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480章

明朝大丈夫-第480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荷兰到大明来回一趟几近一年,就算他们效率高,只谈一次就做出决定,那也是明年的事情。然后他们还要选址建造船厂,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起来的。

别忘了,当年孙传庭到山东建船厂的时候,只在荣山卫船厂的基础上改建了一下就用了大半年,荷兰人建一座新厂,没有两三年是建不成的。就是说,等荷兰人的船厂能够造船的时候至少要四年以后。

四年以后,除非大明年年都有大灾,年年都需要花费上千万两银子赈灾,否则总不至于连几百万两银子都攒不下?”

朱由检闻言笑道:“难说,李兄执政这三年花的钱,比我十年花的钱加一起都多,当然,李景这三年挣得钱也比我那十年挣得多。”

“哈哈哈!”李景闻听不由大笑起来。

过了一会儿,李景微笑道:“皇上,你知道么,这两年国家虽然没攒下银子,但是却攒了不少金子。这些黄金已经被我下令铸成金锭,用作储备之用。”

“有多少黄金?”朱由检闻言惊喜道。

“现在国库至少有六十万两黄金。”李景微笑道。

“这么多?”朱由检惊讶道。

李景摇摇头,轻叹了口气道:“皇上,你知道么?咱们大明并不穷,穷的只是朝廷,那些王公贵族,那些士绅地主富商,想尽办法不向国家缴纳赋税。还有那些贪官污吏,动辄几百上千甚至上万的贪污受贿。皇上,咱们大明的财富都集中在这些人的手中。

你以为他们只攒银子么?

我当年查抄那些贪官的时候,光抄出来的黄金就有三十多万两,从福王家中又抄出十余万两黄金。还有去年和今年我们攻占台湾和澳门,从荷兰人和葡萄牙人手中又得了近十万两黄金,这些黄金加一起就有五十多万两。

而这两年我还让人通过一些途径兑换了一些黄金,现在国库至少有六十万两。

前些日子孙猛来信,从吕宋又得了十多万两黄金,不日就会运回国内。等这批黄金运回国内,我们的黄金储备能达七十万两。”

“七十万两黄金,那就是七百万两银子啊!”朱由检惊叹道。

“呵呵,其实,大明的白银储备还有两千多万两,我们行纸钞就是根据这两千万两白银行的,因此这两千万两白银是不能动用的。”李景笑道。

“李兄,你真有本事,咱们大明历代先帝,也从没积累过这么多钱。”朱由检叹道。

李景微笑着摇了摇头,随即轻轻叹了口气道:“皇上,其实当年太祖皇帝行大明宝钞路子是完全正确的,惜太祖皇帝不知道行宝钞应该跟国家储备的银子相对应,至令大明宝钞泛滥,最终不被百姓所接收。要是当年太祖知道储备白银,到今天咱们大明国库的白银恐怕要堆积成山了。”

“是啊!太祖皇帝雄才大略,唯有这一点确实没有做好。”朱由检也叹道。

李景点点头:“所以,我们要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能重走前人错误的路。”

朱由检轻轻叹了口气道:“李兄,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了,光一个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走前人错误的路,这个想法便跟其他的官员完全不同。

那些官员是什么样呢?他们只知道抱着祖宗的成法,不敢稍有违背,却不知前人的做法很多都是错的,他们继续按照前人的路子走,自然是越来越不收拾。”

李景微笑道:“皇上,我能明白这个道理全靠节寰公的教诲,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先生看出来的,他又把这些东西教给了我。我呢,唯一的优点就是胆子大,什么事情都敢干。”

“那不叫胆子大,那叫勇气,你有勇气挑战陈规陋习,换做别人就算知道问题所在,也没有那个勇气去做这些事。”朱由检连连摇头道。

李景微笑着摆了摆手:“不说这个了。皇上,晚上赐宴让宫里安排一下,我回内阁处理点事情。”

“晚上你不参加赐宴么?你不来,那我跟他们说啥?”朱由检急道。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是大明的皇帝,没人敢说你说的不对。恩,这样,我派人到科学院去把那些外国的科学家请来,还有汤若望等人也请来。让这些人给德包尔等人来个现身说法,这样你就轻松多了。”李景笑道。

“你真的不参加赐宴?”朱由检急道。

李景摆摆手:“公事谈的差不多了,细节方面的事情我安排人跟他们谈,至于赐宴是你作为大明皇帝给他们的荣耀,我就不参加了,免得他们问我公事。”

顿了顿,李景接道:“如果他们跟你提起公务,你就按照我刚才说的思路跟他们谈,另外,我觉得赐宴前他们会给你敬献国礼,不管送什么,你都收下,等他们的人回国的时候,咱们再根据他们送给你的礼物的价值给他们的国王回礼。”

“好的。”朱由检道。

猛然间朱由检觉得不对,急忙问道:“按说他们应该在今天觐见的时候敬献国礼的,怎么会在晚上赐宴的时候才献礼呢?”

李景笑了笑:“这些荷兰人还是有点小聪明的,其实刚才觐见的时候他们就带了国礼,你看到德包尔身边站的那两个人手里捧的盒子么?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那就是国礼。

而且我怀疑那是荷兰国王让德包尔送给你我的,是当时的情况国礼只能献给皇帝,德包尔一时不知怎么办,因此就没献出来。你知道我刚才为什么不出宫送他们么?我是不想给他们机会给我送礼。”

“哦。”朱由检轻轻点了点头。

“皇上,我还是那句话,你永远是大明的皇帝,你是大明的象征,这一点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自我而下都要维护你的威严。任何有损皇上威严的事情,都绝对不允许出现。”李景接道。

“多谢李兄。”朱由检道。

李景摆摆手笑道:“皇上,咱俩之间***,你是大明的皇帝,我是大明的臣子,维护你的尊严就是维护大明的尊严,同样也是维护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尊严。论私,咱俩是亲家,我还是你的堂姐夫,咱俩是不折不扣的一家人。你跟我说这句谢谢,是自己见外了。”

“呵呵,李兄说的是,对内咱俩是一家人,对外,咱俩更是一家人。”朱由检笑道。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这句谢我还是奉还给你。”李景笑道。

说着,李景站起身:“皇上,我要跟方程和顾秉有交代一些事情,这就回去了。”

朱由检轻轻点了点头,知道李景要跟两人交代军火贸易和商业贸易方面的事情。

想了想,朱由检站起身道:“李兄,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你要注意身体,做事不要太拼命,大明离不了你的。我听说小九派人到武当山请了位很有名的道长,想让你练些养生养气的功夫,我看你抽时间见见那位道长。”

李景轻轻点点头。小九派人到武当山请了位道士李景是知道的,是这几个月来李景诸事缠身,哪有时间去见那位道士,更没有时间去练什么养气的功夫。轻轻拍了拍朱由检的肩头,李景笑道:“行,等蝗灾的事情忙完了我就见见那位道长。”。。。

;小;说;来;源;:;燃;文;书;库; ;w;w;w;.;7;7;4;b;u;y;.;c;o;m;

第六百四十九章 掳掠漠北

水云榭,李景已经很久没来钓鱼了。

这一日,高奇见李景有暇,便请李景到水云榭钓鱼赏荷。

见高奇一脸喜色,李景知他必有好事相告,何况自己难得有暇,钓钓鱼,赏赏荷正好放松一下,因此欣然同意。

只是刚到水云榭,李景便是一怔,不知何时在水云榭北面的水面上又起了一座阁楼,楼阁与水云榭之间有廊桥相通。

李景远远驻足观看了一会儿,不由轻轻摇了摇头:“虽然这座阁楼的造型跟水云榭还算相配,是从水云榭再看不到北面的景致了,这阁楼建的大煞风景啊!这谁建的阁楼?”

“是两位夫人找人建的,说您在这里休息的时候一旦有公务,以到阁楼处理,这样就不用来回跑了。”高奇笑道。

李景闻听不由连连摇头:“说的好听,其实就是给我休息用的,这不胡闹么!为我一个人方便,破坏了这么好的景致。”

高奇笑道:“依我看,还是夫人说的有理,从这里到内阁衙门要走好几里路,有了这座阁楼,您在这里就以处理公务,那就方便多了。”

李景摇摇头:“劳民伤财啊!”

高奇忙道:“这是夫人自己出钱建的,没用公家一分银子。”

李景点点头,忽然问道:“对了,建这座阁楼好像没用多长时间?不然的话我不能不知道。”

高奇笑道:“呵呵,为了不惊动您,所有的造型雕刻什么的都是在外面准备的,连油漆都是提前刷好的,工匠来了就是搭建,没用三个月就完工了。”

李景笑了笑:“真是用心良苦啊!行了,建都建好了,我还能说什么,走,咱们去看看。”

走了几步,李景忽道:“你今天不会就是想让我来看这个阁楼的?”

高奇笑道:“看阁楼只是顺便,主要是有个好消息想告诉您。”

“哦?什么好消息?”李景奇道。

“曹诏那边传来捷报,曹诏率领大军从漠北的蒙古部落那里掳掠牛羊无数,保守估计能有五十万只羊,数万头牛。另外还俘虏了上万蒙古人,现在孙虎头和祖大寿正押着俘虏和牛羊往回赶。”高奇笑道。

“什么?五十万只羊?还有一万多俘虏?”李景闻言不由一惊。

高奇笑着点头:“是啊,曹诏率领两万轻骑,直扑漠北蒙古数个部落的老巢,蒙古人猝不及防,被曹诏歼灭大半。

幸亏曹诏此行不以歼敌为目的,打败蒙古人后便开始掳掠牛羊,不然的话,归化以北的几个蒙古部落就要被曹诏给平了。”

“呵呵,还想怎么样,蒙古人有几个一万人?想必这些部落也是元气大伤,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别的部落吞并。”李景闻言笑道。

高奇笑着点头,过了一会儿方道:“大哥,曹诏第一批就送回来这么多牲畜,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得好生琢磨琢磨如何分配。”

“是啊,这么多牛羊,够几十万人吃一个多月的,无论如何也不能一次性宰杀,吃不完就浪费了。这样,这批牛羊先安置在归化暂养,由后勤部负责统一分配。”李景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高奇说道:“大哥,我是这么想的,这批牛羊一部分拨给各大军区,另一部分卖掉以充军饷。”

李景摇摇头笑道:“这么多牛羊,就算是一成那也有几万只,一下子卖这么多牛羊会对肉价造成极大的冲击,要知道归化的蒙古人的收入全靠出售牛羊,要是肉价大跌,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不是什么好事儿。”

“是咱们今年的军饷恐怕要接济不上了。”高奇忙道。

李景摆摆手道:“实在不行,就从景记钱庄把那些商家的存银借来增纸钞,几百万两问题还是不大。”

高奇忙道:“这能行么?一旦商家挤兑银两,景记钱庄怎么办?”

李景笑了笑:“不要紧,咱们的国库还有六七十万两黄金呢!不行就给他们黄金。其实只要咱们不走漏风声,那些商家不知道咱们从景记钱庄借贷行纸钞,他们是不会去挤兑钱庄的。”

(注:明朝时期是银本位制,货币是白银而不是黄金。)

“这些事情我是不懂的,大哥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实在不行,就拖欠两个月军饷,要是出事就拿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