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97章

明朝大丈夫-第97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可立点了点头。

袁可立和李景这一通聊,直到袁枢来通知晚宴已经准备好了才结束。

这几日,袁可立一直在卧室用餐,但是跟李景聊了一阵,袁可立的精神居然好了许多,在李景和袁枢的搀扶下,居然下了床。

李景知道,对袁可立这样年纪的老人来说,能活动一定尽量让他们多活动一下,因此袁可立要下床,李景并未反对。

甚至在晚饭的时候,李景还劝袁可立喝了一杯酒。

酒能活血,少喝一点,对人的健康非常有益,尤其是老人。

酒宴散后,袁可立吩咐袁枢把他以前收集的军事方面的书籍全部找出,包括指挥作战时用的地图。

晚饭后,李景本不欲袁可立接着劳神,不料袁可立偏要拉着他接着叙话。

李景无奈,只好陪着这位老人继续聊天。

这一次是真正的聊天,毕竟袁可立已经老了,而且有病在身,如果继续让他费心劳神,那等于是透支老人的生命,这样的蠢事李景是决不会干的。

李景把后世的历史变迁,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状况简单的跟袁可立说了一下。

当听到飞机上天,人在月亮上走,袁可立是连连感叹。

第一百二十六章 老奸巨猾

李景在袁府住了四五日之后,袁可立的身体终于大好。

这一天,袁可立吩咐家人整理行装,将书籍装上马车随李景返回开封。

体谅袁可立年老,李景命属下每天只走五十里便寻找客栈休息,这样一来,两百多里的路程走了四天多才到达开封。

到了开封以后,李景只把袁可立介绍给沈正一人,包括沈义在内,众人只知袁可立是李景的先生,至于身份,众人是一概不知。

同时,李景对柱子等知晓袁可立身份的人也下了封口令,袁可立的身份谁也不许透露。毕竟袁可立家口众多,若是被人知晓袁可立跟李景到了红山岭,牵连整个袁府可不是小事。

这时开封这边诸事已办的差不多了,只是珠宝还差一些没有卖出,另外购买的粮食转运回去也需雇佣大批的车辆马夫,为此又等候了数日。

令李景比较奇怪的是,周王府的郡主跟沈莹似乎成了朋友,几乎每天都要过来跟沈莹说一会儿话。

这一天,朱幑媃又来看望沈莹,待朱郡主进入内宅,李景指着朱幑媃的马车偷偷向沈正问道:“怎么回事儿?你家小姐什么时候跟周王的郡主成了朋友了?”

沈正闻言苦笑道:“我也不知道,那天上香回来以后,第二天郡主就过来了,然后几乎是每天都来,我也不知道她俩是怎么回事儿。不过听小女说,咱们最后卖出的那批珠宝,好像是周王府买的,另外,咱们这次雇了这么多的马车,可能也是周王府帮的忙。”

“周王府的人帮忙?怕是这位郡主帮的忙吧?这丫头什么用意呢?”李景皱眉道。

想了想,李景道:“装银子的车用咱们自己人来赶,粮食车运到卫辉府以后,让刘洪那边给咱们安排人转运,这里的人一个不要。”

“你是怕周王府的人查咱们的底?他一个藩王不会跟咱们过不去吧?何况只要出了开封地界,他想伸手也不敢吧?”沈正疑惑道。

李景摇摇头,他倒不是怀疑周王对他不利,新帝登基,天下大赦,就算他以前有案底,现在也洗白了,他只是奇怪,周王府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好心帮一个商人做事。

要知道,沈家再有钱也不过是个商人,以周王的身份和地位恐怕根本不会把沈家这样的人家放在眼里。

周王现在帮忙,只能是背后有人怂恿周王这么做。

可沈家跟周王根本没有任何瓜葛,也不认识周王府的人,就算认识也搭不上周王这棵大树。

唯一的可能就是敏德郡主,可沈莹跟郡主刚刚认识不过几天而已,两个人还不至于有这份交情。

何况就算沈莹跟郡主关系再好,也不至于让周王这么卖力,李景本能地怀疑是这位敏德郡主在其中搞鬼。

因此虽然这位郡主是在帮他们,但李景也不得不提防一下。

。。

返回红山岭的时候,众人的行速比之来时慢了数倍,不仅是考虑到袁可立身体的原因,装货物的车辆行进缓慢也是主要原因。

从开封带回的银两就有五十余万两,除了李景那批珠宝,沈正把自己在开封的产业几乎全部变卖一光,加上又购进了大量的粮食,棉花,食盐等山上必须的物资,足足装了一百多辆大车。

车辆到了卫辉府,刘洪已经得到李景的来信,早早就把车辆准备好,将所有周王府的马车和车夫替换掉。

从开封至卫辉一路,道路还算好走,但是过了淇县进入山区之后,道路就越来越差,好在高奇接到李景的信后,急命郑玉成带人修缮从淇县方向进山的道路。郑玉成接到命令几乎把全山的劳力全部派上,用了近月的时间总算修出一条可供车辆进山的道路。

饶是如此,等到李景等人回到红山岭的时候,已是十月中旬。

李景离山几近一月,回来之后自有诸多事务要进行处理。

首先,李景和沈正两人同时出面,把山上所有的人召集起来,不为别的,只是告诉大家,李景和沈正两人关系依旧,而且这次更是带回大批的银子和各种物资,让所有的兄弟放心,军饷是有保证的,各种生活物资也是有保证的,只要大家跟着他,不用担心日后所需。

然后李景当着所有人的面清理名册,把所有离山的人的名字勾除。

令李景满意的是,离山的人连五十人都没有,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李景的意料。

经过询问李景才得知,期间高奇和张鳌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终于让那些犹豫不定的人留了下来。

山上的人心稳定下来以后,李景开始处理一些高奇和张鳌等人积攒下来的事务。

经过一年多的磨练,李景处理这些事务已经轻车熟路,仅用半日,便把积攒了一个月的事情处理完毕,看着李景业务熟练,袁可立默默点头。

不过看到李景事无巨细皆要亲躬,袁可立不禁又轻轻摇了摇头。

待李景把诸事处置完毕,袁可立叹了口气道:“你这样是不行的,你就算精力再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候该放权的时候一定要放权。”

李景闻听苦笑道:“先生,我也不想啊,您不知道,山上除了张鳌是秀才出身,也就沈叔识得一些字,剩下的人都是识字有限,让他们按照吩咐做事问题还不大,要是独立做事恐怕就不行了。”

袁可立点点头道:“那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办法么?”

李景摇摇头叹道:“实不相瞒,暂时没有办法,沈小姐那边教教孩子还可以,教这些大老爷们就不大方便了!当初我本想让张鳌来教下面这些人熟读识字,不过你也看到了,山上事务繁杂,沈叔自己根本忙不过来,没办法,我只能让张鳌去给沈叔帮忙。唉,我和沈叔离山一个月,您看张鳌那小子累成啥样?我看了都有些心疼,但凡山上能有几个读书识字的,他怎能累成这样,得!您看,又来了。”

李景话音刚落,便见张鳌带着郑玉成过来。

见二人想要见礼,李景急忙摆手:“你俩就够累的了,别整这些没用的,来!坐下说话。”

说完,李景给两人倒了茶水:“说吧,有什么事情要做。”

张鳌和郑玉成急忙接过茶杯,将茶杯放在一边,张鳌说道:“大哥,是这样,玉成说咱们山里跟外面修了道路,进出是方便了,不是防御起来却困难了,他来是想问问,咱们是不是在山口处修一道护墙?”

李景听后,看了看郑玉成,心道:“这小子安全意识挺强,不错!”

当下便道:“这样吧,我看玉成做事认真,以后建设方面的事情就由他负责。玉成,你觉得哪里需要建设就跟我说,我让张鳌全力配合你,不过我觉得你最好能把需要建设的东西形成图纸,这样一是容易看懂,二来按图建设也省得你各处奔走指点。”

郑玉成挠挠头道:“大哥,兄弟只会干,不会画图。”

李景摇摇头,对袁可立摊了摊手,然后转头对张鳌道:“兄弟,只好劳烦你多出点力,按照玉成的设计,帮他画成图纸吧。”

张鳌点点头。

待张鳌和郑玉成走后,李景对袁可立道:“先生,您看到了吧,不是我不信任他们,也不是不想放权给他们,关键是我手下没有人可用。”

袁可立默默点了点头:“所以你要稍稍改变一下发展的思路,你得招一些读过书的人上山,不然的话,难道你准备靠这些文盲治理你的地盘儿?还是所有的事情都由你自己来做?你总不能等山上的孩子们长大再扩大地盘吧?”

李景忙道:“那自然不会,不过读过书的人怕是不愿上山吧?”

袁可立摆摆手道:“你干嘛非得让他们入伙儿?你应该以书办的名义雇人,要知道这天下多得是吃不上饭的读书人,只要你的价钱合理,他们肯定会有人愿意为你做事。”

“书办的名义?”李景惊讶道。

“当然,办,就是读书人才能办的事,这名字叫起来他们听了顺耳,自然就愿意为你做事,等到他们上山,就算明知道进了匪穴,只要你别打出土匪的名义他们就不会走。对了,你以后一定要记住,你和你手下这些人不是土匪,而是正经人,别动不动就把土匪那一套搬出来,你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匪,别人还能把你看成好人吗?”袁可立说道。

李景闻听顿时恍然,对啊,我干嘛总把自己当成土匪呢?就算咱干的是土匪的事儿,也得让人看着正义凛然,就连宋江那小子在造反时都知道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我居然没想到,这可真是笨得够可以的。

李景看了看袁可立,只见老人家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李景心里泛起一句成语:老奸巨猾。

袁可立上山第一条计策就解决了红山岭缺乏读书人的难题。

接下来数日,李景带着袁可立从红山岭转到老虎岭,又从老虎岭转到万柏山山谷。

第一百二十七章 树倒猢狲散

但是陈老汉很清楚,李景的亲事不是他可以做主的,明眼人都知道,李景是肯定要娶沈正的女儿为妻的,陈老汉当然也清楚。

如果李景看上的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儿,那陈老汉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顾忌,恐怕早就上门提亲了。

不过陈老汉知道自己的身份,他还没有资格去跟沈正提亲。

沈家为红山岭,为李景付出的太多,跟沈家联姻,提亲的人必须要有足够的分量,这样沈家才会有面子。

这样不光沈家好看,李景也会得到不少加分。

陈老汉正一筹莫展之时,一天无意中听沈正私下称呼袁可立袁大人,当时陈老汉一愣,随即狂喜。

袁可立是李景的老师,古人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袁可立是完全有资格为李景的婚姻大事做主的。袁可立是红山岭的军师,沈正又称呼他袁大人,那么这个人的身份肯定是足够的,于是陈老汉就把李景的婚姻大事上压在袁可立身上。

袁可立这时早就知道是沈家为山寨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也知道跟沈家联姻确实对李景和沈家都非常有利。

于是在听到陈老汉的请求之后,袁可立一口应承了下来。

应该说袁可立到沈家提亲,从某些方面来说都是抬举了沈家。

要知道,这可是大明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国策,沈家再有钱,在袁可立这个曾经的朝廷要员的文人面前那也什么都不是。

不过袁可立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他必须要亲自见到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