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步步高升 >

第645章

步步高升-第645章

小说: 步步高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志诚点了点头,道:“这是从政者与从军者的本能不同。”

自古以来,武官求战,文官求和,并不是因为武官天生就比文官好战,而是因为他们的立场不一样。换作站在苏青的角度,方志诚恐怕也会慎重对待是否战争。

苏青和方志诚母子俩,边吃边聊,两人聊的话题很多,除了国际形势之外,又围绕下一个经济趋势和热点。苏青所处的角度很高,许多观点让方志诚受益匪浅,而方志诚的思路活跃,也让苏青看到了年轻官员的锐意。

因为今天饭菜可口的原因,苏青多吃了两碗米饭,忍不住打了饱嗝,笑道:“今天吃得太撑了。”

陈阿姨笑道:“很少见大小姐吃这么多。”

严爷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说道:“手艺不错。”

方志诚谦虚地笑道:“谢谢大家的夸奖。”对于自己的厨艺,方志诚还是很有自信的。

陈阿姨与严爷收拾桌子,方志诚跟着苏青来到了书房。苏青递给方志诚一份材料,方志诚仔细看了许久,讶然道:“淮南要有大变化了?”

第0813章成功要有强者心

这是一份人事任命,来自于中组部,任命内容大意为,省长卜一仁调任发改委,担任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而省长职务由发改委发改委副部长魏群替代。

淮南在全国三十多正部级省市处于一线阵营,是诸多势力向来必争之地。如此一来,信号明显,经过文景隆在淮南布局数年,魏群进入淮南官场,预示着北方派系完全接过对淮南的控制。

见方志诚的神色阴晴不定,苏青笑道:“怎么?看不懂?”

方志诚点了点头,道:“很难理解,卜一仁为何会选择与魏群调换位置。”

卜一仁这几年在淮南兢兢业业,做出了不少成绩,如果不是他主动离开,中央不会轻易地动他。卜一仁现在是淮南省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扎根多年,比一把手文景隆更有深度,如果没有绝对诱惑的利益,他是不会轻易离开。

苏青知道方志诚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看不到棋局后续的许多变化,道:“发改委只是卜一仁暂时的跳板而已。”

方志诚道:“你的意思是,卜一仁最终会转到其他部委?”

苏青微笑着点头,道:“没错!不出意外的话,卜一仁是商务部下一任部长。”

方志诚微微一怔,疑惑道:“商务部不是唐家的势力范围吗?”

苏青暗忖方志诚对部委的势力范围还是有一定的了解,道:“这是利益的置换,唐家在三届之后准备冲击最高首长的位置,而为了获得北方派系的支持,必须要交出一些让北方派系满意的资源。”

三届十五年,听上去很遥远,但在党内是规划好的,为保证社会稳定,与权力正常的交接,党内会提前十年就安排好班子的交接,这意味着下一届一号首长是谁,下下届一号首长是谁,党内会经过商议和综合考虑,会提前选定。

也就是说,下届一号首长和二号首长的人选,其实都已经心知肚明。至于十五年之后,哪股势力稳定权力高峰,暂时未定,但已有不少势力开始角逐。

各大势力现在的博弈,其实为的是十五年后的位置,这有种说不出的古怪。

尽管下一届是由北方派系控制权力中枢,但因为现在唐家崛起的速度迅猛,十五年之后,唐家问鼎可能性极大。然而,北方派系作为控权派系,也需要唐家付出一定的代价。商务部便是唐家抛出的利益,不过此处被唐家控制多年,也是一块烫手山芋,不好轻松吃下,所以北方派系便将之抛到了卜一仁的手中,用来置换对淮南的绝对控制权。

卜一仁属于经济派势力,对商务部这个能影响全国经济形势的部门自然不会放弃,所以选择接受了这个利益的置换。

当然,其中还有其他令人捉摸不定的深意,方志诚是很难想清楚了。

方志诚知道苏青将这份文件给自己看的原因,她是在让自己选择,淮南时局比较混乱,如果自己选择其他地方,可能会相对比较稳妥。

方志诚想明白之后,道:“妈,我还是决定回淮南,因为我对那里比较熟悉。高层之间虽然有很大的变动,但应该影响不到我。”

苏青摇了摇头,道:“没有那么简单。你现在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引起关注。因为你代表着苏家,以你和宋文迪的关系,其实宋文迪已经和苏家连成一体。如果你依然回到淮南,恐怕会遭遇很大压力。”

方志诚眼中露出坚定之色,道:“妈,我考虑好了,还是回淮南。”

苏青露出欣慰之色,但凡在一个领域能有所成功之人,都有挑战困难的超然决心,从方志诚的身上,她嗅到了这种的气息。

苏青说道:“你二舅跟我沟通过,选择一个合适你长期发展的仕途路径非常重要,按照他的想法,建议你去省政府比较好。”

方志诚道:“这件事我也考虑过了,我想去发改委。”

苏青眉头皱了皱,道:“发改委的确是个很好的平台,但淮南的发改委系统,不太利于你。”

方志诚明白苏青的意思,发改委主任江永,是文景隆的心腹干将,多次与宋文迪暗斗,都没有讨得了好。自己也遭到江永的几次暗算,如果方志诚去发改委,那岂不是羊入虎口吗?

方志诚解释道:“妈,我想顶着压力前行,而不想一帆风顺。”

苏青眉头深锁,许久之后,豁然开朗,叹气道:“难怪你二舅说,你和我年轻时候一样固执。当初,我从陕州来到燕京,也是力排众议选择了国务院研究室,当时包括你外公也不赞同我。其实选择哪个部门,都不重要,关键的是,你要有强者之心。”

方志诚笑道:“你是认为我有强者之心?”

苏青笑着点了点头,语气柔和地评价道:“你肯定不是弱者!”

方志诚能成长到现在,几乎没有利用苏家的资源。他早就已经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实力。看到儿子这么优秀,并有自己的主见,苏青心中更多地是欣慰。

发改委的前身是计划委员会,全称是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更直观地解释这个部门的功能,就是该地域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政策,均是有发改委牵头拟定。

国家发改委被人私下称为小国务院,国家专项资金一般是由发改委先制定计划后,由财政部下发。至于省级发改委分管的内容也很多,承担全省的各领域政策的制定。一般而言,省发改委主任不出意外会晋升副省长,而正副厅级主任、副主任,省发改委系统的副处长,也是地方政府竞抢的对象。

地方政府要到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寻求资金、政策支持,跑钱跑项目,这些都是技术活。一个市级政府到国家发改委,连门也进不去。有了省发改委下来的人,到省发改委办事是熟门熟人,自不必说,到国家发改委,因为此前和国家发改委有业务联系,既容易找到主办人员,又熟悉办事流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发改委系统出身的干部,一般都是香饽饽,会受到市级以下政府的亲睐。

所以臧毅从国家发改委来到汉州,晋升速度很快,同时尽管派系和阵营不同,但章天灵会对他相对比较宽容,比如在工业制造布局这块,完全放手给臧毅,从不干涉。

见方志诚选择发改委,苏青虽说有担忧,但对他的判断还是很满意。因为苏青自己本身就是从发改委这条路上慢慢走上来的。国务院研究室其实跟发改委的职能有共通之处,苏青有足够的经验,能够及时地提醒并帮助他。

苏青想起一件事,道:“你来燕京也有段时间。陌如,你见过他没?”

方志诚苦笑道:“我与他打了个电话,他对我不冷不淡的。我也想跟他相处好关系,不过他似乎对我隐隐有芥蒂。”

苏青点了点头,道:“从内部而言,你和他是竞争关系,但你在对外上,你们要注意团结一致。就如苏劲,尽管都知道他对你二舅不满,但从家族的综合利益考虑,少不了他这个中坚力量。”

方志诚点点头,道:“我和他暂时不会有利益的分歧,等时机恰当,我会主动与他缓和矛盾的。”

苏青笑道:“志诚,你比我想象得要阳光。”

方志诚淡淡一笑,道:“人如果活在阴霾中,那么只会考虑用阴谋前行。如果活在阳光里,处理问题也会堂堂正正。如果都能达到目的,我情愿用一些堂堂正正的办法。”

苏青满意地点头:“放手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我会支持你!”

出了书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方志诚看了一眼手机,最近这段时间在党校学习,他把手机调成了静音,只有每天晚上才会关注一下手机上面的信息。

方志诚现在霞光区委书记的位置已经被免去,项新现在已经成为区委书记,所以自己现在是孑然一身,无官无职,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

未读短信有几条,方志诚回复了一阵,翻开未接电话,觉得有点诧异,因为上面竟有文凤的名字。

方志诚便回了个电话过去,文凤接通之后,笑问:“挺忙的嘛?早上打电话给你,晚上才有空回复。”

方志诚连忙笑着解释:“最近这段时间脱产学习,党校的老师对学习纪律要求得十分严格,不允许接电话,我索性就把模式调成静音。文行长,请问有什么事情吗?”

文凤道:“昨天听文迪说,你即将到琼金工作,我就想着关心你一下。”

方志诚道:“估计还有十几天吧,到时候我亲自登门拜访。”

文凤“嗯”了一声,笑道:“到时候来家中吃个饭吧。”

挂断了文凤的电话,方志诚淡淡一笑,暗忖文凤和宋文迪的关系看上去缓和了不少,师母对自己的关心,也是宋文迪对自己的关心吧。

第0814章硬着头皮充好汉

中央党校的学习生活很单调,进入社会历练多年的人,往往会不习惯,但方志诚表现得与常人不太一样,他抓紧时间补充养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尽管在经济方面,自己是科班出身,同时还研究很多,但党的理论上,自己有很多欠缺之处。这是年轻官员和老一辈官员的差距所在。

在党校老师的眼中,方志诚是这个班上最认真的人,因为他的眼神跟别人不一样,注意力特别集中,而且会积极地参与到授课时的互动之中。

铃声响起,一节课结束,方志诚没有起身,而是仔细地将听课笔记整理好,许久之后,才伸了个懒腰,吐了一口气,旁边不知何时多了一名御姐。这御姐长发披肩,明眸皓齿,眼神特透亮,皮肤光洁白皙,身上洒了幽淡的香水,让人闻后心旷神怡。

御姐名叫隋琦,来自教育部,是一名正处级干部,比自己大两岁,至今未婚。在燕京,三十岁没结婚,这是常态,但若是放在汉州的话,那就稀奇了。在燕京这样的大城市,大部分人都念过本科,甚至还读了研究生,进了社会摸爬滚打几年之后,不知不觉就越过了三十岁的门槛。

从隋琦的脸上看不出一丝岁月留下的痕迹,女人只要活得精细一点,是很难让人读出她的真实年纪。

隋琦笑道:“方志诚,把课堂笔记借给我看下吧,刚才老师有几处讲的速度特别快,所以我忘记誊写了。”

方志诚点了点头,将笔记本递过去,道:“你找找看,我也不知道有没有记录下来。”

今天的课程讲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