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176章

明朝大丈夫-第176章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添加到石灰石中缎烧性能就会好一些,这种水泥其实就是普通建筑使用的矿渣硅酸盐。

水泥生产出来,大家却不知道怎么使用,使用的时候不是稀了半天抹不上,就是千了很快就凝固。

李景告诉他们按照一定的比例跟沙石混合,然后也就是最关键的,在抹地面的时候,在一定要有伸缩缝,同时还要用水养生,不然的话水泥地面是要裂开的,这些人这才明白水泥如何使用。

晒盐场问题解决以后,李景又来到科学院,李景在去河南以前,特意交给徐光启研究蒸汽机。

只不过李景也只懂得蒸汽机的基本原理,具体实物李景也说不明白。

到了科学院以后,李景只是把自己知道的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详细地讲述了一遍,然后凭着自己的臆想描述了一下蒸汽机的样子,就把这个难题交给徐光启的人攻关去了。

对于蒸汽机的研究李景并没有急着催促众人尽快进行,李景很清楚,研制蒸汽机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试验,如果不把原理吃透了,实验的时候会非常地危险,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炸,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研究出来的。

虽然李景也很想参与研究,但是现在李景实在是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

因为朱由检派的钦差到了,李景的精力要转移到政治方面。

只是李景万万没有想到,朱由检会询问他手里的兵力是多少,并让他把兵交给朝廷。

在看到朱由检的手谕之后,李景突然有些愤怒,当时第一念头就是反他娘的。

不过当李景看到钦差一副小心翼翼地样子,又仔细地看了一遍手谕之后,沉吟了良久,知道朱由检应该是在试探他。

想了想,李景对钦差道:“钦差大人一路辛苦,暂且休息一下,待李某把兵力统计清楚以后再报于钦差大人。”

那钦差自然知道李景这是托词,身为主将岂能连自己手里有多少兵都不知道?

不过他来传旨的时候,王承恩严令他态度必须恭谨,千万不要摆什么钦差的架子,万一刺激了李景出现什么状况,回去就砍了他的狗头。

这钦差也不是第一次替皇上传旨了,但是这么提心吊胆地传旨还是第一次。

他实在不明白王承恩为什么要这么严厉地警告他,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参将么?紫禁城外永定河里的王八都比这号人多。

不过他也知道王承恩绝不是在跟他开玩笑,看王承恩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就知道这个李景绝不仅仅是一名小小的参将这么简单。

“没关系,李大人慢慢统计,本使不急,皇上那里也不着急。”那钦差忙道。

李景点点头,命人安排钦差休息,自去找袁可立商议去了。

到了袁可立处,李景把朱由检的手谕交给袁可立道:“先生,您看看,这是皇上的手谕。”

接过朱由检的手谕,袁可立仔细地看了半天,然后叹了口气道:“皇上没下圣旨,只是给了你一道手谕,而且手谕的措词完全是商量的口吻,看来皇上是在试探于你,同时看你是否愿意把兵交出来。”

李景点点头:“先生,皇上虽是试探,但是我却不好应对啊!这招棋看似温和,实则暗藏杀机,皇上的政治手腕确实是越来越高明了。”

袁可立摇摇头叹道:“可惜皇上那点聪明劲儿全用在这些心机上了,若是多把精力用在执政上,大明何至于到此地步。”

李景难得听袁可立批评皇上,由此可见袁可立对朱由俭下这道手谕非常不满。

想了想袁可立道:“济民,此时如何应对,你自己考虑吧,无论你做什么决定,为师总是支持你的。”

李景点点头,明白袁可立这时在告诉他,哪怕他现在造反,袁可立也会支持他。

不过平阳府现在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这时造反,势必影响李景以后的战略布局。

超级巨星极品小农场汉魏文魁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我的女仆机器人都市灵仙帝国之大中华末世药奴葬剑江湖左手上帝,右手地狱寻途无极开天

第二百四十四章 高额军饷

这世上可能没有人不想当皇帝,不想的人不是脑瘫就是白痴,关键是皇帝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得有那个实力推翻当前的朝廷才行。

有时李景也想造反,推翻大明,自己当皇帝。

不过要造反,势必要把整个国家打得稀巴烂,这就有违李景的本意了。

李景的本意是挽救华夏民族的命运,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也没有什么委屈不能忍受。

在李景的心目中,朝廷并不是他最大的敌人,流寇也不是,甚至连后金都算不上。

李景最大的敌人实际上只是腐朽的制度。

要改变腐朽的制度,首先就是皇帝只能是国家的象征,不能拥有行政权力。

如果他当了皇帝,为了保证自己的政令通行,势必不能让皇帝没有话语权,那样一来让皇帝成为国家的象征就成了一句空话。

既然李景不想当皇帝,那就没有造反的必要,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李景是不会考虑造反的。

虽然李景没想造反,但是袁可立的支持却让李景信心倍足。

袁可立算得上是大明的四朝老臣,对大明的忠心毋庸置疑。但是现在居然支持李景造反,可见他对朱由检失望到什么程度。

李景所作所为虽有一定的私心,但是就连瞎子都看的出来是为大明江山着想,李景手里要是没兵,说话连屁都不顶,朱由俭居然让李景把兵交出来,实际上就是不想让李景做事。

如果不让李景做事,那华夏民族根本就没人能够挽救。

见袁可立有些意兴阑珊,李景笑了笑,轻轻捶着袁可立的后背说道:先生,您老莫急,皇上下这道手谕也不过是试探而已,此事尚且未定,咱们还可从容应对。”

袁可立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虽是试探,不好应对啊!咱们的兵有多少这个是瞒不住的,你到河南赈灾带了一万兵马护送粮食,这个是大家亲眼所见,不可能瞒得过人。平阳府与泽州相邻,泽州一带流寇肆虐,你走之后家里岂能无兵镇守地方?留守的部队不会低于带走的兵力,也就是说至少你这两万士兵是瞒不住的,你若欺瞒皇上,就给了皇上对付你的借口。”

李景闻听默默点头,想了一会儿,李景忽然笑道:“先生,其实我觉得我手里有多少兵没必要瞒着皇上,也完全可以交给皇上。”

见袁可立微微有些错愕,李景笑着接道:“先生,您别忘了,咱们的正兵,最低的三等兵每人每个月的军饷都是三两银子,一等兵每人每月要五两银子,还有那些士官和尉官,军饷更多,平均算下来,每个人每月要七两银子左右,这个晌额差不多是大明最精锐的关宁铁骑的三倍,皇上连边军的军饷都拖欠,拿什么给我手下这些士兵军饷。咱们这一万五千正兵一个月的军饷就是十多万两银子,还不压得皇上吐血?”

袁可立闻听眼前一亮:皇上把这些兵要走,至少要按现在的晌额给这些士兵军饷。如果低于现在的饷银,只怕这些兵立马就要散了,散了以后自然还会回到李景的身边。朱由检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可要是足额军饷的话,皇上又根本掏不出这么多银子。

想到此,袁可立展颜笑道:“对,把这些士兵的情况如实告诉皇上,让他自己看着办吧!另外,除了最精锐的五千士兵,剩下包括新兵,辅兵,所有的兵力都告诉皇上,他想要就全拿走。这些士兵加一起,每月至少得十五万两银子,看他接不接得起。”

李景笑着点头道:“对!皇上不是想要我的兵么?都给他,看他拿什么养活这么多士兵。我这就让人把士兵的花名册交给钦差,正好还有几天就该发这个月的军饷了,先让皇上替咱们发一次晌。”

袁可立持了抨胡须笑道:“只希望钦差看到咱们发的军饷别吓出个好歹来。”

“哈哈哈!”李景和袁可立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跟袁可立又计议一番之后,李景命人把花名册搬出来,将红山岭老兵的花名册单独拿出来以后,李景命人抬着花名册去找钦差。

见李景带人抬着两口大箱子,那钦差起初还以为李景给他送礼呢,正为难这礼物接不接的时候,李景笑道:“钦差大人,皇上交办的事情李某已经照办,这些就是李某部下的花名册,人数也已统计出来。新兵,辅兵和正兵,一共是四万五千人,其中正兵一万人,辅兵一万人,新兵两万五千人,请钦差大人过目。”

那钦差也不明白正兵,辅兵,新兵都是什么意思,疑惑着从箱子里取出一本花名册,打开以后刚看一眼就吓了一跳,然后急忙问道:“李大人,你这些士兵的饷银怎么这么多?”

李景接过名册看了一眼正面,却是一本正兵三等兵的名册。

笑了笑,李景说道:“钦差大人,这只是三等兵的军饷,正兵当中军饷最低的,二等兵每月是四两银子,一等兵每月是五两银子,还有下士,中士,上士,每级递增一两。另外还有军官,他们的饷银更高。”

那钦差也不明白李景说的名目是什么,哆哆嗦嗦地问道:“李大人,请问您手下有多少那个什么下士,上士,另有多少军官?”

李景俯身看了看箱子,从中取出几本名册递给钦差道:“这几本就是军官的名册,大人仔细看看吧。另外,有件事得告诉大人,这个月还有几天就要发饷了,既然李某把兵交给了皇上,这个月的军饷就请皇上来发吧。”

那钦差抹了把汗道:“李大人莫急,本使只是奉命询问,皇上也没说现在就跟大人要兵,这事儿等咱回复了皇上以后,再请皇上定夺。”

李景点点头笑道:“那就请钦差大人抓紧时间奏报皇上,依我看,大人还是把这些名册一并送到京内,请皇上过目。另外,有件事大人还得告诉皇上,马上要下发冬衣了,请皇上早作准备。”

“这么多军饷,还管他们穿衣?”那钦差、凉道。

李景笑道:“那是自然,士兵打仗,那是要拿命去拼的,军饷低了,谁愿意拼命打仗。军饷是士兵用来养家糊口的,怎么让他们自备军服?难道朝廷养兵,军服还要自备么?”

那钦差急忙摆手道:“那自然不是,只不过,就算是边军也没有李大人的部下这么高的军钠,这么多人,一个月得要多少银子啊?”

李景摇摇头笑道:“主要是正兵的军饷高,辅兵就没有这么多了,至于新兵更少,这些士兵加一起,每月的军饷估计十五万两银子就差不多了。”

“十五万两?”那钦差惊道。

李景笑着点点头:“当然实际的花销十五万两是不够的,这些士兵还要吃饭穿衣,每个月至少还要近两干石粮食,另有肉食,盐,布若干,这些加一起至少还要两万两银子。”

那钦差闻听,不住地擦拭脸上的汗水:“李大人,本使这就给皇上写信李景摆了摆手:“钦差大人请便。”

紫禁城,乾清宫。

看完李景送来的花名册朱由检一脸铁青。

“混账!混账!居然养了这么多兵!他想干什么?”朱由检大吼道。

王承恩还从来没看到过朱由检发这么大的脾气,吓了一跳,急忙安慰道“皇上息怒,莫要气坏了身子。”

待朱由检脸色稍缓,王承恩接道:“皇上,其实李景手里的兵,大多是去年围剿流寇时招的,为了剿灭流寇,招兵也不能说不对。”

“去年招的?朕怎么没看到?”朱由检奇道。

王承恩摇摇头,知道朱由检是看到李景招了这么多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