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军事电子书 > 悍臣 >

第288章

悍臣-第288章

小说: 悍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这个时候真的不是最好的时机,先不说大同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就算张儒去了大同,也未必能够找到姜伟。就说朝廷里那些巴不得张儒出去送死的人,现在可都将目光停留在定边侯府这里。

一旦张儒出去,他最先面对的绝对不是大同的白莲教,而是京城这些达官贵人派遣出去追杀他的人。

的确,牟斌承认张儒功夫不低,可他毕竟只有一个人。

连范无咎那样的老江湖,一身功夫高深莫测的人,都不敢说能够面对数百人全身而退。

一旦在开阔地遇到伏击,而且是对方有弓弩箭矢的情况下,张儒必死无疑。

张儒死,皇帝不高兴,皇帝不高兴,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牟斌,势必要遭殃。他要是遭殃,这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的京城,难道就不会再次掀起血雨腥风?

闷闷不乐的回到宅邸,张儒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在想姜伟现在到底怎么了,再想大同那边的情况是不是真的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与此同时,大同知府衙门遭受攻击,连带知府在内的一百七十三十人尽数殒命。末了,那些人还在知府衙门放了一把火,将知府衙门烧成了一片废墟。

索性大同总兵杨荣及时派人救援,将火扑灭,这才让周围居住的人家得以幸免于难。

知府衙门前面竖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两个字:“灭明!”

从那有些扭曲的字迹来看,写这块牌子的人应该识字,但绝对不是读书人。

得知知府衙门被攻击,杨荣马上派副总兵马璁带领三千精兵进驻大同城,连同大同城内驻军一起防控。同时,写八百里加急上书皇帝,告诉皇帝大同发生的一切。

翌日,大同西北五十里处村庄被徒村,除了一户人家不曾有任何损伤外,其他人家全部陷入一片火海。

当马璁马不停蹄带着人赶到这个村庄的时候,除了那家在村口瑟瑟发抖的人之外,村子里鸡犬不留。隔了老远,就能闻到从村庄传来的烤肉香味。

马璁走过去费了不少唇舌才将那个男主人安抚得情绪稍微稳定,然后才有军中刑讯逼供的高手上千问话。

过了一会,军中高手走到马璁耳边耳语了几句,这几句话,让马璁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

谁都不知道那个高手跟马璁说了什么,连杨荣事后追问都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这人是马璁救过命的人,他能够跟马璁说,但是绝对不会跟其他人说半个字。

回到大同城后,王周命人严防死守,许进不许出,接着带领军士一家一家开始排查。凡是家中有无生老母画像的,全部缉拿归案,押入大牢等候审讯。

一方面大同边军忙着整顿内忧,另一方面,大同总兵杨荣还得随时防范着有可能进犯边境的鞑靼大军。

这些鞑靼部落也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好像知道大同闹了匪患一般,在新的小王子巴图孟克带领下,二十万草原大军屯兵大同边疆。

连日里,杨荣现需写了三封书信回京城,每一封书信都是十万火急,每一封书信都写满了这位大同总兵的无奈。

反倒是副总兵马璁跟个没事人一样,每天除了巡查军营之外,就是带着几个心腹手下在大同城内的青楼酒肆中流连忘返。

那些白莲教余孽不停作乱,时不时就会跳出来蹦跶一下,杨荣命令马璁早日解决白莲匪患,可马璁以流寇太盛,左右难以相顾为由,死活赖在大同城内不肯出去。

弘治四年三月初九,鞑靼二十万大军发动小规模袭扰,放眼十日之内拿下大同三十六堡寨。

杨荣都快要被气死了,可又不敢贸然出兵。

大同整个防线的守军有几十万,可他手里能够指挥的守军却只有不到三万人马。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马璁这些年培植的心腹手下担任主将。就拿鸦角山来说,这个地方曾经有数千将士战死,所以大同的边军对这个地方有独特的感情。

数年前大同之战后,很多将士都要求调派到鸦角山去。

现在好了,这个地方从将军到士兵,没一个不是经过马璁点头之后才得以成为鸦角山守军的。

张儒还是朝廷定边侯的时候,给杨荣的职位就是一个被架空的总兵。这么些年过去,昔日只知道跟在杨荣屁股后面讨好的马璁羽翼已丰。别说他杨荣想要做点什么,就是他想要说点什么,没经过马璁的同意也是不行的。

奏折里面,他也或多或少提过这个,可皇帝不知是看不懂还是不想看懂,根本就没有理会他的意思。

弘治四年三月廿一,京城太和殿,皇帝朱佑樘面色阴沉的坐在龙椅上,眼睛不停在一干朝廷重臣身上逡巡。

下面所有朝臣包括内阁几位大学士在内,全部低着脑袋不吭声。

大同那边发生的变故,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一时间,谁也想不出一个切实际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这一切。

那一直蛰伏的白莲乱党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先是设置陷阱几乎灭了一个千户所的锦衣卫,紧接着又灭了一个知府衙门。

然后,不等大同边军和朝廷做出反应,大同那边的草原鞑子立马就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豺狼一样扑了过来。

这些天,所有大臣都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大同离京城的距离不远,如果敌人打过来了,他们只有做亡国奴的份。

“说啊!平时你们不是挺能说的嘛!”朱佑樘压着嗓子道。

连续问了好几次,下面的臣子都不敢站出来说话。

最后,还是邱濬主动出班道:“臣有一不情之请,只怕陛下不会同意。”

朱佑樘一喜:“我的邱先生呐,你有办法干净说出来啊!这都火烧眉毛了,你那里还管得了朕高不高兴。”

邱濬缓缓道:“九边人马不能乱动,如果乱动,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所以要策应大同之变,唯一的可能就是从宣府调兵。但是宣府总兵张安为人桀骜,先帝命其守卫宣府,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他是不会轻易挪动的。

如今京城能使之听令而行者,不过二三人而已,所以臣请陛下册封保国公朱永为大将军,率十二团营出征。”

话说完,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不是皇帝,而是朱永本人。

他一口回绝道:“老臣老矣,若是强行出征,只怕会乱了军心。”

朱佑樘有些为难的看了朱永一眼,试探性问道:“不若再给爱卿委派一员先锋大将?”

朱永摇头道:“陛下,老臣年过六旬,早已不再是当年能征善战的保国公了。大同之事关乎大明江山社稷,臣不敢冒领。”

开玩笑,边军悍勇,年轻的时候那个保国公或许能够凭借自己的勇武震慑边军士卒,现在的保国公朱永养尊处优,早就没了当年的那份胆识了。

朱佑樘刚刚有所好转的脸色再次黑了下去,朱永的确老了,而且早年征战,身上的伤不少,暗疾也不少。他是个仁厚的君主,他没法自私的强迫朱永出征。

正当朱佑樘的心已经跌到了谷底的时候,朱永又道:“老臣虽不能出征,但老臣倒有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

朱佑樘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快说!”

朱永一字一顿道:“前定边侯,张儒张文轩。”

第370章 :李大忽悠

这话说出来之后,全场哗然。△¢頂點小說,x。

表示不解和反对的,自然是属于李敏一党的那些文官御史们。

“陛下,万万不可啊!”李敏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定边侯张儒罪大恶极,已到人神共愤的地步,陛下若是继续用他,只怕这大明的江山社稷,将会亡在陛下之手。”

成化帝朱见深在世的时候,已经够昏庸了,都没有人说他会成为亡国之君。朱佑樘自问登基以来尽心尽责,每日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殚精竭虑,没想到竟然在李敏口中背上了一个有可能成为亡国之君的骂名。

他的怒火瞬间就冒出来了,不过他没有发作。

这个时候,根本就不需要他这个皇帝来反怒。

朱永这个老狐狸既然提出让张儒担任三军统帅,自然有他的道理。如今他道理没有说出来,就被李敏一口否决,朱永要是不站出来说点什么,他这个保国公的位置只怕就得拱手让人了。

果然,李敏话音未落,朱永已经冷冷开口:“李大人,既然你觉得本公所选的人不行,还请你说出自己的理由来。你要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本公不强求,请你担任这次的三军统帅如何?”

李敏涨红了脸道:“我一个文官,怎能统帅三军。”

朱永接口道:“既然李大人不认为自己有统帅三军的能耐,不然李大人就举荐一人出来担任这个三军统帅?本公对李大人的要求不高,只要是李大人举荐的人,朱永就算是舍下这个老脸,也得求陛下答应。

不过这后果嘛,就得李大人自己斟酌了。

胜了,那是应该的,大明堂堂之师,若是连大大蛮子都震慑不了,那也就别说自己是****上国了。

败了,大明边境失守的罪责,你李大人这个担保人得担。”

“你。。。你。。。你这是强词夺理。”李敏急得有些语无伦次了。

朱永淡淡道:“本公为国征战这么些年,在先帝面前曾经强词夺理过。但是最后事实证明,朱永说的都是对的。所以朱永浴血奋战之后,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倒是李大人在朝中身居高位,鲜有建树,朝中大臣对李大人风评也就那样。古人说沽名钓誉四字,今日本公倒是想问问诸位同僚,这沽名钓誉的人是我这个身披大小三十四创的保国公,还是你这细皮嫩肉的户部尚书。”

“你。。。我。。。”李敏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

“都别吵了,金銮殿上,嘈杂如闹市,成何体统。”关键时刻,刘吉站出来帮着李敏说了一句。

这就是所谓的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李敏倒是找了一堆理由,可他根本就说不出口。朱永这次十分聪明的占据了大义,他的意思也很清楚,我不是一定要推荐张儒当这个统帅,我只是建议而已。如果你李敏有更好的人选,那我肯定不跟你争执。

言下之意,朱永是用自己的爵位给张儒做了担保。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对那个年轻人如此信任,他总觉得这个人是能够创造出奇迹的。

在这一点上,朱永和南京的徐俌保持了惊人的一致。一南一北两位国公,算得上是大明王朝最为尊贵的臣子,他们都坚定的站在张儒的立场。

朱佑樘压着火气问道:“邱先生可有良策?”

邱濬拱手道:“保国公所言乃老成持重之言,昔日定边侯张儒率宣府、大同、蓟镇三镇人马,硬生生扛住了鞑靼三十万大军的攻击。

这次鞑靼已经没了那么多猛将,定边侯御敌于国门之外,想来问题不大。

只是陛下需要考虑的是,定边侯被夺爵位不久,这爵位是不是应该恢复?朝廷不久之前将张儒定为为十恶不赦之徒,而今突然起复,天下百姓如何议论?

再者,张文轩的脾气老臣不是很了解,道听途说知道一些,这人性格执拗,刚强,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倔强。

就算朝廷愿意起复,张文轩可愿意继续为朝廷效命?”

邱濬的而几个问题,都说到了点子上,最为重要的就是最后一点,张儒会不会继续为朝廷效命?

这张文轩行事向来不拘一格,做人也是率性而为。哪怕皇帝亲自出面,要让他重新为朝廷效命,问题都不小。

朱佑樘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一会,他才抬头问道:“邱先生有什么好的建议?”

邱濬不急不缓道:“老臣以为,张文轩之所以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