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首辅 >

第173章

我要做首辅-第173章

小说: 我要做首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毅不屑说道:“文长兄,你没听说过帮助别人是最大的快乐吗?”

徐渭把嘴都撇到天上去了,信你才怪!

“唉,文长兄,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身为士林中人的自觉,我和他们都是一个阶级。”唐毅说完,将半个包子塞进了嘴里,起身抄起灯笼就往外面走去,此时天色还有些暗淡,路上点点灯笼,宛如萤火虫,汇聚成一条条长龙,向着考场涌去。

跟着唐毅一起去参加府试的只剩下王世懋和沈林,至于王绍周小盆友,此时还在床上哼哼着。

他由于暴饮暴食,又大补太过,无法消受,直接倒了。

大夫诊治之后,开了三服催吐的药,喝下去半个时辰,王绍周就哇哇大吐,把胆汁都吐了出来。这还不够,又开了下泄的药,蹲了三天厕所,孩子小脸都垮了,身体软的和面条一样。他都怀疑大夫和他有仇了,不带这么整人的。

接下来的日子王绍周只能躺在床上,每天喝稀粥调理脾胃肠道,让积攒在身体里的药力散发干净,大夫说得好,要是不妥善调理,都有肠穿肚烂的危险。

没了半条命的王绍周哪里还能参加府试,只好流着眼泪,叨叨念念:“都别中啊,下一次再陪着我一起考!”

要是让唐毅知道这小子诅咒他们,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

随着漫长的人群,到了考场的外面,两旁都是戒备森严的士兵,一手持火把,一手拿着兵器,杀气腾腾,一副战时的景象,丝毫不敢怠慢。

事实也的确如此,倭寇前不久袭击松江,苏州境内还有小股倭寇流窜。如果稍微不甚,抡才大典被倭寇第二卷。了,考试的学子受到了伤害。王崇古就等着被士林的唾沫星子淹死吧!

为了保住老命,王崇古格外小心认真。

考场前面,每县的教谕提着大灯笼,带着二十名士兵严阵以待。见到本县的学子就招呼过来,好像是老母鸡召唤小鸡一般。

由于人员太多,不时听到有人喊帽子丢了,鞋子掉了之类的。乱哄哄的,好像菜市场。唐毅好歹练过武术,和寻常的文弱书生不同。

他好像快速转动的陀螺,从人缝之中轻松插入,三转两转,就到了教谕的前面,有了他带路,王世懋和沈林也都赶了过来。

教谕拿着名册,挨个对照,太仓的考生动作都不慢,在所有州县里面,第二个集结完毕,也就是第二个入场。

同县考一样,唐毅领了卷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正襟危坐。

等到所有考生都入场之后,高大威严的王崇古走了出来,先是带着大家伙拜了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接着说了一大堆没营养的话。而后就开始发放考题。

府试只有两场,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头一场,每一个考生都铆足了劲头,暗暗祈祷诸天神佛能够保佑自己。

唐毅相对淡定,他身为县试案首,道理来讲是必中的。

只是名次前后有些差别,唐毅当然希望名次越靠前越好,只是凭着一篇文章定高下,比起“一卷定终身”更加具有主观性,也更加不公平,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正在胡思乱想之时,考题发到了唐毅手中。

展开一看,第一道出自论语,是:“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吾与尔有是夫!”

这是一道大题,孔子告诉颜渊,用我就去做事,舍弃就归隐,只有我和你能做到。

没有丝毫的争议,这种题目满大街都是,唐毅在几天之前,还做过一遍,看起来王崇古比张守直厚道多了。

第一道题唐毅迅速能想出十几种破题的方式,他面带轻松,去看第二道题,唐毅几乎惊得叫出来。

只见六个字赫然在列:“止于仁为人臣。”

一看这么别扭,就是个截搭题,前面说过截搭题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根本不可能押中。不过这六个字却让唐毅倍感情切,原来年初的时候,他和徐渭探讨截搭题的时候,徐渭就出过这个题目。

这句话出自《大学》,全文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做君王的要仁德,做臣子要恭敬,做人子要孝顺,父亲要慈祥,与人交往要诚信。

本来顺理成章的东西,无端把仁和人臣扯在一起,难度就直线上升。唐毅苦思了许久,终于弄清了关键,此“仁”不是臣子的仁,而是臣子的君王的仁,弄清了这一点,再去做文章,一点难度都没有。

徐渭还不无得意地说道:“写上句时通身力气都在下局,写下句之时通身力气都在上句!”显然有了以往的经验,唐毅应付起来,从容了许多。

连续两个题目,大题做过不算什么,就连截搭题都做过,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就是好人有好报,自己帮了应考童生一把,老天爷帮了自己一把!

想到这里,唐毅屏气凝神,提起毛笔,略微沉吟一会儿,顿时文思如泉涌。一个个华丽的句子从笔尖流出。

“圣人之行藏,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也。顾特谓之曰:毕生阅历……”

不到一个时辰,一篇八股写完。

唐毅反复检查,务求消灭每一个瑕疵,让文章朗朗上口。足足检查了三遍,他才用规规矩矩的馆阁体抄录在试卷上,每一个字大小一致,位置好像印刷出来的一般,整整齐齐。

考场上的学子都在埋头奋笔疾书,王崇古不断走过每一个考生的身后,看着他们的文章,遇到了好的,就会多看几眼,记在心中,当然更多的是被钉上了“神马玩意”的标签。

当漫不经心,走到唐毅身后的时候,王崇古立时傻眼了,脸上闪过精彩之极的神色,要是唐毅后脑勺长了眼睛,保证能惊得掉下来。

王崇古心里头叫苦:“唐毅啊唐毅,你把我骗的好苦啊!”

第231章往下看的学问

一夜春雨过,空气格外鲜,推开了窗户,满眼都是鲜嫩的绿色,柳枝抽条,枝叶随风起舞,好似妖娆的舞女。枝头喜鹊名叫,声音如歌。

“哈哈哈,一早上就听到喜鹊报喜,本大仙掐指一算,准有喜事临门!行之,我要是算对了,请我吃全羊宴如何?”

唐毅闷着头吃包子,连头都不抬。弄得徐渭仰天哀叹,世道不公,人心不古,连个请活神仙吃饭的都没有。

王世懋狠狠白了他一眼,“文长兄,你都说了八遍了,不就是今天府试放榜吗?笨蛋都知道的事情,算什么好事?”

徐渭摸了摸头,憨笑道:“放榜谁都知道,那排多少名也能知道?不还是要靠我呢!”

王世懋不以为然,“要说别人我不知道,行之的文章老道,宛如山西陈醋,历久弥香,要是不给他案首,谁能服气?再说了,王崇古还欠着行之的人情,十拿九稳的事情,文长兄,你就别枉费心机了。”

“怎么叫枉费心机?”徐渭单脚踩着椅子,大声问道:“行之,你敢说有十足的把握吗?我可是听说了,今科参加考试的可有王崇古的外甥,能不帮着自己人吗!”

这回轮到王世懋着急了,忙问道:“文长兄,你说的可是真的?”

“那还有假!长洲县的案首曹子朝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学问扎实,他的母亲是王崇古的姐姐。无论如何,行之也没法和人家亲戚相提并论吧!”徐渭笑嘻嘻说道:“敬美,假如你爹是主考,会把案首给行之,还是给别人?”

王世懋唬得张大了嘴巴,半晌小声说道:“反正给谁也不会给我。”王忬为人正直,最怕的就是嚼舌根子,说闲话,对待亲近人只会更严厉。

可是商人出身的王崇古就不一样,没准真的为了提携亲人,就打压唐毅的名次。

“行之,你到底有没有把握啊?”王世懋关切地问道。

唐毅喝干了碗里的稀粥,舒舒服服打了个饱嗝,突然拖着长声说道:“有——还是没有,去看过不就知道了!”

“去就去,要是录取不公,非要让王崇古好看!”

王世懋跟着唐毅,几个人直奔学宫。

一路上走来,道上都是赶着去看发榜的学子,大家交头接耳,窃窃私议。也不怪大家激动,苏州府是南直隶科举最强的府,只要苏州中了,基本上秀才功名就到手了。

从此之后,不但免除杂役,见官不拜,朝廷还会派两个人伺候你。走到哪里都有羡慕的眼光,从此进入士人集团,衣食无忧,前途光明……

日上三竿,学宫院墙外面站满了焦急等待的学子,翘首以盼。砰砰砰,一阵云板响起,几个差役捧着一大张红纸到了墙边,贴了上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上面,迅速寻找自己的名字,从人群中突然发出一声惊呼。

“中了,中了,我是第一名案首!”

这一嗓子可了不得,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只不过不是羡慕,而是浓浓的嘲笑,有人干脆笑出声了。

“新科案首”被气得跳了起来。

“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我就不能中案首吗?”

他越喊得大声,大家的笑声越大,有人更是爆笑道:“案首,好好看看,自己是第几名?”

揉了揉眼睛,再仔细看去,原来榜单是从后往前排的,这一张写的是最后五十名,也就是说,“案首”实际上是第二百五十一名,只比二百五强了一点。

可怜的娃弄清楚之后,直接羞愧败走,实在是太丢人了,连事先准备的鞭炮都没心思放了。

出了这么个活宝儿,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

转眼之间,又贴出了几张红纸,考上的欢喜,考不上的发愁……人生百态,在这一刻都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就连唐毅都没法淡定,手心冒出了冷汗。

“真没出息,千军万马都见过了,区区府试能如何?”

唐毅不断给自己鼓劲大气,最重要的一张名单也送了出来。

在万众瞩目中,挂上了墙皮。

唐毅抬头看去,一见第一个名字,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心一下子放下了。

……

“以立,非是舅舅不给你案首,实在是你遇上了劲敌啊!”王崇古对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叹道。

此人正是他的外甥,长洲案首曹子朝,字以立。他长相平平,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眉眼之间,充满了傲气。曹子朝出身仕宦之家,幼年早慧,他没有如同寻常才子一般,早早参加科举,而是苦心读书十五年,遍览经史子集,肚子里装了几千篇八股时文。他自负无论才华,还是技法都是天下最顶尖儿的。

踌躇满志,第一次出战,小试牛刀,就拿下了长洲的案首,本想一路冲上去,过关斩将,如同所有读书人的偶像商辂一般,三元及第,入阁拜相,冲到人生顶点。

只是想法很不错,刚到府试,还是舅舅担任主考,就折戟沉沙,实在是有些伤人。

王崇古叹道:“以立,平心而论,你的文章并不比唐毅差,只能说在伯仲之间,你知道舅舅为何把案首给了唐毅吗?”

曹子朝低着头,默默不语。

“你不会以为舅舅惧怕唐家的势力吧?”

“外甥不敢!”曹子朝慌忙说道。

王崇古意味深长一笑,“唐家固然是新贵,可是舅舅岂会为了讨好他们,就压抑自己的外甥。我观唐毅的文章,就好像一块温润的白玉,一字一句斟酌损益,全都是替圣人宣化,没有自己的东西。反观你呢,加入了太多主观的见解,一旦遇到古板的考官,直接将你黜落,说理的地方都没有。而唐毅的文章中正平和,谁也挑不出毛病,光是那一手馆阁体就足够独步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