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首辅 >

第354章

我要做首辅-第354章

小说: 我要做首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毅愣了一下,说道:“不会是把坏的砸了,留下好的,一对的东西当单个卖,还是完好无缺的。”

王悦影突然抿着嘴咯咯笑起来,唐毅不解,傻傻问道:“难道不砸坏的,还砸好的不成?”

“对,就砸了好的!”

王悦影笑道:“哥,你见过栽在盆里的梅花吧,不要枝繁叶茂,以曲以疏以奇为美,文人画师用尽办法,把好好的梅花折腾的千奇百怪,顿时身价倍增。金石文玩也是一个道理,完满的未必最值钱。”

王悦影见唐毅听得入神,越发得意,背着手在地上踱步,斜着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一副智珠在握的娇模样。

“就拿那一对笔洗来说,一个好的,一个坏的,残缺明显,谁都看得出来,身价就低了。可是呢,把好的砸了,留下一个略带缺损的,没了好的对比,人们反而会生出怜悯之意,憧憬之心,会思量着如果完好无损,该是多么美妙,连带着身价就涨了上来,大哥后来把那个破损的笔洗卖了三万两银子呢!”

唐毅听得眼前一亮,心说乖乖,这不就是残缺美吗!

没了胳膊的维纳斯,写了一半的红楼梦,不都是典型的代表吗?亏你还自诩聪明,怎么连这点事情都想不明白,还要小妮子提醒,真是丢人透了!

不过,笔洗和白鹿有什么关系?

“娘子,你不会是让我把一头鹿杀了,只留一头献给陛下,然后就身价大涨吧?”唐毅说完,自己也笑了起来。杀了一头留下一头,不是和吴山一样了吗!白鹿是活物,又不是文玩古董,哪能生搬硬套。

王悦影俯身,抱着唐毅的脖子,伏在耳边顽皮地说道:“哥,人家是让你好好想想,怎么能把一对白鹿给利用好,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光有白鹿可不行,还要会锦上添花。”

“哎呦,这话怎么琢磨怎么在理。”唐毅笑道:“小妮子,你是不是有主意了?赶快说,不用故意带我。”

王悦影娇笑道:“遵命,大老爷,我看不如把两只白鹿分开。”

“怎么分开?”

“很简单,就是胡宗宪一只,你一只,让胡宗宪先上书,说是在浙江发现了一只白鹿,等到陛下龙颜大悦,你再从泉州上书,也发现了一只白鹿,都送到了京城,凑成一对,陛下又会如何呢?”

还能如何?

高兴地发疯呗!

一对白鹿已经够稀奇的,还是在两省发现,那就更了不得了,偏偏还能凑成一对,不是天意又是什么?

效果简直成指数增加,比起单独进献两只白鹿要好上一万倍。

而且呢,还把胡宗宪推到了前头,加上种种巧合,把负面影响大大缩小,而正面成果却达到了极大化。

真是不能小觑媳妇的智慧啊,也唯有女子的细腻,才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唐毅激动地抱着王悦影,一边转圈,一边称赞道:“你可真是我的女诸葛,贤内助!”

王悦影贴在唐毅的怀里,脸上写满了甜蜜。

外面夜色浓稠,室内光风霁月,两个人融到了一起……

次日,唐毅将方法一说,胡宗宪高兴的直跳,他二话没有,立刻回到了杭州,没过半个月,胡宗宪就请回家省亲的徐渭徐大才子代为上书,一道《代进白鹿表》。

徐渭的文采不用说,嘉靖接到之后,都兴奋地念了出来:“臣谨按图牒,再纪道诠,乃知麋鹿之群,别有神仙之品,历一千岁始化而苍,又五百年乃更为白,自兹以往,其寿无疆。至于链神伏气之征,应德协期之兆,莫能罄述,诚亦希逢。必有明圣之君,躬修玄默之道,保和性命,契合始初……”

高兴劲头儿没过几天,突然传出泉州又传来了消息,说是也发现了一只白鹿,唐毅特意命人准备船只,送到京城,路过浙江海面之时,徐大才子好奇之下,又登船观看,发现与前番杭州所见白鹿竟然极为类似。

徐大才子惊骇的昏倒,足足躺了三天三夜,醒来之后,立刻索要笔墨,含着泪光,一挥而就《再进白鹿表》。

“窃惟白鹿之出,端为圣寿之征,已于前次进奏之词,概述上代祯祥之验……岂有间岁未周,后先迭至,应时而出,牝牡俱纯……兹盖恭遇皇上,徳函三极,道摄万灵。斋戒以事神明,于穆而孚穹昊……峙仙人冰雪之姿,交息凝神,护圣主灵长之体。”

不得不说,徐渭这家伙真要是一门心思拍起马屁,那是天下无双,嘉靖把两份表文摆在一起,又把两只白鹿放在面前。

一公一母,一般不二,远隔几千里,竟然能先后得到两头白鹿,还能凑成一对,不是上天赐福,又是什么?

“都是朕敬天修德的福报啊!”嘉靖眉开眼笑,乐得眼泪都出来了,连带着对进献白鹿之人也大为欣赏,感叹道:“胡汝贞,唐行之,真忠臣也!”

第456章官复原职的第一把火

得到了两只白鹿,嘉靖亲自下旨,让百官上贺表,还亲自跑到了太庙,和朱重八,还有朱棣激动地哭诉了一番,告诉老祖宗,他修炼有成,天降祥瑞,大明朝江山永固,万代流传。

从太庙回来,又下令在御花园专门辟出一块土地,派了十名太监,十名宫女悉心照料两只小白鹿。

裕王和景王两个可怜的娃看到了这一幕,都跟掉了醋缸一样,内牛满面,父皇啊父皇,对待你儿子也没有这么上心过啊!

当然也有人看得明白,嘉靖这么干纯粹是为了找补面子。

“年初以来,东南大乱不断,更是爆发出海商大姓勾结倭寇,进攻南京的丑闻。虽然事情告一段落,可是余波荡漾,人心不定。这时候出现了两只白鹿,正恰逢其时,陛下自然要大做文章,告诉天下臣民百姓,老天爷还是庇佑大明的,嘉靖中兴,并非一句空话!”

说话的是一位丰神如玉的中年男子,他的嘴角上扬,显然对用一对白鹿自欺欺人,粉饰太平的裱糊匠作风相当鄙夷。

在他对面,坐着的矮小的老者,不置可否,半晌才说道:“叔大,以后放在心里就是,少说为妙吧。”

“师相,弟子和您还要瞒着吗?”张居正不服气道。

听着如此顺耳的话,徐阶老怀大慰,自己没有选错人。

“叔大,你我师徒自然无话不谈,只是这一次东南的事情,对老夫也颇有损伤,得失之间,真是不好权衡啊!”

徐阶的感叹不是空穴来风,自从海商大姓冒出来之后,朝廷就不断有人谈论东南的大族,究竟谁最有钱,谁势力最大。

弄来弄去,华亭徐家就浮出了水面,几十万亩的良田,半个松江府都在徐家的手里。多少官员如梦方醒,心说徐阶平时恭顺有礼,节俭谦卑,住小院子,坐破马车,一顿不过四菜一汤,和钟鸣鼎食的严家,对比鲜明,可谁知把盖子掀开,这两位竟然是大哥别笑话二哥,光是那些田地,一亩二十两还有价无市,只怕就超过了严家,徐阁老还真是生财有道的大行家!

连带着严党不断拿这些事情攻击徐阶,弄得徐阁老狼狈不堪,灰头土脸。

按理说这是极为失分的一件事,可令人奇怪,嘉靖对徐阶的爱护比以往更胜,召见的频率和严嵩不相上下,又大力提拔徐阶的人,杨继盛和唐慎都是徐阶的弟子,谭纶也是心学门人,这三位要是手拉手,足以和胡宗宪分庭抗礼。

人都说亲贤臣,远小人,怎么到了嘉靖这里反倒变过来了,徐阶挨得骂越多,地位反而越牢固,真是咄咄怪事!

很多人想不明白,可是徐阶心里有本账,嘉靖之所以重用严嵩,不是严嵩多好,而是被文官给弄怕了。

左顺门的事件有一次就够了,嘉靖再也不想孤身一人,大战百官,他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躲在西苑修他的长生大道。严嵩名声臭了,不论他有多大的权力,都没法号召百官,和嘉靖对抗,如此而已。

如今严嵩老了,嘉靖要物色一个接替严嵩的人选,他可不想继任者是个浑身带刺,蒸不熟煮不烂的愣头青。

徐阶贪财在嘉靖看来,不但不是缺点,还是值得提拔重用的理由。

说来真是讽刺,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在清流那里丢了分,可是在嘉靖那里又找了回来。

徐阶无暇体会其中的滋味,他只知道自己该全力以赴,厉兵秣马,向毕生的敌人发起冲击了。

……

就在徐阶盘算着如何扩充实力的时候,老天爷似乎都在帮他,虽然这么说有些不敬,杨博从泉州归来,由于办差得利,加上许论老迈不堪用,嘉靖就有意让杨博接替兵部尚书。

杨博也是志在必得,可惜,就在廷推的前一天,突然传来噩耗,杨博的母亲突发疾病去世,按照规矩,杨博必须丁忧守制三年。这是官场上谁也更改不了,越是高官就越是担不起不孝的罪名,杨博只能带着遗憾和伤感,回归山西蒲州老家,为母亲守孝。

杨博退出了,可是许论实在是老迈昏庸,加上他和许家又有牵连,大司马的职位是万万坐不下去的。

严党正在搜寻合适的人选之时,嘉靖下了旨意,调工部尚书唐顺之接替兵部尚书。由于是平级调度,并不需要廷推。

而且唐顺之资历威望摆在那里,加上这段时间以来,不论是外城建造,还是京津之间的直道,都颇有成绩,接替兵部也无人敢说什么。

只是这个调度对徐党来说,不亚于天降甘霖,好些人奔走相告,喜大普奔。

原本唐顺之虽然是工部尚书,可实际上工部都操持在严世藩的手里,唐顺之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只是个空架子,说穿了就是大号的包工头。

可是兵部不一样,六部之中,仅次于吏部的实权衙门,而且南北都在打仗,兵部的地位更加突出,如果能做好了,对徐党的加分极大,而且手握兵权,也能压制严党,防止狗急跳墙。

一度,甚至有人猜测陛下要扶持徐阁老接替严嵩,不过接下来的任命又打破了大家的迷思。

浙直总督胡宗宪因为进献白鹿有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奉旨总督东南军务。

从浙直总督,变成东南总督,胡宗宪总算是取得了和当年张经一般不二的地位,甚至比张经还要厉害,毕竟他头上没有讨厌的提督赵文华。

升级为东南总督之后,胡宗宪直辖的省份达到了六个之多,除了南直隶、浙江之外,还包括、福建、山东、湖广、江西等处,掌控大军超过三十万,整个东南抗倭的大局都握于一人之手,再也不用担心掣肘。

相比胡宗宪高升,唐毅则显得低调了许多,嘉靖给他特意下了旨意,先是痛骂了一顿,接着又说念在他年幼忠心的份上,官复原职,重新接任泉州知府和市舶司提举。

当然了,原本的兵备道和巡海道却被拿掉了。

唐毅也不意外,原本给他这两个职务,是因为阮鹗不配合开海,而如今福建巡抚是老爹,当儿子的哪能从老爹手里夺权。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唐毅官复原职,可海瑞却没有下文。

是外调别的府,还是降格回去?

总不能两个知府,两个提举吧!

传旨的太监嘿嘿一笑,“状元公,您怎么糊涂了,泉州之事自然是状元公为主,可状元公不能总待在泉州啊!”

唐毅眼前一亮,掏出了一张银票,塞到了太监的手里。

“还请公公明示。”

“呵呵,咱家就明说了,陛下是想把宁波和广州的市舶司也都恢复了,又担心门户洞开,会引来倭寇闹事,陛下想让状元公拟一个条陈出来。”太监嬉笑着拿出一封信,“这是黄公公让咱家送来的,您一看就明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