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312章

明朝大丈夫-第312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定国叹了口气道:“您不知道,当年袁先生未到红山岭时,柱子叔叔奉大帅之命在袁先生的唯州老家伺候了袁先生大半年。柱子叔叔在那半年时间里多得袁先生教诲,可以说柱子叔叔也算袁先生的学生。”

曹文诏闻听恍然,随即大喜道:“以大帅和陈将军的感情,必定会同意陈将军回平阳府祭奠袁先生,有这个时间,足够沈大人准备粮草了。你等着,我马上给陈将军写信。”

说罢,曹文诏再无迟疑,迅速铺纸研磨,很快给陈国柱写了封信,然后命亲兵快马送往锦州。

崇祯十年二月二十四,乾清宫东暖阁。

李景斜靠在卧室的暖墙边,看着曹文诏和李定国和柱子三人微微点了点头,招手让三人到自己身边坐下见李景双目微陷,脸色苍白,三人心中俱是一紧。

“大帅,您怎么瘦成这样?您可要保重身体啊!”三人在李景身前关切地说道。

李景摇摇头,叹了口气道:“这些天来,我一闭上眼睛,就想起先生的音容笑貌,想起十年来先生的谆谆教导。想到先生临终时,我却没能在他身边给他老人家送终,我这心里就难受。”

“大帅,先生己经去了,他老人家要知道您这样,在天之灵怎能安心?”曹文诏急忙说道。

“我知道,可就是总也控制不住。”李景叹了口气道。

沉默了一会儿,李景接道:“你们去徐先生那里祭拜过了?”

见三人点头,李景叹息道:“你们回来的及时,明日一早,徐骥就要扶枢返回上海老家了。至于平阳府那边你们就不要回去了,伯应给我来信,他们己经启程回唯州老家了。唉!先生十年不曾回家,不想再回家时,己经看不到家乡的景致了。”

三人闻言默默点头,均知这时可不能接李景的话头,这时要是接话,李景心里必定更加难受。

想了想,曹文诏说道:“大帅,那我即刻返回山海关,马上对东虏用兵。”

李景看了看曹文诏,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文诏兄,你们这次回来的目的我很清楚,前日我岳父和杨柳风还有张鳌他们几个委婉地跟我说了一下后勤方面的状况,虽然他们说得很笼统,不过我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也知道命令你们马上发兵操之过急了。

可是军令既然己经下了,就不能随意更改。

因此我明知你有难处,也知道后勤部的难处,却并没有收回命令。

当然,我还没有糊涂到拿二十万大军出征当儿戏,你们的难处我己经给你们解决了。”

曹文诏闻听大喜,忙道:“大帅有办法解决粮草问题,那出征就没有任何问题。”

李景笑了笑道:“咱们的部队重新调整以后,后勤物资都是由地方官府送交后勤部,然后由后勤部按时按量转运到各个部队,这种管理模式还是不错的,从建立这种制度以后,几乎没有出过纸漏,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管理模式。

但是上个月归化府突降大雪,咱们在大同和宣府囤积的粮草大多调往归化,由于地方官府的运力有限,于是后勤部的粮草就开始吃紧。

其实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大家应该知道,咱们并不是没有粮草物资,而是地方官府没有那么多的人力运送这些物资。

那么人力从哪里来呢?呵呵,别忘了咱们还有补充部队,这些人平时只负责训练,不承担别的义务。

说来还是我的原因,由于补充部队归大都督府管辖,也就是归我管辖,地方官府和后勤部都无权调动这些人,因此大家都没想到或者说是不敢动用我的部队。

其实这又有什么?我管辖的部队难道是我个人的么?归根结底还是咱们大明的,是咱们这个国家的,现在前方遇急,这些部队为什么不能调动?

我己经命令平阳府的补充部队全力协助地方官府和后勤部转运物资,我估计这几天第一批物资就会送到大同和宣府。

另外,归化府的蒙古人度过了危机难道不思回报么?我己经给苗忠景下了命令,让他马上组织人手和骡马,帮助后勤部从大同和宣府往山海关前线运送物资。

还有,蒙古人这次冻死了大批牛羊,我己让他们制成烤肉,并把这些烤肉随粮草一起运往前线,也算弥补一下咱们贴补给他们的粮草。”

说到这里,李景稍稍喘息了一会儿,然后接道:“其实前线的粮草物资也并不如你们想想当中那么紧缺。柱子,你到锦州和松山前线以后,可曾查阅祖大寿和吴三桂部队的实际人数?”

柱子摇摇头:“我到锦州时间尚短,这段时间一直忙着跟祖大寿和吴三桂协调各部如何协同作战的事宜,另外,马上就要开战,我怕此时查阅他们的部队引起他们不满,因此并没有去查阅他们的部队人数。”

李景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单从锦州和松山的局面来看,祖大寿和吴三桂都是手握重兵的悍将,你为了稳妥起见,没有贸然去揭他们的老底,这种做法也算稳妥,不过为将者焉能不知自己手中部队的具体人数?

要知道你己经不是当初那个只带几百人驻防红山岭的土匪头目了,你现在是驻京卫戍部队的大都督,更是这次攻打东虏的副帅,我让你到锦州去是协助文诏兄作战,部队的人数怎么能不掌握呢?

还有,作为副手有些得罪人的事情就该你去做,你去做这个恶人,然后文诏兄再出面进行调和,这样才能竖立文诏兄的威信,主将和副将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好。”

“兄弟受教。”柱子急忙抱拳道。

李景摆摆手接道:“我刚才说松锦前线的粮草并没像你们想象当中那么紧缺,是因为祖大寿和吴三桂手中的兵力并没有他们报上来那么多。定国,你到我的书桌上把你五叔写的奏报拿来。”

李定国领命,从李景的书桌上找出马五的奏报,递给李景。

李景指了指曹文诏道:“给你曹叔叔和柱子叔叔看。”

李定国闻言,把奏报教给曹文诏。

2楼2014…04…30 12:01 |

第424章 兵临城下

等曹文诏和柱子看完,李景说道:“祖大寿和吴三桂部队的实际人数与报上来的数字相差甚多,至于真正的精锐部队,也就是他们的家丁兵,更是只有不到一万人。

我知道他们为何谎报数字,他们是想能多要些钱粮贴补这些家丁兵。文诏兄,以前很多将领都是这么干的,是吧?”

曹文诏微微点了点头。

李景叹了口气道:“以前士兵的军饷不高,将领们为了训练精兵,这样的做法倒也不能算错,但是现在士兵的军饷已经大为提高,再这么干,我就要怀疑他们是不是想要拥兵自重了。”

顿了顿,李景接道:“我让五哥把话传给祖大寿和吴三桂,这两人倒也知趣儿,重新又报上来一份数据,这次跟五哥秘密调查的数字相差不多。

我跟你们说这个不是要把祖大寿和吴三桂拿下,而是提醒你们,我如数给他们拨付粮饷的这几个月,他们谎报人数多领的粮饷还在军中,我估计至少应该有五万石粮食,这些粮食足够你们的大军支撑一个月的时间。

文诏兄,你告诉祖大寿和吴三桂,现在出兵事急,只要他们把这些隐匿的粮食给我吐出来,以前的事清我就不追究了。”

轻轻叹了口气,李景接道:“说起来,祖大寿和吴三桂都是将才,我真的不想因为他二人以前犯的过错把他俩拿下。而且这次征讨东虏,东虏必然派兵袭扰咱们的后勤部队,这两人熟悉当地的地形,也了解东虏的作战风格,有他二人在,东虏想袭扰咱们的后勤部队就不那么容易了。”

曹文诏闻言点了点头道:“大帅,我知道怎么做了。”

李景轻轻拍了拍曹文诏的手,叹息道:“文诏兄,本来你要出征,我该敬你一杯壮行酒才是,可是我现在的样子你也看到了,壮行酒怕是喝不成了,只能等你凯旋之后,陪你喝庆功酒了。”

曹文诏反手握着李景的手道:“大帅只管放心,不出三个月,我必把捷报送来。这段时间您一定要注意身体,等我回来,咱们喝凯旋酒。”

李景笑了笑道:“有文诏兄这句话,我的身体就好了大半了。”

便在这时,王承恩拎着冒着热气的药罐进来。见曹文诏等人也在,王承恩冲三人微微点了点头;“三位将军,承恩手里不大方便,不能给三位将军见礼,还望休怪。”

曹文诏三人见了,一边起身给王承恩让地方,一边说道:“王公公多礼,给大帅用药要紧,咱们之间不用客气。”

王承恩笑了笑,把药倒入碗中,然后双手奉于李景道:“大帅,您该用药了。”

李景接过药碗,看着曹文诏等人苦笑道:“在我的记忆当中,我的身体至少有二十年没出过毛病,不想现今也需要喝药了。”

说完李景皱着眉头吹了吹药,待药稍凉,举碗一饮而尽,随即顺了顺舌,苦笑着对曹文诏道:“这药真苦。”

曹文诏等人见了,不由轻笑起来。

“大帅,良药苦口利于病。太医说了,您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整日劳累,再加上两位先生去世,急火攻心,这才病倒,这几服药吃完,以后就吃人参养荣丸就可以了,你再坚持几日。”王承恩笑道。

李景笑了笑道:“我这次病倒,可把承恩累坏了,每天忙前忙后的不说,怕我觉得吃药苦,每次都要哄骗我几句,你们听,又说这几服药吃完就不吃了,这是把我当孩子哄呢。”

众人听了又笑了起来。

笑了一会儿,李景又道:“你们三个今天替我谢谢承恩,陪承恩喝杯酒,承恩呢,就当替我陪你们喝壮行酒了。我有些乏了,就不陪你们说话了。”

见李景一脸疲惫,曹文诏知道刚才李景说的这些话定是极为劳神。

“大帅好生歇息,我等就告辞了。”曹文诏抱拳道。

说着对柱子和李定国招了招手,两人急忙给李景行礼,然后随王承恩一同出了李景的房间。

待曹文诏等人走后,李景对小五招了招手:“小五,你的人都挑选好了吧?”

小五忙道:“已经选好了,现在正在二虎叔叔那里接受训练呢。”

李景点点头接道:“你去告诉你二虎叔叔,咱们马上就要对东虏动手了,让他准备一下,然后开始行动。你就不用回来了,跟着你二虎叔叔一起行动。”

“爹,您现在身体不好,我走了,谁来照顾您?”小五急道。

李景摆摆手:“我身边难道还会少人照顾不成?你走以后让小九暂时接替你的位置。”

李景说的小九姓花,名叫间舞,跟小五一样都是孤儿,当年一起被马五送到红山岭。

说起来这些人的排号还有个故事,这些孤儿很多都没有名字,有也是小名,无非是狗儿狗剩之类的,像李一纯(李定国)和花间舞这样有正经名字的孩子只有寥寥几人。

沈莹当年给这些孩子教书的时候,觉得这些孩子们的名字非常难听,就让李景给他们取名字。

李景哪里会给人取名字,·洽好小五在家里排行老五,小名就叫小五,李景灵机一动,就让沈莹给孩子们按年龄大小排了号,以后叫人的时候,就叫他们的排号。

像孙虎头和石头几个年龄稍大的也都有排号,虎头虽然没有石头大,不过他是孩子王,排在了第一的位置,石头排在了第二位。

后来这些孩子们年纪渐长,开始用正式名字,排号就很少叫了,另外从十号以后叫着也实在不太方便。

因此,还用排号做称呼的只剩下小三到小九几人。

而这几个人当中,小五最是机灵,而小九则太过沉默寡言,于是这两人被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