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321章

抗日保安团-第321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人杜撰)

没办法,松浦淳六郎只好带着部队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在德安山区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同时拼命地向冈村宁次请求“战术指导”。

冈村也慌了神,他的名将之路才刚刚开始,要是丢掉一个师团可就是洗刷不掉的耻辱了。于是紧急派波田支队和第101师团分别从东西两路增援,又将已经攻克瑞昌县城的第9师团调了回来,组成两个支队拼命地向德安方向发起猛攻。薛岳对此早有准备,9个师的阻援部队将日军四路援兵全部卡死。

日军航空兵赶到德安上空轰炸时也被刚刚赶到的**高炮部队打了伏击,一连好几架飞机冒着黑烟掉了下来。一开始赶到的还是装备40毫米博福斯高炮的野战防空部队,日机还可以采用高空轰炸,避开高炮的封锁。但随着装备75毫米博福斯高炮的要地防空部队赶到之后,高空轰炸也不安全了。

冈村宁次这个人心狠手辣,连番营救不成立马使出了绝户计——芥子气。可这回他又失算了,因为他不清楚**刚装备上捷克斯柯达105毫米野战加农炮,于十几公里之外一举摧毁了日军的毒气装填阵地。

毒气不行,紧急增援的军属轻型战车部队(装备了轻型坦克和骑兵装甲车,适合在复杂地形运用)也不顶用。这些薄皮战车在奥地利47毫米百禄战防炮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被刚赶到战场的战防炮团轰成了渣!

得闻噩耗的冈村绝望了,要不是侍从官苦苦哀求,他就要切腹自尽以谢天皇了。(注:实际上是他舍不得死,不然侍从官应该帮他补刀,哪里会劝他?)

冈村最终没死成,但松浦淳六郎却没活下来。本来薛岳长官下了命令,要抓活的!可是第4军突击队带着一门百禄战防炮出现在日军司令部百米开外时,忍不住朝那所看起来很坚固的石头房子开了两炮。

松浦淳六郎当时正躲在房子里面准备切腹,可反握着武士刀抖抖索索比划了半天也没敢捅进去。就在这时,突击队员替他解决了,一炮下去房子塌了一半,再一炮,另一半也塌了。松浦淳六郎很幸运,倒下的房梁给他挡了不少石头,救他一命的同时却顺便压断了他的两条腿。

顺便说一句,这个指挥部还是当初那些日本便衣提前勘察好的,因为这所房子全部用石头砌成,而且周边的视野非常开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找找这个照片)。要是换个地方,战防炮这种直瞄武器还真不一定用得上。

突击队消灭残余日军时,还抓到了几个俘虏,一审问才晓得房子里面居然埋了一条大鱼。于是忙动手扒开砖石,将奄奄一息的松浦淳六郎送去抢救。有人可能要问了,老鬼子救他干啥?原来是薛岳长官要的,打算送到武汉展览。遗憾的是医护人员忙了一夜,到底是没救活,气得薛长官发了好一阵脾气,直到另一名敌酋——波田支队的支队长波田重一少将被生擒后心情才好了一些。

波田支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薛岳当时的策略就是包住一个,夹住一个。波田支队左翼是106师团,右翼的第9师团大部被抽走,仅剩一个联队在瑞昌死撑着。等106师团覆灭,**一部又迅速围住了波田支队。

一个师团都被吃掉了,何况是半个师团的波田支队呢?一番激战过后,这支二鬼子部队也宣告覆灭。跟原时空不同,战后日军并没有将这些高砂人放进靖国神社,倒不是郑胡子做了什么手脚,而是高砂人战死太多,放进去的话日本人就没位置了。你一个二鬼子怎么能跟太君争位置呢,所以全部被赶了出来。

消灭这两部日军以后,薛岳不顾部队疲劳,还想再吃掉第9师团的一个较突出的支队。但**实在是太疲劳了,日军撤退技术又是一流,到底是没能追上,只把第9师团搁在瑞昌的那个联队打成了半残。这一战后**伤亡惨重,精疲力竭,但日本第11军也丧失了进攻能力。陆军部在10月以前结束武汉会战的设想宣告破灭。

第三百五十七章石油

德安大捷自然是举国振奋,这里不过多赘述。话分两头,再说说郑胡子这边的情况。随着德国物资陆续到来,第四十一集团军的大规模换装也正式开始。由于第97军要负责搬运物资,53军要负责根据地安全,63军就幸运地成为第一批换装的部队。

不过63军在冀东收编了太多新兵,部队不仅要换装,还要重新整编。周参谋长领着总参谋部和冯占海军长拟定好整编及列装计划后便联袂赶来向郑卫国汇报。

郑卫国看了看,发现老兵都集中在91师,新兵都集中在92师,奇道:“不是说要新老混编,以老带新么,怎么都分开了?”

周参谋长解释说:“是这样的,总座。冯军长认为这批新兵严重缺乏训练,直接混编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不如单独抽出来集中开展基础方面的训练,以便尽快适应正规军的需要。”

冯军长也点点头说:“是的,总座。我们从冀东返回的时候就吃了这个亏,一万人的老部队掺了两万多新兵,打又不敢打,走又走不快,差点儿就让鬼子包了饺子。现在回头一想还是一身冷汗!”

八路军能够直接吸纳新兵是因为他们以游击战为主,对兵源素质和战术体系要求不高。正规军就不行了,一些基础军事知识没掌握就很难融入部队,还会拖部队的后腿。那解放军的正规部队为什么可以做到火线补充呢?因为那些“解放兵”都是运输大队长训练好的,军事素养和战术能力尚在老解放军之上。所以来之能用,用之能战。

63军从冀东招来的那些兵,虽然底子不错,但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直接与正规部队混编显然是不妥当的。从实际效果来看,也确实没有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反而让老部队丧失了一大半的战斗力。

郑卫国想了一下,觉得应该尊重实践经验,说:“行,那就这样划分。”说着拿起整编计划又看了一眼。突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这份计划是按一军两师四旅八团的建制安排的。这当然没错。**当时的建制就是这样。可郑胡子却清楚地记得军政部会在39年将部队调整为三三制,即一军三师九团,取消了旅级番号。像74军原本只有51师和58师,调整以后又增加了57师。号称三五部队。

如果63军现在按二二制整编的话。只怕刚磨合好部队。又要重新改编一次。这种频繁地调整显然不利于部队的成长。

周参谋长疑惑道:“总座,这份方案有什么不妥吗?”

郑卫国点点头,就把即将到来的39年改制讲了一下。

周参谋长和冯军长面面相觑。没想到还有这一出。

“总座,这个消息可靠吗?”周参谋长想了一下说:“如果可靠的话,我看不如向军政部申请提前更换编制,免得三天两头地调整。反正105师和108师都打成了空架子,换成三师九团咱们也不吃亏。”

郑卫国一想觉得很有道理,就算没有39年的改制三三制也比二二制要好。随着科技的进步,部队通讯能力迅速提升,指挥功能也得到了加强。这种情况下,三三制更加灵活,指挥环节少,战术变化多。像二二制的部队,一旦被敌军包住一个,夹住一个,立马就陷入被动。历史上,**在抗战胜利后又脑抽地换回二二制,结果在坚持三三制的解放军面前吃了大亏。像那个“天下第一旅”的覆灭就跟编制死板就有很大的关系。

“冯军长怎么看?”郑卫国思前想后,决定向军政部申请提前更换编制,正规军的番号和编制都归他们管,将领不得擅自调整。为了表示尊重,郑卫国又征询了冯军长的意见。

冯军长欢喜地说:“这是好事儿啊,虽然少了旅级番号,可实际上还多了一个团。”

郑卫国尴尬地笑了笑,解释说:“从长远来看是多了一个团,不过新编入我集团军的105师和108师损失太大,军区暂时无力补充,只能作为架子师,保留番号。幸存将士都将充实到其它部队去。也就是说调整之后63军就只有两师六团了。”

冯军长恍然大悟,笑道:“原来是这样!请总座放心,职部等坚决服从命令,绝不会有保存实力的想法。”又解释说:“只要对抗日有利,掉脑袋都不怕,哪儿还在乎这些呢!”

郑卫国欣慰地点了点头。历史上的63军绝对称得上忍辱负重。开始独自在关外坚持战斗,后来又从吉林杀出重围,进入关内以后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嘉奖,还被裁撤为91师。永定河战斗损失惨重,不但没有补充,反从甲等降为乙等。可他们却一直活跃在抗战第一线,直到在武汉会战中被打得几乎全军覆灭。作为一名将领,有此部队,夫复何求?

申请很快递交到了军政部的案头。陈部长不敢擅专,又拿去请常凯申同志批示。当时刚好碰上德安大捷,委员长一想郑胡子也是立了大功的。没他搞来的那么大炮,哪能赢得这么痛快?改成三三制以后,也无非是多了一个团,这点饷钱他还是出得起的。于是大笔一挥,便照准了,还让军政部私下奖励了郑胡子十万法币。

德安大捷确实是好处多多,不仅让郑卫国在委员长那里讨了个彩头,德国人的态度也悄然发生转变。像那个押运物资的海森堡少校,到了根据地以后一直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这回却亲自登门求见。

“郑,恭喜你!”海森堡少校学中国人的礼仪拱了拱手说:“中**队取得了一次了不起的胜利!”

说是恭喜,脸上却是洋洋自得的神色。仿佛指挥这场战斗的指挥官是他本人一样。德国现在与日本结盟,自有他们的消息渠道。得知日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接连遭受了猛烈地炮火袭击,海森堡立即意识到这次胜利与他带来的军火有关,甚至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让海森堡感到非常得意,仿佛东亚两个大国的命运就操纵在他的手心里一样。

郑卫国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用心,故意不接这茬,只是漫不经心地说:“是的,非常了不起。我们的将士不缺乏勇敢和智慧,所需要的不过是一点点先进武器而已。别看日军猖獗一时,最终胜利的一定是我们。”

海森堡想起了在四川见到的那些为了验证药效不惜以身试枪的“士兵”。愣了愣说:“是的。非常勇敢!我相信你们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八国联军做不到的事情,日本人也不可能。”

他愣了一会儿又说:“不过就算如此,元首也不会选择支持你们的。”

郑卫国听了有些气恼,忙问道:“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元首对我们中国有成见。”

“噢。不。不。不!”海森堡摆手说:“当然不是,事实上元首更喜欢中国,而不是看起来就令人厌恶的日本。但元首不可能因为私人感情而损害德意志的利益。”见郑胡子没听明白。又解释说:“德意志帝国需要盟友帮助我们牵制英国,你们没有海军,我们只能选择日本!”

郑卫国默然无语,暗自叹了一口气,海军啊!

“郑,你们的物资究竟什么能搬完?”海森堡又催问道:“总不能让我们一直等下去吧?”三两句话说完,海森堡又开始催要青霉素,或许这才是他最主要的目的。

物资刚到华北,海森堡少校就匆匆赶来要求郑卫国履行合约,也就是索要青霉素高产菌株以及提炼方法。郑卫国一直拖着没给,倒不是想赖账,而是想以此吊住小胡子的胃口,便于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我们已经加快进度了,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