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226章

明朝大丈夫-第226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李景转头对李定国道:“你带剩余的人跟我走!”

李定国应了一声,对身后士兵挥了挥手,一众士兵看到手势,迅速站在李景身后。

对王承恩笑了笑,李景道:“王兄,请吧!”

见李景的部下纪律严谨,行动迅速,五千多人同时行动竟然没发出一点杂声,王承恩心里大为佩服。

再看看李景的部队使用的武器,这才多大一会儿工夫?大明门的城墙上己经架好了三十门火炮。

这么屁大点的地方,李景就用了三十门炮,那么大同会战时,李景用了多少门炮呢?

以前王承恩只是听说李景的部队十分厉害,今日一见才知,为什么连曹文诏这样的人都心甘情愿追随李景。

道理很简单,曹文诏是领军作战的将军,哪个将军不想带领这样的强军打仗,又有哪个将军愿意跟这样的强军作战?

摇摇头,王承恩冲四个小太监挥了挥手,四人急忙抬着轿子前行。

走了数步,王承恩突然掀开轿帘,对李景说道:“李将军,你跟我说实话,你下一步准备做什么?”

李景琢磨了一会儿说道:“王兄,你说要是让皇上指挥我的部队,他敢不敢御驾亲征?”

王承恩一呆,过了一会儿,轻轻摇了摇头道:“就算皇上肯,大臣们也不会让,他们必然会以土木堡之变为例阻扰皇上御驾亲征。”

李景点了点头:“对,那些大臣们就算明知是胜仗,也不会同意皇上去的,其实他们倒未必是担心皇上的安危,他们担心的是一旦皇上亲征大胜,那么皇上的威信就会猛然提高,大臣们就再也压不住皇上了。”

王承恩琢磨了一下,默然点头。

李景笑了笑接道:“所以啊,我首先得肃清朝廷当中那些无用之臣,安排一些能做事的人去坐那些位置。

与此同时,我还得教训一下东虏,这次他们来了八万多人是吧?嘿嘿,我己经密令曹变蛟和虎头率部进至独石口一线,到时这一路的清军一个都别想跑。

至于京畿周围的清军,就交给曹文诏去对付。我估摸着这股清军听到曹文诏的名字,腿脚就该不好使唤了,能不能跑回家都难说。

等打败清军之后,就该对付流寇了,不过对付流寇不能像对付清军那样,他们毕竟还是我大明子民,我拟剿抚并用,同时在全国推行平阳府的政令,我估摸着,五年之内,大明境内的流寇就该消灭的差不多了。”

王承恩点了点头,他知道李景说的什么意思。

以济世军的实力,消灭流寇自然用不上五年,但是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制度,这波流寇平了那波又会起来,因此要想解决流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流寇为什么造反这个问题。

李景这是打算用五年的时间,把平阳府的制度在全国推行。

想到李景以一府之力供养五万大军,同时每年还给皇上提供一百万两银子,如果全国都推行这种制度,那供养一百万军队算得了什么?

王承恩胡思乱想间,不觉过了金水桥,到了午门口。

听到午门两字,大多人都会联想到推出午门斩首示众这句话。

实际上,皇帝是绝对不会在午门这个地方处斩囚犯的。

午门从正面看是三个门,实际上一共有五个门,正门的两侧还有两个掖门,只不过这两个门平时一般不开,只有皇上在皇极殿举行大典时,文武大臣才会从这两个掖门进入。

午门的正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走一次。

另外,殿试以后,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那三个人可以走一次。

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阅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皇帝祭祀坛庙时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这么庄重地地方怎么可能用来处斩囚犯?

不过午门这地方倒是没少死人,但是死的绝对都是名人重臣。

明朝的皇帝喜欢动私刑(以正德,嘉靖为最),也就是廷杖,俗称打屁股。给大臣打屁股就是在午门这个地方。

收起2楼2014…01…08 08:21 |

第312章 外官进殿

实际上打屁股也是个技术活儿,有关系的,花了钱的看似打得重,实际上没啥事儿。

没有门路的,或者是没钱的,又或者是得罪了掌权的太监的,那就是往死里打,打完还看不出什么伤,回家没几天就一命呜呼,至于直接打死的也不乏其人。

终明一朝,在午门这里打死的大臣三十个不止,挨打的至少得有好几百。

由于那些年经常在这里打死人,所以老百姓才说推出午门斩首。

到了午门口,王承恩命太监停下轿子,见李景马上止步,并未朝正门的方向继续前进,王承恩微微点了点头。

不过王承恩随即发现跟随李景的人已经少了大半,回头一看才发现,自承天门到金水桥这一路站班的侍卫己经全换成李景的人了,王承恩肯本没觉察出李景的人什么时候动的手。

午门的正门只有皇帝才能走,而正门两边的掖门更只有大典的时候才打开,因此实际上真正能同行的只有两个侧门。

就算这两个侧门也不是随便走的,文武百官上朝时走的是左侧门,王公贵戚走的是右侧门。

朱由检把坤兴公主许配给李景的儿子,虽然还未成亲,也没给李景赐以爵位,不过李景乃是实打实的皇亲,走右侧门其实也是可以的。

不过,李景终究还是选择了跟王承恩一起走左侧门。

见李景跟自己一起走左侧门,王承恩心里叹了口气,虽然李景把公主当亲生女儿一样抚养,但从李景刚才这个举动来看,显然李果并没把皇上当成亲家。

这就意味着李景绝不会跟朱由检讲什么人情,朱由检被架空已成定局。

穿过左侧门,迎面便是一个大广场,上百名官员正站在广场内等候皇帝召见。

实际上能进殿的除了言官,京官至少也得四品以上才能进去,四品以下的京官是没资格进殿的,至于地方官员,哪怕品级再高也得皇帝允许才能进殿。

四品以上,看似放的很宽,其实并没有多少人。

明朝的官员大多听着名头响亮,实际上品级并不高,六部尚书和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以及大理寺卿只是正二品,一共就九个人,这九人合称九卿。内阁那些人还有九卿兼任的,也就是说在大明,实职正二品的官员也就十来个。

正一品和从一品的不是没有,不过都是虚衔,什么三公,三孤,三师都是虚的。(某某阁大学士更只是荣誉称号,并不代表品级。)正二品的只有十来个,从二品的也不多,九卿一般都有两个副手,翻一倍也就十八个人。

至于三品和四品的也不多,算下来,能进殿的加上低品级的言官也不过一百来人。

明朝的皇帝是比较有意思的,他们烦言官烦的要命,偏偏许多官员除了本身的职务还有个御史衔。

比如袁可立就挂的御史衔担任登莱巡抚,到后来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御史衔也没撤。

给大臣们加御史衔,其实就是给他们说话的权利,因为言官说错了没罪。如果没有这个御史衔,说话就要小心了,不定哪句话说错了,就会被人弹幼。因此,在朝堂上,没有御史衔的大臣,轻易是不说话的。

从这一点看,明朝的皇帝们其实并不糊涂,至少他们知道应该让大臣们说话。

只不过言官们的话太多了一些,尤其都察院那些专职的言官的话最多,而且说得大多是没用的东西。

就像今天这次朝会,朱由检虽然提前跟大臣们打招呼,说商议关于唐王私自率兵勤王的处置问题,但是只要是有心人都应该明白,现在是什么时候,清军都快打到北京了,研究唐王勤王的事有个屁用?朱由检这是借此提点大家,赶紧想法子把清军赶出去。

偏偏一众言官逮住这个机会,不停地弹勃唐王,这个说唐王违背了成祖的遗训,那个说唐王犯了祖宗的成法,总之,必要除唐王而后快。

一众言官轮番上阵,朱由检听的实在是烦的不行。

朱由检不是糊涂人,他知道唐王这次起兵是真心实意为大明着想,是真的想进京勤王。试想唐王一共才招了三千人,这点人手想造反,那不是嫌命长么?

但是藩王擅自起兵乃是皇家之大忌,是必须要处罚的。

按照成祖朱棣制定的规矩,藩王拥兵至少也要贬为庶人,朱由检不想这么做,跟大臣们商议,是想大臣们帮着求个情,简单处罚一下就算了,却不想大臣们非但不求情,反而个个喊打喊杀!

朱由检一愣神,正奇怪王承恩怎么从正殿进来,这时殿内一人忽然指着王承恩喝道:“王承恩,你好大的胆子,皇上正与大臣朝会,你身为内官居然闯入殿堂,可把大明律放在眼里,”

王承恩冷眼看了看说话之人,见是一名监察御史,王承恩也不理会于他,冲朱由检恭恭敬敬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礼,然后从殿侧绕过,走到朱由检身旁数步站定。

王承恩如此举止,朱由检看了不由皱了皱眉,不过想了想,终究没有开口。

朱由检没有当庭发作,说到底是因为王承恩乃是内臣,处置王承恩乃是家事,朱由检不想当着大臣的面处置王承恩。

见朱由检不表态,大臣们哪肯就此放过王承恩,温体仁第一个站出来道:“皇上,王承恩如此狂悖无礼,请皇上将之拿下问罪!”

朱由检正欲说话,忽听殿外传来一个冷冷地声音:“大明的早朝是用来研究这些无用之事的么?此时东虏己经进入京缺,你们不思如何将东虏驱赶出去,却在研究如何处置唐王,如何处置王承恩,似尔等这样的官员要来何用?”

说话间,一人缓步走进皇极殿。

“你是何人?如何敢闯朝议之地?来人!将这个狂悖之徒拿下!”温体仁戟指来人怒斥道。

“呵呵,好大的官威啊!不知这位大人如何称呼,”来人微笑道。

“本官乃内阁首辅温体仁,你是何人?”温体仁傲然道。

来人微微点头:“温体仁?我记得你是崇祯二年的时候借钱谦益受贿之事进入内阁的吧?其后于崇祯三年构陷袁崇焕结交朝臣,借斩杀袁崇焕之际剔除当时的首辅钱龙锡,崇祯六年又将周延儒挤出内阁,此后便一直担任内阁首辅之位,迄今己有三年。

这三年之中,你结党营私,玩弄权术,打压异己,却从未提出过任何经国济世的方略,也没有建立过任何有利于江山社樱的功业,不知你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有何资格担任内阁首辅?”温体仁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老底会突然被人揭穿,一时惊慌失措,指着来人惊疑道:“你是何人?”

来人冷冷一笑:“在下李景!”

“李景?你是如何进入宫中的?”温体仁大惊道。

随即温体仁猛地转过身,指着王承恩大喝道:“王承恩,你好大的胆子,竞敢擅带外官进殿!”

朱由检闻言,将目光转向王承恩:“王承恩,李景可是你带入宫中的?”

王承恩不敢回答,只是低头不语。

李景见状笑了笑,冲朱由检深施一礼道:“李景参见陛下,王公公是我逼迫着带我进宫的,你就不要难为他了!

“你竟敢如此跟皇上说话,你这是要造反么?来人,速将此人拿下!”温体仁大喝道。

温体仁话音刚落,便见李景身后闪出一人,冲到温体仁面前,啪啪就是两记耳光:“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如此跟我家大帅说话!”

出手之人正是李景的贴身护卫小五。

“小五,不得在殿前失礼,还不向皇上谢罪!”李景淡淡地说道。

小五闻言,冲朱由检抱了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