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重生洪荒之我为准提 >

第108章

重生洪荒之我为准提-第108章

小说: 重生洪荒之我为准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神闻言也都深表赞同,毕竟天地精华所孕育之物,在出世之时有所异象却是再正常不过了。当下纷纷向玉帝恭敬的行了个礼后,退出了凌霄宝殿。

在石猴出世之时,还有一只长有六只耳朵的奇怪猴子也同时在别处出世了,正是那西游中另一只大名鼎鼎的猴子六耳猕猴,只是石猴出世的异象太大,却是掩盖了六耳猕猴的光芒。

随着两只猴子的出世。众圣的反应却是各不相同。阿弥陀佛和准提二人面漏喜色,八景宫中的老子依旧面无表情,通天教主和原始天尊都是脸色微沉。女娲娘娘脸上也是稍漏喜色,石猴乃是出自女娲娘娘亲手所炼的五彩神石,五彩神石能够自然化形,女娲娘娘自是有些高兴。

石猴虽是五彩神石所孕,但毕竟是自然有了猴的习性,每日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很快的就与花果山上的一众猴子们混熟了。他们每日白天便在山中四处嬉戏;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未;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日子过得好不逍遥自在。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正是: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蔽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这时只听一个老猴说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众猴听后无一人敢出声。

老猴一见连呼了三声,忽见石猴丛杂中跳出,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群猴见有猴愿去,自然不会阻拦。

只见石猴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只见洞中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众猴一见忙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

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

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里边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众猴听得是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这时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参见大王,大王万岁”。自此,石猴高登猴王王位,遂称美猴王。

石猴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石猴享乐天真,转眼间他出生已有有三五十载。

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有一老马猴倒地而亡,众猴无不掉泪哭泣。石猴自出生之后,每日就在山中嬉戏,所知不多,脑中却是不知‘死亡’二字。见老马猴身亡不起问道:“他是为何倒地不起?”

众猴道:“回禀大王,他这是年寿已到,身亡去世了。”

石猴问道:“年寿已到,身亡又为何意?”

众猴道:“大王有所不知,今日我等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石猴闻言,不由的想到了自己是否有一天也会死去,心中一阵害怕众猴话说到此,低头不语。

这时一只白色的猿猴出来,劝道:“大王不必这般远虑,正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石猴闻言问道:“哪三等人?”

“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白猿回答道。

“这你是从何知晓?”石猴诧异的问道。

“大王不知,我早年曾有幸得遇一位仙人,原本我想拜那仙人为师,奈何仙人说我与他无缘,只是赐给我一枚仙丹。我正是因为吃了那枚仙丹才能活到现在,否则早在百多年前就死掉了。因为活的时间长了,所以我也听闻了不少关于长生不死之类的传言。”白猿道。

“既是如此,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石猴道。

众猴鼓掌称扬,都道:“好,那我等明日越岭登山,广寻些果品,大设筵宴送大王也。”

第十四章赐名孙悟空

到了第二日,待得众候采摘来各色野果,为石猴践行。

石猴与众猴在水帘洞里欢畅的吃喝了一番之后,石猴站起身来叫道:“小的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我将去也。”

次日一早石猴便独自登筏,在众猴的欢送声中,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欲要往南赡部洲地界而去。

石猴到得大海之后,才想到自己并不会划船,只好并任其自己在海中飘荡。

与此同时,方寸山之中的准提先是一笑,后又无奈的摇了摇头。准提摇头之后,身上一阵金光闪过,却是又分出来一个分身来,并将自己的神念附在上面,然后往东胜神州方向而去。你道准提为何如此,却是他算得了那石猴要来拜师,只因不会控制木筏现在正在大海之上徘徊,准提分出身来正是为帮助那石猴平安的到达南瞻部洲。

准提以神念控制着分身,很快的来到了大海之边,神念一扫之下,自然很快的就找到了石猴的所在,立马就隐匿了身形赶了过去。

准提来到石猴的上空,先是以无形之力护住石猴的木筏,然后又施法催动一阵风,将石猴往西北方向送去。

那石猴见木筏快速的朝着一个方向驶去,心中也是一阵奇怪恐慌,但却又无计可施,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木筏带着自己向西北方向而去。

石猴在木筏上担惊受怕了十几日,这日终于看见了一块大陆,心里的恐慌也随之被喜悦冲淡了。准提见此处已是南瞻部洲地界,便停止了施法,离开了。

没过多久,风停了下来,木筏也停离在了距离岸边半里之处。

石猴见木筏停了下来,用长篙试了试水,见已是浅水便弃了筏子,跳上岸来。石猴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诞蛤、淘盐,便上前想与那些人打交道。不想那些人一看到石猴,就大叫一声“妖怪啊!”,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石猴这才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便也学人将掉在地上的衣服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

再说那准提护着石猴到达南瞻部洲后,想要石猴在此先磨练一段时日,便就离开了,往方寸山而回。

此事准提心情大好,便下了云头,慢慢的在山中步行了起来,不知不觉间已经是日落西山皓月当空了。这时,忽然一阵哭泣之声传来,准提便往那哭声来源之处而去。

行至更前,准提见一樵夫一脸悲伤的坐在地上,刚才的那阵哭泣之声正是这樵夫出来的。于是,准提开口问道:“你是何人,有何伤心之事,为何在此哭泣?”

樵夫闻言先是大吃一惊,抬头一看,见一青衣老道,头挽双髻,神采奕奕,甚是仙风道骨。樵夫料到此人定是传说中的神仙之类,便开口道:“回老神仙,我原来居住在一小镇之内,只因家境贫寒,靠每日上山打柴和老母亲艰难度日。不想今日到这座山中打柴却迷了路,怎样也找不到来时的路,又见天色已黑,不由想起生活的辛苦,想起家中年迈的老母亲,可怜我那老母亲膝下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我若困死在这山中,他该怎么办啊!”

准提听完了后,道:“万事孝为先,我这有词,你打柴累时,可读读散散心!以后你可以每天在此打柴,拿去市井换米换钱,虽不能保你锦衣玉食,却也够你和老母充饥御寒之资!”

“多谢仙长!”樵夫叩头道。

“你听好了,背下这词,可消烦恼,然后我送你点食物,送你回家!”准提说完,口中即占一词,真是清音雅韵,如脱俗尘!那词是: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准提念完,把手一挥,樵夫只觉耳边风声响亮,一会儿到了自己家门口,脚下还有一袋大米,很是意外,却又欣喜。

却说那石猴来南瞻部洲参访仙道,却始终无缘得遇,只好在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已是有一年有余。这一年来石猴虽然访仙问道未成,但却也学会了人族之语,明白了不少事理。

这日,石猴来到一座高山之前,石猴见这高山秀丽,林麓幽深。石猴心道,此山如此秀奇,山中必有高人。便往山中而来。

石猴上山行至一段距离,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却听得歌唱之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