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孤家寡人 作者:微云烟波(晋江金推vip2014-11-16正文完结) >

第42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孤家寡人 作者:微云烟波(晋江金推vip2014-11-16正文完结)-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以为那什么行酒令之类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吃饭不能说话,喝酒就能吗?
    因此,一边用膳,承庆帝一边开始跟徒景年说起大朝会时候的事情,直接告诉徒景年,在他回京的途中,发生了多少争执,哪些人反对自己的意见,哪些人和稀泥,哪些人纯粹是应声虫,还有哪些人满肚子坏水。
    虽说承庆帝的话里面充满了主观主义色彩,但是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承庆帝作为上位者,还是看得很清楚的,就像是上学的时候,下面的学生都以为自己开小差,做小动作老师不知道,等自己坐到上头就发现,下面什么人在干什么事情,自己是一览无余,老师不管你要么是睁只眼闭只眼,要么就纯粹已经放弃你了!在现在这个时候,道理是一样的,承庆帝并不介意用锦衣卫通政司监视大臣,除非出现薛俭那样不谨慎,居然叫人抓住了把柄,还首鼠两端,妄图两头下注的家伙,这两个部门是天子亲兵,都是直接向承庆帝负责的,因为这两个部门一般只有监察权,而且颇为隐蔽,在外名声也不算大,并没有混到跟明朝的东厂锦衣卫一样,弄得人憎狗厌,名声大坏,这行的首脑也没闹到不能善终的地步。这也让两个部门相对温和,像薛俭所在的薛家那样的,居然靠着通政司的便利,成功地变成了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豪商,他们薛家还仅仅是做些寻常的风险不是很大的生意呢!若是换成明朝那会儿,做这行的整日里被人攻讦,你做事人家不给你使绊子就不错了,只能依靠皇帝的权威,才能过得好,下面又有时刻虎视眈眈盯着你位置的人,你还能对天子的话阳奉阴违吗?
    很明显,目前来说,承庆帝因为历来的经验,对通政司和锦衣卫还是很信任的,当然,这两者也没有过于辜负他的信任,他掌握了信息主动权,因此对下面大臣的公心和私信有着更多的认识,不过是出于制衡的需要,睁只眼闭只眼而已!而且,承庆帝心中充满了一种优越感,因为他觉得自己对下面的人看得很清楚,而且对下面的人来说,却是极为高深莫测的。这其实是一种很危险的征兆,离刚愎自用也不远了,将来被臣子蒙蔽,也是正常的事情。当然,徒景年虽说心里面嘀咕,嘴上自然是要称赞承庆帝圣明烛照。
    午膳用完,又午休了半个时辰,这对天下最尊贵的父子干脆徒步往宫学而去,宫学那边,消息灵通的几个皇子已经知道承庆帝和太子会来考核他们的功课了,说实话,几个皇子的功课其实都不算差,徒景平在宫学里面已经呆了好些年,他智商算不上顶尖,但是却极为踏实,功课虽然做得并无什么出奇之处,却也中规中矩,徒景睿却是个聪明的孩子,德妃将他看得跟眼珠子一样,对他又寄予了厚望,早早就为他启蒙,他的确是天资聪颖,跟侧重于理工科的徒景年不一样,徒景睿读书很快,即便没有过目不忘,也差不了太多,他母亲又是/宠/妃,自个也心高气傲,在宫学里面,跟另外两个同龄的兄弟相比,一直就是拔尖的,宫学里的师傅对这个聪明的皇子也多有赞叹。
    徒景清的表现跟徒景平差不多,中规中矩,平常在宫里也是沉默寡言,谁让他夹在中间呢!有问题的是徒景逸,他作为第二个嫡子,皇后又神经质一般,从小给他灌输一个理念,他是皇后嫡出,是最尊贵的皇子,要在父皇面前争气。他倒是不害怕承庆帝,承庆帝对他一直非常宽和。不过问题是,虽说现在徒景年很少去宫学,但是,徒景逸在宫学里面年纪最小,又因为皇后在宫中缺乏权威,虽说还拿着凤印和中宫笺表,但是这个属于战略性核武器,总不能弄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就把这两样法宝祭出来。皇后入宫至今,几乎就没用上过这两样东西。加上德妃,贤妃,淑妃手里都有一部分宫权,导致了三妃对皇后压根没什么敬意,上行下效,徒景睿又怎么可能会尊重徒景逸这个弟弟,还礼让他。因此,徒景逸跑过来之后,一直被徒景睿压着,偏偏他虽然小,却也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是皇后嫡子,你们都要让着我,这么一说,承庆帝第一个要扇他,因此,只得委屈得回去找皇后,皇后一方面觉得儿子不争气,另一方面,又暗恨德妃不给自己面子,心里更加不爽了。
    皇子们没什么好说的,那些宗室家的子弟,功课也还过得去,师傅们对他们要求又不高,他们无非是学点常识性的东西,回去混过袭爵的考试就行,不需要博学多才,因此在宫学里面算是过得比较轻松的,连他们的伴读也没多大的压力。
    因此,在得知承庆帝要来的消息后,他们反而是最淡定的,承庆帝连他们的名字都未必能全部叫出来,就算叫了他们,也就是问一下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行了,有什么好担心的!但是几个皇子就不一样了,一个个如临大敌,尤其是比较好强的徒景睿和徒景逸,午觉也没睡,这会儿紧绷着一张小脸,嘴里还念念有词,等到听到外面的人拉长了声音,宣布圣上和太子驾到的时候,一瞬间,脑子一下子变得一片空白。
    作者有话要说:看到收藏过三千了,不过这几天中秋节回家了,好几家亲戚要走,只有晚上回来才有空码字,这几章还是假期前放在存稿箱里的,存稿已经没有了,下周有空再加更!

第63章

承庆帝进来之后;制止了一群人给自己行跪拜大礼,摆了摆手,说道:“几位先生不必多礼,今儿个不过是来看看几个孩子的学业!”承庆帝从来不吝啬说几句好话;自从徒景年不再在宫学上课之后,几个顶着太傅少傅之类名头的师傅已经不来宫学了;他们本来都是内阁重臣,哪有那么多闲暇给皇子们上课;因此,如今教授皇子的多半是翰林院和国子监的人,听着挺清贵;品级并不高,而哪怕在宫学里面上学的伴读;多半都是大家出身,因此,这些人也摆不出太多的师道威严来。
    承庆帝私底下对这些人并没有太多好感,用他的话说,这些人年轻的时候,或许还有点锐气和骨气,想着为国为民,等到做了几年官,立马满心眼里就只有自己还有同党的利益了,当然,这利益涵盖的范围比较大就是了。不过明面上,承庆帝却保持着一副对臣子颇为宽和的状态,大家因此差不多也忘了,那几年里,抄家流放甚至人头落地的那些官员们,真以为承庆帝好糊弄了!
    承庆帝对这些人一直秉承着看笑话的态度,不过面上却是看不出来,这会儿就是比较客气地叫几个翰林和国子监的官员先生,唬得一群人诚惶诚恐,连呼不敢。
    承庆帝也不再多说,自个在主位上坐了下来,又拉着徒景年在自己下首坐下,这才命这些师傅还有下面的一群子侄坐好。徒景年敏锐地感觉到了下面投过来的恶意,心里也有数,脸上却依旧淡定。
    承庆帝虽说自己不是长子出身,但是还是很在意长幼秩序的,因此,在当年懿元皇后没有生下徒景年之前,哪怕子嗣压力再大,他也没有允许别的妃嫔抢在皇后之前生下长子。因此,他这会儿也没有管几个皇子生母的地位如何,直接就从徒景平开始提问。
    徒景平如今也已经学完了四书,如今正在读春秋,春秋分为好几个版本,流传最广的无非是左传,孔子修订的那本春秋有的地方被他的春秋笔法搞得不太靠谱,因此,承庆帝就选了春秋里面的一些史实记载开始提问。徒景平开始还有点紧张,不过很快也缓和了下来,他又不打算在承庆帝面前太过突出,因此,说得也就是些平常的一些道理,承庆帝微微皱了皱眉,不过也没有说什么,毕竟宫学里的先生差不多都是这么教的。因此,只是点了点头,赏了徒景平一匣子湖笔,就叫他坐下了。
    然后便是徒景睿,徒景睿却是挺自信地站了起来,他这会儿还在读论语,结果承庆帝不过是叫他背了一段书,问了一下那是什么意思,徒景睿流利地背了出来,又解释了其释义,还眼巴巴地等着承庆帝继续考校呢,结果承庆帝已经满意的点点头,直接赐下了一块红丝砚,徒景睿有些郁闷地坐了下来。
    对徒景清也是一样,不过因为他有些紧张,背的时候磕磕巴巴的,承庆帝正想发火,徒景年赶紧说道:“父皇,四弟不过是太过紧张,发挥失常而已,父皇不如等四弟缓一缓,再行考校也不迟!”
    徒景清也有些郁闷,小孩子或多或少总是有些争强好胜的,只是他能够见到承庆帝的机会很少,难得见到,确实是比较紧张了,这会儿见徒景年为他说话,感激地看了徒景年一眼,然后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父皇,儿子这回是真的已经准备好了,不信父皇重考!”
    承庆帝心情比较好,也不介意给徒景清一个机会,因此,将手上的书又翻了翻,然后挑出了一页,提示了一句话,就叫徒景清借着往下背,徒景清板着一张有些敦厚的脸,一本正经地背了下来,刚开始还有些磕绊,很快就流利起来。
    承庆帝原本对他期望值也不高,这会儿见他背得流畅,不免高兴了起来,和颜悦色道:“这次背得不错,你呀,在父皇面前有什么好紧张的,虽说是天家,但也是父子不是!这次就算了,下次可不许这般了!嗯,赏四皇子文房四宝一套!”
    徒景睿眼珠子都鼓了起来,凭什么啊,他背得比老四强多了,自己就得了一块红丝砚,老四就有一整套的文房四宝?徒景清也有些诚惶诚恐,不过却也不敢对承庆帝说,只是连连点头道:“儿子谨记父皇教诲,谢父皇赏赐!”
    见徒景清得了最大的彩头,徒景逸也跃跃欲试起来:“父皇,父皇,到我了!”
    “等不及了啊!”承庆帝不由笑了起来,“你这小子,若是答不出来,朕可要罚你了!”
    皇后对徒景逸的教导有个好处,那就是他对承庆帝没有太多敬畏之心,承庆帝对他又比较纵容,徒景逸胆子却一向比较大,这会儿自信地开口道:“父皇尽管考就是了!”
    承庆帝对他要求也不高,也就是抽了一段话出来,叫他背诵,徒景逸有意显摆,将那段话背诵好了之后,又做了一番释义,然后得意洋洋地看着承庆帝,还挑衅地瞧了一眼徒景睿和徒景清。
    承庆帝也算是比较满意,因此大手一挥,干脆赏了徒景逸一盒湖笔,一盒徽墨,一块澄金星砚,一刀高丽纸,比起徒景清的自然强了不止一筹,徒景睿不由更加嫉恨起来。
    承庆帝也不在意几个小儿子之间的暗潮涌动,又挑了几个近支的宗室子弟稍微提问了一番,同样赏赐了一些文具,然后勉励了诸人一番,又赏赐了宫学里的师傅,这才施施然带着徒景年走了。
    徒景年感觉承庆帝的这一次考校就是心血来潮,而他心血来潮的后果,就是给已经有些危险的兄弟关系上又添了一把火。
    承庆帝刚走,几个人还算沉得住气,等到宫学下了学,各自带着伴读伺候的太监回去的时候,三个同龄的皇子,其实主要就是徒景睿和徒景逸,徒景清纯粹是糟了无妄之灾,在发现自己所得的赏赐比徒景睿更厚之后,他就有些惶恐了,才一下学,就想着先溜,结果就被徒景睿的人给拦了下来,徒景逸一直对徒景睿看不顺眼,这会儿也在一边煽风点火,借着徒景清在那里讥讽徒景睿,眼看着徒景睿被挑起了火气,偏偏不好跟徒景逸动手,干脆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