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579章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579章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国靖恭夫人见张邦昌已受册封,但一个宫女都还没碰。显然是有所顾忌。她不懂国家大事,但是知道机会来了,赵宋完了,好在自己命好,大富大贵的机会就摆在眼前。华国靖恭夫人怕别人抢了先,马上使出手段,屡次给张邦昌献上果品,而其也每次都厚礼回报。

一次见张邦昌酒喝得有点多了,华国靖恭夫人便夜间来访陪着他饮酒谈笑,眉目传情。然而,张邦昌是一个有严重弱点的人,很快意乱情迷就在女色上出了轨,现在把他送上了不归路…

………

这年是赵构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年,从开大元帅府起,他的一切决定无不是在受身边的人影响而做出的。他哪里有当兵马大元帅的才干?面对严峻复杂的局势,他哪有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又怎么可能运筹全局,力挽狂澜?他是在汪伯彦、耿南仲等人一步步指导、建议下,从相州到大名,从大名到东平,从东平到济州。

但也是这一年的经历正在改变赵构的人生道路,也在改变他这个人。他已经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按道德要求去做的人,往往会历尽千辛万苦,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学会了为自己打算的人,往往会得到很多别人得不到的东西。

在得到赵柽转来的诏书后,赵构听从了汪、黄二位的建议,给秦王来了个不理会,还给他送去了委任状,那个燕京府制置使的官其意自明就是成心让他远离朝廷。与此同时又派出两路信使,一路前往汴京联络伪楚的大臣们;一路前往追击宗翰部的赵勇。

康履从汴京逃回来了,他成功的策动范琼发动兵变,但是却被中兴军事先侦破,结果不但范琼被捕,连御营军也被中兴军缴械改编,张邦昌等人被严管,失去了内应,接着郑太后顺利回京,孟后退位,郑后听政,传诏给他,与秦王的如出一辙,让其追击金军,设法救回二帝。

赵勇那一边赵构派人装了一车金银送给他,让他脱离中兴军,加入自己这一方,此举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未来的国家领导继承人向高级军事干部行贿。而赵勇很奇怪,大方的手下了金银,却当场拒绝了赵构,他说秦王对自己有再世之恩,如今在秦王府做事,应当效命报答,如果我与殿下私交,就是贪利忘义,殿下会用一个贪利忘义的人吗?而后,赵勇将财物充了军费,并遣人向王爷汇报!

听了回音赵构是又气又臊,立刻遣他最为信任的刘光世前去征讨。但是他不知刘光世不仅畏敌如虎,怕王爷是同样的,当年他在灵州城下险些为了点财物给王爷砍了脑袋。对于王爷属下的战斗力也是深有体会的,自知不是对手,可又不能不听,便领兵去转了一圈,以赵勇已经率兵远遁不知去向为名缴令,赵构也是无可奈何!

而此时大元帅府虽未和秦王府翻脸,但是前往汴京称帝是不可能了,金军虽已北还,但是还在黄河一带徘徊,如此形势,真是两难。而现在秦王救出了大批宗室,惹怒了金军,他们正调集大军围剿,这引起了赵构一伙人的恐慌,担心金国如果胜了秦王军,铁骑如果乘胜东进,再度南下,只怕济州也很不安全了,于是他们又商议是否继续南下去宿州,其意图便是如果局势继续恶化,则赶快往南、往南、再往南…

第一百二十四章虚虚实实

正在赵构这些人惶恐不安时,又有坏消息传来,在翰离不大军的强攻下,刚刚被秦王军收复的真定城再次失守,退入赞皇山中,随后追击的金军将秦王围困在山中,两军转入对峙,正在进行谈判。而转到河北东路的宗翰部,走到沧州,突然掉头与在后追击的秦王军赵勇部激战,秦王军在会战中失利,不得不退到大名附近,金军转守为攻,赵勇向在濮州的帅府军求援。

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的河北战场突然逆转,秦王军遭到严重损失,让赵构、汪伯彦和耿南仲一伙的又喜又忧。喜得是秦王失利,对己方是绝大的利好消息,一旦他战败实力大损,甚至是死于女真人之手,那么众兄弟被救出来又能如何,自己拥有十万精兵,谁敢惹?

忧的是秦王如果遭到惨重损失,河北、河南形势定会再度恶化,现在保存实力是最重要的,那是将来立身的本钱,所以不但没有派出援军,而且准备按照事先的计划南下宿州。

五月二十日,大元帅赵构发布命令:本帅身为大宋臣子,日夜忧心、寝食不宁,现在诸路勤王之师已云集河北,岂可坐视君父蒙难?即令各路将帅约期齐进,与金兵誓死一战!

然而命令和行动却是背道而驰,军队却要开往宿州,而大元帅府的士兵大多数是河北人,一听说要南下宿州,立即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一时‘三军籍籍’,都说招我们来的时候说是要救援东京,现在东京不去了。一再迂路南下,到底要带我们到哪里去?汪伯彦、耿南仲等人害怕士兵哗变。只得暂时作罢,赵构总算没一口气逃到东南。

东南不能去。河北不敢去,下一步如何行动却成了问题。黄潜善等人商议一番,这样下去必会军心民心尽失,不如以保卫京师的名义前往汴京,一旦河北战场失利,黄河不保,作为大元帅就可以护卫太后的名义控制京师将其挟持,那时就可逼其下诏让康王即位,而且听说京师调集了大批的粮草。便于就粮。

于是大元帅府再次传令:河东、河北乃国之屏障,如今被金人胁迫,为保宗社,不得已而割地,而金人却挟二帝北迁。君父之仇,不共戴天,两河之地,何割之有?现已命将帅出师声援。两河之州郡守臣,有能保一方国土。能力战破敌者,当即授予节钺。各州县守臣可自行收纳税赋,任命将吏,授予一切事务相机处置之权。

这道命令可谓是利己害人。仅为给自己回兵汴京提供了一个好借口,却给局势刚刚稳定逐渐统一指挥的河北地区带来混乱,一些人必定会为了‘节钺’之权铤而走险。招兵买马占据城池,形成割据势力。对中央政府形成挑战,重蹈五代群雄争霸的历史。可对赵构不仅是为了自保而想出的权宜之计。还可以为他登上权力荣华的顶峰铺出了一条道路!

………

五马山就在这片燕南赵北的辽阔大地之中,整座大山山体为浅红色的石英砂岩构造,是太行山在赞皇一段最东部的余脉,和太行山平行而列,都是南北走向,突兀而起,一字排开,仿佛一条笔直的脊梁,支撑着纵横川流,阡陌桑田。

千百年来,五马山南连济水,北接槐河,似一条巨龙腾飞在两河之间。站在山顶,向西眺望,可见连绵不断的太行山脉和赞皇县城;向东举目则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村落有致,炊烟袅袅,道路蜿蜒。难怪古人有“一山临旷野,千里俯平原”的赞叹

五马山东麓为缓坡,西侧多陡崖,向东俯瞰,是望不到头的一大片平原,田野千里,村落炊烟,尽收眼底,出高邑即可饮马赵州桥;南边在山脉的尽头有济河相绕,以此到邢台即可问鼎邯郸;北边则襟带槐河,自此由元氏即可长驱正定;五马山西边又是一片麦田如茵的平原,可控据太行而远窥井陉。正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上佳战场。

“王爷,这就是铁壁关,义军及其家属都在那里,寨门设在那条山谷的口子上…”五马山横亘眼前,峰峦起伏,势如波涛。赵邦杰陪着王爷登上上了群山中间的一座小山,指点山川形势之险,讲述与金军鏖战之烈。

“嗯,不错,真是亲临其境,方解其精妙啊,我们过去看看!”赵柽点头道,眼前的铁壁关海拔有三百四、五十米,是五马山的最高峰。

“是啊,王爷!古人有诗写五马山‘一山临旷野,千里俯平原’,它与北端的朝天关相距约六里,其间沟壑交错,山道相连!”赵邦杰说道,领着王爷前行。

“呵呵,确如诗中所言,这真是险地!”赵柽他们身处的小山位于五马山的东侧,正好位于铁壁关和朝天关之间。两关山脊架起了五马山南北一线的山势主脉,却又有深谷相隔,让人可望而不可及,使人完全能感受到整个五马山的雄伟和险峻之处。

赵柽边走边看,记下这里的山川河流形势,两关各设独立寨门,高处为关,低处为寨,沟头可屯军马,谷壑之中可住义军家属。五马山上树木不繁,岩洞少见,山壑中散落着的石屋草棚就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全体义军结寨于这荒山野岭中,昼夜暴露,真正的风餐露宿。

略微平坦之地种着庄稼菜蔬,乱草石块间,不时也能发现箭头,断刀折枪,可见这里也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从前五马山南边一段人迹少至,如今却成了义军的大本营,但是山寨在外无援军,内缺武器粮草的情况下力与敌抗,誓死不降,已经坚持了半年多。

“赵寨主,你们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与敌奋战,真是国之义士啊!”赵柽感慨地说道。

“国有危难。蛮夷入侵,我等怎么能坐视不理!”赵邦杰抱拳说道。

“山谷中还有不少百姓。金军即将到来,要妥善转移安置。免受损失!”赵柽指着还在劳作的百姓说道。

“王爷放心,敌军来袭,我们就将人转移上山安置在寨中,待敌退后再返回!”赵邦杰回答道。

“嗯,还算妥当!”赵柽边走边说道,可走进一个设在山腰间的小寨中时忽然发现寨中的水源只是一眼很清,但是很浅的山泉,而山泉也不是汩汩外涌的泉水,却是从岩隙中渗透出来的。“其它山寨也是如此吗?”

“王爷,这还是好的,有的山寨饮水都是需要从山间的溪流中汲取,各处都缺水!”赵邦杰苦笑着说道。

“这不行,一旦金军夺取了汲水道,那山寨岂不被切断了水源,一定要在主要水源处筑垒固守,不能让金军断了咱们的水源!”赵柽听罢摇头说道。

“没关系,王爷。金军一般不会深入到此,水源无忧!”赵邦杰说道。

“不可,人马不可一日无饮水,切切不可大意!”赵柽严肃起来。这是用多少人性命换来的经验,事情没有侥幸,不知道多少良将就栽在了水上。而这次是抄了翰离不的老窝,劫了他此行的大半战果。只是少了太上皇,让战果打了折扣。不过也足以让翰离不恼羞成怒,不顾一切的反扑了。

“是,王爷,在下立刻去办!”赵邦杰说道…

现在翰离不几乎调集了自己所部的所有人马,七拼八凑的足有六万多人向赞皇开进,准备围剿五马山,赵柽一面命令各军派出小部队骚扰,拖延他们的进攻速度,一面利用金军完成合围的间隙抢运囤积粮草弹药备战。他也抓紧时间勘察地形,排兵布阵,准备抵御金军大规模的进攻。

此次在五马山地区参战的中兴军主力是袭击赵州的虎将三个龙骑旅,和守真定的狼将两个步兵旅,而真定已经被诸葛泓‘让给’了翰离不。那天翰离不押着太上皇在城下喊城,在营救行动夭折后,可把诸葛泓愁坏了。

打,金军押着王爷爹在前边打头阵,刀就架在他脖子上,诸葛泓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兵个个都是神枪手,枪弹无眼伤了太上皇自己如何向王爷交待;不打,自己岂不成了干挨揍不还手了,投降那是不可能的。两难之下,诸葛泓决定自己还是溜吧,真定丢了还能抢回来,可太上皇就一个,真死了,自己赔不起!

诸葛泓想明白了,当晚便突然打开南城门突围,真定南城门外几百步外是条河,不便于列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