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世说新语译注1 >

第104章

世说新语译注1-第104章

小说: 世说新语译注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抱未虚,复那得独有 !” 
       【注释】 

     ①中郎:抚军从事中郎谢万,是谢安的弟弟。 

     ②衿抱:胸襟;胸怀。虚:指没有欲望。 

       【译文】 
     太傅谢安对子侄们说:“中郎才是千百年来独一无二的。”车骑将军谢 
玄说:“中郎胸怀不够开阔,又怎么能算是独一无二的!” 
       (24)庾道季诧谢公曰:“裴郎云:‘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 
           ① 
饮酒!’ 裴郎又云: ‘谢安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俊 
   ② 
逸 。”谢公云:“都无此二语,裴自为此辞耳。”庾意甚不以为好,因陈 
                        ③ 
东亭《经酒垆下赋》。读毕,都不下赏裁,直云:“君乃复作裴氏学!” 
于此《语林》遂废。今时有者,皆是先写,无复谢语。 
       【注释】 

     ①诧:告诉。裴郎:裴启,曾撰 《语林》一书,其中搜集汉至魏晋的言语应对。这里所谓裴郎 

云,实指《语林》一书所记。 

     ②九方皋:是春秋时代善于相马的人。有一次,秦穆公叫他去寻找千里马,他回报说,找到了 

一匹黄色公马,牵来一看,却是黑色母马。伯乐说他是看重马的本质,不关心外表。 

     ③“因陈”句:经酒垆下一事参着《伤浙》第2则。这事出自裴启《语林》, 

王珣为之作赋。庾道季读这篇赋,是要说明《语林》所记并非假的。可是谢安仍坚持裴启所记不实。 

       【译文】 
     庾道季告诉谢安说:“裴郎说‘谢安认为裴郎却是不错,怎么会又喝酒!’ 
裴郎又说: ‘谢安评论支道林如同九方皋相马一样,不去看马的毛色,只注 
意马的非凡善跑。”谢安说:“根本没有说过这两句话,是裴启自己编造的 
呀。”庾道季心里很不以为然,便读出东亭侯王珣《经酒垆下赋》。朗读完 
了,谢安一点也不评论好坏,只是说:“你竟然做起裴氏的学问!”从此《语 
林》便不再流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是先前的抄本,再也没有谢安的话。 

… 页面 312…

       (25)王北中郎不为林公所知,乃著论《沙门不得为高士论》。大略云: 
                           ① 
 “高士必在于纵心调畅。沙门虽云俗外,反更束于教,非情性自得之谓也 
②。” 

       【注释】 

     ①高士:德行高尚而不做官的人,指隐士。 

     ②沙门:佛教徒。 

       【译文】 
     北中郎将王但之不被支道林所赏识,便著述《沙门不得为高士论》。大 
致说:“隐士一定处在随心所欲、心境谐调舒畅的境界。和尚虽然是置身世 
外,反而更加受到宗教的束缚,说明他们的本性并非悠闲自得。” 
                                                                                 ① 
       (26)人问顾长康:“何以不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者婢声 !” 
       【注释】 

     ①“何至”句:洛生咏的语音低沉粗重,而顾长康是晋陵郡无锡人,南方人,语音清细,所以 

轻视洛生咏。 

       【译文】 
     有人问顾长康:“为什么不模仿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来咏诗呢?”顾长 
康回答说:“何至于模仿老女仆的声音!” 
       (27)殷、庾恒并是谢镇西外孙。殷少而率悟,庾每不推。尝俱诣谢 
                                             ① 
公,谢公熟视殷,曰:“阿巢故似镇西。”于是质下声语曰:“走何似?” 
                                                                     ② 
谢公续复云:“巢颊似镇西。”庾复云:“颊似,足作健不?” 
       【注释】 

     ①阿巢:殷的小名。 

     ②作健:做健儿;成为强者。 

       【译文】 
     殷、庾恒都是镇西将军谢尚的外孙。殷年少时就很直爽,有悟性, 
庾恒常常不推重他。有一次他们都去拜访谢安,谢安仔细看着殷说:“阿 
巢原来像镇西。”于是,庾恒低声问道:“到底哪里像?”谢安接着又说: 
 “阿巢脸蛋儿像镇西。”庾恒又问:“脸蛋儿像,就能成为强者吗?” 
                                          ① 
       (28)旧目韩康伯:将时无风骨 。 
       【注释】 

     ①将时:握住胳膊肘。将,一本作持,这似乎更好。原注谓“韩康伯似肉鸭。”按:《品藻》 

第66则和这一则同是评论韩康伯,可是褒贬不同。 

       【译文】 
     过去人们评论韩康伯是:即使捏着他的胳膊肘儿,也没有一点刚气、骨 
头。 
                                                  ① 
       (29)苻宏叛来归国,谢太傅每加接引 。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 
             ② 
上无折之者 。适王子猷来,太傅使共语。子猷直孰视良久,回语太傅云: 
 “亦复竟不异人。”宏大惭而退。 
       【注释】 

     ①苻宏:前秦王苻坚的太子。晋孝武帝太元十年 (公元385年),西燕王 

慕容冲攻打苻坚所据的长安,苻坚留苻宏守长安,自己出奔。后来慕容冲攻入长安,苻宏归降晋朝。 

接引:接待推荐。 

     ②上:凌驾;高出。折:折服。 

       【译文】 

… 页面 313…

     苻宏逃跑出来归降晋国,太傅谢安常常加以接待、推荐。苻宏自认为有 
才能,经常喜欢压倒别人,座上宾客没有人能折服他。恰好王子猷来,谢安 
让他们一起交谈。王子猷只是仔细打量了他好久,回头对谢安说:“终究和 
别人没有什么不同。”苻宏深为惭愧,便告辞了。 
       (30)支道林入东,见王子猷兄弟。还,人问:“见诸王何如?”答曰: 
                                     ① 
 “见一群白颈乌,但闻唤哑哑声。” 
       【注释】 

     ①“见一”句:王氏兄弟多穿白衣领服装,故讥为白颈乌。哑哑声,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载:“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今所谓喏,乃始于江左诸王。方其时,惟王氏子弟为之”。据此,哑 

哑声是讥笑作揖时出声致敬的那种声音。 

       【译文】 
     支道林到会稽去,见到了王子猷兄弟。他回到京都,有人问:“你看王 
氏兄弟怎么样?”支道林回答说:“看见一群白脖子乌鸦,只听到哑哑叫。” 
                                                        ① 
       (31)王中郎举许玄度为吏部郎,郗重熙曰 :“相王好事,不可使阿 
        ② 
讷在坐 。” 
       【注释】 

     ①郗重熙:郗昙,字重熙,简文帝为抚军时,召为司马,大概与王坦之同时。坦之曾任抚军掾, 

迁从事中郎。 

     ②相王:指简文帝,参看 《文学》第51则注①。阿讷:许玄度的小名。按:这句暗示许玄度不 

胜任此职。 

       【译文】 
     从事中郎王坦之推荐许玄度任吏部郎,郗重熙说:“相王喜欢管事,不 
可让阿讷在座。” 
                                ①                     ② 
       (32)王兴道谓谢望蔡 :“霍霍如失鹰师。” 
       【注释】 

     ①谢望蔡:谢琰,因淝水之战破荷坚有功,封望蔡公。后任会稽内史、都督五郡军事,没有加 

强武备,终被孙恩战败而死。 

     ②霍霍:原指鸟急飞的声音,此指来去匆匆的样子。师:驯鹰的人。 

       【译文】 
     王兴道评论望蔡公谢琰说:“来去匆匆像个丢了鹰的鹰师。” 
                                                                                  ① 
       (33)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 
       【注释】 

     ①哀家梨:指秣陵哀仲家的梨,又大又好,入口就溶化。烝:同蒸。按:这一句指愚蠢的人不 

辨味,得好梨也要蒸着吃。 

       【译文】 
     南郡公桓玄每当看见别人不痛快,就生气说:“您得到哀家的梨,该不 
会蒸着吃吧?” 

… 页面 314…

                                  假谲第二十七 

      【题解】 
     假谲,指虚假欺诈。本篇所记载的事例都用了作假的手段,或说假话, 
或做假事,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从其中想要得到的结果看,有一些手段是阴 
谋诡计,而另一些则并非如此。例如第12则记孙兴公嫁女之诈是事先策划的 
阴谋,而第7则记王羲之幼年为了保全性命而“诈孰眠”,就只是一种应变 
之计。还有一些随机应变的事例,虽然也是所谓谲,但全无恶意。例如第14 
则记谢安不喜欢他的侄儿带香囊,“而不欲伤其意。乃诱与赌,得即烧之”。 
又如第2则记曹操让士卒望梅止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于假谲中见机智, 
这类假谲似不宜加以指摘。至如第3、4则叙述曹操的奸诈,惨杀别人来保护 
 自己,透露出士族阶层中掌握生杀大权者的虚伪、残忍。又如第13则记范玄 
平喜欢玩弄权术,本是有求于人却又心口不一,终于自食其果。这类假谲就 
无一毫可取了。 
                                             ① 
       (1)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 。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 
                                                                           ② 
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 
                                          ③ 
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 。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 
                     ④ 
 自掷出,遂以俱免 。 
      【注释】 

     ①游侠:重义气、勇于救人急难的人。 

     ②青庐:当时婚俗,用青布做帐幕,设于门旁,叫做青庐,新婚夫妇在里面行交拜礼。②青庐: 

当时婚俗,用青布做帐幕,设于行交拜礼。③还(xuán):迅速。枳(zhī):多刺的树。枳树和棘树 

都多刺。 

     ④遑迫:恐惧急迫。掷:腾跃。 

      【译文】 
     魏武帝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他们去看人家结婚, 
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 
都跑出来察看,曹操便进去,拔出刀来抢劫新娘子。接着和袁绍迅速跑出来, 
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 
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① 
       (2)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 。乃令曰:“前有大海林,饶子、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