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33章

明朝大丈夫-第33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了各路土匪投靠,李景手下已有五百余名土匪,并且各个都是年轻力壮,年老的全被李景打发去开荒种田去了。

年关将近,孙猛带着陈二壮等人押着银两等物资回到山上,李景大喜,带着山上的土匪们下山迎接。

孙猛见李景亲自迎接,急忙翻鞍下马,抱拳道:“大当家亲自迎接,兄弟岂敢担当。”

“当得,当得,你一身可系着咱们山寨上千口人的身家,我前来迎你乃是理所当然。”李景把着孙猛的手臂笑道:“来,来,来,我给你引见几位新来的兄弟,这些日子你不在山上,咱山寨可是又添了两百多位兄弟。”

李景拉着孙猛,给他引见了下近日拉着队伍入伙儿的几个土匪头子。

见孙猛顶盔贯甲,明显是官军的头目,却对李景十分恭敬,新来的土匪们心中纳罕,不知这位新当家的到底是什么来头。

当听了李景的介绍后,才知道原来孙猛也是李景的手下。众匪心中不免暗自佩服李景的手段,竟然把官兵都收拢了,更觉得自己投靠李景,这步棋没走错。

李景带着孙猛等人,一边寒暄,一边缓步上山。

见山上房舍修缮一新,孙猛笑道:“呵呵,看到山寨如此兴旺,俺打心眼里高兴。尤其是大当家的威名,现在郑州城里的官兵可是十分仰慕啊。”

“郑州城的官兵仰慕我?是惦记着准备剿我吧?他们是兵,我是匪,被他们惦记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看来我这贼名越响,官府就越要惦记着我。”李景笑道。

“嘿嘿,他们敢?别的地方不敢说,就说郑州城里的官兵,若不是大当家的从他们手里买东西,他们连年都过不下去。现在这些家伙都念着大当家的好呢,有的还想来山上投奔大当家的呢。”孙猛笑道。

“咦?有这事儿?说来听听。”李景奇道。

“大哥,你不是要我从官兵手里买军械么?你猜咱们这次买了多少家伙?”孙猛笑道。

“多少?”李景问道。

“大概有五百把刀,两百多张盾牌,三百多支枪,长弓一百多张,鸟铳一百多支,还弄了不少火药和铅丸,就连铠甲也弄了四百多套。不过破旧的居多,有些刀枪都生锈了。”孙猛笑道。

“哈哈哈,你这是把郑州城的武库给买空了吧。”李景大笑道。

“嘿嘿,武库基本上是空了,连官兵自己用的家伙都卖给咱们了。”孙猛笑道。

随即孙猛将这次购买军械物资的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福叔找到孙猛以后,便把李景的意思告诉孙猛,一是让孙猛想办法联系人跑官,二是想法子找官兵买军械。对于跑官孙猛倒是不太在意,但是对于李景交代的购买军械一事孙猛却极为上心。

只是孙猛是个粗人,哪里知道怎么找人做买卖,但是他粗人自有粗人的办法,孙猛找了十几个自己比较熟的官兵,每人给了十余两银子,直接就把他们的武器家伙全部卸了下来。

这些当兵的已经有日子没有发饷了,正愁这年怎么过呢,一见这么多银子,哪里还在乎什么打仗的家伙,得了银子便开始置办年货。

没想到这一下歪打正着。

这些个士兵大包小包的置办年货,怎么可能不被发现?

有看到他们购买年货的士兵不免开始疑惑。这些家伙哪里弄的银钱置办年货。

再一看,狗日的,当兵吃饭的家伙全没了,这不是卖了换钱过年还能是什么。

当即便有士兵询问他们是谁购买的刀枪军械,让他们帮自己也把军械卖了过年。

这些士兵都是一个槽子里刨食的,相互之间的家底都十分清楚,自己过不去年,别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当下也不管孙猛要他们的军械做啥,带着一群士兵便去找孙猛。

第四十三章 青楼

孙猛弄了几十件军械后,正琢磨怎么从别的士兵手里再买一些武器,忽见数十名士兵齐来找他卖军械,顿时大喜过望,也不说价格就准备照单全收。

幸好有福叔在旁,急忙拉住他,说按他给的价钱,这么多军械只怕要近千两银子才够。

孙猛这才惊醒,要是花这么多钱只买百十来件武器,只怕在李景那里说不过去,于是便询问福叔该如何定价。

福叔跟随沈正多年,做生意的头脑那是有的,当下便对孙猛说,这些当兵的都是过不去年了,只要价钱别差太多,他们决不会讨价还价。

随即两人商议了一下,给各种武器定了个价格。

不用说,要是按福叔的定价,那价钱肯定是低得不能再低了,不过孙猛念在同僚一场,又把价格涨了涨。

不料孙猛这一无心之举,却把那些当兵的感动的一塌糊涂,直说孙总旗仗义。

孙猛这时脑瓜子也机灵起来,觉得这是替李景扬名的机会,便说,这是淇县金牛岭李大当家的见弟兄们过不去年了,才想这法子帮大家度过年关。

孙猛说话不加思考,他也不想想,土匪买军械能是干啥?而且你当兵的勾结土匪购买军械这是好事儿么?要是传出去能有好么?

可也怪了,这些当兵的谁也没想太多,直说李大当家的义气。

孙猛的军火生意虽然做的糊涂,不过运气还是相当不错的。

郑州不是什么要紧的府城,只有一个千户所,除了千户等几个首要的军官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其余的包括一些百户总旗在内的军官,日子过得都是紧巴巴的。

眼见年关已经来了,众官兵都在想法子弄钱,听说孙猛联系到淇县的土匪来采买军械,哪里还管别的。

反正淇县离郑州有二百多里的距离,就算土匪们用这批武器暴乱,自有卫辉卫所的官兵去应付,打仗的事也轮不到他们头上。

而且郑州城武备库里的武器军械由于长期闲置,很多都生了锈,既然用不到,那还不如卖了换钱过年。

就这样,包括千户在内,一些军官把武备库中闲置不用,已经有些生锈的刀枪、鸟铳、长弓,加上他们自己用的部分军械划拉一起,然后让孙猛找人卖掉。

此次交易十分顺利,买卖双方可以说皆大欢喜,而且通过此次交易,孙猛跟吴千户也熟络了许多。

既然认识了吴千户,福叔自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马上让孙猛给吴千户送银子,请吴千户帮忙。

在孙猛一顿银子猛砸之下,听说孙猛想要调到彰德,那吴千户一口答应帮孙猛想法子。

那吴千户得了银子后,办事爽快之极,没几日便联系到彰德卫所的指挥使。

那指挥使更是不含糊,开门见山便说,只要孙猛拿出三千两银子,就可以让孙猛在彰德卫所做个千户。

孙猛这辈子也没见过三千两银子,咋一听彰德指挥使要三千两银子,当时就有些迷糊。

好在福叔在临走时得了李景的吩咐,当即从王掌柜那里支了三千两银子出来,让孙猛给指挥使送过去。

那指挥使得了银子,马上便开出调令。

孙猛这次回山一是护送银两和军资,再一个就是去林县卫所上任。

听了孙猛的讲述,李景大笑道:“哈哈哈,好,你这次功劳不小,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赏你些啥,恩,这个不急,咱们有日子没见了,今天我陪你痛饮一顿。”

“嘿嘿,大哥这禁酒令可难得开禁,俺老孙啥也不要,就要你这顿酒了。”孙猛笑道。

“两码事,酒有你喝的,今天你回山,我高兴,兄弟们也跟你沾光,都有酒喝。”李景笑道。

众人边走边聊,说话间便到了山上的道观门口。

忽然,李景看到道观的侧门处露出一个身影,远远瞧着有些眼熟,想了想说道:“那不是虎头么?快让这小子过来见见他老子。”

“嘿嘿,说到虎头,俺老孙可真的好好谢谢大哥,自打这小子进了学堂,可比以前懂事多了,这小子以后要是有出息,那全是拜大哥所赐,俺老孙有个不情之请,我想让这小子拜大哥做义父,不知大哥意下如何?”孙猛笑道。

“呵呵,你我兄弟何须如此见外,你的儿子那不就是我的儿子么?”李景顿下脚步说到。

“不一样,不一样,俺老孙有几斤几两自己还是知道的,这小子跟着俺能有个屁的出息,跟在大哥身边可比跟俺强多了。”孙猛连忙摇头说道。

说话间,高奇已将虎头招了过来。

虎头见了李景和孙猛等人,急忙上前给两人磕了个头,然后才道:“爹,你啥时回来的?我刚才远远看着有些像你,可有些不敢相信。”

“他妈的,你这臭小子,连老子都认不出,既然看着像老子,咋不过来,反而还躲着呢?”孙猛照虎头脑袋拍了一巴掌骂道。

“李叔叔跟你在一起,那肯定是有事要说,我怎么敢过来打扰?”虎头摸着脑袋说道。

“嘿嘿,大哥,看到没,真的懂事了,要是以前,哪里懂这些规矩?”孙猛笑道。

李景俯身拉起虎头,摸了摸他的脑袋笑道:“虎头,你爹刚才想让你认我作义父,你可愿意么?”

“真的?”虎头闻听,急忙挣脱李景的手,伏在李景身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道:“拜见义父。”

“哈哈哈。你这臭小子倒是机灵,大当家的还没答应,你就先把爹给认了,这下他受了你的头,想不答应都不成了。”孙猛见状大笑道。

“呵呵,老孙,你说你怎么生出这么个儿子出来呢?比你可聪明多了,好小子,起来吧。他妈的,你认了我这个干爹,怎么也得给你点儿见面礼。。。”

李景拉起虎头,笑着往身上摸去,可李景身上哪有什么值钱之物,摸了半天也没摸着什么东西,最后只好俯身解开绑在小腿上的匕首,递给虎头道:“虎头,我身上没啥值钱的东西,这把匕首随我多年,就给你做礼物吧,不过你要小心,这匕首锋利的狠,别割了手。”

虎头大喜,当即将匕首拔了出来,只见一道寒光闪过,孙猛定睛一看,正是当初李景擒自己时用的武器。

孙猛自是识货的,一把从虎头手中夺过匕首,插入鞘中,递给李景道:“大哥,这可使不得,如此利器,岂是虎头一个孩子能用的?虎头年纪还小,要是误伤了人的话。。”

孙猛的话没有说完,不过意思李景自然明白。

虎头才十三岁,哪里知道轻重?要是用李景送的礼物误伤了人,李景这个做干爹的是脱不了责任的。

李景点点头,神情有些尴尬。

他身无长物,只有这把匕首能拿出手,现在看来,送匕首给虎头也确实不合适。

想了想,李景对虎头笑道:“虎头,你爹说的对,你现在还小,拿匕首实在太过危险。这样吧,这匕首我暂时替你保管,等你长大了干爹再送给你,你看怎样?”

虎头点点头说道:“是,干爹!”

说完又给李景磕了个头。

“哈哈哈,好孩子,去玩吧,我跟你爹还有事要谈。”李景笑道。

正当李景跟孙猛等人叙话之时,有人回报马五回来了。

马五下山至今已有月余,虽然期间也曾给李景送来书信,不过马五的文字李景看了实在头疼。

字写得好坏就不说了,更兼词不达意,李景看了往往不知所云,还好有一切俱好四个字,总算让李景松了一口气。

马五这次带人下山,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彰德和卫辉两府之地。

在李景的指点下,又在沈家的帮助下,在彰德府和卫辉府盘了几家青楼和酒楼。

为了保障马五和沈家的安全,李景不让马五以他的名义和沈家的名义经营,没想到这数家生意全被马五冠上了景记的名头。

得知马五用的这个名头,李景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