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世说新语译注1 >

第45章

世说新语译注1-第45章

小说: 世说新语译注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④ 
告翼,翼便为于道开卤簿盘马 ,始两转,坠马堕地,意色自若。 
       【注释】 

     ①庾小征西:庾翼,是庾亮的弟弟。庾亮曾任征西将军,他死后,庾翼也升任征西将军,所以 

这里称小征西,以别于庾亮。 

     ②安陵:地名。这可能是庾翼屯驻之地。 

     ③策:用鞭子赶。舆卫:随队坐的车子和卫士。 

     ④卤薄:仪仗。 

       【译文】 
     征西将军庾翼有一次外出还没有回来。他的岳母阮氏,是刘万安的妻子, 
和女儿一起上安陵城楼观望。一会儿,庾翼回来了,骑着高头大马,带领着 
浩大的车马卫队。阮氏对女儿说:“听说庾郎会骑马,我怎么能见一见呢?” 
庾翼妻子于是告诉庾翼,庾翼就为她在道上摆开仪仗,骑着马绕圈子,刚转 
了两圈,就从马上摔下来了,可是他神态自如,满不在乎。” 
                                                                         ① 
       (25)宣武与简文、太宰共载,密令人在舆前后鸣鼓大叫 。卤簿中惊 
                                                      ② 
扰,太宰惶怖,求下舆。顾看简文,穆然清恬 。宣武语人曰:“朝廷间故 
复有此贤。” 
       【注释】 

     ①宣武:桓温,谥号宣武。太宰:武陵王司马晞,晋穆帝即位后,升任太宰。 

     ②穆然:镇静的样子。清恬 (tián):心神平和安适。 

       【译文】 
     桓温和简文帝、太宰共坐一辆车,桓温暗中叫人在车前车后敲起鼓来, 
大喊大叫。仪仗队伍受惊混乱,太宰神色惊惶恐惧,要求下车。桓温回看简 
文帝,他却镇定自若,满不在乎。后来桓温告诉别人说:“朝廷里仍然有这 
样的贤能人才。” 
                                                        ①                           ② 
       (26)王劭、王荟共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 。荟不自安,逡巡欲去 ; 
                                              ③ 
劭坚坐不动,待收信还,得不定,乃出 。论者以劭为优。 
       【注释】 

     ①王劭、王荟:是王导的两个儿子。庾希:是皇亲国戚,兄弟皆为显贵。桓温忌恨他们,借故 

杀了他弟弟。后庾希聚众反,桓温派兵讨伐,庾希被俘,兄弟子侄五人被斩。 

     ②逡 (qu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③得不定:得与不得成为定局。按:王劭只是想看个水落石出。 

       【译文】 
     王劭、王荟一起去拜访桓温,恰好碰上桓温派人逮捕庾希一家。王荟心 
里不安,徘徊犹豫,想离开;王劭却稳稳当当地坐着不动,直等到派去逮捕 
的官吏回来,知道事情的结果后才退出。评论者认为王劭比王荟强。 
                                                                      ① 
       (27)桓宣武与郗超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 。明晨起,呼 
                               ② 
谢安、王坦之入,掷疏示之 。郗犹在帐内。谢都无言,王直掷还,云:“多!” 
宣武取笔欲除,郗不觉窃从帐中与宣武言。谢含笑曰:“郗生可谓入幕宾也 
③。” 

       【注释】 

     ①郗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接着义调任散骑侍郎,为桓温所器重。芟(Shān)夷:除去。 

条牒:分项的文书。 



     ②疏:给皇帝的奏议。 

     ③生:先生的省称。入幕宾:占代将帅办公的地方称幕府,幕府中的属官是幕僚或幕宾。幕有 

帐幕义。郗超正在帐中,所以谢安这样嘲讽他。 

       【译文】 
     桓温和郗超商议撤换朝廷大臣的事,上报名单拟定后,当晚两人同一处 
安歇。第二天桓温一早起来,就传呼谢安和王坦之进来,把拟好的奏疏扔给 
他们看。当时郗超还在帐子里没起床。谢安看了奏疏,一句话也没说,王坦 
之径直扔回给桓温,说:“太多了!”桓温拿起笔想删去一些,这时郗超不 
 自觉地偷偷从帐子里和桓温说话。谢安含笑说:“郗生可以说是入幕之宾呀。” 
                                                               ① 
       (28)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 
                           ②                                 ③ 
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 
           ④ 
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⑤ 
众人即承响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按: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 

支道林等畅游山水。盘桓:徘徊;逗留。泛海:坐船出海。 

     ②唱:提议。 

     ③神情:精神兴致。王:通“旺”。吟啸:参《言语》第40则注③的“啸咏”。 

     ④说:通“说”,愉快。 

     ⑤承响:应声。响,声音。 

       【译文】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 
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 
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 
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 
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这样看来,恐怕是该 
回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 
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① 
       (29)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王甚遽, 
                                                                                    ② 
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 
                             ③                           ④ 
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王、谢旧齐名,于此始 
判优劣。 
       【注释】 

     ①“桓公”句:晋简文帝死时,桓温出镇在外,遗诏使桓温辅政,而没有满足他的纂位野心, 

他就以为是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 (字文度)的主意,非常愤恨。后入朝,屯兵新亭,要谢、王 

前去迎接,想杀掉二人。甲,甲士,披铠甲的士兵。 

     ②阼:皇位,这里指国家。 

     ③望阶趋席:指到了台阶上就疾行就座。方作:通“仿作”,仿效。洛生咏:用洛阳书生读书 

的语音来吟诗。浩浩洪流:这是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中的句子,意谓大河浩浩荡荡。 

     ④旷远:旷达;心胸宽阔。趣 (cù):通“促”,急促。 

       【译文】 
     桓温埋伏好甲士,设宴遍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 
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 

…  29…

之说:“晋朝的存亡,决定于我们这一次去的结果。”两人一起前去赴宴, 
王坦之惊恐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色上;谢安的宽宏大量,也在神 
态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台阶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 
朗诵起“浩浩洪流”的诗篇。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 
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30)谢太傅与王文度共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欲去,谢曰:“不 
                  ① 
能为性命忍俄顷 ?” 
      【注释】 
     ① “不能”句:郗超得到桓温的器重,掌生杀大权,所以谢安这样说。 

      【译文】 
     太傅谢安和王文度一起去拜望郗超,一直等到天色晚了还不能上前会 
见。王文度便想走,谢安说:“你就不能为了性命再忍耐一会儿?” 
                                                  ① 
       (31)支道林还东,时贤并送于征虏亭 。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谢 
万石后来,坐小远。蔡暂起,谢移就其处。蔡还,见谢在焉,因合褥举谢掷 
             ②                                                                ③ 
地,自复坐 。谢冠帻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瞋沮 。坐 
定,谓蔡曰:“卿奇人,殆坏我面。”蔡答曰:“我本不为卿面作计。”其 
后二人俱不介意。 
      【注释】 

     ①“还东”句:支道林原在建康,这时要回到东边的会稽郡东山。征虏亭,亭名。太安中征虏 

将军谢安所立,以后此亭逐渐成为送客之处。 

     ②褥:坐垫。 

     ③冠帻:头巾。瞋沮 (jǔ):生气、颓丧。 

      【译文】 
     支道林要回到东边去,当时名士一起到征虏亭给他饯行。蔡子叔先到, 
就坐到支道林身旁;谢万石后到,坐得稍为远点。蔡子叔走开了一会儿,谢 
万石就移坐到他的座位上。蔡子叔回来,看见谢万石坐在自己位子上,就连 
坐垫一块抬起他扔到地上,自己再坐回原处。谢万石头巾都跌掉了,便慢慢 
地爬起来,拍干净衣服,回到自己座位上去,神色很平静,看不出他生气或 
颓丧。坐好了,对蔡子叔说:“你真是个怪人,差点儿碰破了我的脸。”蔡 
子叔回答说:“我本来就没有替你的脸打算。”后来两个人都不介意。 
                                                                              ① 
       (32)郗嘉宾钦崇释道安德问,饷米千斛,修书累纸,意寄殷勤 。道 
                                         ② 
安答直云:“损米,愈觉有待之为烦。” 
      【注释】 

     ①释道安:释是释迦牟尼的简称,这里用来称和尚。道安是和尚名。斛(hú):十斗为一斛。 

累纸:一张纸叠一张纸。意寄:所寄托的心意。 

     ②损米:对馈赠的客套语,指破费对方的米,等于说蒙惠赠米。有待:有所待,有依靠的东西。 

 《庄子》讲有待、无待,认为无待才可以逍遥,即得到精神上的真正自由。释道安感叹自己还不能摆 

脱有待,仍须凭借外物,心灵得不到解脱。 

      【译文】 
     郗嘉宾很钦佩、推崇道安和尚的道德、名望,送他千担米,并且写了一 
封长长的信,情意恳切深厚。道安的回信只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