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盛明远扬 >

第176章

盛明远扬-第176章

小说: 盛明远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料作为骨架,上面则用铁皮做为覆盖,为此他花掉从皇上那里要来的五千万两白银。

唐明得意的指着前方充满现代气息的大铁棚,哈哈笑道:“两位夫人觉得相公这铁棚怎么样?这绝对是全天下第一座纯钢铁打造而成的大棚,相公我是不是很厉害!”

小叮随即撇嘴,当头就给唐明浇了一盆冷水:“相公你这铁棚子怎么样我不知道,倒是你为了这铁棚子把家里的积蓄都快花光了,为此姐姐不得不缩减家里的用度。若是相公再不想办法赚钱,我们一家子就要喝西北风。”

一旁的陈佳澜嘴上虽没有说什么,但其脸上的表情已经能够说明一切。小叮埋汰唐明的时候,她可是一直在旁边点头来着。她也不知道相公为何突然发神经造这么一个铁棚子,陈佳澜也多次询问过他,但得到的答案永远就只有两个字‘保密’。

今天一家子全来到这里,就是想看看唐明这半个月来,神神秘秘的在搞什么东西。

小叮的埋汰并没有影响到唐明此刻激动的心情,他哈哈大笑着指着铁棚中央竖起的两根巨大的烟囱说:“一个月以后,你就会为钱太多而发愁。相公我向来都不做亏本的事,若是没把握,我会把白花花的银子扔在这里。”

无论唐明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小叮始终还是不相信,小妮子最近就一直守在库房外,看着下人不停的往外搬银子。满满的一库银子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便被唐明败了个精光。

这事在南京城传开以后,流言四起。更有人猜测这是威海候的银子多到府里装不下,因此把银子全部埋到山里去。这流言越传越真实,因此那些心思不纯的人开始不停的打探侯爷埋钱的地方。

一时间,全城的小偷和强盗纷沓而至,弄得唐明是烦不胜烦,就这十几天的时间里,他便抓获近百个来此踩点的人。而那些知道内情的人,却在等着看唐明的笑话,五千万两白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第323章 水泥

再说这钱可是皇上给他去重建船队的,唐明把钱挪用到这样的荒唐的事情上。到时要是没钱可重造船队,还不知皇上要如何处罚唐明。

大家都知道皇上虽现在还没有过问此事,也许只是因为皇上此刻还没有这个心情而已,皇后的病情似乎没有好转,远在北平的二皇子朱高熙也在近日回到了南京。

皇宫里表面上看起来,现在一切正常,但有点常识的大臣都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安宁,大家都开始在暗中酝酿着,皇后一旦病逝,南京城便会再次掀起混乱的源头。

朱高炽也得知唐明的所作所为,好在他对唐明干的任何事,向来是无条件相信。也是因为他与唐明的关系,唐明并没有对他隐瞒,这水泥厂最终还是有他的股份。

今天,是水泥厂投产的日子,朱高炽这个股东自然不会缺席。可随他同来的还有姚广孝,他也听说了水泥的事情,这东西若真有他说的那样,姚广孝相信这绝对是一个好东西。

想象一下,以后的那些沙土路按照唐明所说的那样,全都铺上这水泥。不再崎岖不平也不再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此后,无论是行军或者运输都可大大减少这个过程的辛苦和缩短所用的时间。

这是于国于明都有莫大好处的一项发明,姚广孝为此也亲临现场,想要眼见为实的见证水泥的出产。

人都到齐了,唐明立刻命人拉来两袋预先烧制好的水泥,用一些碎石块搅拌好,放在木板装订好的四方形模具内。

等着风干的时候,唐明又命人把先两天制作好的水泥板搬过来,这是几块一米剩一米的水泥板,干固的水泥板呈灰色,炸一看之下和灰泥并没有什么区别。

朱高炽疑惑的上前摸了一下,发现很是坚硬。唐明笑了笑从工匠的手中接过一把小铁锤递给朱高炽示意他敲敲看。朱高炽可不会客气,使出全身的力气便敲下去。

“嘭!”

一声闷响,水泥板居然闪现火星,一锤子下去虽表面稍微有破损,但并没有破碎或者裂痕。这东西的硬度已经达到普通石头的强度。

朱高炽愣神的片刻,抓锤子的手臂已经开始微微发麻,此刻他的内心是震撼的,一脸不可置信的他向唐明问道:“这东西就是水泥干之后的摸样。”

姚广孝双眼闪过一道异光,这水泥板的强度已经远超他的想象,对此他很是满意。脸带微笑的他却向唐明问出关键的问题:“你这水泥烧制有多难,花费高不高?”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唐明鄙视了一眼还处在震惊中的朱高炽,呵呵笑着向姚广孝解释道:“这水泥烧制的时候虽然并不难,但其火料和开采就比较麻烦了,目前的话成本还算不低,大规模使用的话也烧不出来,所以想要把南京城周边的沙土路,浇筑成水泥路这还需要一些时间。”

“不需要全部,只要能把南京到苏州的官道浇筑起来便好,其它的自可以后慢慢再浇筑。”姚广孝眼望前方的水泥厂,神色间隐隐有些小激动。

唐明虽不明白姚广孝为何只点从南京到苏州的官道,但这些并不是他所关心的,他现在关心的是应该要把这水泥卖给皇上。面对这个抠门的皇上,唐明心里始终没有多少底气。

如果可以的话他并不想把水泥卖给朝廷,现在这个水泥厂每天的产量并不是很大。扣除一些他留着自用的以外,其余的那些卖给百姓去建造房子其实更实惠。

但这个头疼的问题,唐明还是决定不参与了,看了眼还在兴致勃勃的研究水泥板的朱高炽,他决定把这事交给其去处理。自己闷声发大财即可。

抛头露面的事还是少干为妙,而且又是恰逢在这种浑浊未明的情况下,他更得小心一点才是。

归途中,姚广孝特意把唐明叫到身边,要他把那佛堂前的山路也给铺上水泥。毕竟他这里以后便是学者们修书的地方,来来往往的人少不了,能够铺上水泥路也是为了方便大家进出。

这高淳多是山丘,坏境虽好但路确实不好走,有时连续下个几天雨,整条路便会变得泥泞不堪,马车被陷的事常有发生。这常在这样的泥路上走也未免不安全,所以姚广孝还是很心急从高淳修一条到南京的水泥路。

唐明自是满口答应下来,他也是深受其苦才下定决心搞水泥,现在这路姚广孝不说他也会先给铺上。

一个月后,南京城开始聚集大量的工匠,皇上对唐明的水泥也是颇感兴趣。朱高炽也很顺利的跟其谈妥了价钱,其实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唐明给朱高炽出了个主意。

说是这官道以后要是修上水泥路,皇上可以弄些收费站,但只收取商人和运输的马车队,如此一来便可很快回本。

这是一个后世用烂了的方法,起初朱棣还不太肯接受。因为这样一来岂不是跟那些盘踞山林中的强盗无异。但在唐明的解释下,再献上不收取平民的路费,朱棣才勉强答应下来、

唐明那里不知道朱棣一早就心动了,只不过表面上得装装样子,负面上会影响其帝王声誉的事情,自然得找个能够解释得开的理由,或者找一个出来预备着背黑锅的。

而很显然,这主意是唐明出的,将来若是出了问题,朱棣自然会把黑锅扣在唐明的头上。这就是典型的做表子还要立牌坊的心思,唐明对朱棣这种心思,相当不耻。

修水泥路,还要属路基重要,古代马车的运输能力并不大,不像后世的大卡车满路跑,容易把路磨损不说还经常出事故。为了保持水泥路的坚固,唐明只好让工匠尽最大的努力把路基给垫到最夯实。

多出点工力便可省下更多的水泥,只要路基足够夯实,路面上的水泥层其实只要薄薄的一层便可。唐明早已把帐算好,这南京到苏州的官道,全程足可给他省下很可观的水泥下来。

第324章 难题

南京城开始热热闹闹的铺起水泥路,不出几天全城的百姓都知道这神奇的水泥,是先前被传为败家子的威海候捣鼓出来的,流言蜚语嫣然而止。

唐明的水泥厂日夜开工,所有匠户三班倒,可就是这样水泥还是供不应求。正如唐明先前所说的那样,小叮这会真的是数钱数到手抽筋。

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那个被搬空的金库便又重新被填满,小叮笑得见牙不见齿。陈佳澜见小叮对数钱似乎很有兴趣,便干脆把权力下放给她,自己图个清闲专心带起小孩子来。

唐明是赚了大钱,但麻烦也随之而来,眼红的,不怀好意的,想分点汤喝的。总之每天登门的大臣或者王公贵族络绎不绝,这下好了,唐明什么都不用干整天忙着应付这些人还应付不过来。

起初他还很客气的委婉拒绝,但这些贪婪的家伙一见唐明好说话,便开始得寸进尺。最后无奈的唐明只能装病躲到姚广孝的佛堂里去。

可他并没有闲着,此刻的他已经开始研究要如何把水泥应用到船只上。用水泥来造船这在后世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但两眼一抹黑的唐明,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只能找来宝船厂的造船匠。

老王今天一早便接到唐明的通知,要他把宝船厂里最好的造船匠都叫到姚广孝的佛堂里来。老王很高兴,他知道唐明定然是又有好招呼。

屁颠屁颠的赶来的老王最后却大失所望,因为唐明就在刚刚向他们提出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用水泥来造海船。

老王已经和几个造船的老师傅研究了半天,但他们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侯爷,你说这用水泥来造船,但这怎么可能呢?这浇筑一艘船的水泥得有多重,单是浮力这一关就过不了。说不定你这船造好了,结果放到水上便沉掉,就算不沉掉还能漂浮着,估计也载重有限。还有,由于这船本身的重量太大,到时的航速定然受到影响,所以这水泥船无论怎么看都没有造的必要。”

老王经过一番讨论,总结了所有匠师的意见,拱手向唐明禀道,希望他能打消这个念头。

唐明似乎对老王所说的这些问题早有准备,只见转身从屋内拿来一个铁皮弯成的脸盆,笑嘻嘻的放到几个工匠的面前,示意他们都拿到手上掂量其重量。

待所有工匠都掂量过之后,唐明才开口问道:“怎么样?大家觉得这铁制的脸盆够重的吧!”

所有人都不知唐明是何意,但他们还是老实点头回道:“确实很重。”

唐明也不给众人解释疑惑,而是又拿来一个木盆,再让众人又掂量了一下。这才解释道:“这木盆和铁盆的重量是不是相差一倍有多?”

见众人点头,唐明便又笑道:“很好,那我们现在就到外面的水池里去,我现场为大家演示一下,这相差一倍重量的铁盆和木盆,其浮力和载重的情况。”

这下大家才恍然过来,二话不说纷纷跟着唐明来到屋外的水池边。唐明把木盆先放到水面上,木盆只是沉下去不到十公分。接着又把铁盆放到水里,同样大小比例的盆子,由于材料的不同其重量也有所差异,这会铁盆确实比木盆多沉下两公分。

唐明指着水面上的两个盆子,笑道:“现在大家都看到了吧,这同样的尺寸的两个盆子,虽然重量的差异达到一倍多,但是铁盆也只不过比木盆多下沉不到两公分,按这样的比例来计算的话,也就是说在重量的相差一倍的情况下,铁船只不过比木船多吃水深一些而已。”

几位工匠看了唐明这番演示似乎有所醒悟,但也不明了,其中一个年纪稍大的便疑惑的提问道:“可问题是侯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