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重生洪荒之我为准提 >

第193章

重生洪荒之我为准提-第193章

小说: 重生洪荒之我为准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闻言,面色大变,终究因此而疏远了武媚娘。

贞观五十十三年仲春,太宗皇帝李世民在终南山的翠微宫里染病卧床。两个月之后,太宗的病情急转直下,到了夏初,已近弥留之际。秀丽的终南山谷中终日笼罩着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气氛,含风殿内汤药和安息香的气息弥积不散。太子李治日夜侍奉在太宗的床边,寝食不安,前来探病的御医和大巨进进出出。宫中的侍女两眼红肿,暗自饮泣。唯有山谷中的清流和瀑布仍像往常一样淙淙流淌,随着微风送来一阵阵阴森森的凉气。

五月十二日,太宗皇帝命左右侍巨和宫女尽皆退下,将太子李治叫到了床边。

“看起来,朕的病情日笃,恐大去之期已不远了。生死乃人间常理,朕并不畏惧。朕所顾念的唯有我大唐宗庙江山……”

太宗刚刚说了几句,就已气喘吁吁,不得不停下来喘息,过了一会儿,太宗继续说道:“高祖在世时曾说,国有三哀:不辨贤能,知而不用,用而不信。今我朝四海升平,贤士良臣云集。无忌才智过人,敏于进退,遂良忠心可鉴,耿直善决,有此二人辅佐你,朕可无忧。将军李世勣,勇猛慓悍,是安邦定国的难得的三军统帅。过去,我一直没有重用他,特意将他留下来辅弼你。现在我要将他贬往外地,等我死后,你可见机将他召回,让他担任仆射之职,这样,他必会对你感恩图报……”

第一百零五章帝传三世,武代李兴(二)

第一百零五章帝传三世,武代李兴(二)

太宗一席话尚未说完。李治早已泪流满面。随后,太宗又将太尉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召入含风殿内。唐太宗握着褚遂良的手,看了看两位大臣,说道:“这些年来,卿二人对朕忠心耿耿,朕一直对你们深为倚重。今将二卿召来,受孤遗命。太子忠厚仁孝,你们都是知道的,现在,朕将江山子嗣托于二卿,望善为辅佐,趋吉避凶,恪守寡人遗范,永保大唐社稷……”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默然受命,含泪领旨。过了片刻,太宗长叹了一声,看着垂立在侧的李治说道:“朕现在可以放心地去见天帝了。”

五月十六日午后,太宗皇帝在含风殿溘然长逝。同一天,太子李治在太宗灵前宣誓登基,是为高宗。父皇初丧,李治悲不自胜。日复一日跪立在太宗灵位前,守护待旦。长孙无忌见状,只得上前援例劝慰,命宫女将他扶入别房寝息。

可是,李世民那里知道,早在一年前李治就在贞元殿邂逅了武媚娘。初次邂逅武媚娘,李治就被其惊为天人的相貌深深的吸引住了。

从那以后,李治几乎每天都能在宫中看到武媚娘。每当他们目光相遇,武媚娘总是冲他会心一笑。李治仿佛一直是在隔着一层浓雾在看她似的。

这天晚上,李治在昏睡中醒来的时候,发现武媚娘此刻正背对着他坐在床边暗自落泪。一轮新月悬挂在窗外秀木丛集的山巅,父皇灵堂里僧侣们的诵经之声远远传来,听上去如同梦寐。李治很快就觉察到,在夜凉如水的山谷里,不时传来马匹的悲鸣,其间还夹杂着女人隐隐的哭声。

李治将一只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上,武媚娘吓了一跳,她转过身来,擦了擦眼泪:“陛下……”

“现在是什么时辰啦?”李治问道。

“已过了三更天了。”

“窗外的山谷里,好像有人在吵吵嚷嚷……”

“陛下,”武媚娘答道,“那是宫女们在准备马车。”

“马车?”

“明天一早,先帝的嫔妃们就要前往感业寺了。”

“哦……”李治叹息了一声。他想起来,按照朝规,先帝驾崩之后,身边的嫔妃和宫女一律出宫削发为尼。

“这么说,你明天一早也要离开这里了?”李治又问。

武媚娘的眼泪又流出来了。她点点头。

“臣妾与陛下今夜一别,便是永诀……”

李治转过脸去看着窗外,山谷中的一条便道上,几辆黑糊糊的马车静泊在淡蓝色的月光中,一些太监和侍从的身影在树林中来回逡巡。

“陛下……”武媚娘突然拉住李治的手,脸上呈现出既腼腆又放怢的神色,“陛下,在去感业寺之前,就让臣妾最后侍奉陛下一次吧……”

看着眼前的女子,李治一想到以后就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了,他的心仿佛就在被刀割一样的痛。

“媚娘,你放心,朕绝对不会让你在那感业寺中孤独终老的!”。轻轻的拭去武媚娘眼角的泪水,李治毅然的说道。

“陛下。。。。。。”

“你放心,最多三年,待朕握紧大权之后,朕一定会接你出来的。媚娘,你可相信朕?”

抬头看了李治一眼,武媚娘点头道:“媚娘自然相信陛下,可是陛下如此作为,却是会引起大臣们的反对。如此一来媚娘如何能心安啊!”

“管那帮老骨头作甚,待我掌握大权后,他们就是不满又能把朕怎样!”

“陛下此情,媚娘实在愧对啊!”

“媚娘你什么也不用说了,为了你,朕什么都可以做得出来。现在,就让我们静静的度过这短暂的分别前的最后一刻吧!”李治道。

点了点头,武媚娘不再言语,只是将头靠上李治的胸膛。

感业寺位于朱雀大街以西约莫三十里之外,原先是蛰伏在长安城外废街中的尼姑庵,在武德九年被改名为感业寺之后,它实际上已成了收容前朝宫女的牢狱。寺内杂树重生,断垣处处,在残破颓败的佛塔的阴影下,几座低矮的房舍散搁在荒野之中。

武媚娘和宫女们被遣送到这里的时候,已是六月的初夏。寺院中空气浱闷,除了树上的麻雀和喜鹊不安地鸣叫之外,唯有呆板、滞重的钟声在旷野里回荡。

这天傍晚,武媚娘和新近入寺的宫女们排着长队来到了一座佛堂前,接受剃度。主持剃度仪式的尼姑名叫法明,看上去约莫六十来岁。从她身上已经丝毫看不出一个女人的影子,她的身材像男人般健壮,嗓音粗犷、有力。法明向宫女们详细说明了寺院的院规以及官女们必须遵循的种种礼仪之后,开始为她们剪发剃度。

简单而漫长的剃度仪式完成后,武媚娘便开始了她的等待。

转眼间,两年的时光就过去了。如今的李治已经牢牢的掌握了朝中的大权,武媚娘知道她离开感业寺的日子就要快乐。

终于,在一天傍晚,一辆马车驶进了感业寺。片刻之后。马车载着那期待了许久的武媚娘驶向了皇宫。

第二天,高宗李治不顾群臣的反对,和长孙无忌等一帮老臣撕破脸皮,在金銮殿上力排众议,册封武媚娘为昭仪,地位只在皇后和四大贵妃之下。

时日来来去去,武媚娘在争取权力的漩涡中终于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这一年唐高宗李治下诏:王后王室多年无出,且丧德在后,故而废黜其皇后之位,改立德才兼备的武昭仪为后。

转而一年后,李治再次下诏:皇后决百司奏事。

这一道诏书使皇后由幕后走到了台前,在大唐皇朝的历史上,这是创举。

武媚娘的长期努力,终于获得了辉煌的成功!在皇帝发颁这道诏书之前,她在争取外廷控制权的过程中,终于获得了胜利。

代表旧贵族的长孙无忌,长久就是武氏斗争的对象,长孙是外戚,朝北系统的贵族世家,又是太宗皇帝遗命辅政的重臣,人们以为长孙氏根深柢固,绝无人能动得了他。

可是,武皇后终于将他斗倒了。她在幕后。借皇帝的手排斥了长孙无忌,使长孙无忌在贬斥中死去。

这是惊动天下的大事。

这也是使武皇后成功的基石。

伴随着时间的过去,由于高宗李治的软弱和放纵,武皇后掌握的大权也越来越多。

很快的,又是一年深秋,高宗李治卧病在古老的翠微宫——当年,他的父亲也是在此地养病的,当年,他在此地和青春艳丽的武媚娘发生暧昧。但是,李治在翠微宫并无回忆的闲适,头晕和头痛。使他的右目几乎失明了,再加上风湿痛,右边的肢体运动困难,一日中大半时间,他在呻吟中。而这时的李治也开始对皇后不放心了起来,他感觉到皇后的野心越来越大了。

为了防范不利于自身的意外事件,武媚娘将皇帝李治孤立起来,除了使自己最信任的上官婉儿长期地留在翠微宫之外,又将自己的亲信来训提升为内常侍,许贵为内谒者监,率领二十四名特选内侍,驻于翠微宫。这样的部署,等于将皇帝禁闭了。倘若皇帝有不利于皇后的旨意,是无法传出宫门的。

终于,在第二年的开春,大唐第三世的皇帝李治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路程,在迷糊中逝世了。

急景凋年,大唐第四世皇帝李哲接位了。

李哲乃是武媚娘所生,但他不曾从母亲身上接受到智能的遗传,他显然是笨拙和具有神经质的,而且,他一方面自卑,一方面又骄悍。人们觉得这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武媚娘以皇太后的身分指导儿子临朝——她看来很像一个慈母,为儿子的江山作温和的安排。

但是,问题又来了——

李哲是一个幼稚的人物,他完全不懂怎样做皇帝,登基不久,中州贵族集团像哄孩子那样,哄信了这位小皇帝——李哲以为太后思念着被流放在巴州的故太子,他的次兄李贤。于是,为了讨好母后,他命中书令拟了一道赦罪诏书,再上了一道呈启,送到太后那儿。

在忙乱之中,武媚娘已忘掉了李贤的事,看到表文,她勃然大怒。把那一堆纸扫落地下。然后,她决定亲自去看看自己这个皇帝儿子。

可是当她赶到皇帝日常处理朝政的地方,却发现自己的这个儿子居然在那里兴致高昂的斗鸡,对此,武媚娘绝望了,她做出了个决定。而且这个决定和她父亲武士临终前告诉有关她幼年时算命的事情有着必然的联系。

于是,第二日一个震惊朝野乃至全天下的消息发出了。而这个消息的发出者就是如今的皇太后武照武媚娘本人。

武媚娘下诏,当今皇帝昏庸,实在不是治理天下的人才,故而废黜其皇帝之位,暂由自己亲理朝政,待到有合适的人选之时,再另立新皇。

一年之后,武媚娘在后武则天在道教弟子徐茂功和佛教弟子狄仁杰的支持下,逐李淳风,贬诸遂良,身等大宝,自立为帝,代唐而称帝,并且改国号为周!

至此,由准提一手谋划的“帝传三世,武代李兴”,也是真正的实现了。

第一百零六章佛教大兴

第一百零六章佛教大兴

武媚娘称帝之后。自号为则天皇帝,史称武则天。

这武则天本是观音菩萨转世,为的就是谋划佛教的大兴。此时的她虽然还未恢复前世的记忆和修为,但冥冥之中天数早已注定了一切。

武则天称帝后一年,便在地界广修佛庙,提高僧侣的地位。而对儒法两家,武则天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武则天压制儒家,停办科举,不让儒家学子有出头之日;重用法家酷吏,滥用私刑,让百姓闻法家而色变!

由于武则天的鼓动,再加上自唐三藏渡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从西天灵山带回了大乘佛经之后,大唐的百姓顿时人人知佛,佛庙寺院纷纷建起,每日里上香祈佛,求子保安之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佛法在下界传了开来,大有绵延不绝之势。

三十三天外,太清天。八景宫中。

原始天尊一脸焦急的看着端坐在云床上的老子,忧心忡忡的说道:“如今天道大势显现,佛教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