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287章

明朝大丈夫-第287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春对东虏用兵的银子预留了么?”李景问道。

“呵呵,对东虏用兵何等重要,我焉能不做好准备?还有成立银行的银子也都留着呢,你放心,哪些银子能动,哪些银子不能动,我心里还是有数儿的。”沈正笑道。

李景点点头:“继先在大同等地开办店铺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前些天杜老九给我送来新的纸钞票样,我觉得不错,差不多的话,就让杜老九在大同发行纸钞吧。只要大同那些跟蒙古人做生意的商人能接受纸钞,马上就在京畿地区推广。咱们大明缺少白银,不能总用银子作为货币使用。”

沈正闻言笑道:“继先现在己经在大同开始用景记钱庄发行的纸钞进行交易了,这小子跟我说,景记钱庄的信誉好,先用景记的纸钞,然后往大明银行发行的纸钞进行过渡。”

李景点点头,沉吟了一下道:“那得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也开办几家钱庄,要让那些蒙古人对咱们的纸钞有信心。”

沈正苦笑下道:“那些蒙古人可不傻,他们做买卖时都是先到钱庄换成纸钞,可是等回去的时候,就把纸钞换成银子了,我觉得现在在归化城开设钱庄用处不大。”

“那也得开一家,得让蒙古的老百姓也接受纸钞。”李景摆摆手道。

顿了顿,李景接道:“既然大同那边的生意人都能接受纸钞,那京城这边就不用再等了,我看可以让杜老九印钞了,先发行价值三百万两银子的纸钞。你会同张理以及杜老九拟一份命令,以后京城之内所有的买卖不得用白银交易,一律使用纸钞,同时在城内开设几家分行进行银钞兑换。”

“行,我马上回去安排。”沈正说道。

转头看向张鳌,李景说道:“你那边还要多久才能把全国的土地以及人口统计出来,己经统计出多少地方?”

“北直隶和山东,山西,陕西,河南这几个省的土地己经统计出来了,南直隶和江西自打陈大虎和刘二愣两位将军去了以后,进度加快了许多,现在己经统计的差不多了,浙江,湖广(湖南和湖北)和四川还在统计当中,两广和云贵还有福建等省刚开了个头,我估计要全部统计出来还需半年的时间。”张鳌忙道。

李景闻言用力拍了拍张鳌的肩膀,赞许道:“做得好,这么短的时间统计出来这么多地方,这件事交给你看来是选对人了。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张鳌摇头说道:“大帅,张鳌的命是您救的,仇是您帮着报的,家也是您帮着成的,还有什么赏赐能比这些更大的么?大帅,张鳌不知如何报答您,只知道这辈子把命卖给您了,您让张鳌干什么,张鳌就干什么。”

收起2楼2014…03…28 22:02 |

第391章 湖广布政使

听张鳌提起往事,李景叹了口气道:“过去的事情还提它干什么?这些年你只知尽心做事从未跟我提过什么要求,我若再不赏你,就会有人说我对你不公了。

咱们这些老兄弟当中只有你一人不曾纳妾,而你至今未有子嗣,今天我给你做主,给你娶一侧室。

前段时间曹文诏给我送了几名侍女,这几个丫头都是大家闺秀出身,你看中了哪个,我就让哪个给你做侧室。”

张鳌闻言大惊,忙道:“大帅,张鳌万万当不起如此重赏,还请大帅收回成命。”

张鳌知道,李景府里的丫鬟侍女大多由李景做主许配给那些未成家的部下,尤其那些亲兵的家眷,几乎全部出自李府,这些年,李景府里的丫鬟侍女不知换了多少批,以至于到后来沈莹和朱徽媃没有丫鬟使用,都得到苏杭一带购买。

另外,李景是把丫鬟们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出嫁,也就是说,能娶到李景府里丫鬟的绝对都是李景的嫡系亲信。

而且李景府里的丫鬟从来没有给人作侧室的,现在答应给张鳌做侧室,那真的是天大的恩典了。

听张鳌拒绝,李景笑了笑道:“兄弟,你年纪也不小了,若是再不抓紧时间,岂不耽误了子嗣?何况你夫人不在身边,你负责那么一大摊子的事情,身边若是没人照顾,身体如何能受得了?就这么定了!回头我给你操办一下,至于你夫人那边,我替你解释。”

“大帅!”张鳌闻言一时硬咽无语。

轻轻拍了拍张鳌的肩头,李景接道:“不要想太多,你要保重身体,来年我还有要事交给你去办理。

“大帅请说。”张鳌忙道。

“今冬至今没有下雪,我担心来年还会出现旱灾,因此耕种事宜要提前做好准备,我要你马上着手准备种子,开春以后,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要大面积耕种抗旱作物。”李景说道。

听到李景要他为来年春耕做准备,张鳌这才明白李景为何问起土地统计的情况。

知道李景用意,张鳌当即重重点了点头道:“大帅放心,张鳌保证来年春耕上述几省全部播种抗旱作物。”

李景点点头,转头看向周衡臣道:“衡臣,吏部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出任湖广布政使?湖广熟,天下足,这湖广的布政使必须得是一个精干之人,而且要能领会咱们的政令的人才行。”

“这个……”周衡臣一时沉吟起来。

要知道自打李景执政以后,裁撤巡抚,布政使成为地方的最高主官,李景让周衡臣考虑湖广布政使的人选,这可是透着十分的信任。那么这个人选,周衡臣一定要慎之又慎。

周衡臣把自己中意的人选在心里过了一遍,不由暗暗摇了摇头,这些人大多资历尚浅,或是没有主政一方的经验,若是贸然提拔,做得好还能跟李景交代,可是一旦没有做好,那在李景心中就要大大减分了。

权衡了一番,周衡臣缓缓摇头道:“大帅,吏部现在并无合适人选出任湖广布政使。”

李景闻言奇道:“吏部下属这么多官员,竟然没有合适的人选么?”

周衡臣苦笑道:“咱们培养的人只在平阳府做过地方小吏,根本没有主政一方的经验,出任布政使这样的封疆大吏,怕这些人力有未逮。

至于朝廷以前任命的官员倒是有很多有主政一方的经验,可是我怕这些人根本领会不了大帅的意图,就像江西和南直隶地区,那些官员阳奉阴违,要不是有陈将军和刘将军坐镇,我估计这两地至今也不会推行大帅的政令。”

李景微微点了点头:“你说的确是实情,不过我不相信大明这么多官员,都看不到新政的好处。

衡臣啊,我知道你对很多人的使用上有些顾虑,依看我,你用不着那么小心。

要知道官员也是人,是人就有缺点,就会犯错。难道说你我没有缺点,就没有犯过错, 因此咱们用人时不能紧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要包容人家的缺点,对他们犯得错误,只要他们能意识到,能改过来就行。

我记得当年我到河南xe灾的时候,当时河南的巡抚是吴蛀吴大人,我觉得这个人就很不错,虽说有点儿贪财,但是做事还是尽心尽责的。

何况咱们大明的官员有几个不贪?咱们不能只揪人家的过错,还得深究一下他们为什么会贪污。

原因我以前也说过了,因为官员的傣禄太低,养活不了家口。

咱们不能指望所有的官员都跟海瑞一样,所以我给官员们提高傣禄,而且越是地方基层的官员,傣禄就越高。为什么?就是让他们的钱够花,不要再去贪污了。

如果官员们领会到这一点,以后不再贪污,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启用这些人?

当然了,有些人的欲壑是填不满的,可咱们不还有严峻的刑罚在那儿么?

我觉得高薪加严惩,会让官员们意识到,他们贪污受贿那点钱跟他们接受的惩罚是不相称的,慢慢地官员就不敢贪污了。

所以啊,有些人该用还得用,不要那么多顾忌。”

周衡臣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周衡臣忽然笑道:“大帅对吴大人这么看重,我看不如启用吴大人出任湖广布政使吧?

李景微微沉吟了一下:“也行,吴蛀现在何处任职,让他进京一趟,我有些事情跟他交代一下。”

周衡臣闻听苦笑一下道:“吴大人在家养病呢。”

“病了?什么时候的事情?”李景奇道。

“咳咳,吴蛀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托病辞职。”朱由检接道。

“托病辞职?”李景疑惑地重复了一句。

看到朱由检的表情有些尴尬,李景想起当初朱由检疑忌吴蛀跟自己来往过密,把吴蛀调往京城。想来吴蛀进京后,这两年定是被温体仁打压得厉害,心中忧郁,这才托病辞职。

李景自不会跟朱由检重提这些旧事,想了想,李景笑道:“吴大人休养快有一年了,想来身体应该调理的差不多了,让他出来做事吧。”

“那我即可发文,让吴蛀进京。”周衡臣道。

李景点点头:“衡臣啊,吴蛀这样的人,想来大明还有不少,多去了解了解,该启用的就启用,别辜废了人才。”

“是!大帅。”周衡臣应道。

李景起身在屋里踱了几步,然后接着说道:“来年咱们在军事方面只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解决东虏,有文诏和柱子坐镇指挥,只要后勤补给能跟上,我估计几个月就可以结束这场战役。所以后勤这一块一定要保证不出任何问题,要是因为后勤的原因影响战役进程,你们别怪我不讲情面。”

见李景一脸严肃,沈正和张鳌忙道:“大帅放心,后勤补给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李景摆摆手接道:“第二个目标是流寇,对付流寇要抚剿并用,主要是抚。因此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等有流寇作乱的地方,地方官府必须要密切配合部队,做好安抚工作。

不能流寇投降了,因为没有安顿好,最后起而复反,要是出现这种情形,我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周衡臣急忙点头称是。

李景接道:“其实,军事方面我并不担心,不管是流寇还是东虏,在咱们的枪炮面前都是不堪一击,举手之间便可消灭,我担心的是内政方面的事情。

天灾,口自们现在面对最大的难题就是天灾。如果西北和中原各省来年还像往年那样干旱无雨,那老百姓的日子又要难过了。

因此来年春耕前务必要保证西北各省在建的水利设施建成,口自们保不了全部,至少也得保证有河流的地方的土地有收成,这件事一定要当成最紧要的事情来抓。

另外,大明之所以出现如今这种情形,天灾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一方面则是人祸。

让都察院,监察部,刑部,大理寺,所有执法部门的人都给我下去,凡是不认真处理民生问题的官员全部给我拿下,拿一个就判罚一个。

最后一点,就是税收问题,如果真的出现灾情,国库没钱的话,如何购粮n灾?因此,你们要继续督促各地催税,如不能按期完成赋税征收的,就地免职。回头我让骆养性抽调人手配合你们的工作。”

沈正等人闻言默默点了点头,随即张鳌提笔把李景刚才说的话记下来。

实际上李景刚才交代的来年的事宜涉及到很多部门,并非沈正,周衡臣和张鳌这三人主管的部门可以独自承担。但是很显然,这些事情都需要吏部和户部来牵头,也就是说这些事情要由三人来主导。

如此重要的安排,张鳌自然要记录下来。

待张鳌写完,李景接过看了一遍,转手交给沈正:“具体的事宜你们跟杨柳风和方程他们几个商议一下,然后拟一个章程出来,我给你们两个月的时间,把细则拟出来。”

听李景说给两个月的时间安排,沈正,周衡臣和张鳌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