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487章

抗日保安团-第487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是两大派系,何应钦的派系要温和得多,内部关系也比较松散。陈诚的土本系则不然,由于都是从第十八军十一师分化出来的,是一个非常团结的集体。所以土本系的势力虽然远远不如保定系,却也能够分庭抗礼,甚至影影有超越何系的势头。这种情况下,何总长就算再淡定,也不得不起防范的心思了。

白崇禧肚里好笑,不过还是劝道:“敬公,这回你只怕是想岔了。”

何应钦忙道:“还请健公指点迷津!”

白崇禧忙摆手道:“不敢!”又解释说:“敬公以为辞修一派如何能有今天的声势?”

何总长酸溜溜地向上面指了指,撇嘴道:“有老头子撑腰呗!”

白崇禧不以为然地说:“那也得扶得起来啊!依我之见,无非是有十八军这个种子部队。松山越是至关紧要,日军必欲得之而后快,到时候只怕免不了有一番激战。要是没了十八军,辞修还是辞修吗?”

其实要论本质,还是何应钦看得透彻。何应钦虽然是军人出身,却偏向于一个政客,所以有些事情要看得明白一些。白崇禧则不然,他本质上是一个军人或者说是军阀,军人的局限性让他对政治不太敏感,而军阀的本性却又让他太过迷信武力。当然,他的看法也不算全错,陈诚要是没有十八军,土木系也就失去了根本。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第十八军在淮海覆灭之后,陈诚反而官运亨通,甚至在湾湾当上二把手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恰恰是因为土木系已经土崩瓦解,陈诚才能更进一步,否则的话,委员长焉能放心?

咳咳,扯远了,言归正传。

何总长闻言眼睛一亮,长笑道:“真是当局者迷,多谢健公了。”

白崇禧摆手笑道:“没什么,帮你也是帮我嘛!”

别看白崇禧平时跟陈诚客客气气,跟何应钦有时候还剑拔弩张,事实上白次长跟陈部长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除了性格原因以外,最根本的分别就在于两人对待杂派的态度上。同样是吞并杂派部队,何总长多采用拉拢手买的政策,和相对独立的地方军阀,比如桂系的关系都比较好。

陈诚则不然,前面提到过。他的政策是非我即敌。不然区区一个十一师如何能发展成土本系这个庞然大物?想当初,陈诚为了扩充部队,甚至连杀将夺兵的事情都干过,吓得杂派部队都不敢跟他离得太近,生怕一不小心部队成了陈诚的,脑袋也成了陈诚的。白崇禧身为桂系大佬,自然对此深为不满和警惕。

说完,白崇禧又好奇地问道:“敬公,你只说军,还没有点将呢?”

何应钦解决了一件心事。还顺便阴了陈诚一把。不禁心情大好,笑道:“这一将不过是无名之辈,只怕健公没有听过。”

“哦?”白崇禧顿时来了兴趣,忙问道:“快说来听听!”

何总长伸出一根手指来。笑道:“此人是土本系后起之秀。名叫胡链!”

“胡链?”白崇禧想了一下。问道:“可是民国26年守罗店的那位胡团长?”

何总长惊讶地说:“健公也听说过此人?”

白崇禧得意地说:“哈哈,略知一二,略知一二。诚如敬公所言。此人乃土木系后起之秀,实为大将之才,不可小觑。”

何应钦哈哈一笑,打趣道:“我记得健公向来目无余子,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健公对军中晚辈如此盛誉呢!”(注:白崇禧确实很骄傲,甚至可以说目中无人,这大概有才的人的通病)

白崇禧尴尬地笑了笑,又正色道:“敬公,我绝非虚言。军中堪称大将者无非两人,除了张罗盘(指桂军悍将张淦),就是这个胡伯玉了。”

又解释道:“当年罗店战斗之激烈,想必敬公早已熟知,我就不赘述了。民国29年,第11师守当阳,与日军恶战。时值危难之际,阵地几欲被破,而胡伯玉仅用一个团的兵力便迫使日军仓皇撤离。其善于用兵,可见一斑。”

何应钦对这些事情一向不怎么关注,奇道:“哦,那他是如何做到的?”

白崇禧笑道:“正面虚张声势,又派部队经小路包抄日军侧后。敌将以为我军援兵云集,担心被我大军合围,只好匆忙撤兵!”

何应钦赞许道:“确实难得!在危急之时,还能如此冷静地判定和决断,颇有几分唐太宗解马邑之围的风范。”说完心里不禁有些泛酸,为啥自己这么大的派系竟然有点儿后继无人的感觉呢?

白崇禧哈哈一笑,说:“敬公这是打算捧杀么?”

何应钦哼了一声,不屑地说:“我岂会跟小辈一般见识。再说这个胡伯玉毕竟是黄埔四期毕业,好歹也算是我的学生。他能有所成就,我这个老师只会替他高兴。不过他现在才是预九师师长,骤升为第18军军长,连跳两级怕是不妥!”

白崇禧笑道:“嗯,就知道你们中央军规矩多,不像郑胡子那个草台班子,想让谁上就上谁。”

何应钦装作没听见白崇禧的讥讽,直接道:“健公,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按这个方案向委员长报告如何?”

白崇禧忙道:“这还只说了松山之后,按郑胡子的建议,还有……”

何应钦忙摆手道:“委员长现在一心只想守住物资通道,缓进的策略虽好,但委员长是不会答应的。”

白崇禧一听,不禁神色一黯,叹息道:“若不如此,只怕又是一场大败!”

何应钦犹豫了一下,说:“也罢,那咱们就先分析一下那份建议书,再向委座进谏如何?”

白崇禧大喜,忙道:“如此最好!”

于是何应钦忙让部下找来郑卫国的那份建议书。白崇禧迫不及待地拿过来一看,刚翻开封面,就见上面赫然写道:此书万不能落于敌手,否则大事去矣,切记,切记!

“切,胡吹大气!”白崇禧有些不爽地翻开下一面,只见上面写的是缅甸以及周边各**政态势,不禁精精有味地看了起来,就连何应钦几次叫他都没有听到。好在何应钦这些年休身养性,颇有几分气度,人称“何婆婆”,倒也没有生气。

等何应钦细细品完一盏茶之后,白崇禧才匆匆看完第一遍。何总长笑道:“健生,此文如何?”

“妙极,果真是妙极!”白崇禧拿起茶杯一饮而尽,大呼道:“痛快!不行,我还得再看一遍!”

何应钦看着自己刚续完水的茶杯一愣,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原来,白次长心旷神怡之下,竟然连茶杯都拿错了。

一连看了三遍,终于把这份建议读了一个通透。白崇禧突然站起身来,怅然若失。

何应钦奇道:“健生,你这是?”

“唉!”白崇禧长叹一声,说:“想不到我学兵法三十年,竟然比不上一个草莽出身的郑胡子!”

何应钦笑道:“不至于吧,健公何需妄自菲薄!”

白崇禧突然一把拉起何应钦,急切道:“敬公,走,我们这就去向委座当面呈情!”

何应钦一愣,不解道:“为何要这般仓促?”

白崇禧叹道:“要是没有看到这本小册子倒也罢了。现在既然已经知晓郑公之韬略,要是还打败仗,日后岂不沦为国人笑谈。”

何应钦无奈道:“好吧,健生,你若能说服老头子,我没有意见!”

于是,两人忙联袂去见常凯申。不出何应钦所料,委员长最关心地还是滇缅公路和物资通道能不能保得住,对于缓进之策根本不认同。不过有郑胡子这个“常胜将军”的建议,还有“小诸葛”白崇禧的力荐,委员长还是部分采纳了部分建议。其中就包括提前在松山一线修筑防御工事,并同意以得力一部防守大军后路,以便大军在危难之时能顺利退往云南。

ps:非常感谢屡战和jiangr所投的月票,非常感谢小小鱼儿11的打赏!

第四百八十一章远东喋血

阳春三月,江南早已是花红柳绿,外东北地区的积雪却还没有化尽。一支头戴狗皮帽子,身穿棉大衣军装的部队正小心翼翼地穿梭在丛林里。这是由抗联将领陈翰章率领的先遣队,他们二月份就开始出发,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横穿外蒙古高原来到了这里。

根据之前拟定的计划,他们将在此地设立一处秘密营地,以便接应后续部队,然后他们还将继续向北,一直抵达北冰洋畔的楚科奇半岛。

王作舟参谋长看了看手表,突然呼哨一声,命令道:“部队停止前进!原地休整半个小时,五连负责警戒!”

“是!”五连长应了一声,迅速指挥部队分散在林子各个方向。

不用担任警戒任务的战士们纷纷解下背囊,从里面取出一包炒面,和着雪水吃了起来。没办法,从绥远到楚科奇路途太过遥远,只能选用这种最简单的野战食品了。好在先遣队的战士们都是从东北老林子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这点苦不算啥。而且现在冰雪也开始在融化了,林子里面有不少苔藓和蘑菇可以吃。

咴律律,迎面突然来了一小队骑兵。将士们纷纷停下手上的活计看了过去,见是先遣队的侦察连,又纷纷扭头各干各的。这种长途跋涉最是消耗体力,所以每一次休息的时间都是极为珍贵的。

侦察连长方虎子轻松地跳下马来,转身将战马拴在旁边一棵白桦树上。噗、噗。那匹白马有些不满地打着响鼻,前蹄轻轻在雪里刨了起来,待发现下面有不少青草和苔藓时才欢欢喜喜地啃了起来,兴奋地连耳朵都甩来甩去。

王参谋长大步走了过来,伸手拍了拍马背,关切地问道:“回来了,虎子,一路上还顺利吧?”

方连长擦了把汗,说:“还行!鬼子可能是兵力不足,这一带驻军不多。不过鄂伦春营地那边看守得很严。我们没敢靠得太近。只请来了伦吉善大叔。”

这一路上几乎是荒无人烟,只有俄国人才有准确的地图,但是苏联政府出于种种原因,死活不肯提供地图。好在这一带还有“活地图”。就是世世代代在黑龙江两岸游猎的鄂伦春人和其他十几支少数民族。

听说了找到了向导。王参谋长大喜。忙道:“哎呀,有客人你咋不早说呢?”

两人忙前走了几步,那位伦吉善大叔刚刚拴好马。看见参谋长走了过来,忙和善地行了一礼。他穿着一件皮袍子,上面画着很漂亮的心形双回纹,不过有些破旧了。

从沙俄入侵外东北起,就对当地的土著进行了血腥的屠杀。不知道多少民族和部落消失在哥萨克的屠刀下。苏联的种族屠杀相对要少一些,不过民族歧视政策还是很严重。就连斯大林出身的格鲁吉亚族都饱受压迫,更不用说这些远东的黄种人了。

总之,这些年外东北的鄂伦春等民族都过得十分艰难。特别是去年日军入侵后,环境更是恶劣。像国内的鄂伦春人差点被日军灭族,到45年的时候仅剩千余人躲在深山里。

方连长介绍道:“参谋长,这位就是伦克善大叔,他年轻的时候被沙俄的军队找到楚克奇半岛做过苦力,对这一带的地理非常熟悉。”

王参谋长忙还了一礼,握住伦克善大叔的手亲热地说:“谢谢你啊,伦克善大叔!我代表抗联数万将士欢迎你们的到来!”

伦克善大叔突然双手用力反握住王参谋长的手,惊喜地说:“你们,有几万人!这是真的吗?都像这些战士身上的武器?”伦克善大叔说的是汉语,虽然有些生硬,却完全能够得听得懂。

那是两只能抓住狍子的有力的大手,痛得王参谋长直吸凉气,却也不好挣开,只好强忍着道:“是的,伦克善大叔,你这是?”

只听扑通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