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434章

抗日保安团-第434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列车动力强劲,载重能力远超汽车,不仅有良好的机动性能,还有异常出色的防护和攻坚性能。简而言之,就是沿铁路机动的超级战车。

要是一般的八路军将领多半还不知道这种大杀器,但阎揆要不同,他是黄埔一期的,在广州读书的时候就见识过“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的威风了。中原大战时,他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作为西北军的一员,也是听说过的。如果没有飞机、重炮,这玩艺儿简直就是作弊器。

所以在19世纪二十代中后期以及三十年代初,中国很多军阀都装备了,有的还是自行改装,并多次出现在战场上。每当装甲列车出现时,战况必然激烈异常,让人瞠目结舌!

早在1927年3月,张学良率奉军进兵河南,与直军将领高汝桐部激战于郑州。高汝桐骁勇过人,亲率铁甲车直攻奉军阵地,奉军也开出一列铁甲车迎战。高看到奉军铁甲车后即令部下放慢速度,接触奉军铁甲车后迅将其勾住,然后加大马力回拖。然而奉军又开出一列铁甲车勾住后面车厢,反向拖行。高汝桐的列车抵不住奉军两辆机车的马力,被拖向奉军阵地。但高汝桐的步兵见状,勇猛进攻。

奉军指挥官深怕阵地被突破,于是用车上的火炮对准高汝桐的列车猛轰,炮弹连穿3节车厢,当铁甲车被拖进阵地后发现高汝桐已经死亡,其参谋长沈其昌也奄奄一息。

“中原大战”的5月25日,也发生一起铁甲车与铁甲车对决战。常凯申中央军第1师代师长徐庭瑶率部队沿陇海铁路攻击前进,发现了对方控制的“中山号”铁甲车正在射击。这位勇敢善战的徐师长随即调来“长城号”和“云贵号”两辆铁甲车,并装上大铁钩,然后亲率这两列车驰入敌阵,企图勾住“中山号”将其拖回。

徐师长和高汝桐一样,显然没考虑到对方近距离火炮射击的危险,结果铁甲车被打翻,徐庭瑶重伤后送,战斗以悲剧收场。(唉,要是打日本鬼子也有这么猛该多好?)

中国当时的装甲列车都是用货车改装的,威力就如此恐怖,日军的装甲列车就可想而知了。不过装甲列车有千般好,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必须沿铁路线运动。只要把铁路给掐断,它就没法移动了。

“通知工兵营,立即引爆风掌山路段的铁轨。”张廷枢非常果断地下达了命令。铁路一断,日军的装甲列车乖乖地就趴窝了。

不过没能阻挡多长时间,日军的装甲列车居然又启动了。原来,装甲列车上面往往都有修复铁路的器材和备用铁轨,一点小故障还真难不住它。

侦察人员很快发现了这一点,慌忙回来报告。张廷枢摆手道:“传令下去。让弟兄们都不要慌,也不要急躁,现在急得应该是日本人才对!”

阎揆要副师长此时也镇定下来,笑道:“师长说得不错,小鬼子再能修路,也没有咱们炸得快。只要多炸几次,非逼得小鬼子下车步行不可。”

张师长点头笑道:“就是这个道理!”

果然,不出所料,由于前方铁路被严重破坏,日军只好分出一个中队。在装甲巡道车的掩护下向前搜索前进。一方面是为了防备中**队的伏击。另一方面也是保护的前面铁路。但第105师怕的是装甲列车,对装甲巡道车可不怕,于是很快包围了这支小部队,然后迫使日军大部队来援。

日军没有办法。只好留下一个小队守护装甲列车。其余人员全部下车徒步增援。最后被第105师三个团全部包围在风掌山以东的河谷地带。

虽然第105师只是一个不满编的轻步兵师(八路对部队机动性要求很高,重装备都统一收归第49军军部),但部队实力远在日军一个大队之上。

从兵源上讲。第105师骨干都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战斗经验丰富;新兵多为东北流亡青年,文化程度较高,学习能力强。经过两个多月的整训之后,部队技战术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

从装备上讲,第105师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一个战防炮营(12门百禄式战防炮),一个小高炮连(四门苏罗通20毫米高炮)。此外,各团还有迫击炮连、重机枪连。

历史上,鲁南的“铁道游击队”就曾迫降日军一列装甲列车,当时采用的办法就是长期围困。日军呆在车上,没吃没喝,最后只能投降。但这个法子放到现在肯定不行,拖得时间一长,日军援兵早就到了。所以说,要是日军呆在装甲列车上不下来,一时半会儿还真拿它没办法。

可这回日军自己从乌龟壳子里钻了出来,那就好对付了。一千多人的大队,最多也就排成一公里的战线,架上山炮一路轰过去,再能打的部队也招架不住。打了小半天,日军伤亡殆尽,暂二旅又赶来增援,很快就把这个大队给消灭了。到了晚上,张师长还组织敢死队,趁夜色把装甲列车也夺了下来。只是锅炉被日军破坏了,开不走。张廷枢师长只好派人把车上的武器卸走,然后在列车上装上炸药给炸掉了。

娘子关这边由于就一个独立混成第4旅团,实力较弱,附近也没有其它部队可以调动,所以当天日军没敢再反击,倒是八路军有些跃跃欲试,想趁机把阳泉也打下来。阳泉当时是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的司令部,和娘子关之间有70多里的车程。如果把这一段铁路也全部破坏掉,那战果就更大了。

但郑卫国最后否决了这个请求。因为阳泉是坚固设防的城市,除了独立混成第4旅团的正规军以外,还有大量日本侨民。这些家伙虽然名义上都是平民百姓,其实受过军事训练的很多,其中不少还是退役的日本兵,战斗力很强。

前次“新乐战斗”,第四十一集团军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最终也是伤亡惨重才拿下来。这样的消耗战郑胡子再也不想打了。不过考虑到阳泉确实有着重要战略地位(晋东锁钥),郑卫国还是命令第105师派一个团占领阳泉西南方向的狮垴峰,阻止太原日军增援。

另一边,井陉关方向的战斗可就要激烈得多了。23日上午,驻石家庄的日军第14师团就以重兵围攻获鹿县。为了避免重大伤亡,第385旅稍做抵抗就撤离了县城,然后在县境西面的井陉关一带层层阻击。

由于日军声势浩大,八路军总部又把特务团、重炮团调来助阵。双方一直激战到天黑才各自收场。

24日,阳泉方向和石家庄方向的战斗愈发激烈。原来,日本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大将被天皇严厉喝斥,并勒令他在一个星期之内恢复正太线的交通。板垣征四郎没有办法,只好严令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尽快增兵。

压力一层层转移下来,驻山西的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命令驻扎在榆次的第109师团立即沿正太线西进。多田骏也增派了驻邢台的独立混成第8旅团增援第14师团,企图以“东西对进”的方式打通正太路。

郑卫国这边也没闲着,立即命令第105师向阳泉西南出击,阻击日军第109师团。又命令八路军暂二旅从正太线以北地区向太原挺进,威胁第109师团侧翼。同时,又命令第108师南下,从侧面袭击第14师团。

双方激战一个星期,西线日军终于拿下了狮垴峰,并解了阳泉之围,但随后又被阻击在风掌山一带。东线日军重占了井陉县城和井陉煤矿,但是随后遭到八路军顽强阻击,往往白天好不容易才占领的阵地,晚上又被八路军给夺回去了。如此反复折腾,日军的伤亡很大,才打到秀林镇(距井陉县城约七公里,不过全是山路或者峡谷)就打不下去了。

ps:呃,厚脸求票!

第四百四十三章全面反攻

正太线破袭战开始以后,日军上上下下,从大本营到具体镇守正太铁路的独立混成第四旅团都乱成一团。

北平,敌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司令官多田骏大将目光阴鸷地看着桌上一封电报,这是大本营刚刚发来的,责令他立即向正太线方向增兵,否则就要解除他的职务。

参谋长山下奉文中将站在一旁,低声建议道:“司令官阁下,我们是不是……”

多田骏冷冷地注视着他,沉声道:“山下君,你想说什么?”

山下奉文犹豫了一下,说:“阁下,我认为是时候把第33师团和第34师团派出去了。”

郑卫国企图用破袭铁路的方式算计日军的同时,殊不知日本也在暗中算计他。用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的话讲,“华北这段时间闹得太不像样了,必须膺惩!”为此日军一直在筹措物资,并准备部队。只是前段时间,石家庄和天津的兵站先后被特种兵破坏,使得日军不得不暂缓行动,但准备工作一直没有中断。

考虑到独立混成旅团战斗力较弱,早在39年1月,日军大本营就开始在暗中组建新的师团,分别是:

第32师团,师团长木村兵太郎中将。该师团于1939年1月7日在日本东京编成,属警备专用三单位制师团,下辖:第32步兵团:步兵第210、211、212联队。

第33师团,师团长甘粕重太郎中将。该师团1939年1月7日在日本仙台编成。属警备专用三单位制师团。下辖:第33步兵团:步兵第213、214、215联队。

第34师团,师团长关龟次中将,1939年1月7日在日本大阪编成,属警备专用三单位制师团。下辖:第34步兵团:步兵第216、217、218联队。

第35师团,师团长前田治中将。该师团1939年1月7日在日本旭川编成,属警备专用三单位制师团,下辖:第35步兵团团长饭田泰次郎少将:步兵第219、220、221联队。

第36师团,师团长舞传男中将。该师团1939年1月7日在日本弘前编成,属警备专用的三单位制师团,下辖:第36步兵团:步兵第222、223、224联队。

第37师团。师团长平田健吉中将。该师团1939年1月7日在日本久留米编成。属警备专用的三单位制师团。下辖:第37步兵团:步兵第225、226、227联队。

各师团除步兵部队以外,还各有一个搜索联队、野炮兵或山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通信队、兵器勤务队、卫生队、两个野战医院、病马厂。

在平行空间里,这些师团要等到39年2月7日正式编成,4月1日才编入中国派遣军序列。进入中国战场。并正式参战还要等到4月下旬。但在这个时空里。各部队组编、派遣。明显要快很多。特别是第32师团,现在已经赶到绥远,并参与了对包头的围攻。

其它师团也是一样。本来第33、34两个师团是要派到华中去的,但现在也暗中派到了华北。日军为了防止走漏消息,故意让这两支部队打着第32师团的旗号行事。眼下正躲在天津和塘沽的兵营里,平时严禁外出,就连补给也是用轮船输送的,所以冯锟也没有查觉到。

按大本营的意思,要求这两个师团立即南下,以解正太线上的危机。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却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冀中方面还有囤积着重兵未动,必然有大图谋,因此手上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预备队。而且他认为现在物资准备也不充分,要求大本营提供更多的补给,否则部队不能出动。

见山下奉文也附和军部的观点,多田骏恼火地斥责道:“山下君,板垣那个无能的家伙不明白,难道你也不明白吗?”

在日军内部,多田骏和石原莞尔是一派,也就是所谓的“不扩大派”或者“渐进派”,主张用蚕食或者是“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口一口将中国吃掉。板垣征四郎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