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348章

明朝大丈夫-第348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从良以后,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再去当妓女。”

听宗超比喻的粗俗,李景不由莞尔。

见李景面露微笑,宗超顿知自己这个比喻太过粗俗,一时间神情颇有些尴尬。

李景见状笑

了笑:“比喻的很恰当,接着说。”

骆养性也跟着笑道:“老骆是个粗人,你要用文绉绉的比喻,老骆还听不懂。”

宗超冲李景和骆养性抱了抱拳,然后笑着接道:“但是这些人毕竟是郑芝龙的部下,郑芝龙要让他们继续当海盗,这些人只能跟着。

但是郑森要是留在泉州,那就不同了。

看到郑芝龙的儿子不走,换成谁都会想:你儿子都不愿当海盗,我们凭什么舍了官军的身份跟你当海盗?

只要有人心里这么想,这些人就会产生矛盾,这样郑芝龙的部下就不好带了,到时只要我们能在海上小胜郑芝龙几仗,这些人就可能分崩离析。”

骆养性沉吟了一下道:“我军水师刚建不久,舰船更是远远不及郑芝龙,打打清军那样的水师部队勉强可以,对上郑芝龙,恐怕……”

宗超笑了笑道:“所以,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把李国助和钟斌拉拢过来,这二人手下都有不少战船,而且他俩熟知郑芝龙的战法,再加上我们的武器远比郑芝龙所部犀利的多,在海上小胜郑芝龙几仗并不为难。”

骆养性闻言默默点了点头。

宗超笑着接道:“至于把李国助和钟斌拉过来也不是难事,李国助跟郑芝龙有仇,钟斌胆小怕事且见利忘义,只要我们拔了郑芝龙在泉州的根基,再许给他们官职,他二人必定归顺。

现在就剩下说服郑森留在泉州,只要郑森能留在泉州……”

这时,李景接口说道:“其实我们也不是非要让郑森留在泉州,郑芝龙也不可能把儿子留在泉州,另外我觉得郑森眼下也没有胆子违抗郑芝龙的命令。

我们的目的是分化郑芝龙的部下,所以我们只需要他不跟郑芝龙造反即可。只要郑森能表明这个态度,同样能起到分化郑芝龙部下的作用。”

骆养性想了想道:“如果只是让人给郑森传个话,倒是可以传到,可郑森知道朝廷要对他父亲动手,能不告诉他父亲么?

如果郑森告诉郑芝龙朝廷要对付他,郑芝龙有了防备,再想对付他恐怕就难了。”

李景点头笑道:“骆兄顾虑的是!所以我们绝不能事先告诉郑森,必须得在我们动手

以后再告诉他。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一旦我们开始对郑芝龙动手,郑芝龙必定严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这时外人将很难靠近他们,因此我们必须提前把人安排在郑森的身边。”

骆养性闻言轻轻点了点。

沉思了一会儿,骆养性说道:“大帅说的极是,不过提前在郑森的身边安插人手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郑芝龙仇人无数,他不会随便让陌生人靠近自己,同样,也不会让陌生人接近自己的儿子。

其实安全部的人在郑家也不是没有安插了人手,但这些人都属于郑家最外围那一拨的,别说内府,就连外府都进不去。由此可见,郑芝龙防卫之严。

另外,国安部的人想跟郑森接触其实比跟郑芝龙接触还难,因为跟郑芝龙打交道的除了官面上的人,主要是商人和海盗,这些人跟郑芝龙一样,基本都没什么学问,安全部的人冒充一下商人和海盗,也不是没有机会见到郑芝龙。

可郑森在郑家并不怎么管事,除了郑家最亲近的人,很少跟外人接触。

而且郑森是监生,是入过太学的,老师更是钱谦益这样的大儒,安全部的成员主要来自于锦衣卫,这些人哪个读过都没读过,如何能跟郑森搭上话儿?

尤其郑森只有十六岁,除父母长辈外,接触的人大多是跟他年纪相仿佛的同窗学友,安全部上哪找一个年龄跟他相当,并且有学问的人?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跟郑森接近并且得到他的信任,没有学问是不行的,甚至人品不好也是不行的。”

李景和宗超闻言同时点了点头。

顿了顿,骆养性忽然问道:“大帅,您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对郑芝龙用兵?”

李景笑道:“我估计孙猛和孙传庭等人准备好,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大军行至福建还得一个月,也就是说,你有两个月的时间安排人潜入到郑森的身边。”

骆养性点点头:“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了,我这就从学堂里挑人。”

李景微笑着点点头:“骆兄,你现在虑事也越来越周密了!我原以为你想不出办法的,没想到你居然能想到从学堂里找人。看来,这件事交给你一点没错儿。”

<;

br/>;骆养性笑了笑道:“卑职这点微末道行哪里及得上大帅?大帅想必是早就想到该怎么做了。”

李景摇头笑道:“我倒没有你说的那么厉害,不过我确实想到怎么去接近郑森。

你刚才有句话说的不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郑森既是钱谦益的学生,必好诗文,我们只需安排一名工于诗文的年轻人至泉州,郑森必会与之见面。”

骆养性闻言连连点头,随即接问道:“大帅可有合适人选?”

李景摇摇头:“并无合适人选,要知道这个人不光要懂诗文,还得师从名师,最好能跟钱谦益扯上一点关系,最关键的是不能怕死。”

宗超闻言忽然笑道:“我觉得这个人只要能满足两个条件即可,一是工于诗文,二是不怕死,至于跟钱谦益扯得上关系的老师,我们完全可以给他安排一个。”

“哦?我们给他安排一个?安排谁?”李景奇道。

宗超笑了笑道:“环中公。”

“袁伯应?”李景疑惑道。

“是!环中公诗文韵致甚高,与钱谦益,刘理顺,方以智等人多有唱和,钱谦益曾盛赞环中公:‘负文武大略,博雅好古,登高能赋,可为大夫。’”

“哦?我倒是不知伯应兄跟钱谦益之间还有诗文来往。”李景笑道。

宗超闻言一怔,猛地想起李景对钱谦益十分地不待见,自己跟李景说袁枢跟钱谦益之间有诗文往来,怕是李景会觉得自己在打袁枢的小报告。

袁枢是袁可立的儿子,深得李景器重,李景要是认为自己在打袁枢的小报告,只怕自己前景不妙。

想了想,宗超忙道:“环中公雅擅丹青,更喜收藏,钱谦益也有此爱好。环中公在诗文方面的造诣甚高,而钱谦益乃是大明文坛的领袖,因此他们之间有诗文往来并不奇怪。”

李景闻听,笑着点了点头:“我知道伯应兄喜欢画画,倒是没注意他还喜欢收藏,等伯应兄回京,我跟皇上讨几幅前人的名画送他。”宗超笑道:“环中公要是知道大帅跟皇上讨画送他,心中必定感激。”李景摆摆手:“伯应兄随我多年,从未跟我提过什么要求,就连官职都被先生压着不让晋升,我送他几幅画,不过是聊表心

意而已。”

第四百七十五章 纵火焚船

在福州,郑芝龙的部队主要在长乐和福清两县,长乐县是福州东面出海的门户,而福清县则是福州从南边出海的咽喉。

最后,郑芝龙的力量主要安排在厦门和金门。

当然,这几个地方安置的舰船和部队并不是郑芝龙全部的力量,郑芝龙拥有舰船上千,就算平均安置在这几处所在,每处也是两百多艘船,停放两百多艘船,这几个地方哪里有这么大的码头?

郑芝龙停置在这些地方的是他的主力战舰,每船拥有数百士兵并且安置有三十多门火炮的主力战舰。

而且即便是主力战舰,郑芝龙也不可能全部留在家里,他是海盗出身,不可能把舰船放在码头等着腐烂,要是不出去干点业务,怎对得起他的职业?就算不出去打劫,也得去收点保护费啥的。

实际上,郑芝龙大部分力量是安置在沿海各个岛屿以及在海上巡游。

郑芝龙虽说是海上的霸主,东南沿海都是他说了算,可要说海上再没有别的海盗是不可能的。在东南沿海有无数支小股海盗,这些海盗有些是郑芝龙懒得去消灭(规模太小,只有一两条船,翻不起多大浪花,而且在海上逮他们太过费劲),有的则是不想去消灭,要是都消灭了,他怎么去收商船的保护费?

但是不消灭是一回事儿,在海上巡游是另一回事,这就像一头猛兽,总要在自己的领地巡视一样。

其实李景的注意力也主要集中在这些遍布海上的岛屿上面。

毕竟不论是泉州也好,福州也好,还是厦门也好,都是在陆地作战,在陆地作战,李景的胜算是百分之百。

因为海盗们使用的武器是刀,而李景的部队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加步枪,而且为了保证胜利,李景特意从曹文诏那里调回三千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其中还有一千骑兵,这要打不赢,恐怕不用李景处置,孙猛和陈大虎还有刘二愣以及他们下属的官兵全部都得投海自杀。

李景最担心的是孙传庭的水师部队。

虽然水师部队同样使用火器,可海上作战不同于路上,在陆地上为了防止敌人偷袭,可以在营地周围点燃篝火照明,在海上怎么点火?

要是在自己的船上点火照明,照亮的范围有限不说,那不等于是告诉敌人自己的位置,等着人家偷袭么?

李景可是知道郑芝龙最善于纵火焚船的,几次跟荷兰舰队作战,以及跟刘香等人作战,郑芝龙就是用这一招多次打败了敌军。

而对孙传庭威胁最大的就是东南沿海密密麻麻的岛屿。

因为谁也不知道郑芝龙的舰船会躲在哪个岛屿伺机偷袭。

孙传庭训练的水师部队,勉强能够在海上作战的只有三千人,大小船只只有四五十艘,而且还得留一部分人看家,能派出去的顶多两千多人三十来艘船,李景根本损失不起。

铺纸研磨,李景根据宗超提供的资料,先在纸上粗略画了幅地图,然后把那些大大小小的岛屿标了上去。

有了草图之后,李景开始精心计算各个岛屿的位置,以及岛屿之间的距离,然后重新画图。

如此,经过多次计算以后,终于画出一幅李景认为最贴近实际情况的地图出来。

(中国古代绘制的地图方位并不固定,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比较多。到了明朝,朱元璋曾制过《大明混一图》,这个图是以北为正方向。

而到了明末,具体的说应该是利玛窦来到大明以后,西方先进的经纬度制图法开始传入我国。

这一方法是主要是通过观测北极星的高度测量地球维度,绘制地图时以经线方向作为定向基础,并以北为正方向,以后绘制地图基本都遵循这一制图规范。

因此,李景采用后世的制图方法并不突兀,也能够被大家接受。)

放下笔,李景揉了揉手腕,又看了看刚才描绘的几副地图,随即轻轻叹了口气。

在茫茫大海上,寻找目标靠平面地图是不行的,最好是用航海图,可惜郑和下西洋时描绘的航海图早已不知去向,大明现在能够绘制航海图的人才少之又少,而李景并不会绘制航海图。

另外,李景知道,现在海上航行确定方向和位置使用的仪器一是指南针,再就是罗盘(星盘),但是指南针太简陋,并且只能确定方向,星盘由于船只在海上不稳定,得出的数据也非常不准确。

确定航

线和位置最简单也最实用的仪器其实是六分仪,不过现在六分仪还没有人发明出来,李景也不会制作六分仪,连道理都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六分仪可以测量某个时间太阳或者星星与地面的角度,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