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474章

明朝大丈夫-第474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米铺,李景命小五安排几名侍卫看守米铺,然后带着众人直奔孔庙。

其时全国有孔庙多座,但是只有曲阜的孔庙乃是祭祀孔子的本庙。

曲阜的孔庙历经多个王朝扩建,规模之宏大,直逼皇宫。

孔庙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一里有余,宽五十余步,内有殿、堂、坛等建筑一百余座,房屋四百余间,门坊五十余座,御碑亭十余座。

孔庙原本是家庙,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将他居住的三间小屋改造成庙堂,由孔氏族人供奉。直到汉高祖刘邦亲临曲阜祭孔,孔庙开始由家庙向国庙过渡。等到后世帝王开始给孔子后人加封官爵(汉平帝元始元年,封孔子后裔为褒侯),并开始隆重来曲阜孔庙进行祭拜,孔庙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庙。

作为国庙性质的孔庙,全国只有曲阜的孔庙和北京的孔庙。

明朝时期,由于皇帝难得离京,因此只能在北京的孔庙进行祭孔,而曲阜的孔庙则由衍圣公代表皇帝主持祭孔。

李景虽然取缔以儒家思想治国,但不代表李景不尊重孔子,到了孔庙,李景自然要祭拜一番。

孔庙自有官府派人守护,但是小五亮出腰牌之后,侍卫便接管了孔庙的防务,随即李景和朱由检便进了孔庙。

孔庙建筑众多,但只有大成殿才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大成殿唐时称文宣王殿,宋徽宗时改称大成殿,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意。

大成殿高八丈有余,阔十六丈,纵深八丈,四周廊下环立二十八根石雕龙柱,均为整石刻成,高两丈,径两尺八寸,为明弘治年间徽州工匠雕刻而成。前檐十根深浮雕龙柱,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雕刻玲玲剔透,龙姿栩栩如生,无一雷同。两山及后檐十八根八棱石柱为云龙浅雕。整个大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画栋,气势雄伟,规模比之皇宫的皇极殿亦不遑多让。殿内正中供有孔子塑像,左右为颜子(颜回),曾子(曾参),子思(孔子嫡孙)和孟子的塑像,称为“四配”。

。。。。。

第六百四十一章 圣人面前坐

两侧是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和朱熹等人的塑像,称之为“十二哲”。

李景和朱由检带着众人进了大成殿,在孔子的塑像前上了三炷香,然后恭恭敬敬地跪下郑重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接着又在四配和十二哲的塑像前恭恭敬敬地上香行礼。

当然,无论李景和朱由检的礼仪如何恭敬,从祭孔的角度来说实在是草率至极。

只是李景是很少讲究那些仪式的。李景认为,只有心里尊敬才是真的尊敬,只有领会孔子思想的真谛,才是真的尊敬。

至于明面上满口仁义道德,背后却行那不仁不义之举,完全违背了孔子的教诲,花样搞得再多也是无用,甚至以说是亵渎了孔子。

行过礼后,李景和朱由检在孔子塑像前的蒲团坐下闭目养神。

没过多久,马五带着手下及一众兵丁匆匆进了大殿。给朱由检和李景行过礼后,马五说道:“大帅,曲阜知县已押解殿外,孔胤植马上就到。”

李景点点头:“让你的人和士兵退出殿外,莫要亵渎了圣人。”

马五闻言,从手下手中接过一摞账册,然后挥手令手下和士兵退出殿外。

将账册交给李景,马五转身和小五等侍卫肃立在李景和朱由检的身后。

李景回头看了看马五,笑了笑道:“拿个蒲团过来坐在我身边,你站在我和皇上身后算怎么回事儿?要是传出去当朝二大员给我和皇上当侍卫,不定又要怎么说我和皇上了。”

马五摇头笑道:“我一个大老粗,大字不识一箩筐,怎敢同皇上和大帅一样在圣人面前就坐?您还是饶了我。”

朱由检笑道:“马五爷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居然也会尊重孔圣人,真是难得。”

马五笑道:“皇上取笑了,马五便是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不敬圣人。”

李景笑着摇摇头,拿了一本账册交给朱由检,自己又打开一本账册仔细看了起来。

一本账册未及看完,便听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便听一人喝道:“李景,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在圣人面前就坐。”

李景放下账册,抬眼看了看来人,只见来人年约四十五六岁,身着蟒袍玉带,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李景笑了笑,知道定是孔胤植无疑。

(注:此前笔误,孔衍植应为孔胤植,孔胤植是为了避雍正的讳改为孔衍植。)

见孔胤植进殿,李景慢慢站起身来,笑着问道:“这里坐不得?”

孔胤植冷笑道:“这里乃是圣人之神位,你对圣人如此不敬,真是枉为当朝首辅,更愧对节寰公的教诲。”

李景微笑道:“你说我愧对节寰公的教诲?”

猛然李景脸色一变,将手中账册摔向孔胤植,厉声斥道:“看看这里面记的什么?你张口圣人,闭口圣人,身为衍圣公,自诩是圣人的后人,整日仁义道德,就做出这样的事情?你愧对的是谁?”

孔胤植接过账册翻看了一下,脸色突然大变,随即争辩道:“本公焉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你这是诬陷本公。”

李景冷笑道:“是吗?你的意思是这些事情不是你做的?那我问你,这些事情都是谁做的?”

孔胤植怒道:“李景,你自掌权以后,排挤打压读书人,更于报纸之上大肆抨击儒家学说,现在又编制罪名诬陷本公,你是何居心。”

李景摇摇头,冷笑一声:“孔胤植,我真的很佩服你,当此时节,你居然还不认罪,你也不想想,我若无人证物证,怎会派人拿你?”

突然,李景大喝一声:“来人!”

小五转身来到李景面前,躬身说道:“在!请问大帅有何吩咐。”

“把曲阜知县押上来。”李景沉声说道。

小五回身转向殿外,大声喝道:“将曲阜知县押进来!”

随即殿外两名侍卫将曲阜知县押了进来。

曲阜知县孔胤恩,孔氏族人,孔胤植族兄,万历四十年中举,此后四次进京参加会试都未考中进士,遂放弃参加会试,于崇祯二年被孔胤植荐为曲阜县主簿,崇祯六年又在孔胤植的举荐下担任曲阜知县。

(注:明朝以前曲阜知县由衍圣公兼任,属于世袭官职,到了明朝洪武七年以后改为世职官职,由衍圣公从孔氏族人中挑选进士或者举人或者贡生担任曲阜知县,级为正六。

另外曲阜知县属于世职知县,例不升转,没有大罪,轻不参革,因此任期都比较长,普通知县一任为三年,最多干两任就必须调任他处任职,但是曲阜知县的任期一般都在十年以上。)

孔胤恩年近六十,别看年纪不小,动作却极为麻利,进了大成殿,见孔胤植对面一人肃然而立,冷眼看着孔胤植,知道必是李景无疑,当即快行两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叫道:“下官孔胤恩参见首辅大人!”

李景看了看孔胤恩,冷笑一声:“孔胤恩,你当得好知县,兖州府一共为曲阜拨下七万石赈灾之粮,我问你,其中的五万石粮食哪里去了?”

孔胤恩闻言脑门上的汗刷地一下流了下来,不住磕头道:“下官该死,请大人开恩。”

李景哼了一声:“你倒是个明白人,知道狡辩没用,是你早干嘛了?都察院派人下来的时候你怎么不认罪?是不是觉得你是孔家的人,是衍圣公举荐的,别人就不敢动你?

是了,有衍圣公这棵大树给你挡风遮雨,你连山东布政使的命令都不大理会,连兖州知府都不放在眼中,你以为只要抱住衍圣公的大腿,就没人能动得了你。是?”

“下官该死,下官该死。”孔胤恩不住磕头道。

轻轻摇了摇头,李景默然看着孔胤恩道:“我真不明白你是怎么想的,五万石粮食,至少价值七万两银子,是你却只得了两千石粮食和三千两银子的好处。你担着身家性命的危险却连一成的好处都没拿到,你是猪么?连这么简单的账都不会算?”

听李景连自己贪墨了多少钱财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孔胤恩额头的汗水更是潸然而下,磕头如捣蒜,不住说道:“大人开恩,大人饶命。”

李景冷笑一声:“饶命?我若饶了你,如何对得起曲阜的百姓?孔胤恩,我这么跟你说,你的命肯定是保不住的,你要不想受苦,还是痛痛快快地把事情说清楚。”

孔胤恩闻言,抬眼看了看孔胤植。

李景见了冷笑道:“你莫要看他,他自己都自身难保,你就别妄想他为你求情了。”

孔胤植听了忽然笑道:“李景,本公乃先帝钦命的衍圣公,级还在你之上,你有何权力查办本公?”

“哈哈哈!”李景闻言大笑,转身看向朱由检道:“皇上,他说我没权查办他。”

朱由检听了笑了笑,缓缓站起身来:“孔胤植,莫说是你,便是福王犯法,兴国公也照样将他法办,难道你的级比福王还高?”

“皇,皇上?”孔胤植见了,疑惑地问道。

“正是朕。”朱由检道。

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朱由检笑道:“看着不像是?”

孔胤植闻言再无迟疑,急忙跪地:“臣孔胤植参见吾皇万岁。”

朱由检摇摇头:“孔胤植,你知道么,为了筹措这批粮食赈灾,国库的钱都花光了,国家连用兵的钱都没有了。你枉为圣人之后,竟然于国家危难之际侵占赈灾之粮。”

孔胤植忙道:“启禀皇上,臣真的没有侵占赈灾之粮,臣实不知此事。”

李景闻言对孔胤恩道:“孔胤恩,我问你,那五万石粮食现在哪里?不要告诉我你不知道。”

“在,在孔府。”孔胤恩忙道。

李景转头看向孔胤植微笑道:“孔胤植,你还有何话说。”

孔胤植摇摇头道:“在孔府不代表这件事就是本公做的,孔胤恩,本公问你,这五万石粮食是本公跟你要的么?”

“不是,是府里的管家跟我要的。”孔胤恩忙道。

“李大人,你听到了么?是我府里的管家跟孔胤恩沆瀣一气,侵占灾粮,跟本公没关系。”孔胤植微笑道。

李景微笑道:“就是说所有的这些事,都是你府里的管家干的,你不知情是?”

“正是!”孔胤植道。

李景点点头,对马五说道:“派人把孔府的管家抓来。”

“是!”马五应声说道。

见马五要出殿,李景又道:“等一下,既然是到孔府抓人,那就一并把那些犯了事的孔府子弟全部抓来,要人证物证俱在,铁证如山的,省得跟他们废话。”

“李大人,我孔府子弟又干了什么事情你要抓人?”孔胤植闻言大急,急忙叫道。

李景笑了笑道:“反正你也不知情,只管看着便是。”

顿了顿,李景又道:“本来我打算你招了以后,对你族中子弟那些小小不然的事情就不追究了,不过你既然不知趣儿,那就莫要怪我不客气了。”孔胤植闻言张了张嘴,一时无言。孔府犯案之人早就在马五手下的监控之下,李景来了以后,马五更是命人严密监视这些人,此时得了李景的命令,马五开始传令拿人,一时间孔府上下鸡飞狗跳,没一会儿,便有二十余个孔府子弟被抓了回来。。。。

第六百四十二章 青天大老爷

见人犯带到,李景笑着对孔胤恩说道:“孔知县,来,今天我陪你审案子。”

小五闻言,当即命人搬来桌椅。

李景伸手示意了一下,朱由检笑了笑和李景并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