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157章

抗日保安团-第157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能沟通晋冀两省,地理条件非常优越。”

他见周参谋长在认真听,又说:“这第二嘛。苏械军虽好,奈何我们无福消受啊!”

周参谋长奇道:“此话怎讲?”

郑卫国说:“我既不是黄埔生,又不是浙江人,委员长不会用我的!何况我还是东北人,手下的兄弟也有一大票来自东北。”委员长对于东北军的分化瓦解可谓是不遗余力,吞并的吞并,遣散的遣散。抗战才打了一半,东北军就已经烟消云散了。

周参谋长说:“您是怕委员长分化瓦解?眼下正是抗战的关键时刻,您又是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委员长定然不敢动手!再说了。咱们师从军官到士兵都是您一手拉扯出来的。何人能顶替您的位置?”

郑卫国摇了摇头,说:“到时候一纸调令下来,我是服从还是不服从?”再说得阴暗点儿,后勤补给掌握在别人手中。一旦有变。哪儿还有反抗的余地?

周参谋长说:“那您的意思是?”

郑卫国说:“先拖一拖吧。看委员长究竟是怎么想的。反正这份电文也不是正式命令,只不过是来探探口风罢了。”

周参谋长说:“那好,师座您先好好考虑一下。我再跟二战区军械部门联系,看能不能先拿到一部分物资。”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这样最好,你跟卫长官也多联系一下。他老人家门路比咱们多,应该能打听到一些内幕来。”

周参谋长说:“是,师座!那我先去打听打听,一有消息就回来汇报。”

送周参谋长出来,郑卫国突然发现芷兰并没有走,正蹲在院儿的柳树下发呆,手里还拿着根树枝在地上写写划划。

郑卫国还以为她在写汉语拼音呢,等走近一看,却发现她写的是走和留两个字。看地上写得密密麻麻的,估计写了很长时间了。

芷兰听见有人走近,抬头一看是郑卫国,忙用手去涂改地上的划痕。不过那么大一片都是,一时半会儿根本儿涂不完。

郑卫国笑道:“别弄了,我都看到了!怎么芷兰,你想离开这儿?”

芷兰点点头,说:“嗯!我大哥当了汉奸,连累得我们一家人都抬不起头来。所以我想换个地方。”

郑卫国劝解道:“你是你,你哥是你哥。你不用把你哥的过错背在自己身上,堂堂正正做人就是了。”

芷兰哀伤地看了一眼,说:“你也看到了,不管我怎么做,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是汉奸的妹妹。”

郑卫国说:“那你打算去哪儿?”

芷兰说:“还没定下来,有同学劝我去武汉,还有的同学劝我去延安,反正就是这两个地方吧!”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你先留下来吧!武汉过几个月就要沦陷了,你去了也只能当难民。延安我去过,并不适合你!”

芷兰瞪大眼睛,说:“为什么呢?我同学说延安很好,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很高,全国各地的青年都有去那里学习的。”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延安的情况比较复杂,你太单纯了。听我的,不要去!”有句话他没有说,怕伤害她。就凭她哥是汉奸,去了延安也得审查。

芷兰还是很信任郑卫国的,可怜巴巴地说:“那,那我能去哪儿?”

郑卫国叹了口气,说:“现在天下大乱,哪有一方净土?还是留下来吧,你从明天起开始跑步!”

芷兰疑惑道:“为什么要跑步?”

郑卫国说:“你以后就到部队来吧,不用再兼任学校的教员了。部队里的人事要单纯一些,只要你努力工作,大家就一定会认可你!”

芷兰低着头说:“可是我怕做不好……”

郑卫国说:“没有什么是做不好的,还记得以前你带着同学们到靶场学打枪吗?勇敢一点儿,人生嘛,就有些沟沟坎坎,跨过去就没事了!”

ps:非常感谢qwfs9999投的月票,有读友们的支持,山人一定会坚持到底。

第一百八十一章两难

当天晚上,杨教授匆匆赶来,开门见山地说:“卫国,听说武汉方面有意将33师南调?”

郑卫国给杨教授倒了一杯茶,笑道:“教授,您的消息可真灵通啊!”

杨教授也不掩饰,笑了笑说:“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吗?”

郑卫国点点头,说:“是啊!天大一个馅饼儿砸下来了,搞得我左右为难啊!”

杨教授严肃地说:“卫国啊,这个时候你可不能走错路啊!种种迹象表明,武汉方面很可能右转!”

郑卫国闻言一震,这一天迟早会来的,但他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在他记忆中,国共第一次撕破脸皮还要等到39底,也是十二月事变。

事实上,自打抗战一开始,双方的小动作就一直不断,只是大敌当前尚能克制。十二月事变不过是一次总爆发而已。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应该还不至于到这一步吧?再说我们33师好歹也立下不少功劳,放眼全国也算小有名气,委员长就不怕天下物议?”

杨教授冷哼一声,说:“哼,我且不作评论,免得你说我对他有成见。你自己想想他是个怕物议的人吗?”

郑卫国不禁默然,陶成章、邓演达、史量才、杨杏佛、吉鸿昌、任应岐、刘珍年相继发来贺电,胡汉民、李济深、张少帅、杨虎将也在向他招手。

杨教授也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道:“你知道宣侠父吗?”

郑卫国说:“听说过。可惜未曾谋面。”

杨教授长叹了一声,说:“昨天他在西安失踪了,到现在生死不知!”

郑卫国惊得站了起来,说:“什么!”

宣侠父是黄埔一期的,但没读几天就跟常校长闹翻脸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他就任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从事国民党高层的统战工作。38年4月,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接到常队长的旨意:把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高级参谋宣侠父秘密制裁。

杨教授沉痛地说:“剑魂(宣侠父的字)他向来稳重,决不可能无故失踪,结局恐怕只有一种可能!”

郑卫国回想了一下自己所知道的历史事件。好像确实有过这件事。只是时间似乎不吻合。不吻合说明什么?因为他的出现改变了历史。

他感到一阵头痛,抗战才开了个头,要是因两党矛盾被干掉了,岂不是比窦娥还冤?又沉了一阵之后。他开口问道:“我的身份暴露了吗?”

杨教授说:“暂时还不能确认。也许他们还不知道。只是看中了你的才华!”后面这句有点儿无厘头,郑卫国却笑不出来。

想了半天,郑卫国还是没能理清头绪。说实话。他虽然不赞同周参谋长放弃根据地的主张,但他很想去一趟河南。不为别的,就为了阻止1938年6月9号的花园口惨案。

现在才4月下旬,抓紧时间到天津打个来回应该还来得及。可如果国共关系提前破裂的话,他又该如何自处呢?到时候不说别的,就他手下这一万人多人去了河南还回得来吗?

杨教授说:“你好好想想吧,我先回去了!”

郑卫国送他到门口,低声问道:“眼下情况这么复杂,上级有明确指示吗?”

杨教授看了他一眼,低声道:“没有任何指示!你是知道的,眼下的大局是抗战,抗战就要团结,就不能起内讧。如果你自涉险地,中央也救不了你!”

郑卫国一想也是,叶大大是什么样的人物,中央都救不出来,何况是他呢?哎,抗战怎么就这么难呢?想到这儿,他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真诚地说:“谢谢你,教授!”

杨教授笑了笑,说:“不用谢我,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

次日,郑卫国的小院里来了不少客人,有相邻友军前来联络的,有当地乡绅前来拜访的,还有山西、河北的参议员前来游说的。有些地方太远,交通阻隔的就发电报,各派系、各山头的几乎都有联络。就连冀中的吕司令也发来贺电。

周参谋长笑道:“师座,这下可热闹了!”

郑卫国长叹一声,说:“哎,想图个清静都不行啊!”

周参谋长说:“您要还是平安县一个小小的保安团长,闭关不出当然可以。可自打您接受了晋绥军独立第九旅的番号起,您就已经身入场中,不能独享自由了!”

郑卫国摇了摇头,笑道:“周兄此言差矣!你只看到树大招风,却没看被人踩在脚下的小草!再说了,天下纷纷,想要置身事外谈何容易!”

周参谋长说:“那您现在准备作何打算呢?卫长官说委座的特使已经到了他那里,马上就要到平安县来。您现在五心不定,到时候可就被动了!”

郑卫国点点头,说:“这件事还是再等一等吧!”他还是遵循在特种兵部队养成的理念,宁愿错过机会,也不轻易出手。

周参谋长说:“师座,还有件事儿要向您汇报!”

郑卫国说:“是不是曾某人又在出妖蛾子?”

周参谋长奇道:“您是怎么猜到的?”

郑卫国笑道:“不是猜的,是洛阳联络处报告,说第三军收买记者大肆宣扬他们在晋东南的战功,并拿着从我们这儿买去的武器到处炫耀!”

他从桌上找到一张纸递给参谋长,挪揄道:“这是第三军给军委会上的请功折子,你看看这牛皮吹的!”

那上面写道:三军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周参谋长还没看完就忍不住笑出声来,又恨恨地说:“这也就算了,反正是武器是他们花钱买的。最可恨的是他们竟然倒打一耙,说我们见友军有难,观望不前,导致他们蒙受了损失,还说您和八路勾结起来害他!”

郑卫国双眼一眯。顿时起了杀机。不过他很快平静下来。为这种人动气不值得。再说了,早就布置下了应对的措施,又何必怕他。

周参谋长生气地说:“我把照片翻拍了一份给他们送了去,如果他们不识相的话。就只能撕破脸皮了。”

卖给第三军的武器都做了记号。并拍了照片。交易现场也被33师派人暗中偷拍了。当然,名义上并不是倒卖武器,而是委托第三军转运。如果这些证据交上去。或者在报纸上发表,第三军刚刚积攒的好名声马上就会臭大街,还会背上私吞友军物资的罪名。

郑卫国笑道:“不要把他们逼到绝路上,做人留一线,以后好见面嘛!”

周参谋长说:“那就放他们一马?”

郑卫国摆摆手说:“也不能白放,总得把照片钱收回来吧?”

周参谋长哈哈一笑,说:“请师座放心,这件事我一定办得妥妥当当的!”

郑卫国叮嘱了一句,说:“你可别大意,人家好歹也是多年的老军头了。论算计,论阴毒,你未必就能赢他。”

周参谋长说:“嗯,要是平日想逼迫一军之长就范的确很难,不过眼下曾军长正在某求第35军团长一职,断然不会因小失大的!”

郑卫国笑道:“原来如此。那这个竹竿可以用力敲一敲,这样去天津的路费就有着落了!”

周参谋长脸色一变,说:“师座,您还是打算去天津吗?”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天津是一定要去的!不管以后的路怎么走,每一个壮大自身实力的机会都不能放过。”

周参谋长说:“可我还是觉得太过危险,不划算!天津虽然还有列强在,但已经是日薄西山。你贸然前去,恐怕得不到任何支持,还有被出卖的风险。”

郑卫国说:“这点风险不算啥,只要能弄到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