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盛明远扬 >

第268章

盛明远扬-第268章

小说: 盛明远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满意的答复,那么我们古朝国并不介意从此以后以你们为敌。”武雄再也压抑不住心中滔天怒火,抓着颜如伟的衣领便口沫横飞的要跟他算账。

很显然,颜如伟万万没想到武雄居然还能活着逃出来,这会被其揪着衣领质问,他还有些反应不过来。

可这也只是在一瞬间而已,颜如伟毫不给武雄的面子,伸手打掉武雄揪着自己衣领的手,冷笑道:“你觉得眼前的处境,你还有资格这样和我说话吗?与我们吕宋国为敌,笑话,就凭你眼前这几艘破船,哼哼!”、(

第501章 沉寂的武雄

颜如伟深知自从他不告而先撤退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双方再没有和好的那一天,既然双方都撕破了脸皮,他也无需再对武雄客气。

就凭武雄目前剩下的几艘破船,若不是唐明的船队就在后面,不然他绝对不会留他到现在。

武雄一脸死灰色,面对颜如伟的翻脸不认人,他现在一点办法也没有,啰嗦着手指着颜如伟你了半天愣是说不出话来。

现在他也总算明白了,自己根本就是在自取其辱,事情都已经变成如今这般摸样,他这样来找颜如伟不是找羞辱是什么?

想通了事情的关键,武雄突然收起怒火,冷冷的瞪了眼颜如伟什么话都不说转身就离开。从颜如伟的表现来看,他想要从这里得到补偿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若不赶紧走的话,很有可能等下会被捅刀子。

看着武雄离开的背影,颜如伟脸上尽是不屑的神色,在他看来这一战会败得如此彻底,全部过错都在武雄的身上。自己也是因为听了他的话才对大明的舰队发起进攻,不然在一开始他转身就走那里会遭受如此重的损失。

他的副手见就这样让武雄轻易离开,立刻上前进言:“大将军,不如我们把他干掉,省得以后多生事端。”

颜如伟摇摇头,摆手制止副手再继续劝说下去,有唐明的船队在这事他就做不得,想要杀武雄再容易不过,可在这之前必须得先知道唐明的意思。

正在他沉思的时候,有手下来报说是费信请他过去叙话,颜如伟点点头,带着几个侍卫和两个副手便应邀来到费信的指挥船上。

武雄脸红脖子粗的早已等候在这里,从他的神情上来看,似乎早已在费信的面前说了不少自己的坏话。可颜如伟却一点都不在乎,自古战场上都是成王败寇,有理没理并不是失败者说了算数,而是得由胜利者来说。

此战他虽也损失惨重,可相比于武雄的全军覆没,他颜如伟却要好得多,而现在的武雄根本就没有任何说话的资格。

再看看此刻费信的神情,颜如伟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露齿哈哈大笑着说:“多谢费将军带兵前来相救,颜某感激不尽啊!”

费信斜了眼匆匆而来的颜如伟心里很是不屑,若不是因为唐明的计划,他才懒得去管他们的这些破事。

他虽心里不爽,可表面上海是客气的道:“哪里哪里,这不是我家长官怕两位在渡边家族这边碰上什么意外,特意命我带兵过来照看一番。还好费某还赶得上,终究没有酿成大祸!”

话到此处,费信望向武雄,这家伙一脸的死灰色,估计回到古朝国后会完全沉寂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现在费信还不知唐明会如何对待武雄,是一举趁机拿下古朝国,还是继续扶持于他?

这些费信现在还不得知,所以也没对他说什么,而是平静对待。一切等唐明去定夺,他此次的任务已经完成,告知他们一声后也该返航了。

三人都没有再多言什么,只是客气了一下,打了个招呼便各自回去。颜如伟带着剩下的舰队回吕宋国,此战一点好处没有捞着,自身损失了一半的兵力,还欠下唐明一个大大的人情,可谓倒霉到家了。

而武雄却跟随在费信的船队里,绕道琉球岛,在那里稍微休整后,又与朱勇一起回了古朝国。

两次大败的打击,已经让武雄没脸再去找唐明要船要人,他也深知唐明绝不会再给他任何东西。好在古朝国现在海上的巡防有唐明的舰队负责,不然海盗一来,武雄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唐明在得知武雄全军覆没之后,只是摇摇头并未说什么,也没去多管闲事。武雄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唐明算是对他失望透顶了。现在也用不到武雄去牵制吕宋国还是渡边家族,放任不管即可!

他依然一心扑在制造热气球的伟大事业中,现在已经每天达到近十个,足足提高了一半的效益。只可惜石棉矿石的开采麻烦了一些,拖慢了整个制造效率,但这也没办法,只能慢慢来了!

唐明在埋头备战着,而朱棣也没闲着,迁都的事情已经进入倒计时,整个北平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此刻的北平一点都不比南京差,自从有了水泥这种绝好的建筑材料,北平建造得不仅要漂亮得多,而且足足提前了两年的时间完成。

宽敞的马路都是用水泥铺设,干净平坦,皇城的城墙也是全部改为水泥浇筑,看起来坚固无比。

北平城内沿街的商铺以前在唐明的提议下,全部用水泥浇筑起来的两层商铺,建筑风格全部统一规划。如今看起来颇有后世的小县城的摸样,炸眼一看还真有现代的气息。

只可惜唐明现在没看到,不然还不知该如何开心。皇城内的御书房,朱棣沉着脸在看着奏折。此刻他手上拿着的是闽南那边转交上来的奏折,是关于朱高熙在岛国的事情。

里面有提到朱高熙又被唐明的舰队所败的事情,对此朱棣很是生气,但唐明再怎么蹦跶,最多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只要北平迁都大典一落幕,到时便可派大军前去围剿,近百万的大军,他就不相信唐明还能如何蹦跶。

朱棣合起奏折随意的丢在龙案上,对于朱高熙他现在是越来越不看好,几次独自带兵出去打仗,没有一次得胜,让他当太子确实不好。

自己好不容易才打下这片江山,如果就这样的被朱高熙败坏掉,朱棣说什么也不甘心。倒是大皇子朱高炽现在看起来更适合做太子,这也是朱棣一直没有撤掉他的头衔的原因所在。

虽然朱高炽现在就逃离在唐明那里,可朱棣一点都不担心朱高炽会与唐明联合起来谋朝篡位。

经过这段时间的沉寂,朱棣似乎也看透了许多,昔日跟随于他一路走过来的老臣,不是老得都走不动了,就是被自己所杀,再就是被逼走。好比郑和还有姚广孝,想想以前他们是如何辅助自己登上这个九五之尊的皇位的,朱棣难免心里也有些愧疚。

第502章 大国的烦恼

此刻的朱棣倒是想要把朱高炽接回来,继续当他的太子,至于朱高熙他已经彻底绝望,几次大败已经完全暴露了他的不足之处。有勇无谋在如今太平的大明已经不足以接任皇位,文兴武废的时代已经到来,朱棣深明其中道理。

在一番思虑之后朱棣给东厂的人下令,命他们派人去把朱高炽接回来,而后便叫来朱能一起去巡视皇城。

朱能刚才已经听到朱棣派人去找朱高炽回来的消息,此刻他心里暗自犹豫,不知要不要让朱勇也一起回来。毕竟唐明现在被定罪为叛乱者,朱勇现在跟在其身边就不好了。

眼前皇上似乎对这些事情没有以前那么生气,又有朱高炽要回来的机会,朱能很想跟朱棣说一下自己儿子的事情,免得以后被受牵连。可这事想要开口并不容易,在没有完全弄清楚朱棣的意思之前,朱能也不知道该不该说。

朱能只顾着心里的事情,并未发觉朱棣早已注意他很久,见其魂不守舍的摸样,朱棣突然开口言道:“朱卿家是不是有话想对朕说?”

朱能微微一惊,这才想起皇上就在自己的身旁,连忙抱拳行礼言道:“老臣确实有话想说,只是不知该不该讲!”

“有何话就说吧,这里没有外人在不必有太多的顾忌。”朱棣停下脚步望着朱能,全朝上下现在也就只剩朱能合张玉这两个老部下,如果事情牵扯不大的话,他还是很乐意帮忙的。

事已至此,朱能已经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张口便道:“老臣想请皇上准许我儿随同太子一起回来大明!”

朱能就朱勇这么一个儿子,本来是不想他在军中呆着,靖难之后天下已经基本太平。在军中想要捞军功已经难上加难,好不容易把他送到唐明的身边,却不料唐明最后竟成了反贼。虽然皇上自打一开始都没说过什么,但朱能并无法当成没什么事。

闻言后朱棣笑了笑,背着手继续向前走动:“那就让他也一起回来吧,你我本就是一家,不必太过在意这些。朱勇这孩子也确实不错是一个将才,回来后就让他呆在高炽的身边,辅佐于他。”

“谢主隆恩!”朱能脸上一喜,立刻便跪到地上去。

朱棣满不在乎的摆摆手说:“高熙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朕也发现他确实不宜当太子,大明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繁华,朕不想就此葬送在其手中。”

说起这样的事情,这差不多已经可以算是朱棣的家事,所以朱能只能在一边点着头默不吭声。

朱棣见状知道是自己多言,这样的事情也确实不宜拿来这里说,随立即改口言道:“迁都大典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吧,十关大明的脸面此事千万出不得差错。”

准备了几年,为了就是今天,朱棣并不想在这一刻出现任何差错,大典一事他也看得很重。

朱能早已了解其心性,所以一直以来都不敢有任何的松懈,点头言道:“回皇上,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就在昨天,老臣听说鞑靼那边都派来了使者。相信以后定都北平之后,这北方便可保和平。”

这话朱棣爱听,每当有人提起他的心情总会出奇的好,哈哈轻笑两声,他也难免得意的道:“昨天确实有鞑靼派来的使者,朕也与其约定好以后互不侵犯的协议。想来应该会有几年的安定,只可惜鞑靼的话当不得真,那边也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两国之间虽有协议可也不能完全当真,该防着的还是不能有任何的松懈。”

鞑靼是游牧部落,居无定所,各部落之间又常年处于争斗之中,有时并不是举国来袭扰大明的边界。而是一些部落贪图大明的富饶,也为了壮大自己的部落,从而袭击大明的边疆。这种事情防不胜防。

朱棣想要拿下这些游牧民族却又因为人稀地广,那里又不适合农耕,攻占这样一个地方对大明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再者想要攻占也不容易,得不偿失,唯有以防守为重点。

朱能身为大将自然也懂的其中道理,上一次朱棣亲征鞑靼,带了足足三十万大军,付出了莫大的代价,可结果还不是只拿下一个呼尔浩特。就算如此最后还是把城还给了鞑靼,大军在那里根本就没有天险可以驻防。

另又因运送物资的不便,在那里又无法自给自足,所以朱棣最后也不得不搜割一番后,便带着大军退回大明。

但现在就不同了,因为大明有了一样神奇的建造材料,有这东西便可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建造起一座坚固无比的高城。

“皇上,这鞑靼确实是一根难肯的骨头,不过边疆那里已经开始扩建各城。有水泥这神奇的建造材料,建高城防守并不难,若以后鞑靼胆敢再来犯我大明。便可再派大军前去镇压,然后再建城防守,如此一来便可慢慢侵袭进其国内。”

朱能的提议,朱棣也曾经有想到过,但他与姚广孝商议之后,还是觉得不可行。除非朱棣能把大明的百姓迁移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