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295章

抗日保安团-第295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卫国对官场上的事情不太懂,奇道:“怎么灵活?是请中央财政部的人下来指导,还是直接花钱贿赂?十万元以内都可以考虑。”

周参谋长呵呵一笑,说:“都不用,您直接向军委会请示就行了,但这个新币种不能叫冀中币,更不能叫人民币,还是得叫法币。”

郑卫国一愣,说:“发行法币?这不是跟中、中、交、农四大银行的地位一样了吗?委员长怎么可能答应?”

周参谋长解释说:“跟四大银行当然不能比,我们只要保证这种货币仅在华北流通就行了。换句话说,还是一种地方币种,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资质。只要不影响大后方的金融,我想委员长是不会为难咱们的。”

郑卫国还是没弄明白,疑惑道:“那不还是冀中币吗?”

周参谋长笑道:“不一样!您换个名字,委员长就会认为您是在主动维护中央权威,心里一高兴事情就好办了。您要是不给这个台阶,委员长可能也会答应,但心里落个疙瘩,说不定哪天就会翻脸。”

郑卫国总算有点明白了。说白了,还是实力的问题。随着东北军向郑卫国靠拢,他已经不是普通的集团军总司令或者战区副总司令了。委员长心里就算再不满,也不会轻易跟他翻脸。当然,如果想要长期合作的话,还是需要一点儿政治智慧的,比如说给委员长一个台阶。

想通了之后,郑卫国就把事情交给周参谋长去办。依他对国民政府和军队的了解,这点儿事情应当不在话下。

周参谋长点点头,说:“好,总司令请放心,银行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了。不过八路那边还得由您出面解释。毕竟筹积准备金和物资调度的事情还需要他们配合。”

郑卫国说:“嗯,我知道了,你放心去办吧!”

这等大事确实要得到延安方面的支持,否则免不了有后遗症。好在延安方面是绝对不会拒绝的,因为晋察冀边区已经抢先把银行办起来了。不得不说,在金融方面,gc党比国民党要专业得多。

早在1938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银行就在山西五台县石嘴镇的“普济寺”开幕营业了,同时还发行了一元和五元的晋察冀边区银行钞票。有趣的是,这种钞票跟陕甘宁发行的边区票一样,都是“粮本位”的。

当然,即将成立的冀中银行跟晋察冀边区银行是有区别的。比如说股本,冀中银行是由民间集资的形式来完成的,有商业银行的性质。边区银行纯粹是一家“政府银行”,相当于边区的央行。

对于冀中这种“新举措”。延安方面并非没有疑虑,主要是担心资本家的“弹衣炮弹”会腐蚀干部,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也担心地主阶级的加入会使得四十一集团军“变质”,从而倒向国民党一边。

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太祖亲自拍板,同意由冀中率先试行。因为这个方法的好处也非常明显,简而言之——让别人用别人的钱给自己挣钱,天下间还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买卖么?

得到延安方面的回复之后,杨教授和程政委就带着军政班子里面的鼓动高手四下游说。劝说根据地内那些有名望的大地主、大财主、资本家(冀中有一些轻工业)入股冀中银行。虽然国府的批文还没拿到。

gc党的办事效率确实惊人,也就一天的功夫就动员了十几名有钱的财东,总共筹集了元的20万现大洋的股本银子。要知道就算是北四行之一的大陆银行,最初资本也不过200万大洋。由此可见。冀中民间是真的富裕。而且抗日热情也足够高。否则没人愿意从地下把“子孙钱”挖出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冀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差点儿影响了银行的开业和准备已久的“天津计划”。还是河北民军的事情,只不过矛盾彻底公开化了。

前文曾介绍过。河北民军先遣军司令张存实的真实身份是地下党,但总指挥张荫梧并不知情,还傻呼呼把他派来“调停”。调停什么呢?名义上是调停博野民军司令张仲翰与下属两个团长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想重新获得博野甚至周边六县的控制权。

冀中早被郑胡子视为囊中之物,更何况博野县紧挨着蠡县,岂容他人染指?于是郑卫国就暗中指示先遣军司令张存实发动军变,伺机夺取这支部队的指挥权。

张存实历史上曾经担任过冀中情报机关的负责人,有多厉害就不用说了。他先花了几天的时间将博野民军各派系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然后召集各团团以上军官开会。

当时博野民军有三个团,一团团长由副司令张子元兼任,驻扎在城东;二团张文祥任团长,驻扎在大程委镇;三团李侠飞任团长,驻扎在北杨村“四存中学”。

博野民军司令张仲翰之前已经介绍过了,是地下党,自然是支持郑卫国这边的。那位张子元副司令曾是吉鸿昌的部下,政治态度可想而知。而二团团长张文祥和三团团长李侠飞都是张荫梧的铁杆。

张、李二人见张存实是张荫梧派来的,丝毫没有戒心,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就来赴宴了,连警卫员都没带几个。酒席间有没有摔杯不知道,反正两人都被当场抓了起来。二团和三团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轻而易举地就被解除了武装。

随后,张存实又对部队进行清理,凡是被认为是张荫梧的人都被抓了起来。当然,看在同胞的份上并没有大开杀戒。愿意继续抗日的,可以留下来,而且职务待遇不变,只是需要换一支队伍。想去找张荫梧的,也不拦着,甚至还可以酌情发放路费。

整顿完成之后,张存实就以冀中民军司令的身份在博野公开宣布将接受第四十一集团军的统一指挥,从此脱离河北民军。郑卫国当然欣然表示接受,早已准备好的步兵35旅迅速进入博野县,对原博野民军进行打散整编。从此,博野民军就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而35旅也凭空多了两千人马,实力大增。

张荫梧此时还在山西陵县猫着,闻讯之后差点儿没气死,当即命令河北民军副总指挥王长江率领三个团兵进博野,企图夺回冀中民军的领导权。同时接到命令的还有民军副总指挥乔明礼,乔部当时就在冀中,已经发展到六个支队,共计七、八千人马。

大战,似乎不可避免!

郑卫国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也很震惊,对周参谋长说:“这个张荫梧是不是疯了?难道他以为手下那三瓜两枣打得过我们四十一集团军?”

根据情报显示,王长江带来的是河北民军第一、第六、第七,一共三个团的兵力。其中第一团、第七团是所谓的核心团,装备较好。但是再好也不可能跟正规军相比,就算是三个团加起来也未必打得过97军一个团。

乔明礼部人马虽多,但大部分都是溃兵、土匪、地主武装和反正的伪军,这些部队不加以改造,很难发挥出战斗力。事实上,乔明礼坐拥八千人马也只能打打游击,哪怕是碰到日军一个加强中队都束手无策。

周参谋长笑道:“怎么可能!张荫梧再狂妄也不至于如此。依我看,他多半是想借助舆论的力量迫使我们让出博野县,并不是真的要跟咱们交手。”

郑卫国眉头一皱,心想这倒是有点儿麻烦。毕竟河北民军也是军政部明令认可的抗日武装,自相残杀总是不好。

第三百三十一章不起眼的情报

“报告!”通讯参谋匆匆赶来,双手递上一份电报,焦虑道:“总司令,冀南方面传来情报,称河北民军王长江部已经正式从山西陵川出发。照目前速度来推断,不日即将抵达冀中。”

郑卫国面色一沉,接过电报匆匆看完,随手扔在桌上,愤恨地说:“张荫梧也太不识抬举了!给脸不要脸,我难道还会怕他不成?”

为了避免跟河北民军发生冲突,郑卫国特意致电张荫梧,提出和平解决此事。为了体现诚意,还表示可以给河北民军援助一笔军费和武器,以帮助他们在太行山区发展。没想到这个张荫梧根本不予理睬,还四处宣称要北上抗日,收复博野。

在王长江部开拔之前,张荫梧还在山西陵川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出征仪式,并亲自在会上讲话,鼓舞士气,宣称什么冀中是河北人的冀中,冀人治冀,还要严惩民军内部的“叛徒”。同时,张又向战区和军委会申诉第四十一集团军擅自攻击友军,破坏抗战,要求军委会予以严惩。

程政委拿起电报看了一会儿,皱眉道:“这个张荫梧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看这架势,真要跟咱们争博野?”

周参谋长笑道:“不可能!张荫梧这个人我了解,自以为是,又死要面子。他肯定是想借机多勒索我们一笔,顺便把面子捞足。”

郑卫国皱眉道:“我们提出的十万块大洋,外加一千条步枪的价码也不低了吧。都够他武装一个团的了。这都不能满足,他还想要什么?”看在抗日的份上,郑胡子做些让步没问题,可要是想把他当凯子宰可不行。

周参谋长摇头说:“总司令,依我看和平解决此事是不太可能了。既然他不愿意跟咱们谈,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王长江这三个团也吞掉,看他还怎么跟咱们斗!”

“呃,这不好吧?”郑卫国显得有些犹豫。吞并博野民军和先遣队还好说。因为是张仲翰和张存实主动投靠过来的。人家想当正规军。想为抗日做出更大的贡献,有什么理由拒绝?可王长江部就不同了,没有正当的理由怎么能擅自攻击友军?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内各派系确实没少内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皖南事变。但那是在40年10月间。中日之间的战事已趋于平稳。内部矛盾重新激化的时候。总体上来看。一直到1939年底的“十二月事变”之前,国内各派系还是比较克制的,并没有大规模冲突。

兄弟阋于墙。外敌才会打上门来,郑卫国不希望由自己来开这个头。

程政委却赞同周参谋长的主张,他认为从收编博野民军那天起,第四十一集团军就注定跟河北民军不对盘了。既然做不成朋友,关键时候就不要手软,该出手时要出手。

郑卫国问道:“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按郑卫国的想法,最好是能够说服王长江,和平收编该部;如果他们不答应,可以劝其退出冀中,并适当予以支援;只有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才能动武。

周参谋长笑道:“不是有现成的例子吗?有张仲瀚、张存实两位司令做表率,我相信王长江会做正确选择的。”

郑卫国眼睛一亮,忙对程政委说:“这个王长江是我们的人吗?”周参谋长虽然是**系统的,但跟郑卫国走得很近,所以大部分事情都没有瞒他。

程政委无奈地笑了笑,说:“哪有那么多地下党?”这倒是,要是一连派三个司令都是地下党,张荫梧也太扯淡了。三人相视一眼,都忍不笑了起来。

周参谋长笑了一会儿,说:“不一定要是地下党。王长江这个人我听说过,爱国热情和抗日积极性较高,在这个大方向与我们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和谈收编的基础。”

郑卫国和程政委一听,连连点头。

周参谋长有些得意,又继续讲道:“其次,河北民军不过是一支游杂武装,全靠张荫梧的个人威望来支撑着,内部结构并不稳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部队一捅就散。”

郑卫国赞许道:“不错,就跟冯玉祥的西北军一样。”

程政委哈哈一笑,说:“确实有相似之处。不过拿张荫梧跟冯玉祥比,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