖上跳舞,但这也正是启航有如此超常发展速度的前提。

可是之前杨帆一直没表现出自己心细的一方面,而且看起来更像马大哈。但是针对整个启航新架构的表现出的谨慎思维绝不是马大哈能做到的。

叶清婉知道杨帆一直不想把启航的某一个企业整成一个庞大的,触手横跨多个产业超巨型企业,这样对灵活性没好处。所以一直是拆分拆分再拆分,哪怕启航总部,对下面企业更多的也只是起到协调作用,每个企业的自主权都很大,发展好坏更多也是自身做的决定。

这些企业在集团内部就有一定的竞争,启航总部所起到的作用就是避免这种竞争转为恶性竞争。

总部控制力弱的一个很显著的标志就是,下面企业高层的任免权基本都不再总部,而在由杨帆,叶清婉,刘娅,刘青峰,李宏彦,杨峰,周磊,甚至包括新加入的王天泽,李卓宇等人组成的高层会议。

后面如果启航帐号,启航支付,启航商城这些公司有了负责人,这些人也是早晚会加入到这个会议里。

所以这个高层会议里面一大半都是各个重要企业的负责人,所以说,总部在整个启航系统里的权柄并不重,整个启航系看起来更像一盘散沙……

之前因为杨帆掌控了大部分股权,而且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威望掌控一切,让整个启航系散而不乱。不过也就只有杨帆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整个整个启航了,换了其他人,绝对做不到。

叶清婉明白,虽然说从一开始,自己就加入了启航,而且一直都负责的各个企业的协调,但是一旦离开了杨帆,自己绝对玩不转真个启航,哪怕把杨帆的股份给了自己。

可以说整个启航一切都维系与杨帆一身……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状态。

现在回忆起来,杨帆很早就明白了这点,而这次的大调整,实际早在半年前就在很多人不清楚的情况下开始了,而目的除了是为了启航更好的发展之外,也是杨帆在自己对整个启航系控制力最强的时候解决启航除了个人魅力外的凝聚力问题。

杨帆一力推行建立的启航帐号,启航支付等公司。用这些公司把持住了启航系的命脉,之后杨帆就不用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通过这些最关键的节点就能维持住整个启航系散而不乱。

想来叶清婉就叹道,“倒来倒去,我发现启航整个体系已经很严谨了……”

杨帆点了点头说道,“既保证了整个集团的关联性,也能维持各个公司的独立性,灵活性。”

甚至杨帆都把百年之后的事情都想好了……

到时候就成立个家族基金会,把这两个公司放里面,不可分拆。同时对这两个公司进行最根本的限制,禁止两个公司开展其他业务,以免有不肖子孙拿来乱搞。

杨帆确实有些乱搞……

在自己才二十出头的时候,居然就开始考虑这些,甚至他自己都不敢保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启航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说着,杨帆就嘀咕道,“巴菲特的动作也不知道进行的怎么样了。”

既然准备上市,他们肯定要找个大的发行商,巴菲特之所以迟迟未动,也正是在美国那边帮忙联系……要知道这一次杨帆是准备把BD,TX,远征,包括锁眼等几个公司准备弄出一个一揽子上市计划,自然不能随随便便!

对这个最擅长的自然是那些大投行或者大银行。

杨帆准备三到五年内把这几家企业逐渐上市,自然要找专家来设计一个顺序和方案。

说真的,上市这种重大决定,提前个三五年准备一点都不早,比如说杨帆可以稍微调整一下几家公司节奏,让它们在上市日期附近时爆发出最大的力量,这无疑也是抬高股价的一个良好办法,也可以针对上市进行各种调整。

既然打算拿去骗美国人的钱,自然要尽最大的努力……

对此,叶清婉略有些兴奋的说道,“进展很顺利,包括摩根在内的众多金融业巨头对咱们的计划都很感兴趣。”

这可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项目,绝对一块大肥肉。

要知道启航这几家企业就是现在上市,之后暴涨到几十亿美金的市值也很正常。融资的估值永远追不上市值的,否则这些投资者赚谁的钱?

三到五年内,启航这些企业自身发展再加上经过周密操作,加一起的市值肯定会是百亿美金起步。

谁会不敢兴趣?

“我们也要找一些金融方面的人才了,不求他们可以做出详细方案,至少可以看懂各个方案的优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