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493章

明朝大丈夫-第493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帅所言极是,不知大帅选好阅兵的日子了么?”洪承畴忙道。

曹文诏笑道:“呵呵,大帅定在十月二十这一天阅兵,还有三天时间,不知洪帅和卢帅能准备好么?”

洪承畴笑道:“文诏兄,你早回京数日,想必已经安排好了,心里有了把握,不过洪某带兵也有多年,麾下的将士不敢说如臂指使,却也相去不远,三天时间足够了。”

卢象升笑道:“卢某所领之军人称天雄军,自不会被你们比了下去。”

李景大笑:“你们三个一个所领之军为关宁铁骑为班底的大明铁骑,一个号称天雄军,还一个号称洪军,到时大家拭目以待,看看到底谁的部队气势更盛一些。”

曹文诏嘻嘻一笑:“大帅,可有彩头?”

李景笑道:“你想赌什么彩头?”

曹文诏转头看向洪承畴和卢象升笑道:“不知两位督帅想赌点什么?”

洪承畴瞪了曹文诏一眼:“赌什么都奉陪。”

“嘿嘿,咱们几个作赌,自不能赌钱财,传出去让人笑话,这样,咱们就赌一顿酒席,谁输了谁请客!如何?”曹文诏笑道。

“我没意见,建斗兄,你怎么说?”洪承畴道。

“怕了你们不成?赌就赌!”卢象升道。

洪承畴琢磨了一下,忽然笑道:“这个评判之人我建议让高帅担任,大帅跟文诏兄是儿女亲家,保不齐会偏袒,高帅是咱们的主帅,让高帅担任评判,顺便看看他一碗水有没有端平。”

李景苦笑道:“彦演兄,就算我跟文诏兄是儿女亲家,也不会在这件事上偏袒吧?”

“嘿嘿,事关声誉,不得不防,建斗兄,你说是吧。”洪承畴笑道。

“彦演兄所虑甚是,事关声誉,绝不能大意。”卢象升笑道。

李景笑着摇了摇头:“行,那就让高兄弟担任评判。嘿嘿,高兄弟,你这碗水可要端平了,不然的话,以后他们有的说嘴了。”

“呵呵,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不过不要紧,到时我请皇上跟我一起担任评判。”高奇笑道。

“好了,正事说完了,大家也该进宫去看看皇上了,再不去,皇上就该恼了。”李景笑道。

卢象升笑道:“我听说皇上想出京到各地转一转,不知准备什么时候动身?”

李景笑道:“本来打算这个月就离京的,不过咱们检阅部队皇上怎能不在场?因此才没有成行。”

卢象升点点头:“大帅,年前就不要让皇上离京了吧?现在各地官员都在忙碌,要是皇上下去,大家忙于接待皇上,会耽误政务的。”

李景摇摇头,轻叹了口气道:“皇上不容易啊!这些年他费劲心力想要中兴大明,可是大明却是每况愈下,现在开始有了起色,他想下去看看,就让他下去吧。

再说大明有很多臣子从来没见过皇上,若是借着这个机会能见到皇上,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只要不是太过,该接待的就让他们接待一下,也耽误不了什么事情。何况皇上是个明事理的,肯定不会让下面的人围在自己身边,耽误了公务。”

卢象升点点头:“还是大帅了解皇上。”

李景笑道:“呵呵,我之所以了解皇上,是因为我跟皇上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中兴大明。”

卢象升叹道:“是啊,跟历代先帝比起来,皇上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可惜皇上的性格……”

李景摆摆手笑道:“已经是很不容易了,皇上继位的时候还不到十八岁,很多事情并不明白,行事不免有些操切,等发现事情不对劲,应对的难免有些失据。不过这两年,皇上已经稳重了许多。”

卢象升接道:“那是因为皇上的担子被大帅接了去,皇上现在无事一身轻,而且看到大帅把大明治理地越来越好,自然明白跟大帅之间的差距。”

李景笑了笑:“好了,大家去看看皇上吧,晚上咱们就在宫里叨扰皇上。”

“哈哈哈,大帅这可有些抠门儿,居然让皇上请客。”洪承畴笑着说道。

李景笑道:“你们平定陕西和河南的流寇,让陕西和河南重归太平,乃是大明的功臣,皇上肯定会请你们在宫里用膳,你可别像文诏兄上次那样,鼓动皇上到我府里吃饭。”

洪承畴闻言笑道:“我听说过这事儿,好像还有复宇兄和长伯是吧?”

祖大寿和吴三桂忙道:“是,不过我们可请不动皇上,是曹督帅鼓动的。”

“哈哈哈。”众人闻言尽皆放声大笑。

说笑间,李景站起身来道:“走吧。”

这时左良玉忽道:“大帅,末将就不去了吧?”

“怎么?为何不去?”李景奇道。

左良玉道:“末将前些年……”

李景摆摆手:“以前的事情我都说了不再追究,而且你这两年立功不小,权当是将功折罪,皇上必定不会责怪你的。”

轻轻拍了拍左良玉的肩头,李景接道:“昆山啊!你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可是要想成为名将,必须要爱护百姓。要知道,如果没有老百姓支持,我们的吃穿从何而来?兵员从何而来?如果没有吃穿,没有兵员,咱们靠什么去打胜仗?

还有,我听说你在女色方面有些不检点,这方面一定要注意了,要是因为女色影响了你的晋升,可就有些划不来了。”

左良玉尴尬地笑了笑:“是,末将以后一定改了这个毛病。”

李景点点头:“你以前娶的妾室就算了,但是从我颁布法令以后,你算一下自己纳了几房小妾,然后自己到人口土地部找张鳌把罚银交了。”

左良玉闻言忙道:“末将明天就去缴纳罚银。”

李景笑笑:“你不要觉得亏了,其实对你来说是件好事,因为你把罚银交了以后,以后便不会有人再拿你纳妾之事说事。”“多谢大帅开恩。”左良玉忙道。李景笑着摆摆手,带着众人一同往皇宫赶去。一更。…… by:07|13858271 ……>;

第六百六十五章 校场阅兵

第六百六十五章 校场阅兵

第六百六十五章 校场阅兵

左良玉今年四十岁,山东临清人,字昆山,幼时父母双亡,由其叔抚养长大。左良玉虽未上过学,但聪颖过人,自幼习武,犹善弓射,能左右开弓。

左良玉年轻时在辽东从军,由于他武艺高强,加上足智多谋,很快被提拔为辽东车右营都司(营官,相当于营长)。

由于当时国家没钱没粮,当兵的军饷本来就低,还常常几个月拿不到军饷。

左良玉当了军官以后,有一次因为朝廷长时间没有发饷,左良玉带着士兵闹饷,最后被削职问罪。

不过左良玉很快复职,并且被提升为游击将军。

当了游击将军以后,左良玉便学机灵了,闹饷这样的事不干了,跟大明很多将领一样,左良玉也开始干虚报兵员,克扣军饷的事情。

左良玉这么干的目的并非是贪图钱财,因为当时士兵的军饷很低,而练兵是要花钱的。左良玉虚报兵员的人数,甚至克扣普通士兵的军饷是为了多弄些钱训练精兵。

大明很多将领都这么干,像吴三桂,祖大寿等人都这么干过,因为打仗的时候普通士兵基本指望不上,人家就拿那么点军饷,凭什么让人去拼命?

这样的将领大明的军队中有很多,李景掌权以后整肃军队,对这些将领并没有弃之不用,而是大多数降职留用,小部分下狱问罪。

李景之所以这样做倒不是因为法不责众,不敢对这些人下手,而是李景知道大明以前军队的状况,像左良玉,吴三桂这些人并非有意虚报兵员人数,克扣军饷,实在是被军费逼得无奈。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算把这些将领军官全部撤掉,换一批人上来,恐怕还是如此。

李景的解决办法是清点部队人员,裁汰老弱残兵,然后提高士兵的军饷并且足额发放。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又杜绝了将领因自己出钱养兵,容易出现拥兵自重的弊病。

不过相比吴三桂,祖大寿等人,李景掌权后对左良玉的处罚要重一些,降三级留用。因为左良玉做的更过一些,他带兵清剿流寇的时候,还劫掠过老百姓。

实际上这样的处罚还是比较轻的,要不是李景知道当时朝廷迟迟没有拨粮,而左良玉军中的军粮已经无以为继,为防止军队发生兵变分崩离析才纵兵劫掠老百姓,李景就砍了左良玉的脑袋。

左良玉这个人确实很聪明,很快辨明情势,再也没干过类似的事情,而且左良玉这个人打仗确实有一套,在卢象升手下屡立战功。而卢象升对左良玉也很器重,只是因为左良玉处罚期没过,这才没有给他升迁。

这次卢象升带左良玉进京面见李景,给左良玉表功的意图明显,李景虽然没有直接同意给左良玉升职,但是话里的意思大家都明白,李景已经抹了左良玉以前的过错,以后再***功便可以升职。

而这次河套之战,就是左良玉的机会,只要左良玉作战得力,升职是板上钉钉的。

只是左良玉显然不了解李景,听李景要带大家进宫面见皇上,当即出言婉拒了一下,想探听一下李景真实的态度。

对左良玉的小聪明,李景自是心知肚明,不过李景对左良玉也确实有怜才之意,因此出言慰抚并点醒于他,令左良玉彻底安心。

实际上到了李景这个层面,很多时候精力都用在如何平衡各方面权力和利益上面,起用高奇为帅是为了平衡曹文诏,洪承畴,卢象升三人的权力。

同意以后擢升左良玉,一是给卢象升的面子,同时也是默许卢象升建立以他为首的权力圈子,说到底也是为了平衡。

毕竟现在曹文诏的势力实在太大,孙猛的势力也不弱,同为军区都督,如果卢象升和洪承畴没有自己的心腹部下,就无法跟曹文诏和孙猛抗衡,这显然不利于军队的稳定。

当然,不管卢象升还是洪承畴想建立自己的权力班底,都要在李景的默许之下,同样,曹文诏和孙猛的势力再强,也得在李景的掌控之下。应该说,考虑和处理这些事情要比治理国家还难。

好在李景现在的掌控力是没有问题的,而曹文诏和孙猛以及洪承畴和卢象升显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对李景的意图也心知肚明。

……

三日后,京城校场。

由于早就放出风去,京城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一天皇上和李景要阅兵,无数老百姓一大早就聚集在校场周围等着看阅兵仪式。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样的热闹以前是极少能看到的,实际上朝廷已经多年未曾当众阅兵了,以前皇上偶尔阅兵,也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检阅御林军部队,很少有老百姓能看到皇上阅兵。

上午辰时,校场大门忽然打开,随即一众官员簇拥着朱由检和李景进入校场,而校场中数万将士早已严阵以待。

见李景和朱由检进入校场,高奇疾步迎了上来,然后引导李景和朱由检等人走上校场前方的高台。

在高台上站定,李景四下扫了一眼,微笑着点了点头,侧身向高奇问道:“都准备妥当了么?”

“都准备好了,只等辰时三刻一到,便开始阅兵。”高奇忙道。

李景点点头,回身对朱由检道:“皇上暂且稍待,一会儿便开始了。”

朱由检笑道:“无妨,能看到大明如此雄师,朕就算再等一会儿也无所谓。”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高奇说道:“大帅,皇上,时辰已到,可以开始了。”

李景点了点:“那就开始吧。”

高奇闻言,从身后取出一面旗,挥了挥。

此时校场的角落中早有鼓手密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