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圣天子 >

第69章

圣天子-第69章

小说: 圣天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招揽一事。

两个多月前,周文博还是国公府的一名庶子时,就已经做上了招揽自己的一众师兄弟甚是师父来为自己效力的美梦,如今自己已经继承了国公爵位,麾下已经有了近三千名将士,这让周文博更是对此行的目的有了信心。

“谁来了?”在听到周文博的敲门声后,前来开门的竟然是林师的夫人,贺氏。

“师母新年好,是我,文博!”周文博连忙打了声招呼。

一番寒暄过后,周文博终于再度走进了这个他曾经学习和生活了三年的小院。

“小师弟,你来了?当真是稀客,父亲已经在书房等你了!”一身青sè书生袍的林允掀开了门帘,带着灿烂的笑容同周文博打起了招呼。

周文博于是命令下人按照师母的指示把马车上的各sè年货通通都卸下来并且安置好,随后就正了正衣冠,迈步走进了林师的书房。

“弟子周文博,给师父见礼!”

一踏进这间熟悉的书房,周文博就褪掉了官靴,跪在了席上,向林贺郑重的磕了个头。

“好小子,好小子,我竟然看走眼了你!”林贺一见已经身居国公高位的周文博仍然对自己这个布衣保持着尊重,心中也是十分温暖,便开口大笑起来。

“不知师父为何发笑?”周文博印象中的林师一向十分庄重,偶有纵酒高歌,放荡形骸之举,却从未见他有过这般喜上眉梢的模样。

“云扬已经于昨rì前来同为师我畅谈了一整天,你做得好大事我已全知了!”林贺一见周文博仍是埋在鼓里,就为他解惑了。

“原来四师兄已经来见过林师了!”周文博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林师为何如此高兴的缘故。

“我听说陛下给你取了个字?”林贺又继续开口发问。

“是的,陛下给我取了‘瑾瑜’为字,徒儿不孝,让师父受了委屈。”周文博连忙开口解释。

一般来说,这个时代的文人在及冠之时才能有字,而这个给文人取字的权利自然就归于他的师长了。

周文博的四位师兄的字都是林贺所取,而恐怕自己的字师父也早就有了定论了,只待自己成年就会告知自己,只不过经此一劫,偏偏被陛下抢了先,当真是无可奈何。

“瑾瑜,怀瑾握瑜,倒也算得上贴切,没有辱没了我的徒儿!”林师显然对皇帝老儿抢了他给自家弟子取字的权利而十分愤慨,不过木已成舟,倒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

“我林贺一生蹉跎四十载,寸功未立,虚度人生,只有培育出了你们师兄弟五人,倒还算得上点功勋。谁知道你和云扬两人,竟然已经成长到了这番地步!当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林贺言语中虽然十分萧索落寞,然而他眼中的得意和神采飞扬的状态则出卖了他此时真正的心情。

“都是师父的教诲,否则徒儿如何能于危急之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周文博也是连忙说些好话。

“是你和云扬的努力,和我又有什么关系?你能有今rì之境地,可是全靠你的兢兢业业和不懈努力啊!”

林贺却不肯居他人之功而自傲,倒是狠狠的表扬了一番周文博。

“林师久居乡里,不知是否已经厌烦了这山中生活?徒儿如今承袭了赵国公爵位,可以将师父一家接往赵国公府上,锦衣玉食,享人间至乐。徒儿也能趁机侍奉师父膝下,若是有些困难,还能向师父讨教一番,岂不快哉?”

眼看一时间没什么好搭话的,周文博终于按捺不住,试探了起来。

“你呀你呀,你个滑头小子,三句话的功夫就坐不住了,我还跟你三师兄说你小子长进了,应该能撑过一刻钟,没想到这才没多久,你这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听到周文博这一番话,林贺的反应竟然是猛地一拍大腿,随后懊恼起来。

“父亲,看来还是我更了解小师弟啊!”就在此时,林贺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周文博这才明白,这林氏父子二人竟然早就已经猜出了自己此番前来的目的,并且十分无良的拿自己打起了赌来。

“林师,不知意下如何?”周文博一看自己的想法已经暴露,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他这时已经是有些紧张了,故意露出了郑重的神情来。

“我来问你,你有何大志?”一看周文博的表情,林贺正sè问道。

有何大志?

这可真问住了周文博。

在他刚刚穿越到这个世界时,他一直在想的是如何度过重重艰险,好好的活下来;有了系统之后,更是凭空生出了一股豪情来;如今历经劫难,苦尽甘来,更是下定了主意要好好拼搏一把,也不枉来此世上走一遭。

然而自己真正的志愿究竟是什么呢?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听上去爽则爽已,然而仍然不过是个枭雄罢了。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不过是个所谓的忠臣罢了,却又没有什么能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等铁肩担道义,慈悲悯人心的仁者也非自己所愿意去扮演的。

正所谓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这个世界的人们又如何能够得知我的志向?

即使是在这个世界最为出类拔萃的诸如林师和诸葛羽一类的大才,心中以为自己最大的愿望也不过是再开一国,绵延数百年罢了。

上天让我来到了这个残酷的世界中,所谓天命在我,自有大气运加于吾身,岂可枉费虚度,浪费这么一个拯救中华民族的时机?

就在周文博沉吟之时,林氏父子二人也是定睛仔细看着他,期待着他能够说出足够大气的志向来。

周文博越想越是振奋,一股英雄气直冲发迹,身上的热血也滚滚沸腾了起来。

他猛地从席上长身而起,jīng神十分亢奋,慨然而大声立誓。

“吾在此立誓,当以此身兴百万兵,平定天下,征伐四夷!红rì所照之下,皆为我华夏之土,此身不殒,此誓不止!”

“吾在此立誓,当教化万民,开创新时代,致我华夏蒸蒸rì上,rì新月异,当使我华夏民族屹立于寰宇之巅!此身不殒,此誓不止!”

“吾在此立誓,当开启民智,民族即国家,国家即民族,这天下非是一人一家之天下,而是万万人之天下!人人为君子,自强而不息!此身不殒,此誓不止!”

第四十二章此身不殒誓不止(二)

“当真是慷慨激昂,壮志豪情啊!其志可嘉!我来问你,‘红rì之下,皆为我华夏之土’所指何意?难道是指将来开国,疆域远超汉唐?”

纵使天纵英才如林贺,受限于时代,也不可能知道这世界竟然是个小小寰球,更远不知天下尚有七大洲、四大洋,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汉、唐的疆域,也不过只能占到亚洲的六分之一,跟周文博的志向更是差的太多了。

“若我能开新朝之时,当命jīng锐将士北驰北海(今贝尔加湖)之边,立我华夏旗帜;当命上将西征西域、大食乃至天竺、西秦;当起数百大船,扬帆于浩瀚之海,东南诸岛,皆开辟为我华夏之土!”

周文博此时当真是豪情壮志在心中,他用林贺能理解的话解释了他的志向。

“万不可穷兵黩武啊,百姓从苏杭至洛京,一路就需三月到半年时间。若帝国疆土果真如你所言如此广阔,又如何能够有效统治呢?早晚必有分崩离析之祸!”

林贺一听周文博这一番几乎可以称得上狂妄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法,不但没有夸奖,反而厉声呵斥起了自己这个关门弟子,他可不希望原本有着极为光明远大前途的周文博陷入臆想中不可自拔,反而最后一事无成。

林贺这番话自然是极有道理的,古代帝国的疆域绝不可能到达周文博理想中的这个程度。因为如此大的帝国,受限于交通、通信、管理、人力、文化、民族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即使能够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最终还是要分崩离析,便宜了别人。

欧洲曾经出现过的横跨几大洲的帝国也是绝非一两个。

早在中国还在chūn秋战国之时,世界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就已经如rì中天,版图几乎包括了整个西亚和埃及。

随后昙花一现的亚历山大帝国,在英明神武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带领下,一度曾经征伐到了印度。

之后的罗马帝国更是曾经威震欧洲,北征英吉利,西征西亚北非,将偌大的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称雄西方世界五个世纪。

阿拉伯帝国全盛时期的版图远远超过先前这个三个大帝国,在欧洲也掀起了穆斯林狂cháo,只有向东方扩张的烈焰被当时的唐帝国熄灭了。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可谓是最后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帝国,也是整个传统封建时代的最后辉煌,一度令整个欧洲为之苦恼和害怕。

然而这些帝国如今的命运又如何呢?

波斯与亚历山大帝国烟消云散,如今再无任何遗留于世的痕迹。

罗马帝国的衣钵传承者——意大利,直到公元十九世纪才再度统一,并且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极为拙劣和丑陋,丢尽了西方资本主义帝国的脸面。

阿拉伯帝国如今也是分崩离析,不过它的jīng神传承,伊斯兰教倒是流传下来,并且发扬光大了。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只剩下了一个土耳其,至今还整rì坐着光复大突厥帝国的美梦,然而却早已没有了在国际舞台上称雄的势力与他的野心相配。

而中华民族却能够独树一帜,一直将民族和文化传承到了现代,但历史上也是经历了不知多少次苦难和灭亡的危机。

其中最为危险的有四次。

一是五胡乱华,南北朝之时。

所谓“南朝承秦汉,北朝开隋唐”,虽然隋、唐两朝的皇室不可避免的都带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但是这些曾经纵横在北中国的少数民族最终都融入了中华民族,消失在了时间长河之中。

二是元灭南宋之时。

元灭南宋,其全盛时期的疆域已经超过了三千万平方公里,无数草原jīng骑驰骋天下,汉人被归入了四等民族,几乎就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

最终明太祖朱元璋起义兵,广积粮,缓称王,一举击败了已经腐朽的元帝国,大将蓝玉更是追亡逐北,将黄金可汗的后代打的哭爹喊娘。

三是清灭明之时。

正所谓“万马齐喑究可哀”,在满族以不过十万之数入关,并且统治了这个大帝国之时,中华民族最后一个奋起直追的机会再度被湮灭了。从此中国陷入了最为黑暗的时代,一个民族的脊梁被踩断了,人们活在一个乐于做奴才和求做奴才而不得的时代里。

最后就是rì本侵华之时。

当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改革并且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的rì本悍然发动了对中华民国的侵略战争之时,当真是如同国歌所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而且同蒙元和满清不同,rì本的威胁显然更大,一旦其野心得逞的后果更加严重。

蒙元不容于汉族,泾渭分明,因此入了中原不过几十年,就再度被追赶回了大草原上。

满清吸取了这个教训,更狡猾了些,选择了融入汉族,因此也真正建立起了一个长久的大帝国,有了两百七十六年的国祚。

而rì本却用心更加险恶,试图将整个中华民族奴化为rì本人的附庸,在沦陷区推广rì本语教育显然就是已经在执行此事。

若是当真中华帝国全数沦陷于rì本之手,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