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盛明远扬 >

第157章

盛明远扬-第157章

小说: 盛明远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天豪一进屋立刻感觉到气氛的不对劲,也对从未谋面的百晓兰感到好奇。刚一落座他便捅捅唐明,低声说道:“贤弟,这女子是谁,为何跟我们同坐一桌?”

唐明现在最怕别人问有关百晓兰的任何事,一转头便见唐天豪满脸八卦的摸样,眼一翻也不搭理他,自顾自的吃起饭来。

可嫂子似乎已经听说了什么,居然阴阳怪气的说:“唉,这树要皮人要脸,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有的人就是能不要脸到这个程度。”

小叮这丫头唯恐天下不乱,在一旁接口道:“是啊是啊,确实有些女人她就是不知羞耻。”

说话的同时还狠狠的瞪了眼对面的百晓兰,今天有大嫂为她们撑腰,小叮这丫头更是肆无忌惮起来。当着大家的面便指桑骂槐,言语之间更是不留任何的情面。

可白晓兰居然稳如泰山,丝毫不为所动,不应声不答话,脸带浅笑神情自若的吃着饭。她越是这样小叮越是拿其没办法,话都说道这份上了,再过份的说下去可就真正的失礼。

气得小叮连饭都吃不下,嘟着小嘴在一旁生着闷气。徐氏却对百晓兰刮目相看,刚才与小叮和陈佳澜闲聊的时候,便听说了百晓兰与唐明的事情。

在她想来,自己的小叔乃是堂堂的侯爷,有个三妻四妾再平常不过。小叮与陈佳澜为这事闹得府里不得安宁,如此做法便有些过份了。

若是唐明同意了,便把这百晓兰纳为妾侍便可,陈佳澜是正妻在家里还不是她说了算,以后她这正妻要对付一个妾侍还不是易如反掌。

但了解过后才知百晓兰并不同意被纳妾,就一直这样不明不白的僵持着赖在府里不走。这才有了徐氏一开始的那句指桑骂槐的话。

可百晓兰的应对之法,令徐氏深感佩服,同时也明白像百晓兰这样的女人,绝对是见过世面深懂为人处世之道。总之一句话就是难以对付,因此她小声安慰了小叮几句,便沉默下来。

唐明一脸的郁闷,不过他早已想好了,这女人间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介入。还有对这种齐人之福的后宫管理,他可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因此最明智的做法便是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287章 商税

海上贸易的繁荣给大明王朝带来了一份厚礼,沿海的几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更是因为海上贸易,从而爆发出从所未有的繁荣。皇后听从了唐明的要求,把商税增加了三成,这在唐明看来还是收少了。

但他相信只要皇后尝到了甜头自然会再加税,因此便没有为此事太过上心。

今天刚好是实行商税的一季度,各地方收到的商税都会在这一天运到南京。皇后一大早便和朱高炽躲在屋里清点数目,从早上一直忙乎到中午,母子两硬是没有休息片刻。

二十几本地方呈上来的账本,直把母子两人累得够呛。因为这是第一次,所以皇后想亲手查看,但数目之大远远超出其想象,就算最后叫来朱高炽帮忙也无济于事。

整个早上两人才清点好一半,还有一半未清点,午饭之后皇后已经累得不行,只好把自己信得过的账房先生叫来,自己和朱高炽在一旁盯着。

皇后押了一口茶,虽神色疲累,但也难掩其内心的激动。让朱高炽坐到其身边,开口问道:“皇儿啊,你常与威海候走动,宝船厂你也是常去,现在那些海上贸易真就那么繁华?”

整天呆在宫里,极少能到外面去看的皇后,这时候对海上贸易还是秉承着怀疑的态度。就像此次收上来的商税,清点了一半的数目已经达到近千万辆白银。

另一半如果不出意外也应该还有一千万两白银以上,虽然这是一个季度的收成,三个月的时间便有两千万两白银。换成收田租的话,得收多少亩田地才能有这个数目。

朱高炽被其母后问得愣了片刻,而后才笑着回道:“母后不提孩儿还真没去注意这些,不过回想一下,也确实改变了许多。具体改变在什么地方孩儿也说不上来,”

朱高炽停顿了片刻,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许久之后才接着道:“母后一直深居宫里,外面的变化自是不知,就像威海候说的一样,若想知天下事便应该亲自到外面走走,亲眼看,亲耳听才是。孩儿斗胆想请母后也到宫外走动走动,看看南京城里现在百姓的变化。”

皇后只是稍微犹豫一下,便爽快答应了朱高炽的请求,让朱高炽这样一说此刻她也很想到外面去走走。

账目清点出来,确实与皇后猜测的没有多大的出入,两千余万两白银。亲眼看着银两安全入库,皇后这才和朱高炽坐上一辆普通的马车,在十几个乔装成老百姓的侍卫护送下,悄悄便出了宫。

朱棣登基那会南京城显得很萧条,与此刻的繁荣景象简直是天差地别。以前的南京城里,百姓多是穿着打了补丁的布衣,现在一路走来哪里还看得到一个百姓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各种商贩的叫卖声更是不绝于耳,每一家商铺都是一片繁忙,百姓连走路的时候都是来去匆匆。商业越是发达生活的节奏便也随着加快,与之前百姓农闲时的悠闲相比又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皇后这次算是微服出巡,身边带的守卫不多,朱高炽不敢在闹市里逗留太久。只是让马夫随意逛了两条街便向郑府而去,就像唐明说的那样,皇后一但尝到了甜头,自然是心思活跃的想着要加商税了。

皇后的突然来访,让唐明颇感意外,正无聊逗弄着小白玩耍的他,被皇后与朱高炽堵了个正着。皇后见唐明这副悠闲的摸样,火气不由上升,冷哼着便道。

“威海候还真是闲情逸致啊,前些日子念你有伤在身没来宫里给哀家请安也就罢了。现在见你活动自如还有时间在此逗狗,却不来给哀家请安是何道理?”

皇后这一见面就先来个下马威,唐明似乎早已司空见惯,呵呵笑着讨好道:“皇后娘娘冤枉微臣了,近日微臣为那侯府与庄园忙得脚不沾地,这会得闲片刻正想到宫里给皇后娘娘请安,却不曾想皇后娘娘先来了,微臣未曾远迎望恕罪。”

跟唐明掰道理那就是找不痛快,皇后也懒得跟他较真,见其身边有只奇怪的椅子,好奇的走过去坐了上去。这是唐明特意打造的一把摇椅,用特制的竹片为材料,坐起来很是舒服。

“威海候,你那什么海上贸易商队回来了没有,还有那商税是不是给哀家定好了,时间都过去一个多月,你这商税可不能再拖了啊!”皇后微闭着眼睛轻轻摇动摇椅,脸上是一副享受的神情。

无事不登三宝殿,虽说这郑府不是什么三宝殿,但皇后会突然来访,定是有所目的。如今听其一说,唐明倒也不慌忙,笑着回道:“想必皇后娘娘今天应该收到各地上缴的商税,不知您可满意否?”

皇后心里确实很满意,但却一副勉强的表情:“两千余万两白银而已,也就跟一个大省的地税差不多吧,还算满意。”

皇后明显就是心口不一,唐明心里腹诽两句,接着道:“皇后娘娘要知道这才是刚刚开始的第一个季度,微臣敢保证下一个季度绝对能达到三千万两白银以上。”

“为何如此肯定?”皇后不知唐明哪里来的信心,在她想来这商税有如此规模,已经算是顶天了,哪里还有上升的空间。

“其实很简单,现在大明四海升平,除了鞑靼那边还有些战事之外,大明王朝的内陆地区已经开始复苏。加上粮食充足百姓没有饥荒之忧,商业也会随之更加繁荣,如此一来皇后这税收不是就会越来越多了吗。”

目前的局势早已在唐明的预料之中,只要大明在此期间不发生大的动荡或者战事,不出两年定然能迎来盛世。

皇后沉默了下来,唐明没有在胡说八道,她也清楚大明正在不断的强盛中,虽北方还不太安定。可那也只是暂时的,皇上更是御驾亲征,前线也不断传来好消息,自从皇上拿下呼尔浩特后,鞑靼的大军已经开始退缩。

相信再过不久便能平息北方边疆的乱象,到时迁都北平镇压北方的动乱便可真正天下太平。

第288章 远方的消息

皇后是赞同了唐明的说法,但她此行的真正目的是要海外贸易的商税,因此撇开这些不相干的事情先不说,只谈正事。

“威海候,你也别跟哀家绕什么圈子了,直接给个价吧!”

皇后的干脆让唐明笑了起来,在政治上她不及皇后的万分之一,但在商业上唐明有绝对的信心比任何人都强。避重就轻这是唐明的战略,以己之长对付对方的短处,便可战无不胜。

唐明伸出三根手指,说:“三成,皇后娘娘这海外贸易的税收应该在三成便可。而且不应该只收大明的商船,应该连那些域外的商船也收这个数。”

“这域外来我大明的商船多吗?”久居皇宫内的皇后并不知现在外面的世界到底变得如何。或许这会是朱棣来跟唐明谈,便不会让唐明这样占着主动权。

“多,而且是很多。”到底域外的商船有多少,唐明心里也不清楚,但从他对历史的了解,这从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周围的许多国家已经知道大明王朝的存在,有能力在海上行走的商人,他们都会改走海道来大明贸易。

尤其海上本来猖狂的海盗被郑和打掉以后,如今的海路更是畅通。走海路不仅成本低廉,且每一程的时间大大缩短,比原来走陆地的时候,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皇后什么都没说,只是稍微思索了片刻,站起身来,临走的时候拍拍那张椅子说:“这椅子不错,你小子给哀家打造几张送进宫里去,你这把哀家就先带走了。”

如此强盗行径令人不耻,无奈人家贵为皇后,唐明就算心里再不满意也无法多说什么。还得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摸样,舔着脸让下人亲自给抬到皇后的马车上。

朱高炽被自己的母后弄得羞于见人,为了避免唐明事后找自己算账,他已经先一步溜回到马车上。他的先见之明让其逃过了一劫,唐明送走皇后一转身便想找他算账,却找不到人,只见马车上的朱高炽正从车窗向他摆手。

“土匪。”

唐明狠狠向朱高炽竖了根中指,气呼呼的正想回府里去,碰上皇后这个土匪上门来洗劫,唐明只能无奈的认倒霉。

可他刚一转身便听身后有人在叫,再次转身的时候,只见一骑快马呼啸而来。一眨眼的功夫已经到了他眼前,马还未停下,马上之人倒先跳了下来。

“启禀侯爷,王管事命小的前来告知您一声,出海的商队已经到了宝船厂的码头,问您要不要现在亲自过去?”来人是一个中年男子,一张黑脸很容易便能看出他是一个在海上风吹雨晒的人。

唐明脸上一喜,这几天窝在家里为的就是等李霸他们归来,这会自然要亲自到码头去看看。

随令府里的下人去备马,随着来报信的中年人便向宝船厂而去。

午后的码头本是最清闲之时,可这会却满满的停靠着商船,三百多个挑夫正在忙碌的往返于商船和仓库之间。古代的国际贸易一般都是以物易物,因此商船满满的带着大明的货物出去,回来的时候也满满的装回来整船整船的货物。

没有现代化的机械来搬运,单靠人工来完成,这时间就得花很长了。但这样一来也间接带来了许多的岗位,尤其是农闲的时候,只要有个把力气都喜欢来码头找份搬运工干。

做搬运虽然很累,可相应的回报也是很丰厚,一天干下来的工钱足够一个扑通百姓的四口之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